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政策

兰德的转向:当美国开始接受与中国共存 从“遏制”到“妥协”:一份内部报告揭示的战略现实与心理断层 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近期发布的一份论文,值得被放在显微镜下审视。作为美国军工复合体与国家安全决策圈的核心智库,兰德历来承担“制定战略底稿”的角色—它的判断往往代表美国战略共同体的潜在共识。 这一次,兰德的语调出现了显著变化。他们不再强调“赢得竞争”,也不再谈“重塑秩序”,而是首次提出: -必须接受与中国共存,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并在台湾问题上主动调整立场。 -这种转向不是出于善意,而是源于现实力量格局的压迫性转变。 -换言之,美国正在学习如何与一个它无法击败、也无法忽视的对手共处。 一、放弃“赢得竞争”的幻想 论文的第一项核心建议是: “美国应以明确拒绝绝对胜利的语言阐述自身的竞争目标,并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合法性。” 兰德指出,摧毁对方“不是可行的选择”,继续追求胜利将“威胁到任何一方的生存”。这不仅是一次政策层的退让,更是一次认知层的转变—美国必须从“零和竞争”的逻辑中抽离出来,承认中美关系的结构性现实:这场竞争无法以胜利告终,只能以共存为终局。 二、将“妥协”制度化 兰德进一步提出: “双方必须以根深蒂固且在决策官员中广泛认同的方式,接受某种程度的妥协方案,必然是两国关系的一部分。” 这意味着,美国正在尝试将“共存”从策略性姿态转化为制度性前提。 更重要的是,报告明确写道: “双方必须接受对方的基本政治合法性。” 这样的表述,在美国官方话语中极为罕见。 这不仅是外交语言的转柔,更是意识形态框架的松动。 兰德似乎在为一种“冷战后秩序的共管版本”铺路—承认中国体制的持久性,并寻求战略上的稳定平衡。 三、台湾:战略现实的试金石 在所有论点中,最具突破性的是兰德对台湾问题的态度。 报告建议,美国应向中国保证统一目标可以实现,同时利用自身对台湾的影响力,防止台北挑衅或误判。 他们写道: “美国应声明其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海峡两岸永久分离,也不反对和平统一。” 同时,美国应“最大限度地激励北京采取渐进方式实现最终目标”,并“在对台湾的承诺与约束其挑衅行为之间取得平衡”。 更令人注目的是,报告明确批评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声称“台湾拥有主权”的言论,建议华盛顿利用对台湾的潜在影响力,限制其破坏现状的行动。 这等同于在政策层面承认:台湾问题的主导权,正在从美国的政治话术,回归到战略现实。 兰德公司不是和平主义者,它从不为“理想”发声。当这个与五角大楼、CIA 和国防工业体系血脉相连的机构,开始公开谈论“承认中共合法性”“接受统一目标”时,这不是战略善意,而是战略算术的必然结果。 他们清楚地意识到: 美国已无法在不冒灭顶风险的情况下赢得中美竞争; 继续遏制只会加速自身资源的耗竭与国际信任的流失; 共存是被迫的现实,而非主动的选择。 兰德的这份文件,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转折: 冷战式的“遏制逻辑”正在失效,而一种带有不情愿的“共存逻辑”正在被迫成形。 对美国而言,这是战略后撤; 对中国而言,这是历史惯性的确认。 “美帝国主义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讲理,要是讲一点理的话,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
海外爆料
3个月前
