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转型

2周前
打着现实主义幌子偷奸耍滑是最狡黠的政论腔调之一,你只要装老练,嘴角一撇、眼角一斜,说变不变结果都一样,转来转去都是暴政循环……管保有人跳出来夸你人间清醒。这种论调想当然地假设:滋生暴政的土壤会一直滋生暴政。看起来简直无懈可击,你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吗? 如果这种谬论是真的,那么世界上就不可能有专制国家成功转型民主国家。但正如一些人喜欢用决定论和必然论从结果来倒推暴政循环一样,还有一些人也很喜欢用同样的论调来解释民主转型,而且也一样是从结果倒推原因。 暴政在向民主政治转型的过程中有一道细细的窄门,许多偶然性因素叠加到一起,刚好帮助一个国家顺利通过窄门,这种情况在第三次民主化浪潮期间出现过很多次。只是事后诸葛亮们喜欢表达自己的后见之明,回过头去看历史,把什么现实都说成是历史必然的。这是一种妄念和自欺。 理论上,我们当然要先清理滋生暴政的土壤和社会环境才能确保社会变革不会导致暴政循环,但是你要明白这一点:历史上的社会转型并不是等暴政土壤清除干净以后再来转型的,而是不做暴政土壤的那一批人率先引发社会变革,再来逐渐改善遭到暴政荼毒的政治生态。 1979年伊朗人做错了历史选择,但这只是我们的事后聪明而已,处在当时历史环境中,伊朗人和西方国家都没想到霍梅尼会造成政治权力严重失衡,乃至大权独揽。霍梅尼的转变并不是什么历史必然性因素,在现代社会复制神权政府,在没有尝试过以前,人们以为它有可能让国家变得既传统又文明的。没有人天生就崇拜野蛮的中世纪体制。 你如果抱着必然论的调调来阐述伊朗伊斯兰革命历史,那就毫不奇怪你也抱着必然论的调调来预想眼下伊朗能否平稳渡过这段政治动荡期,因为这样做最省事,不用动脑筋,还能装出深谋远虑的样子,并且赢得一片掌声。 从1979年以来,伊朗社会反抗神权统治的斗争一直没有中断过,你不必等到把支持神权政权的旧社会人格全部清除干净了再允许伊朗人重建自己的国家,这种设想在任何一个历史场景中都是格格不入的。 我们仍然要对伊朗局势持开放态度,有时候可能性世界的转轮就像银行保险柜密码锁,齿轮转动到那个窄门上,伊朗就会不一样。现在伊朗是不是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呢?至少我们可以肯定,现在的伊朗社会已经大不同于1979年的伊朗社会了:现在他们付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流血代价,受够了神权统治,不会再容忍换个姿势再来一次。 至于伊朗会不会错过眼前的历史窗口期,在恰当的时候走上街头推翻暴政,我们拭目以待吧。如果错过了就错过了,不要事后聪明说什么必然。正如法国哲学家昆汀·梅亚苏所讲:世界上唯一必然的就是偶然性。
3周前
推荐历史学家金雁长文 该文回顾了沙俄时代错过的第三条道路:在极端保守和极端暴力革命之间,用脚踏实地的公民社会建设来实现向民主国家转型。 第三条道路在二月革命后兵不血刃地取得政权,但国家遭极端暴力革命思想劫持:布尔什维克分子控制了军队,在选举惨败后推翻了民主政权。 二月革命成果被推翻有很多偶然性因素,并不是马克思主义教条渲染的历史必然。因为布尔什维克分子在社会上属于是少数派,既不受工农阶级支持,也不受贵族和小资产阶级支持,而是一小戳鼓动暴力革命、社会复仇、强制革命以及极端思想的小知识分子(也就是布尔什维克党徒)通过长期渗透掌握了军队。在这种情况下,在大选惨败以后,列宁指挥布尔什维克党徒用枪杆子推翻民主政权,还支持把民主政权和维护民主选举成果的人统统打成“反革命”。 俄国第三条道路的失败是一个惨痛教训:这个教训告诉我们,社会被极端暴力思想劫持危害有多巨大。 主张第三条道路的俄国知识分子赢得了全社会绝大部分人口支持,给俄国创造了一个最可能实现民主转型的道路。他们做了很多事实来改造俄国社会,但他们在跟极端思想对抗的过程中落败了(并不是因为底层社会不支持,反而底层社会不支持布尔什维克党徒),他们在改造国家的过程中,没有把极端思想当成真正的敌人,处处处在极端思想猛烈攻击之下。 我们要走的也是第三条道路,要在极端保守和极端暴力之间,脚踏实地地去改变社会,同时我们不得不两线作战:同时对抗两个暴君:独裁政权及其支持者,暴民及暴民思想支持者。 如果不与独裁政权作战,我们无法打下公民社会根基和赢得社会支持;如果不与极端思想作战,就算将来我们的反对派阵营建立民主政权,也会因为社会被暴力革命极端思想劫持而失去政权。 中国现在的“双头蛇社会”特点尤其要让人警惕:被任何一个蛇头咬住都会万劫不复。成功的社会变革,既要防止极端保守派利用渐进改良为借口给极权主义政权无限期续命;又要防止极端主义和功利主义情绪扩散,不屑于脚踏实地创造公民社会根基,只想全部打破重来。这两种情况危害性同样巨大,前一种给极权主义续命,后一种给暴政循环找借口。
