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战

Morris
2周前
未来战争,不再是坦克VS坦克,不再是大规模人与人血肉之躯的战斗,而是体系性的对抗: AI无人机 vs AI无人机 (AI蜂群系统,AI自主飞行、载重、避障、便携、远程...) AI 指挥系统 vs AI 指挥系统(算法决策速度、抗干扰能力、是否允许“自主开火”) 量子通信 vs 网络攻击(能否被黑入或干扰,量子密钥分发 vs 黑客渗透) 无人潜航器 vs 无人潜航器(水下是未来重要战场,通信隐蔽难被监测) 全球卫星控制 vs 全球卫星控制 (太空权) 反卫星武器 vs 卫星防御(激光武器、微型卫星拦截器) 低轨互联网星座 vs 电磁干扰(Starlink等,用来保证通信) AI媒体宣传 vs AI媒体宣传 (AI水军) 深度伪造 vs 深度伪造(假视频、假讲话、假新闻,真假难辨) 推荐算法 vs 推荐算法(媒体平台算法控制) 意见领袖收买 vs 独立声音压制 (意见领袖) 粮食供应链 vs 粮食供应链 (土地、种子、预制菜、食品安全) 能源 vs 能源(石油、天然气、稀土、锂电池原材料) 关键制造业链条 vs 脱钩与制裁(芯片、医药、武器零部件) 草民忍耐度 vs 公民反抗性(底层示威) 社会信任 vs 社会撕裂(是否信任政府、亲戚、邻居、媒体) 代际冲突 vs 代际冲突(年轻人 vs 老一代,价值观差距) 内部瓦解 vs 内部瓦解 (左右派系纷争) 政体合法性 vs 政体合法性(政府叙事能否维持) 派系斗争 vs 团结高层(军方/党派/财阀是否统一) 盟友给力 vs 盟友不给力(价值观盟友,利益盟友) 中立国态度 vs 中立国态度(第三方国家的经济与舆论选择很关键) 国际组织 vs 平行机制(区域新联盟) 生物科技 vs 生物科技(基因编辑武器、防疫疫苗、实验室安全) 量子计算 vs 加密体系(通讯与金融系统的安全与破解) 超级AI vs 普通AI(优先掌握AGI的优势效应)
墓碑科技
1个月前
全世界坏人们都一个套路 这叫转移视线 你有没有注意到大规模枪击事件发生的当天, Tulsi Gabbard 抛出了大量“叛国”文件, 直接砸向奥巴马 国家情报总监Tulsi Gabbard : 奥巴马早就知道那份“情报报告”是假的。 更震惊的是,这不是意外,是精心策划。 它的目的,是从源头掐断川普的合法性, 把一场美国大选变成一场信息政变。 2020年9月,美国国会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发布了一份备受压制的解密报告。 今天,它终于曝光了。 报告揭示,奥巴马政府在2016年大选后, 授意其国家安全团队操控情报机构, 炮制所谓“俄罗斯干预大选、 帮助川普获胜”的假情报。 他们知道那是假的,但还是做了。 用劣质来源、编造结论、剔除相反证据、无视专业规范,只为一件事: 让美国人民相信川普是“俄罗斯傀儡”。 他们借此推动FBI立案,操纵媒体议程, 对川普团队进行持续打压, 实质上开启了一场信息战政变。 一场按部就班、延续至任期结束的合法性摧毁行动。 你以为这是两党之争?不。 这是一场对“选票是否有效”的根基挑战, 一次对“民意是否真实”的系统性破坏。 这份报告,连同ODNI(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的解密材料, 以及司法部监察长报告中的“克林顿附录”,都指向同一个事实: 2016年之后,华盛顿有一部分人, 不仅不接受选举结果, 还系统性操控国家机器试图推翻它。 情报不是为国家,而是为消灭政敌服务。 媒体不是第四权,而是代理政党作战。 国家基础被动摇 而最终站在真相与冲突之间的,只有选民。 如果你以为这只是历史, 那你就低估了“制造恐慌、抢占话语”的威力。 为什么今天我们会在各种突发新闻中迷失, 为什么都还没看清真相就已经换了话题? 注意时间点。 这份数据量惊人的调查刚刚抛出, 占据全部新闻头条的,却是一场枪击案。 大多数人连标题都没读完, 更别说知道背后牵扯谁,掩盖了什么。 新闻可以被制造。 注意那些被安排的沉默。 沉默的部分,往往更致命。
