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黄仁勋和李在镕在韩国吃炸鸡的新闻,不得不感慨还是小作坊下料猛啊,虽然国人炒币已经很猛了,但是跟韩国人比简直小巫见大巫。大家都知道不管什么币上了Upbit就是一顿猛拉,泡菜溢价让人惊叹。 但他俩这顿炸鸡也让韩国人当成MEME大肆炒作了一把,他们吃炸鸡的店叫Kkanbu Chicken,但Kkanbu不是上市公司,名字相似的公司Kyochon F&B股价飙升20%,家禽加工商Cherrybro拉到30%涨停,炸鸡机器人厂Neuromeka瞬间暴涨。有没有大A在川普胜选时川大智胜拉停板的感觉了。 而且黄仁勋李在镕不光是吃饭喝酒这么简单,他俩结合起来又形成了一个AI概念到芯片的小型内循环,即韩国提供存储 → 美国提供算力 → 韩国建设AI云 → 再采购更多存储。在失去中国市场之后,通过加强在韩国的布局寻求更多叙事和销量。 英伟达如今这么高的估值实际上卖的是资本化叙事,不是终端消费产品,利润并非来自真实AI应用落地,而是来自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和估值再定价。 循环路径如下: AI基础设施投资 → 资本市场溢价 → 再融资 → 再投资AI基础设施 这就和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2010年的页岩油资本循环、2020年的新能源链条高度相似。 美股尤其是以英伟达为代表的AI吸收了太多流动性,AI云的扩张速度远超真实应用需求,一旦外部融资环境收紧,或者AI回报率开始边际递减,这个闭环就会像新能源那样,迅速进入“供给过剩—价格坍塌—投资收缩”的周期。 所以看起来美国是准备走降息扩表路径以释放更多流动性来维持股市稳定,但问题是如此巨大的堰塞湖在未来到底该如何最终解决,估计川普也没想那么多,只是别在自己任期内炸了就行,相信后人的智慧。
川普与习近平在釜山机场仅一个多小时的会面结束之后马上乘坐空军一号回美国了而没有参加明天才开始的APEC峰会。这是因为他着急回去处理政府停摆的事,截止今天美国政府已停摆30天,是历史上第二长,仅次于川普上一任期的35天,如果再这样发展下去,很快就要打破纪录变成第一长了。 特朗普的选择表明,国内政治的紧迫性和党争的加剧让他必须放下重要的外交场合,直接回国应对政治危机。对于特朗普而言,外交成果与国内党争的博弈紧密相连,如何将外交成果转化为国内政治的资本,成为他当前的关键任务。 政府停摆是美国国内党争白热化的又一表现,在此期间两党已经会谈了十几轮,矛盾点在于民主党要把平价医疗法案加入预算而川普坚决反对。接下来川普可能会强行通过预算以让政府开门同时保持自己的强硬人设。他已经放话民主党要为此付出代价。 特朗普回国后可能会利用他与习近平会晤的外交成果作为筹码施压民主党,迫使其妥协,以通过预算案并结束政府停摆。其中比较重要的事项有:中国恢复大豆及农产品采购;关税从57%降至47%;中国承诺继续保持稀土出口流通;采取行动进行管控芬太尼;在不涉及最先进AI芯片情况下与英伟达合作。 同时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表示准备对委内瑞拉动手以推翻马杜罗政府。如果成功的话,就可以提高支持率,有利于中期选举。 总之,特朗普此次外交之行,是以中美会谈为主轴,以日韩东南亚之行为辅助,通过外交胜利在取得国内政治、党争斗争与选战筹码的复杂博弈。而且,这不是该策略的第一次上演,此前的中东数万亿大礼包之行也是该思路的具体体现。