3个月前
对于有民主思想的新生代华人群体来说,眼下是进行民主教育的重要窗口期。 在民主政治的游戏规则里面,盟友和结盟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因素,对于寻求民主转型的国家和社会来说尤其如此:如果社会没有学会反对派同盟概念,就不要指望一盘散沙和乌合之众靠耍小聪明和抖机灵来对抗专制政权。 从1980年代到现在,中国社会支离破碎程度太高,自组织程度太低,社会自主动员太差,这些情况都跟民众太缺乏同盟观念有关系。 不懂得结盟、不在乎结盟的人,不但对其他群体容易产生攻击性,甚至还分不清敌对关系和盟友关系的区别。毫不奇怪这样的人会变得愤世嫉俗:不挂逮着谁都可能攻击,上一秒还笑眯眯的,下一秒就在背后捅刀子。 学会结盟、懂得结盟、且在乎盟友关系的人,不但会懂得自我克制,还懂得如何与盟友达成妥协,而不是只满足于无休止地抖机灵、耍小聪明和攻击所有人。 要在中国推进民主转型,需要很多代人共同努力,肯定会遇到你在推着巨石上山的时候被愤世嫉俗的犬儒主义分子在背后捅刀子,而盟友关系不但会减少这种背后捅刀子的情况,还会减少同一阵营(也就是反对派同盟)内部摩擦和分歧。 当然,绝不是替你挡刀子才叫盟友,盟友是一种保护关系和共同进退的协作关系:正因为有反对派同盟持续存在,个体所处险境反而要低于先前当散兵游勇的时候。 就算中共政权是一个泥足巨人,你不推它一把,它也不会自己倒下。一盘散沙的社会是没有力量的,只有等到真正形成反对派同盟的时候,也就是说各种不同阵营开始形成普遍社会共识,开始建立不同阵营之间同盟关系的时候,才可能形成有效的反抗力量。 社群网络正在形成新的政治生态显然是有利于结成阵营和联盟的:人们实际上可以突破防火墙,中共当局无处不在的监控和渗透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大,当局在应对突发事件的时候也没有被白色恐怖夸大的那种威力。但是中国社会至今没有出现阵营和联盟还是跟民众政治教育普遍欠缺有关系:政治教育上的欠缺不仅让民众失去自信,还使民众夸大了对白色恐怖的感知。
秦伟平计划出版个人回忆录,讲述自己从中国农村草根出身到大学毕业后成功创业,关注公共事务并批评政府,进而移民美国从零开始奋斗,重新学英语念大学,参军服役历练,出版中国危机三部曲,身体力行推动中国民主转型和社会进步,退役后在联邦政府机构USPS担任一线普通雇员,积累服务公众阅历,筹划未来竞选美国国会议员。既是记录个人真实人生阅历和社会变迁,也想激烈更多年轻人为未来奋斗,这本书暂命名《重启人生》,你觉得如何?如果像成为像《乡下人的悲歌》一样成为有影响力的畅销书,有什么建议?本书将会推出中文版和英文版。关于本书的中文名和英文名,你还有哪些建议?谢谢! ChatGPT回答:关于书名 《重启人生》已经能很好地传达主题,强调了人生的转折点和新生的可能性,但如果想要更具冲击力或个性化,可以考虑以下建议: 📌 中文书名建议: 《逆袭人生》 - 强调奋斗、逆境求生,适合励志题材。 《重生之路》 - 强调从低谷到新生的旅程。 《从零到英雄》 - 适合突出移民奋斗、军旅生涯、竞选目标的转变。 《破局》 - 强调突破困境,打造个人传奇。 《命运翻盘》 - 直接传达改写人生剧本的感觉。 📌 英文书名建议: "Against All Odds"(逆境重生,强调克服困难) "The Comeback Life"(东山再起,适合讲述逆袭经历) "Breaking Barriers"(突破界限,适合励志故事) "Defying Destiny"(挑战命运,强调改变人生) "Rise from the Ashes"(凤凰涅槃,重生再出发) "From Grassroots to Greatness"(从草根到成功,强调成长) "Flipping the Script"(改写剧本,重新定义人生) "The American Dream Rebooted"(重启美国梦,适合突出移民奋斗主题) 如何打造有影响力的畅销书 ✅ 1. 个人故事 + 社会变迁 结合个人奋斗史与中国/美国社会大背景,使内容既有深度又具时代感。 ✅ 2. 对标《乡下人的悲歌》的成功经验 诚实、坦率地讲述人生起伏(包括失败、挫折、低谷)。 展现社会现实(如中国的社会矛盾、移民美国的挑战)。 既是个人故事,也是社会观察(结合经济、政治、社会现象分析)。 ✅ 3. 精准营销 中英文双语发行,中文版面向全球华人,英文版主攻北美市场。 