小径残雪
1个月前
最近在俄乌话题上接到两个问题,一是问为什么这个冬季打不了,不是春季翻浆才打不了吗?二是问俄罗斯黑客组织Killnet黑入乌克兰总参数据库得到172万乌军死亡和失踪名单是真的吗? 后一个当然假的,只要你有一丁点军事知识就不可能信。如果有军号信了或者在探讨真假,你可以立即取关。 谣言是卫星网转发的,完整的数字是这样的。 乌军2022年死亡失踪118,500 乌军2023年死亡失踪405,400 乌军2024年死亡失踪595,000 乌军2025年上半年死亡失踪621,000 我加了一下,总共死亡失踪是1,739,900人。差不多是当前乌克兰军队总人数的两倍左右吧。 (需要说一下,这几个细节在新版谣言里已经去掉了) 其实这几个数字2025年1月份塔斯社已经编造过了,它声称的来源是俄罗斯国防部。(图1) 你看有意思吧,黑客千辛万苦拿到的乌克兰总参的数据,和俄罗斯国防部估算的数据,居然一模一样哎,精确到百位数哎。 这个是信息污染的特点,由于信息污染是以数量取胜,编造的谣言量特别大,所以单个谣言的质量就很低,通常是在自己的谣言材料库里面取材,这就会导致重复(不知道将来人工智能会不会弥补这个缺憾)。 其实这类谣言这几个月我听到很多,包括俄军一天打下上百公里之类的。也包括一些实际行动比如让美国的内奸卡军援,都是在和政治压力打配合。试图得到军事上得不到的成果。 你普京这么能打,他会急着谈判要地吗?他飞美国就没有风险的吗?既然这么容易打,他怎么不多打下几个城再谈判呢?你想想,就知道他也是很虚弱的。 那为什么它很虚弱呢?在前几天的文章里,我谈了俄军的散兵冲锋战法。就是在无人机的督战下,以散兵两三个的方式组织起来去冲乌军的防线,然后这些(经过地雷和无人机消灭大半的)散兵逐步的在后方集结,以图扰乱乌军补给线使之主动后撤。 这说明什么?俄军兵多不怕死?不,在我看来,说明俄军正面攻坚的能力不够。乌军愿意投入资源防御的地方,它攻不下来。前线那几个村的名字我都熟了,为什么?几个月就围着几个村子打,但凡关心战事的人,能不熟吗? 彼得罗夫斯克,俄人、黄俄、还有美国的俄谍们,都说马上就打下来了,这句话说了有一年多了呀。然后呢?你花了一年多打下来又怎么样了呢?后面新防线又建好了呀。何况现在看,打下来还有点难。 而且,散兵冲锋还有别的问题,比如很难补给。后方人少还没问题,集结的人多,你怎么补给呢?几天不补给,弹尽粮绝,饿起了肚子,就只能投降了。还有就是冬季不行,到了冬季,补给要求高得多,一旦跟不上,迅速就冻死了。所以我说今年俄军的进攻窗口期不多了。这跟前两年冬季正好搞钢铁洪流,翻浆季才停战,那是不一样的。 乌克兰目前拥有欧洲最强的陆军,面对俄军,进攻不足,防守还是有余的。僵持的防守就是尽可能维持好的交换比,只要交换比合适,撤几个村子那不是大事儿。当然,乌军有困难,可俄军也有困难啊。 如果你不是每天关心战事,就不要太在意细节,把后勤、援助做好就可以了。该捐款捐款,该呼吁军援就呼吁军援,武器能提供什么就提供什么,汪精卫语录少背几句。至于怎么打,怎么谈,那是乌克兰的事情。
吴祚来
1个月前
一个媒体,一个自媒体或一个大V,如何带风向或帮助中共大外宣? 在美国的某中文媒体,本来的背景是台湾民主人士或不亲共的人士创办,一直与中共没五毛钱的关系。 突然有一天,你发现其中一版都是大外宣口风的报道,不直接歌颂中共,但却连篇累牍的说中国现在的盛世。这家报纸,已被中共有关公司收买了版面,这个版面属于某公司宣传文字,一些海外电视频道也是如此。 再说一些自媒体人,视频中一直都不亲共,偶尔也有反共,但每逢大事发生,你会发现他的内容是倾向中共的,或者疑似为中共洗地,洗得非常巧妙,也算言论自由,让你无法指责它。 现在大外宣非常高效,针对视频博主有一套利用办法,只要用钱,就能达到他们想要的影响力。譬如某兰兰事件,他不去揭露追问中共在海外的庞大隐秘资产,他巧妙地告诉你,这一切都是假消息,然后是细致的表述,全部都有道理,但背后的真相,他不会去追问的,为什么一位普通的华人在海外如此奢华,他收了有关公关公司的经费,只会替人圆场。 大外宣难以办一个平台,因为主旨太明显的亲共,没人看。所以,他们让自已的人打入到平台,打入到民运组织,或海外独立的社会组织中,发挥作用,制造撕裂。你一旦指责或批它疑似大外宣,他说你人身攻击他,或者他是言论自由,甚至还指责你对他搞人身迫害。这种事情已然发生,不可不警觉。