现在来复盘一下市场为什么没有按照预期向上反而一直在向下走吧,首先降息25BP可能是在预期内的“买预期卖事实,利好落地是利空”,之前市场已经兑现完毕,所以算是一重阻力。其次确实是宣布停止缩表(QT)了,这算符合了半个预期。因为最近虽然有风声,但吹风时间还比较短,没有在市场上取得一致性,所以其实应该算个利好,对市场有托举作用。 QT意味着停止每月数百亿美元的流动性抽离,但在当前环境下,这个利好被鲍威尔的整体基调稀释了,没能完全抵消情绪转折。 能让市场情绪突然180度转变的,其实还是鲍威尔的讲话,因为这次讲话其实脱离了以往“鸽鹰”属性,他这次可以说是很坦诚,直指不确定性。 这反而让市场不能继续装傻装下去了。他对目前的就业市场表达了担心,等于说捅破了窗户纸,变成了皇帝新装里的小男孩。 虽然近一个月就业数据情况到底如何可以甩锅给美国政府停摆用来装傻,但是明白人心里都知道停摆只能让原本就差的就业数据雪上加霜。 鲍威尔的坦诚,反而坐实了经济下行的风险可能比想象中更大。市场从“美联储会放水托市”的乐观,转向了“经济可能要扛不住了,放水可能也来不及”的悲观。这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恐惧:我们面对的或许不是健康的“预防式降息”,而是迫在眉睫的“衰退式降息”的前奏。 鲍威尔用在大雾里开车找不到下道标志来形容决策的难度,它传达的核心信息是:“我们之前的导航(数据)失灵了,现在能见度很低,所以我们决定先踩一脚刹车(降息)以防万一,但我们完全不知道前面的路况(未来路径)。” 但是能见度差不代表什么都看不到,他更想表达的是在透明度不够的当下,先降息25BP以防“撞车”,也就是在表达这25BP是预防式降息,同时也算是挽尊了一下,暗示经济没那么差。 但是降完这25BP,12月是否继续降25BP就由之前的高度确定变成不确定了。市场最讨厌的就是不确定性。之前建立的“美联储看护市场”的信心被动摇了,变成了“美联储也在摸石头过河”。 所以市场的下跌实际上是对12月降息概率降低所做出的反应,是对流动性不足的担忧。因为降息和停止缩表都是在放水,但是昨天开始美债,美元,黄金的走势都很反常, 正常放水时降息+停止缩表应导致: 美债收益率↓、美元指数↓、黄金↑、风险资产↑, 因为钱多了就会贬值就会变毛就会找地方投资盈利跑赢通胀。 但是凌晨开始的市场很明显是对流动性不足预期的避险: 美债收益率↑、美元↑、黄金↓、风险资产↓。 以上因素导致凌晨起的市场转向避险模式,利空盖过利好,因为实际资金流入速度往往赶不上名义宽松,实际注水滞后于口头承诺。 这种情绪可能是因为这两天美股上涨过快,市场情绪过热导致的。所以大家更愿意把现金留在手里以备不时之需,这样就呼应上了鲍威尔雾里开车要降速和拉开车距的想法。 就像市场满怀期待地来参加一场“降息派对”,结果主持人(鲍威尔)上台后说:“各位,我们确实给大家准备了一杯酒(降息25BP),但我要提醒大家,房子(经济)的地基可能有点问题,而且外面起了大雾(不确定性),我们不知道下一杯酒还有没有。为了安全起见,大家最好清醒一点。”于是,派对瞬间冷场,大家纷纷开始检查自己的逃生路线,并把现金紧紧攥在手里。市场的下跌,正是这种从“狂欢”切换到“求生”模式的直接体现。 黄金的角色比较复杂,在降息逻辑下,实际利率下降利好黄金。但在深度避险逻辑下,因为流动性较差,它的表现有时会逊于纯粹的现金(美元),毕竟黄金不产生利息。昨晚的走势可能是这两种力量博弈的结果,但总体而言,在强烈的美元买盘下,黄金的涨幅受到抑制。 后续需要持续观察美元指数的波动。等美债收益率和美元回落信号确认后,风险资产才会重新企稳,这可能需要几天时间,可能要下周才能出结果。不过毕竟距离12月降息还有两个月,时间充裕,中间还可以博弈两三个回合。震荡市的基调没办,太高和太低的位置可能都不会去。
在政府停摆导致美国劳工统计局无法按时发布就业、通胀等关键数据而美联储和市场对高频数据依赖度极高的当下。ADP突然宣布从现在起每周发布一次四周移动平均的就业新增数据,该行为值得特别注意,因为时间节点非常敏感,似乎是有意应对未来政府停摆常态化: 1. 恰好在FOMC会前两天 2. 恰好是在就业数据真空、CPI推迟、BLS停摆的窗口期 3. 而且选取的统计口径是“新增就业四周平均仅14250人”——极度疲软。 ADP原本是美联储内部数据供应商,长期为理事会提供每周的薪资与就业变动信息,并在每个月发布小非农数据。但自从8月28日沃勒(Christopher Waller)在演讲中引用了ADP周度数据、并暗示“就业正在迅速降温”之后,ADP立刻切断对美联储的数据共享。这在当时引发了华盛顿内部极大争议,ADP的理由是“防止数据被误用”,但外界普遍认为背后有政治层面的施压或重组。 