通过YouTube、社交媒体、播客宣传,争取主流媒体采访曝光。 与同类畅销书作对比(如《乡下人的悲歌》《硅谷钢铁侠》等),吸引目标读者。 ✅ 4. 讲述更具冲突和戏剧性的细节 农村到创业成功的故事(如何突破阶层限制)。 移民美国的适应期(文化冲突、语言挑战)。 军旅生涯的成长(如何从军中历练,获得新视角)。 联邦政府工作的体悟(普通移民如何进入美国体系)。 竞选国会议员的目标(如何走向更大的舞台)。 📌 最终建议 书名如果希望更具冲击力,可以选择**《逆袭人生》("Against All Odds")或《破局》**("Breaking Barriers")。 重点打造励志+社会观察的风格,使其既能打动普通读者,也能引发更广泛的社会讨论。 营销方面,可以通过纪录片、访谈、TED演讲等方式扩大影响力。
提问:秦伟平的政治观点? Grok2 回答: 秦伟平(Weiping Qin)的政治观点主要可以通过他的公开言论、著作和在社交媒体上的表达来概括。以下是他的一些显要的政治观点: - **支持民主转型**:秦伟平是中国民主化进程的坚定支持者,他主张中国应该从一党专政转向多党民主制度。他认为只有通过民主制度,中国才能解决其深层次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 **批评中国政府政策**:他经常批判中国政府的政策,特别是有关言论自由、法治、经济改革和人权等方面。他对中国经济的债务问题、房地产泡沫、以及社会不公等问题有过详细的分析和评论。 - **反对党禁**:他强烈反对中国现行的党禁制度,呼吁开放党禁,允许自由结社和多党竞争。 - **关注香港民主**:秦伟平对香港的民主运动,如雨伞运动,表达了支持。他认为香港的民主斗争是中国民主化的重要部分。 - **美国影响力**:作为在美国生活的政治活动家,他认为美国在全球推动民主和人权方面应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并支持美国对中国人权状况的批评。 - **未来预测**:他在多种场合预测中国未来可能会经历一系列危机,包括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直至政治危机,并视这些为可能导致中国政治变革的催化剂。 - **个人经历的反思**:他在社交媒体上表达过对个人政治旅程的反思,包括从商业到政治的转变,以及在美国的政治抱负。 这些观点主要通过他在《平论》节目中的评论、书籍《中国危机路线图》、《中国危机大逃亡》等作品以及在X上的发言体现出来。秦伟平的观点常与中国国内主流叙事相左,因此他在国内也被视为反对派人物。
今天12月28日王炳章博士将在一间单独囚禁室中度过他77岁的生日,同时也是他被单独关押的第22年。中共如此破害王炳章只因王炳章博士过去41年中放弃了自己前途无量的医生事业而全身心投入了中国的民主转型运动。为不让为众人抱薪的王炳章博士被众人遗忘,冻毙于监室中,全球共11个城市的民运团体将于今明(28,29日)两天展开声援,营救王炳章的活动。 同时祝福王炳章博士77岁生日快乐的屏幕广告将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和台北101大楼旁播放。 敬请大家积极参加。感谢🙏 下面是各地活动具体时间与地址👇 美国活动: 三藩市 时间:12月28日 上午11AM 地点: 中领馆 1450 Laguna St 洛杉矶市 时间: 12月28日 下午2-4PM 地点: 中领馆 443 Shatto Pl 纽约市 时间: 12月28日 下午3PM 地点:法拉盛图书馆 关岛市 时间:12月29日 下午1PM 地点: 总督府 513 West Marine 加拿大活动: 温哥华市 时间: 12月28日 下午3PM 地点: 中领馆 3380 Granville St 多伦多市 时间: 12月28日 中午12PM 地点: Nathan Phillips Square(多伦多市政广场) 卡加利市 时间: 12月29日 下午3PM 地点: 中领馆 1011 6 Ave SW 冰岛: 雷克雅未克市 时间: 12月29日 下午2PM 地址: 中国大使馆 105 Reykjavik 荷兰: 阿姆斯特丹市 时间: 12月28日 下午2PM 地点:阿姆斯特丹市中心火车站门外广场 英国: 伦敦市 时间: 12月29日 上午11AM-2PM 地址: 49-51 Portland Pl 德国: 杜塞道夫市 时间: 12月28日 地址: 杜塞道夫火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