矢板明夫
1个月前
前幾天在澳洲發生了一場車禍,肇事者是一位年輕女子,名叫楊蘭蘭。她駕駛勞斯萊斯豪車,把對方司機撞成重傷後,支付了驚人的高額保釋金。同時,被爆出帳戶裡面有天文數字般的巨額存款。 這位大小姐到底是何許人也?在中國國內外的華文圈引起了廣泛的討論。有人說她是中國前國家主席楊尚昆的重孫女;也有人說她是前外交部長楊潔篪的孫女;還有人說她是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私生女。 正當大家議論紛紛的時候,在網易等中國國內的各大主要網站,突然出現了一篇文章,說這位楊蘭蘭「是台灣人」。文章是這樣寫的: 「楊蘭蘭現年23歲(2002年生於台北)持有澳大利亞永久居留權,長住悉尼德寶灣兩套臨海別墅。 她爸是楊正雄,台灣正雄集團老總,同時擔任台灣工商協進會理事。媽媽是林淑惠,正雄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同時兼任台灣佛教慈惠基金會董事。這家企業涉黑涉政,牽扯弊案,在台灣臭名昭著。 2015年,正雄集團承接台北信義區軍眷村改建項目,楊正雄通過虛報建材價格套利2.4億台幣,並向賴素如行賄800萬台幣,最終項目以《驗收合格》名義通過,村民入住後頻繁出現牆面開裂、漏水等問題。 2020年蔡英文競選期間,正雄集團以“新世代產業基金”名捐贈5000萬台幣,“換取”政策;2022年台南市長選舉中,向賴清德陣營提供3000萬台幣“政策諮詢費”。直接干預地方政務。」 對台灣社會稍有了解的人就會知道,這篇寫的煞有介事的文章中,有太多與事實不符的地方。比如說:文章中提到,楊蘭蘭的父親在2015年台北市的眷村改造時,向前國民黨籍台北市議員賴素如行賄,但實際上賴素如在2014年底就已經落選。還提到2022年的台南市長選舉,其父為賴清德陣營提供政策諮詢費,但實際上賴清德當時已經是副總統,並沒有參加2022年的台南市長選舉。 此外,我在台灣網上也沒有查到「正雄集團」或「正雄文教基金會」。最有名的楊正雄,是一位前桌球選手。 楊蘭蘭應該是中國權貴的家人。把她說成台灣人,並順便抹黑一下民進黨,是巧妙的移花接木,也是認知作戰的一種手法。
德潤傳媒
3个月前
《从教会到信息战,叶隐的轨迹为何频频被指“配合中共”?》 “叶隐”这个名字,近期在X平台上掀起广泛争议。他以“基督徒”身份自居,却长期攻击傅希秋、陈光诚、张伯笠等宗教与人权代表人物,同时被多位网友质疑与中共信息系统有染,甚至指其与疑似中共特工“曾大军”存在上下级关系。叶隐的角色究竟是什么?从教会参与者到舆论攻势操盘手,他的行迹为何总与“信息战”重叠?本篇梳理其公开行为,揭示其身份迷雾下的深层疑问。 ⸻ 一、教会信徒?还是嵌入系统的“特殊角色”? 叶隐曾参与成都秋雨之福教会,是中国最知名的家庭教会之一。2018年底,该教会遭警方大规模突袭,牧师王怡被捕判刑。叶隐曾在事件前频繁出入教会内部,后期突然“消失”,引发教会成员警觉。 2023年,他重返社交平台,已不再以“信徒”身份出现,而是作为今月阵营核心之一,对宗教界知名人士发起道德围剿。他不仅在发言中夹杂“属灵审判”话术,更利用神学术语为攻击行为“正当化”,对教会圈产生极大冲击。 ⸻ 二、他与“曾大军”的关联为何引发警觉? 曾大军是谁?据X平台用户披露,他曾在美国潜伏多年,后被FBI调查并逃回中国,背景疑似与情报系统有关。部分网友指称,叶隐正是曾大军在华的下线。 虽然相关证据未获官方公开验证,但两人活动轨迹多有交集。更关键的是,叶隐始终未回应这些质疑,却频繁出现在宗教与政治交界的敏感场域,这一“模糊身份”令其争议更深。 ⸻ 三、“今月事件”中的舆论操控者? 在“今月事件”中,叶隐是极少数以“信仰语言”深度参与攻击的账号。他的发言方式与其他激进用户不同,不是简单咒骂,而是以“牧师审判者”姿态施压傅希秋、陈光诚,并主导多场空间话题。 