今晚的ADP数据显示,新增就业人数显著下降至1.4万人水平,远低于疫情后平均约20-25万人的节奏。结合近期亚马逊、通用汽车、应用材料等相继公布裁员计划。LinkedIn招聘活动下降、Revelio Labs的岗位削减数据,一致指向就业降温→薪资增长放缓→通胀压力缓解。大大加强了后续更大强度连续降息的预期,或者说为后续降息提供了数据支撑。 未来随着政府停摆次数和密度增加,如果民间数据取代政府数据的“新常态”, ADP、LinkedIn、Indeed、Revelio Labs等私营数据平台可能成为“新型BLS”。 话说回来,在政府关门、数据真空、FOMC前夜的当下,ADP突然发布疲软就业预估,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政治行为”——无论动机是为了稳市场、压利率,还是为降息制造合法性,都在用数据塑造叙事。它象征着美国宏观信息体系的碎片化与政治化,即当国家机器停摆,数据权力会逐渐落入私营企业与政治集团手中,国家信用体系进一步瓦解。 今天ADP数据公布后,美元指数快速下挫,美债收益率走低,黄金企稳,比特币小幅走高。这就是典型的“降息前夜行情”,市场不等FOMC表态,先用“叙事”去定价。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数据真假,结果都一样:流动性预期提前释放。也就是美联储此前惯用的预期管理手段,把本该一晚上集中释放的压力分摊在一周的时间段内慢慢释放,以期达到更加平稳的效果。 而我们作为市场上信息的被动接收方,应该去思考和理解这种新行为背后的逻辑,通过自己的解读去快速调整交易策略。毕竟这是个先上车卖给后上车的市场。
目前不管是从盘面还是宏观大事件上看,我都是比较看好下周的行情的,理由如下: 1. 当前世界的主题——中美关系——关税问题有望得到阶段性缓解。此时此刻有三股力量正在推动酝酿, (1)中美马来西亚经贸磋商 (2)李强抵达新加坡开始正式访问 (3)习特下周即将在韩国会面。 在这个关键时间节点,如此密集的会议安排,多路人马并线出击,一定是奔着谈出些成果去的,甚至不排除元首见面前的最后一刻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不然习特二位在川普本任期内的首次见面什么能拿上台面说事的东西都没有的话,该多尴尬。 这种“多线合流”的外交排布很罕见,说明双方在为一份“可展示成果”的文件或声明加速准备。无论成果是“阶段性关税缓解”还是“重启战略沟通机制”,市场都会把它解读为地缘摩擦降温 → 供应链信心修复 → 资金回流新兴市场。 2. 虽然昨天CPI公布之后,马上弹出了一条下个月美国政府可能不会公布CPI的新闻,但我感觉更多只是在对冲昨天的数据。 逻辑也很简单,如果这个月政府停摆的情况下尚且可以出数据,下个月不出的话就只有两种可能: (1)政府继续停摆,但不太可能,此前美国政府停摆记录是川普在第一任期创下的35天,如果停摆到下个月都无法按时出数据,那此次停摆时间将是史无前例的,这样会对市场信心造成极大影响。 (2)即使到时候政府恢复了,但还可以以人手不足为由拒绝出数。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跟昨天一样完全是政治性操纵了,因为11月没有降息窗口,避开一次数据有助于劳工部统计局进行微操。 如果劳工统计局真的以“人员不足”为由不出数据,那等于变相承认政治干预。因为没有数据,就没有压力,等于人为延迟市场定价,让川普政府腾出空间“重塑叙事”。 结合盘面表现,可以观察到: 美债收益率近期下行,美股科技股止跌反弹,显示避险资金重新流入风险资产; 比特币和黄金的联动性开始分化,说明市场从“纯避险模式”转向“再通胀预期”; 稳定币净流入持续上升,USDT与USDC的场外溢价上行,表明加密资金在悄然加仓。 综上,从下周起到11月,整体应该都是修复性上涨逻辑,从中美缓和到美国政府重新开门都是可以利用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