再来Call back一下昨天晚上的下跌吧,虽然现在市场上挺多种说法的,但从盘面来说,涨到头了,情绪到顶了,土狗都FOMO了,所以该回调了,现在回调一天了,看起来也挺健康的。 但其实昨晚还是在小群讨论了一下什么情况下会大跌,而且刚好讨论完昨晚甲骨文就一度带崩了美股,所以感觉还是有必要拿出来再讨论一下的。 昨天AI板块大跌,导火索是甲骨文。起因是内部文件显示它的AI云业务毛利率只有14%,租英伟达Blackwell芯片甚至亏了近1亿美元。 这意味着,连“卖铲子”的人都开始亏钱了。 甲骨文的问题不是增长慢,而是赚不到钱。 英伟达芯片太贵、数据中心要租、客户又集中在OpenAI这些大户手上。 账上看订单暴涨三倍,但现金流几乎为零,全靠负债续命。 这是典型的“AI版地产循环”——靠故事支撑估值,靠融资拖时间。 不是说AI没价值,不是说AI不性感,问题是现在泡沫真的是在堆积啊。 更大的问题是,美国财政在用减税和赤字去维系这场AI盛宴。 钱从哪来?最后还是从全社会收,要么加税,要么货币贬值。 AI成了新的“资金黑洞”,把美债、流动性、估值全吸进去了。 所以,如果哪天AI闪崩甚至扩大规模复刻互联网泡沫也并不稀奇。 但这跟大降息扩表大放水并不矛盾,甚至如果有这么一个危机发生,再去救市放水更加合理。 那么对我们来说,时刻留着现金及降低杠杆+放止损位都是为了预防哪天一觉醒来的突发情况。 毕竟低位带血的筹码是真香啊。
前几天有朋友问我是不是要进入全面牛市了,我想了很久,给不了一个准确的答案。因为我从主观上希望全面牛市来,从理性上也一直觉得没降息就已经涨这么高了,要是大降息来了还不得起飞咯?尤其是等明年鲍威尔卸任川普拿到完整的财政大权,都不敢想有多美好。 近期宏观上也有个信息需要格外注意,美联储缩表可能要结束了。 过去几周,美联储体系中几个关键指标几乎同时发出警告: 1. SOFR 与 IORB 利差持续扩大 短端融资市场的资金成本越来越贵,说明系统流动性正在被快速吸走。历史上每当 SOFR 持续高于 IORB 上限,美联储通常都会提前出手干预。上一次类似情况,正是 2019 年 9 月 Repo 危机 爆发前夕——那次美联储被迫紧急停止缩表并重启回购。 2. 银行准备金跌破 3 万亿美元 这个数字是关键阈值。2019 年、2022 年都被市场验证过:只要低于这条线,流动性风险就会在回购市场迅速放大。 3. 回购利率(TGCR)短暂高于准备金利率(IORB) 这意味着市场宁愿多花成本借现金,也不愿让资金躺在央行账户——说明体系中的“现金含量”已经被吸干。 换句话说:再缩下去,就可能“缩爆系统”。 所以结论非常清晰:缩不动了。 一旦缩表进入临界点,美联储就只能停止缩表,甚至反向扩表。 而“缩表结束”往往就是美元流动性周期的拐点信号。 缩表结束 = 美元流动性周期的反转信号,比特币将是这一周期中最早、最敏感的受益者之一。 美联储内部鲍威尔,鲍曼,沃勒对冲有不同看法,但委员会内部已经在讨论“结束缩表的时机”而不再是“缩表是否要继续”。 所以我们需要关注稍后凌晨2点即将公布的美联储会议纪要,看看是否能有更多细节披露,尤其是美国政府停摆宏观数据确实的当下。 是否全面牛市? 也许还不是,但这可能正是全面牛市的前夜。
近期市场的疯狂想必让很多人都有些上头了吧?犹记得仅仅在一周前,大饼还在108,000美元附近徘徊,市场情绪一片悲观——有人看空至105,000,有人喊到102,000,甚至有人看到98,000。当时即便提出大饼将跟随美股与黄金补涨的观点,也鲜有人信。 短短一周过去,在大饼创出新高与BSC土狗遍地FOMO的背景下,越来越多人开始喊出15万美元的目标。连我自己也不免心潮澎湃,但冷静下来思考:行情真的会如此疯狂吗?大概率不会。 截至目前,比特币的上涨仍属于原有框架内的补涨。涨得晚,本身就说明其他资产类别已先行上涨,而币市仍处于相对低估状态;或者说,其他市场的风险已偏高,资金只能暂时流入这个相对低风险的领域进行避险。换句话说,这波行情更多是被动轮动而非主动突破。(起码目前是) 一旦美国政府停摆时间超预期,引发市场恐慌,或是美股、黄金阶段性见顶回调,大饼乃至整个币圈的走势恐怕不会太好看。 黄金的逻辑无须多言,它本质上反映的是对美元信用体系的战略性对冲。纽约期金首次突破4,000美元大关,象征着一种“货币危机预期”的全面溢出。从年初的2,700美元到如今的4,000美元,涨幅超过50%,这已不仅是避险情绪驱动,而是市场对美元信用持续侵蚀的定价。今年以来,亚洲多国央行(包括中国、印度、沙特、新加坡金管局)普遍加大黄金与非美元资产的配置力度,形成了“东升金潮”的结构性力量。在国际货币体系完成换庄之前,黄金仍将阶段性扮演“货币之王”的角色。