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阅兵之后,感觉世界阵营的划分更清晰了,各国也都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首先是朝韩彻底放弃统一,不论是法律还是地图还是称谓都彻底改了。朝鲜在2024年底就宣布放弃统一,将韩国视为“外国敌对势力”,并更新了地图和宪法。韩国新总统李在明也回应:尊重朝鲜体制,不再追求“吸收统一”。这是朝韩双方明智的避祸之举,其实表达的是你们打你们的,别让我当战场。这在去年尹锡悦挑事时,三将军第一时间炸断公路联系就初见端倪。 其次是石破茂谈完跟美国的关税后迅速抽身,很显然也有逃离是非之地的因素在里面。表面理由是“不愿党内分裂” 但其时机选择耐人寻味。这很可能是一位务实政治家在预见到未来更大的地缘政治风暴(如你可能被迫在中美间做出更艰难选择)时,选择“急流勇退”。这反映了美国盟友体系内部的某种不安和自主性寻求。 然后是俄罗斯使用无人机攻击波兰借以测试北约第四条和第五条条款的有效性。 还有以色列突然空袭卡塔尔,虽然是以哈马斯为借口,但卡塔尔从此也不再安全,此举是出于内塔尼亚胡个人利益继续把美国绑死在他的战车上。 再就是中美最新一轮在西班牙的谈判。本次美国没有之前强硬,看起来可以达成一些成果。尽管双方战略竞争加剧,但在彼此经济相互依存的领域,仍存在“斗而不破”的实用主义合作需求。 在各国力量的此消彼长中,旧秩序的失稳与阵营化趋势愈加明显。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渐逝,多极化趋势加速。主要力量中心(中、美、俄、欧等)都在重新定位,寻求组建或巩固自己的朋友圈,过程中必然出现摩擦、试探和力量重组。 总之,这个世界愈加分裂,美国内部也在查理·柯克枪杀案后更加破碎,甚至开启了因言获罪的大举报浪潮。美国政治极化和社会撕裂愈演愈烈,我不知道这个世界未来会向何处去,但似乎真的离战争越来越近,未来世界的关键在于中美之间能否建立并维护有效的危机管控机制,避免发生直接军事冲突。这是最大的风险点,也是维护全球稳定最低限度的要求。 而且需要格外注意的是本次中美西班牙会谈恰好放在美国降息之前,中美两国非常可能就降息安排达成一些共识与合作。要知道即使在去年,两国对于降息也是有非常多的水下合作,并不是像表面来看只有斗争
可能近期川普的施政策略在美国国内引发了更大的分裂和反弹,9月10日美国保守派政治组织负责人查理·柯克(Charlie Kirk)在犹他州尤他谷大学(Utah Valley University)举行的“American Comeback Tour”公众活动中遭枪击身亡。枪击发生时,柯克正在回答一位听众关于跨性别者是否参与大规模枪击事件的问题。就在他回答“算不算帮派暴力?”后,突然中枪倒下。 事件再次暴露出美国当前日益严重的政治极化与公共安全危机,尤其是针对公共政治人物的暴力行为不断上升。作为极具影响力的保守派青年动员领导者,柯克之死在右翼群体中引发广泛悲痛并具有高度象征意义。 柯克本人是极具争议的保守派人物,长期在校园与媒体上推动保守议题,涉及性别、移民、枪支权利等问题。他的遇害更可能与美国国内日益严重的政治极化和社会撕裂相关。 近期川普政府和共和党对美联储施压要求加快降息,这在政界和金融界引发了巨大争论。虽然目前我们不能轻易下结论说柯克遇害是金融集团的杀鸡儆猴。但此次枪击事件凸显了美国政治暴力风险上升,让我不由得想起去年川普封神并改变历史的那一枪,如果那抢偏差了0.1mm世界会变成怎样。 查理·柯克遇害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与降息博弈相关,但它确实发生在一个高度撕裂的社会土壤上:一边是保守派担心失去权力与文化主导权;另一边是自由派担心民主制度被侵蚀。 在政治极化环境里,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