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战

93阅兵以后,一场舆论混战开始了,轮独运喜黑川各显神通集体发颠,如传播学圣人戈贝尔的谆谆教导,天马行空的瞎编然后反复传播,在AI时代的今天,这些拙劣到可笑的伎俩,为什么在缺少了CIA、NED的统一指挥后变喷薄而出?我简单分析了一下: FLG的惊悚恐怖、DPP的反华抹黑、8964的政治春宫、7BRO的听床瞎扯、啮齿类的基因反噬、黄MAGA的文革批斗,他们的后面,可能都只有一个金主:赖清德代表的台独势力! 相对李登辉、蔡英文时代,台独掌控的军情局配合美国成功落实颜色革命,如64天安门和香港黑暴,🥚由于Trump美国实质退出了颜色革命领导序列,现在的赖清德显然已经没有这方面能力和时机,虽然萧美琴号称拥有极佳的对美关系处理能力,但实际上根本无法接近MAGA决策圈的篱笆墙。 有意思的是,赖清德所仰仗的沈伯洋洗脑部队,只是草率地将中国人对立于自由民主普世,那么他们对中国人采用什么方式,沈这类人渣完全没有心理障碍,但碍于黑熊体制的无能,至今没有任何有意义的行动成果。 由于缺乏意识形态指导,台黑熊部队很容易滑进其他国家级心战陷阱,比如李在明控制的情报院,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为外行外交部长做的形象挽救行动被这群傻子变成了宇宙第一大国。 所以你 看到灵力值超过拉斯普金的于朦胧不死事件; 看到韩国通知缅甸轰炸KK园区; 看到汪文斌和陈志合影; 看到妙瓦底是云南提供通信、电力; 看到中国投资美国10000亿美元换关税; 看到Trump给梧桐送枕头要承认台湾独立; 看到习近平穿增高鞋为了和Trump一样高; 看到华为亏损几百亿、比亚迪亏损几百亿; 看到不管如何中国跪了; 等等等等 这些玩意不就是三民自长期洗脑台湾民众的东西吗?怎么说呢: 一群贱货。
一觉醒来,差点笑尿了:这不是停战,是认知收割战。 俗话说盈亏同源,昨天晚上信誓旦旦说“俄乌停战了”,“这次不一样”,的人这辈子算是有了。 正如昨天该系列引文所说,俄乌冲突之复杂,可以上诉到苏联乃至沙俄时期,哪有那么简单就解决的,这是一场典型的“认知战”“舆论战”或者说是趁机收割信息。 要知道,自古以来战争前线的信息都是最高机密。17世纪荷兰和英国打海战时,那些战争商人想赚差价,还得自己派眼线到前线冒死去听炮声。即使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比较透明了,你也得多方交叉印证才能相信一条重大信息吧。 一群平时连泡面都不会煮的人,突然跑来给我讲地缘政治,还振振有词说“停战了”,我差点以为他们成了克里姆林宫的发言人。果然很多人发财真的是靠着胆大和运气,养成了这种啥都敢说啥都敢信的特质。 目前最新消息是,美国务卿和俄外长的一通电话后,白宫证实近期的“特普会”已被取消。特朗普直言,不想浪费时间。说实话,这条消息我也不信,这不像是真取消,只是川普惯用的极限施压和障眼法罢了。先不说普京和匈牙利好不容易搞定豁免法案,准备绕飞欧盟空域去开会,川普作为普京迷弟,也是非常想要多跟普京见面的。 对美俄双方来说,立刻停战都是划算的。 ——对美国,停战意味着可以抽回精力、集中对付中国; ——对俄罗斯,停战意味着不用再廉价出让能源、金属和军工利益。 对于中国国家利益来说,维持现有烈度继续打下去才是最好的,最优剧本是“火别灭,但别烧过头”,继续让美欧陷在东欧泥潭里,才是战略成本最低的选择。 对于欧洲来说,一向是坚决反对停战的,虽然口头上说希望和平,但欧洲不希望停战后美国力量撤出,跟以色列类似,欧洲希望一直把美国绑在战车上。 对于乌克兰来说,割让巨大的领土是无法接受的,尤其是小泽,如果打了这么多年还割肉了,那还不如一开始就不打,这些牺牲都算什么?当然,他在这个局里话语权是最弱的,如果各方铁了心停战,他一定会被换掉。 基于上诉原因,匈牙利美俄二次峰会不太可能会取消,现在只是会前双方在叫牌而已。但是昨天大饼的上涨其实跟新闻就不太同步,属于强行附会的关系,那么今天的下跌自然关系也不大。起作用的更多是内在因素。毕竟10.11这种级别的大跌需要更多时间修复,但绝不是某些人嘴里的熊来了。 总之,坐等鲁比奥和拉夫罗夫本周的再次通话即可。 所以别动不动拿地缘新闻当交易信号,这种层级的信息战,连情报机构都得对着放大镜看。币圈散户靠这波“假停战”去开多,最后赚到的只有认知税。 真正的行情,不在推送快讯的标题里,而在链上流动性和宏观节奏里。