因此,价格本身并非重点,最终能走到哪一步,取决于换庄进程——而这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日本作为可能的搅局者,在高市早苗胜选后危机解除,美元兑日元汇率一度突破151。作为安倍经济学的坚定继承人,高市早苗支持减税、财政刺激与超宽松货币政策。这对依赖日元套利交易的风险市场无疑是利好,也为全球流动性提供了坚定背书。 欧洲方面同样不平静。21个月内,法国第五位总理勒科尔尼递交辞呈,成为法国现代史上任期最短的总理。欧盟内部的混乱对美国而言实为利好——欧美资本本为一体,盟友的动荡会促使资金流向美国避险。若欧元走弱,美元指数即使在降息周期中也能保持相对坚挺。 与此同时,美股市场的AI题材持续发酵,科技巨头们轮番守护估值。OpenAI与AMD达成算力AI芯片战略合作,预计带来约1,000亿美元的营收增量。此外,AMD授予OpenAI一份1.6亿股认股权证,行权价仅为0.01美元/股,相当于OpenAI在达标后可几乎零成本持有AMD约10%的股权。 在外围市场整体向好的背景下,比特币长期无疑仍将保持上涨趋势。不论是13万、15万、18万,甚至20万美元,都不是梦。但这种上涨不会一蹴而就。目前大饼本身仍是众多资产中相对弱势的一个,其走势受ETF资金流入直接影响,自身叙事与逻辑并未发生本质突破。一旦外围市场出现回调,大饼的下跌幅度或许也将是最猛烈的。 美国政府停摆,是本轮行情的直接催化剂。投资者正主动从美元与法币体系中撤出资金,转向黄金、比特币、大宗商品与非美资产,以对冲不断攀升的赤字与通胀。比特币正在从“投机资产”转向“主权风险对冲工具”,这也是本轮上涨的核心逻辑所在。 这波行情的本质不是恐慌,而是对体系性信任的再定价。当政府停摆、赤字失控、财政与货币政策界限模糊,黄金与比特币就不再只是避险资产,而是新的价值共识。美元贬值交易的爆发,代表着市场正在重新评估“主权信用”与“法币锚定”之间的关系。从美债到实物资产,从美元到市场共识,从央行到普通投资者——这是一场资产定价权的迁移。 政府停摆只是导火索,真正燃烧的是对美元的信任。黄金是国家的比特币,比特币是个人的黄金。“贬值交易”不是一时的投机狂潮,而是全球金融秩序正在经历的再平衡。 一场新的资产体系,正在这场信任的裂缝中重生。
刚发现才忙了不到一天没紧盯市场就已经脱节看不懂了。。。。Web3真的是太精彩了.JPG。。。 BSC上的土狗像打了兴奋剂,从 $ASTER 到 $GIGGLE 再到 $4 ,一个个创出新高,甚至把BNB直接干到1349的历史ATH,简直是币安生态的集体狂欢。 这轮行情核心其实是CZ的个人影响力被再次激活。 Giggle Academy短短12小时捐出超130万美元,几天内突破400–550万美元,给了市场一个全新的“meme也能做公益”的叙事。 而每当CZ发帖、转推,市场就像吃了亢奋剂——比如$4,CZ一转推,某个交易员从3000直接翻到200WU,人直接麻了,暴富神话每天上演,链上和社媒形成完美闭环。 所以说这不是谁能单点操纵的市场,而是一个高度被情绪锚点驱动的市场。当叙事与价格同向共振时,情绪爆炸是必然的。 还有 这种新晋土狗,也在借着CZ的势头在BSC上蹭热度,社区炒作得热火朝天。 不过CZ本人倒是赶紧出来否认操纵市场,说这是社区自发行为。 另一方面,大行情的推动也不能忽略:比特币在ATH。9月下旬起,BSC的DEX 24小时成交量一度超过Solana,BNB同步创新高。 这波流动性迁移其实很直白——资金在找下一个能暴涨的出口。 Solana的meme退潮后,BSC成了新赛场。而BNB生态的“手续费+返佣+公链效应”又给了资金一个更安全的落点。 于是,话题、价格、成交量三位一体地被推到了高潮。 再加上跟随黄金、美股补涨的逻辑,大饼如果真涨到15万刀的极限位,山寨们自然跟着沾光,短期看多头势头不减。 但话说回来,每次行情轮动到轮到平台币和meme时,往往意味着风险偏好已经进入极限状态。 资金已经从逻辑驱动转为纯博傻心态; 叙事从“价值共识”变成了“谁的推文热”; 链上筹码越来越短线化,资金流动越来越快; 而主流币开始失去动能,这通常是末段的信号。 过去几轮牛市都一样: 2017年末,ETH从ICO主线退潮,狗狗币暴涨收尾; 2021年春,DeFi结束,Shiba冲天; 2024年中,Solana meme爆完,热钱退潮。 现在这轮,BSC和CZ成了最后的引爆点。 当然,末段并不代表马上崩盘,只是说明你已经站在高波动区。 短期内或许还有几周的狂欢空间,尤其只要CZ继续发帖,资金还没完全跑光,这种边缘盛宴还能延续。 但风险收益比已经完全反转——现在再追,就是在玩高杠杆的情绪合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