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natius Lee
7个月前
德国媒体注意到,欧盟近期对中国外交口吻出现明显软化,欧盟可能进一步拉近与中国关系。 这是我们先前反复指出的问题,眼下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美国背刺欧盟,欧盟就会拉拢中国来平衡压力。还可以预见,欧盟会在经济和外交上对中国做出更多妥协,中国虽然乐意见到这些妥协,但会乐见美国和盟友内讧。 特朗普支持者会将欧盟拉拢中国的行为视为背叛,但这是美国背弃盟友、四面树敌的必然结果。欧盟给中国解压,是北京当局求之不得的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北京会拉拢欧盟来制衡美国和俄国,眼下对于北京来说最有利的选项不是拉拢欧盟,而是向特朗普政府示弱、不升级中美贸易冲突,转而通过外交政策讨好特朗普、肯定特朗普本人的外交政策、给特朗普增加政治筹码,这样特朗普政府在四年任期内对华政策不但会雷声大雨点小,还可能出现中美关系小阳春。 这种情况对北京来说才是最有利的:欧盟给中国解压,美国没有升级更大压力,美国和欧盟都对中国一些国际行为减轻批评力度。北京当局只要不把这种窗口期当成是发动战争的天赐良机,就可能把未来几年当成是经济复苏的关键节点。 欧洲近年以来在对华政策上经常示弱,法国和德国也经常从经济层面向中国示好,虽然也存在反复。这些情况都是欧洲对与美国关系缺乏安全感导致的。长期下去,欧洲会越来越远离美国:不止美国在摆脱二战战后秩序,欧洲也在摆脱,而中国和俄国都在挑战这个秩序。恰恰是特朗普主义成了二战战后秩序崩溃的催化剂。 当欧洲军事力量开始增长的时候,美国可能逐渐收缩在欧洲驻军,与欧洲争吵也会越来越多,贸易壁垒也会越来越多。美国背弃欧洲就是把盟友转变成敌人。就算将来民主党政府上台,也很难解决欧洲的不安全感问题,也无法阻止欧洲疏远美国的决心。
Ignatius Lee
7个月前
在国际关系中现实主义政治是什么? 特朗普政府利用矿产协议对乌克兰连哄带骗,实际上不会承诺给乌克兰任何实质性安全保障。乌克兰如果签署矿产协议,唯一价值就是报答美国先前的援助,但其最终效果是让特朗普本人大赢特赢,到最后乌克兰还要被美国押着签署丧权辱国的投降协议。 矿产协议并不会给乌克兰带来任何实质性安全保障,它的唯一作用就是给特朗普长脸,让特朗普支持者山呼胜利并再次确认特朗普“英明神武”、“旷世奇才”。 如果乌克兰确实想报答美国,无论如何要拖延矿产协议到四年以后,换到民主党上台再签署。 许多对国际关系一知半解的人把趁火打劫说成是现实主义政治法则,把凡是反对趁火打劫的人都抹黑成是不懂现实主义政治的小天真。这种弱肉强食观念并不是现实主义,而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跟现实主义政治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 要区分现实主义政治和社会达尔文主义是很容易的(但是偏偏很多特朗普主义狂热分子自己以为是马基雅维利再世和现实主义大师)。假如欧洲也奉行社会达尔文主义游戏规则,他们不但应该全部向俄罗斯低头,还应该向一切的侵略行径低头:因为弱者打不过强者,所以弱者必须承认现实,这就是特朗普主义所信奉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法则,这绝不是什么现实主义政治,更何况现实主义政治绝不是唯一正确的法则。 在国际关系中现实主义政治是什么?假如把现实主义政治等同于社会达尔文主义,那世界上就没有正义战争可言,因为甚至连抵抗侵略、奴役和屠杀也变成不义了。特朗普主义分子甚至开始给二战翻案,声称抵抗纳粹和法西斯是毫无必要的,理由是一些欧洲国家放弃抵抗,也一样平安度过二战。这是一种极其缺乏常识和基本人性的赤裸裸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不但将侵略、奴役和屠杀合法化,还将国家主权视如草芥。 假如国际社会都将社会达尔文主义奉为现实主义政治圭臬会发生什么事情?不仅会频繁爆发区域性战争,还会频繁爆发世界大战。这个就是现实主义与社会达尔文主义根本不同的地方。 所以在国际关系中,真正的现实主义政治到底是什么呢? 