他多次带节奏“质问”张伯笠、傅希秋是否透明,发起“信仰伪装者”的定性讨论,实则用模糊道德标准制造围剿氛围。与此同时,他与多个极左攻击账号互动频繁,如“王默”“MichaelHXHX”等,也令外界怀疑其是否担任“协调任务”。 ⸻ 四、角色变化的背后:信仰还是任务? 叶隐的行为呈现出一种“功能性进化”: •初期:信徒身份进入教会,获得信任; •中期:退出教会,隐藏数年; •后期:作为“批判者”再度登场,配合今月阵营的定点攻击。 他所选的攻击对象无一不是中共高度关注的异议人物——这是否纯属偶然?还是一种信息战中的“心理人物设定”?他的言语精确踩在信仰神经与社交裂痕之上,令不少原支持者开始质疑。 ⸻ 五、舆论退潮后,他为何仍“死守阵地”? 今月事件热度逐渐退潮,大批匿名参与者选择退场,但叶隐却仍在不断“复读”同样的攻击逻辑。他持续跟进傅希秋与张伯笠相关话题,甚至引入“美国房产”“教会腐败”等话术,为早已冷却的节奏续命。 这不禁令人思考:他为何如此执着?是信念驱动,还是任务尚未完成? ⸻ 结语:他不是问题的终点,而是疑问的起点 叶隐不是一个普通舆论账号。他穿梭于教会、民运、匿名阵营之间,所做所为难以用单一身份解释。无论他是否真有“系统背景”,仅其选择的立场、攻击的模式、和始终模糊的自我身份,就足以构成一个值得警惕的“舆论操盘体”。 我们不下结论,但必须发问: 为何每次关键事件中,他都准时出现? 为何他如此熟练掌握“破坏信任”的攻击术? 为何他不愿正面回应身份质疑? 真相或许还需时间揭晓。但我们必须保持警觉:在今天这个真假难辨的网络时代,一个“叶隐”可能不止一个。
警惕, 網暴傅、陳背後的 中共結構性信息戰試水! 戈壁東 04/02/2025 最近一大批翻牆出來的中國人帳號,在美國的社交媒體,對著名華裔人士傅希秋、陳光誠發動了一場網暴式圍剿。 傅希秋和陳光誠是什麼人?是對維護中國人權具有影響力的著名人士,著名的反共異議者,也是被誣為「川粉」著名的美國憲政維護人士! 我一直在關注這個過程!發現這是一次有組織、有策劃、攻擊層次分明、還製造一個死亡來升級推動的網暴行動。而參與者大部分來自翻牆出來的中國帳號!那些我們已知的中共推出的網絡大V及時出動。甚至在中國國內的微信上都掀起浪潮。 什麼時候開始,不敢質疑中共的中國人,開始理直氣壯地,關注起美國華裔人士的家庭財產來源,要美國公民「交代真相」了?而且目標明確的就是著名反共異議人士? 很顯然,這是一次利用民主制度下的言論自由權利的信息戰的試水行動! 如果它們這次成功,那麼一支信息攻擊特攻隊就成功建立了!我們所有反共者都可能是它們下一個攻擊目標!也許這就是這幾年中共調轉方向,培育王志安這類「網紅」,以及半開網牆,搞出那麼多海外社交媒體帳號來替代以前的五毛的戰略策劃,現在成熟了,開始試水有目標攻擊了! 在美國還沒有足夠警惕,還沒有對這種躲在言論自由背後的信息戰立法的情況下,這種以網暴形式的信息戰就會成為自由世界社交媒體的常態和惡夢! 這就是最近的對傅、陳網暴背後的真正實質! 那個中共推出的網紅王志安揚言,不怕陳光誠去日本起訴!實際上他就是要把這次信息戰推到一個新高度,然後成為常態。用心可謂險惡! 從「揭露房產」、到「被威脅死亡」、再出現「義憤填膺的群眾」、到「大V主持公道」、到「拉你打官司」,一環套一環! 傅希秋、陳光誠如果沒有一定定力,那真有可能被拉入夢魘漩渦! 這一招不是邪惡是險惡至極! 傅希秋和陳光誠都有人權維護者,幫過很多被中共剝奪人權的中國人! 可是這次,被動員出來的攻擊和網暴傅陳的,居然就是被傅陳兩人救助過的人!這一招特別邪惡!其實也是精心設計的,因為它們一直在罵陳光誠支持川普是忘恩負義,它們認為陳光誠應該支持左黨!是左黨的希拉里救了他。就從這種非常中國式的觀點上,就可以看出,動用被傅陳個人救助或者聲援過的人來攻擊傅陳,就是一個設計好的信息戰步驟,就是中共邪惡文化的「殺人誅心」!好在,傅陳這些真正的公益人士,早就不在它們的邪惡文化之中了。 這次網暴很突然,這次網暴很邪惡,這次網暴需要所有正義反共人士特別警惕,這是一次攻擊目標明確的信息戰試水!不能讓它們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