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饼8.14号下跌以来,一直缺乏有效的反弹,今晚PCE数据是否会像上次CPI救场大非农下跌让萎靡的大盘再次反转就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CPI是市场最关注的通胀指标,但PCE才是美联储更青睐的“核心指标”,尤其是核心PCE(剔除食品和能源),直接影响FOMC的政策倾向。 首先从8.12号公布的较为温和的CPI数据来推断,美国近期物价比较稳定,这次PCE数据应该不会太离谱。当前市场普遍预期核心PCE月率在0.3%,年率2.9%左右。如果结果 低于2.9%,会强化“9月降息”预期,利好风险市场。反之高于3%则会引发短期悲观情绪。 其次不同于大非农及CPI,PCE数据是由美国商务部发布的,而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一直是川普班子的核心成员,所以从政治视角来看应该也会为了川普降息的大计服务,而不会像拜登时代遗留下来的劳工部统计局长一样政治不正确。不过目前的尴尬在于,数据太高不利于降息,数据太低可能会被怀疑人为操控。所以居中端水可能是最不坏的选择。 说到底,市场无非是担心通胀反弹导致美联储降息产生变数,而且现在美股确实已经到了高位,Jackson Hole会议及英伟达财报发布之后,短期内确实看不到什么新的利好可以刺激市场,资金不愿贸然加仓,那么行情进入无聊期也就顺理成章了。 所以我们也不必想那么多,鲍威尔现在就是死盯数据的看守内阁策略熬任期结束了,通胀降温和就业差就会降息,那我们就期待一个小于2.9%的PCE数据即可。 如果核心PCE ≤ 2.7%(年率)或月率低于0.1%:这将显著提振市场,强化9月降息的预期,很可能引发一轮有效的反弹,逆转近期的颓势。 如果核心PCE符合预期(2.8%):市场可能会小幅反弹,但效果可能有限,因为这已在预期之内。市场可能会很快重新回到“无聊”的震荡状态,等待下一个线索。 如果核心PCE ≥ 2.9%(年率)或月率高于0.3%:这将是一个负面冲击,会重新点燃通胀担忧,导致降息预期推迟,市场很可能继续承压下行。
近期行情走的比较焦灼,一时看不清到底是下蹲起跳还是涨到头要大回调。我们不妨从历史K线复盘分析一下,看看未来行情会怎么走,以及我们该如何应对。 先从大周期着手,从周线上我们可以看到,从2024年开始有好几次大盘都是围绕EMA20牛熊分界线上下波动,既有碰了一下后快速收回继续涨的,也有跌破后深度下探的。假设这次走下探快速反弹的话,就起码还有一次12w以上的机会,如果震荡两周还没有反弹,那么从时间点上来看可能趁着9.18号降息利好出尽下探到此前两次都没有跌破的EMA60线也就是93000附近了。 说完周线再看日线,从上周五Jackson Hole会议大饼冲高EMA20未站稳下来之后,已经跌破了EMA100线来到了斐波那契0.5的位置,这里算是个强支撑,如果今天收日线时大饼能趁着英伟达带来的势能站稳EMA100线并向上反弹的话,我们可以先看到EMA20也就是114800附近,这个位置是8.25号阴线跳水的位置且多条日均线汇集压力较大,除非强势突破,不然多头在这止盈,空头在这开单都是可以考虑的。 以太目前依然强势,始终没有跌破EMA20,保持着强势多头格局,那这样就只能低多为主,贸然开空危险较大,空军需要等到走出头部形态后在右肩再开单胜率比较高。 但如果现在以太的拉升真的是在配合大饼换仓出货流动性的话,那确实是要警惕会突然来临的深度回调了。毕竟降息快来了,到时候不论降25BP还是50BP,市场都可以借机大做文章。
川普在眼瞅着9月就要降息的档口继续对美联储发难其实是有点迷的,他具体怎么想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大概推测一下他的行为逻辑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吧。 1. 从他的视角和消息源来看,鲍威尔对9月降息的态度不明朗,依然有变数,前几天的发言只是烟雾弹,所以需要尽快把自己人换进去 2. 鲍威尔未来的降息强度不能让他满意,即使9月降25BP但离川普心中的理想目标200-300BP还差得远,所以需要自己人来执行,而这一切等不到明年5月了,不然会影响中期选举 3. 川普诉求其实很简单,就是又快又强的一步到位降到底,给他的制造业回流及弱美元制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4. 美联储最终被川普通过换人各个击破之后,之前所宣扬的独立性,专业性形象将付之东流。这势必会引起全球化自由派势力的不满,这部分资金肯定会产生避险出逃的情绪从而导致短期资金结构调整性的下跌。 5. 降息所带来的流动性必然会推高全球资本市场 6. 这种一次性杀鸡取卵透支型推高之后,因为制度信誉受损,甚至可能引发的宪政危机都会进一步动摇美元霸权基础。如果若市场彻底失去对美联储的信心,美国可能陷入“高通胀+高利率+金融波动”的局面。也就是滞涨,那么从这个周期来看,美股会跌,黄金会涨,而大饼如果不能进一步加大储值逻辑占比,可能会跟随美股一起下跌。 所以币圈整体可能是一个“跌——涨——跌”的逻辑
鲍威尔杰克逊霍尔会议讲话分析: 1. 经济形势的基调 就业市场:表面平衡,实则隐忧。移民锐减削弱供给,使较低的就业增速依旧能维持低失业率。但这种“脆弱平衡”意味着,一旦需求下滑,就业可能迅速恶化。 通胀走势:关税导致商品通胀反弹,但整体依然接近目标。风险是政策冲击可能转化为“预期驱动的二次通胀”。 → 说明 美联储进入“两难”状态:紧缩过度会打击就业,放松过快可能重新点燃通胀。 2. 政策框架调整的逻辑 2020年的AIT针对的是“低通胀+低利率”世界; 2025年的现实是“高通胀+高利率”世界; 因此,美联储回撤了AIT,恢复灵活通胀目标制,更加强调锚定预期,而非允许“补偿性超调”。 这等于公开承认 2020框架在后疫情时代已不合时宜。 3. 潜台词与市场含义 政策利率更接近中性:意味着加息周期彻底结束,但降息要等数据恶化才能启动。 关税冲击被定义为“一次性价格上移”:美联储不打算因关税立即紧缩,除非出现预期脱锚。 劳动力供给收缩:暗示美国潜在增速下降,长期中性利率(r*)可能比2010年代更高。 4. 投资与市场启示 美债:利率已在高位,进一步大幅上升空间有限;但“中性利率抬升”意味着长期利率中枢不再像2010年代那样低。 美股:面临消费放缓与关税成本上升压力,企业盈利或承压。 美元与比特币:美元短期仍因高利差维持强势,但若就业突然恶化,市场会迅速转向交易降息预期;比特币则对流动性转向高度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