通常在国际关系中存在很多种类型的现实主义政治。比如奥古斯丁的现实主义政治与霍布斯就有很大不同,霍布斯与马基雅维利也有很大不同,哪怕是马基雅维利跟归恰尔蒂尼也有本质不同。至于自称自己是现实主义政治流派的米尔斯海默与以上这些流派同样存在着巨大不同,米尔斯海默本人更接近社会达尔文主义政治和联俄抗中调和而成的混合物,他自认为是最现实的地方,在其他人看来最不现实,比如联俄抗中就是痴人说梦一样一厢情愿。 尽管存在这么多难以调和的流派,各种现实主义政治仍然具有家族相似性:现实主义政治所指的是一种灵活的应变策略,它要建立一种尊重游戏规则的契约精神,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遏制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比如国际法、国际组织和国家间联盟就是限制国际社会向无政府状态恶化的多种形式之一);现实主义政治首先是折衷的,绝对不是把恃强凌弱视为天经地义,而是将尊重国际政治的通行的游戏规则视为天经地义,这些游戏规则包括了国家主权、人权、战争规则、国际义务、国际公信力、国际法等等。 你如果真的是现实主义政治家,你绝对不会把19世纪丛林法则理念当成现在21世纪的政治圭臬,这不但是无视政治本身的发展历程,也无视我们这个时代的政治现实和政治潮流,这是最违反现实的伪善:社会达尔文主义根本不是现实主义,反而是对现实主义的巨大挑战,践踏现实主义政治原则,也践踏人性和人的尊严。
Ignatius Lee
7个月前
美国向以色列、卡塔尔、沙特、阿联酋出售武器是不是期待100%回报呢? 泽连斯基表示乌克兰愿意就矿产协议展开谈判,但是不会签署任何可能要乌克兰往后10代人付出代价的协议——这是暗示不公平的丧权辱国协定。 特朗普政府对乌克兰的敌意已经无需掩饰。一方面美国要以矿产协议勒索乌克兰,另一方面要求乌克兰最终在投降协议上全面让步,最终给特朗普本人赢得和平天使和帮助美国大赢特赢的美名。但是特朗普政府在以色列赢得了什么?以色列要拿什么值钱的利益来对等报答美国?以色列会像乌克兰那样被迫出卖矿产资源吗? 特朗普政府关心的不是美国利益,而是打着美国利益的幌子为特朗普本人捞取右翼民粹主义资本和全民狂热。美国没有那么看重所谓矿产协议,特朗普政府看重的是乌克兰必须在投降协议上全面让步,所谓矿产协议只是一个幌子。 以色列没有什么值钱的利益可以让渡给美国,美国也一样支持以色列。特朗普政府对乌克兰有敌意,就算不以矿产协议为借口,也会找到其他借口打压乌克兰。就算美国拿下矿产协议,美国也一样要逼迫乌克兰投降。特朗普政府的如意算盘是乌克兰全输、特朗普本人大赢特赢;如果欧洲鸡飞狗跳,特朗普会觉得跟美国无关。 这是毫无政治理性可言、非常不专业、甚至违反国家理性的纯粹私人化的政治举措,它的唯一价值就是在特朗普全凭个人专断随手抛出的选题下写命题作文,而特朗普团队就是在这个命题作文下生拉活扯地塑造美国的政治立场。这是把美国的职业政治家变成命题作文选手。 要说地缘政治价值,乌克兰跟以色列完全不相上下。那些声称以色列战略价值远大于乌克兰的人,纯粹是特朗普本人的应声虫。处在特朗普本人塑造的信息茧房里,就像楚门的世界,他们以为自己从特朗普那里看到了唯一真相,就把楚门以外的世界当成谎言摒弃。
Ignatius Lee
7个月前
Ignatius Lee
8个月前
梅尔茨近年批评中国的意见很大,比如说中国是21世纪的核心挑战,批评北京寻求建立由自己主导的新的霸权秩序,批评中国是独裁轴心国家等等。不少评论者都认为梅尔茨上台会对中国采取强硬政策,但是我的看法与这个不一样。我认为梅尔茨缺少转变对华立场的空间:他没有多少选项可以选。 首先是梅尔茨更可能与中左翼政党结盟,这可能导致梅尔茨政府大体延续中左翼对华政策路线。其次是梅尔茨政府要解决经济衰退的问题,还要面对来自美国和欧盟的压力,还有来自乌克兰战争的压力。第三德国与中国工业竞争加剧,梅尔茨必须对此采取有力应对措施保护德国利益。第四美国和中国关系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尤其斗争究竟会不会升级还普遍停留在假想阶段(眼下贸易战开打双方也没有反应很激烈)。第五德国对华政策也受到美国对欧政策和对德政策的影响。 诸多因素都在制约德国对华政策的弹性空间。