关于社会运动的复杂性 每当有公共事件引爆舆论,当局一定要利用当事人来平息舆情。以受害者家属名义上网发声,要求息事宁人,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舆论维稳手段。 每次因社会不公引起公愤,中共当局一定会给受害者家属施压,就算家属不同意也无法发声,反正有的是办法捂住当事人嘴巴和代替当事人讲话。 毫不意外,这一次,中共当局也用了同样手段江油反霸凌抗议降温:以无法核实的“疑似”当事人父母的名义,上网发布无法核实的“声明”,最终达到息事宁人的效果;与此同时,还把一些网络舆论抓起来以造谣罪论处。这种百试不爽的舆论维稳模式,在每次公共事件中都清晰可见。 当局以为每次这样做都会有釜底抽薪的效果,而这种处理手法吃准了维权活动自身的局限性,尤其在长期认知战的干扰之下,民众认知很混乱,正好给稀释维权活动创造了突破口。 在江油反霸凌抗议活动中,当局操纵舆论混淆认知的典型做法跟以往处理其他事件没有根本不同,但同时也暴露出维权活动自身的局限性和中国社会的认知混乱。 我们看见有抗议者喊“毛主席万岁”这种口号,还有年轻人出来说“人民警察为人民”,要求民众理解警察秉公执法。在民众朴素的认知里 ,毛主席是为人民的,但现在共产党变质了、不为人民了。这是一种朴素情感,因为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这样。以前东德斯大林主义团体和马克思主义团体也这样抨击东德政府背叛了革命,后来这些群体也成了反对东德政府的重要力量。 同时,我们还看见中国大陆社群媒体上,毫不意外出现了一批质疑境外势力“带节奏”的,有网友还造谣示威者随意打砸抢、破坏社会治安和为非作歹。这种认知混乱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偏见:把社会正常表达不满说成了“搞乱社会”和颠覆国家。这种定性,跟中共批发“寻衅滋事罪”和“煽动颠覆罪”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这种认知混乱的破坏效果很大,普通民众很容易就被这种似是而非的言论蛊惑。但是客观上讲,我们并不清楚散布这种言论的人是不是超限战的一个环节。即使不是超限战也很正常,因为中共当局对国民的认知战早就产生了这种认知混乱的效果。 维权活动只是社会运动的一种初级模式,其发生呈现点状分布,而社会运动则往往以网状模式分布。维权活动由于零星爆发,又缺乏反对者网络传播和支持,很难形成全面而且持久的抗争。 社会运动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往往有一种“桴止响腾”的倾向,这与“釜底抽薪”就息事宁人的维权活动相比,恰恰是反过来的。 在社会运动中经常发生这种事情:起初引爆抗议的当事人或其家属变成了一个社会隐喻,公众更关心的是社会隐喻与每一个人休戚相关。在江油霸凌受害者家属哪里,聋哑母亲就是这样一个社会隐喻:她隐喻的是所有遭受了社会不公,但是被压制、发不出声音、不被公众听见的群体,被侮辱、被损害、被压制的群体。 与维权活动难以形成全面持久效应不同,社会运动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传播网络。在这个网络中,社会运动还会形成自己的宣传和动员机制,这套机制与专制政府的维稳手段是平行的。 要充分应对当局的“维稳组合拳”,我们需要借助反认知战和反宣传战手段,利用平行的传播网络,进行全面对抗。这将取决于新的数字行动主义手段以及社交媒体影响力者实现跨圈层合作。 面对复杂多变的局势,要坚守以不变应万变的战略信心,需要做长期斗争的准备,在中国大陆培养地下传播网络。唯有如此,才能不被社会运动的复杂性打消信心,转而在社会运动落潮的时候又变得愤世嫉俗起来。
Ignatius Lee
8个月前
现任白宫通讯联络处主任确实负责白宫今年堪称肉麻的宣传文案。但张振熙这个人是个宣传专家和认知战专家,他把特朗普个性和心理揣摩得细致入微,根据特朗普个性和受众喜好量身定做宣传策略。张振熙从2016年就开始为特朗普效力,是特朗普最忠诚幕僚之一。 张振熙是个两面人:他是躲在幕后的特朗普喉舌,在大选期间制定宣传策略,显出超强攻击性,而且善于扰乱公共认知和塑造虚假认知;但是他私下跟媒体保持着良好关系,接触过他的媒体对他称赞有加,即使是反特朗普的媒体也承认他个性温和、讨人喜欢。 明面上,特朗普经常攻击媒体,但是《纽约客说》(在特朗普支持者眼中主流媒体都是“左媒”,《纽约客》也不例外)特朗普负责通讯宣传的团队跟媒体保持着良好关系,反倒是拜登团队排他性太强,不好打交道。 特朗普团队这种策略就是典型的认知扰乱:一方面要公众不信任主流媒体,跟主流媒体隔离开来,只信任特朗普制定宣传口径;另一方面跟主流媒体搞好关系,把媒体批评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不让媒体批评演变成社会煽动。 特朗普支持者在这种认知扰乱模式下,几乎不约而同地怀疑主流媒体,把一切批评特朗普的意见都说成是左,左就是偏离事实,所以左的批评都是诽谤;特朗普支持者眼中,凡是反对特朗普都是左,只要是左,就是极左,于是批评特朗普=左=极左=极端主义和道德邪恶。 这种认知扰乱模式有迹可循,特朗普团队的宣传专家功不可没。张振熙虽然不是其中最厉害的一个,但是他的宣传策略一直在起作用。肉麻的白宫文案为一般大众所不耻,但是对于特朗普的美国支持者来说管用就行。而且经过长期塑造公共认知,特朗普支持者已经习惯了特朗普式简单粗暴且浮夸的表达风格。对于不习惯这种语言风格的人来说无论如何如何都不能接受,但是这种宣传是针对特朗普支持者的,其受众通常是很吃这一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