如果美国和中国斗争升级(这种情况不一定会发生),同时美国也加大力度对付欧洲和德国(这种情况大概率会发生),甚至有意挑起欧洲分裂,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可能会更倾向中国一些,但柏林也会一边支持布鲁塞尔对华强硬政策,一边在中国关心的事务上向中国妥协,以换取与中国加强经济关系。 在中美关系并不严重恶化的情况下,德国处境将更加孤立无援。如果北京可以跟美国达成交易共识,显然就不会把欧洲放在优先位置;欧洲要向中国做出更大让步,才可能换取北京支持,这不但让欧洲进退两难,还可能加剧欧洲内部分裂。柏林不管跟不跟布鲁塞尔对抗,都会促使柏林拉拢对华关系,这意味着柏林会做出重大让步。 但是不论哪种情况,柏林受到诸多条件制约,很难在对华关系上掉头,总体来说还是会像前任政府那样,保持一边拉拢一边对抗的态势,差别只在于在压力不同的情况下,亲华程度和拒华程度都会有所变化。也就是说,德国不大可能会出现美国那种外交路线急剧转变的情况。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欧洲处境越糟糕、越孤立,就越可能向北京妥协来减轻压力。这种情况是美国和俄国媾和导致欧洲不安全因素剧增造成的,并不一定是由欧洲自身原因造成的。欧洲在意识形态上同时对抗俄国和中国,但依据紧迫性原则,向中国让步对欧洲伤害没有那么紧迫,这时俄国事务就会被放在优先顺序。 一些人批评欧洲的对华政策是膝盖软,这是非常不正确的看法。欧洲的对华政策是一系列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如果美国加强跟欧洲的盟友关系,去除俄国威胁之后,欧洲对华政策才可能真正强硬起来。你如果要欧洲同时对抗美国、俄国和中国,欧洲肯定会排一个紧迫顺序来给自己解压。在这个排序中,俄国是欧洲最不可能让步的选项,美国是比较可能让步的选项,中国是最可能让步的选项。
Ignatius Lee
8个月前
德国中右翼政党基民盟领导人梅尔茨赢得大选,有望成为下一任德国总理。此前有消息传出,基民盟可能与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组成联合政府,但梅尔茨近期予以否认。假如中右翼和中左翼政党结盟,这对德国和欧洲来说都是最优选择。 梅尔茨当选会给德国和欧洲带来什么新变化? 首先,梅尔茨并不是特朗普盲目支持者。尽管选前梅尔茨曾夸耀说自己的商人身份有助于跟美国特朗普政府谈判,但随着特朗普政府在乌克兰和欧洲问题上,对欧洲表现出强烈敌意,梅尔茨已经转变态度,不但会主动强化德国的国防工业,还表态坚持支持乌克兰和加强欧盟团结,以及坚持疏远美国。 梅尔茨有意向英国和法国寻求核保护伞,来补偿美国退出欧洲给德国造成的国防安全危机。在英国和法国核保护伞支持下,德国不但可能更加疏远美国,还会坚持对俄采取强硬措施,这一点也会有别于优柔寡断的舒尔茨政府以及亲俄立场明显的默克尔政府。 另一方面,梅尔茨可能会考虑在北约之外,重新缔结没有美国的、新的政治军事同盟来保障欧洲安全。值得一提的是,梅尔茨2018年曾提议组建欧洲联军。在欧洲同时遭受美国、俄国和中国三重威胁之下,梅尔茨政府可能会寻求建立新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同盟,来重新强化欧洲与其他盟友关系,以及加强欧洲内部团结。 尽管梅尔茨选前声称逆转默克尔制定的去核能化政策已经不太现实,眼下德国几乎全部淘汰了核能(这是造成德国严重依赖俄国能源的直接原因),但梅尔茨会采取跟前任政府相比更加温和的核能立场,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核能或升级核能开发。 如果梅尔茨政府重启核能源议题,有助于德国摆脱对俄国能源依赖,在欧洲事务上更少掣肘,但是重启核能源可能触犯德国社会共识,尤其是还可能激怒中左翼和其他左翼政党,甚至危及自身执政根基。 尽管特朗普和马斯克对德国中右翼政党获胜持欢迎态度,但是梅尔茨在竞选期间对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有许多直言不讳的批评。如果梅尔茨将坚持疏远特朗普倾向,大概率不会与德国极右翼政党组成执政联盟,后者受到马斯克的大力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