🔥 大社會、小朋友的政府 👉《中共之后的中国》 主笔:余茂春 报告强调,中共垮台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的问题。而且最可怕的是,它不是慢慢倒,而可能是一夜之间突然变天。 但哈德逊报告直接告诉我们:美方的完整应对剧本,早写好了,各部门甚至已经演练起来了。首先,美国不会立刻大兵 压境,而是派出CIA和陆军特种部队,快速进入中国关键地区。他们不打仗,而是抢占信息、稳住局势,找到可以合作的力量,比如少数民族组织、宗教团体或体制内改革派。 美国还设计了「分区接触」战略。如果中国各地自立,比如新疆、西藏或广东出现地方政权,美国不会急着扶植中央政府,而会分别建立联系,避免新极权的崛起。换句话说,美国希望中国先地方自治,再逐渐整合。 美国的「中国剧本」早就在桌上,准备得非常细致。他们不是坐等中共倒,而是在等时机成熟,就立刻出手,确保中国不会再陷入独裁的深渊。 但除了稳定局势,美国还规划了一套从根本上协助中国民主转型的方案。 美国目标不是接管,而是帮中国完成真正的民主转型。怎么做? 👇五个核心工程: 第一,建立真正的媒体与言论自由。报告建议中共垮台后,美国和国际社会立刻帮中国建立独立媒体,终结审查,让老百姓真正有地方说话。 第二,重建民间社会。过去中共把非政府组织、公民团体、宗教团体打成「敌对势力」,其实这些组织才是社会的支柱。一旦摆脱打压,它们将快速帮助社会恢复秩序。 第三,教育和司法改革。中共的教育体系和法院,几十年都在服务于维稳和洗脑。报告强调,新政府必须彻底终结洗脑教育,让司法真正独立于政党,保障公正。 第四,恢复宗教与文化自由。中共最怕的就是信仰,因为有信仰的人难以奴役。所以报告建议一旦政权垮台,立即废除宗教限制,开放寺庙、教堂,归还被没收财产,让流亡宗教领袖回国重建信仰自由。 第五,协助中国制定新宪法,走向宪政民主。新宪法必须保障多党竞选、司法独立、人权保障,还要通过全民参与的「制宪大会」共同起草,而不是某个领导人闭门造车。 这么大的任务靠美国自己肯定不行,所以报告特别强调,美国会联合台湾、日本、韩国、澳洲、联合国、五眼联盟甚至印度,共同组成「多边稳定联盟」,一起守护中国的和平过渡! ——光传媒 👇【附】: 哈德逊研究所《中共之后的中国》报告原文网址:
Yaxue Cao
5个月前
艾森 Essen
5个月前
最近,美国对亚洲盟友的口径似乎有所转变。国防部长 Pete Hegseth 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措辞强硬,暗示中国可能“即将”武力攻台,而美国将不惜一战。他指责中国寻求在亚洲的“霸权”,美国绝不会坐视盟友受其胁迫。 Hegseth的讲话旨在震慑中国,并安抚那些因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而感到不安的盟友。他细数了中国在南海的军事扩张、在台湾海峡的军事演习,以及对菲律宾的“灰色地带”施压,认为中国正积极备战,力求在 2027 年前具备攻台能力。任何试图通过武力改变第一岛链现状的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入侵台湾将给印太地区乃至全球带来灾难性后果。 这番言论随即引发疑问:美国对中国意图的评估是否准确? 去年,美方官员还淡化了 2027 年的时间节点,认为中国攻台的风险已经降低。他们指出,解放军缺乏足够的两栖登陆舰,且军队高层持续反腐,显示习近平对下属缺乏信任。西方防务官员也表示,目前没有情报显示中国即将攻台。但他们也承认,中国军演的规模和频率都在增加,不排除突袭的可能性,例如占领外岛或实施封锁。 中国国防部长董军缺席了本次香格里拉对话会。解放军国防大学的胡刚锋少将则驳斥了 Hegseth 对中国的“无端指责”,认为这是为了“挑拨、分裂和煽动”地区对抗。 与此同时,Hegseth 关于美国将军事介入的警告,其可信度也备受质疑。毕竟,特朗普政府一直标榜追求和平。特朗普本人曾指责台湾“窃取”了芯片产业。即使是坚定的挺台派、前国防部副部长 Elbridge Colby,似乎也转向孤立主义,称攻打台湾对美国而言并非“生死攸关”的威胁。 此外,特朗普政府此前对中国加征关税后又有所退让,这让人怀疑,一旦中国对台动武,他是否有魄力对中国实施严厉的经济制裁。 一些中方代表暗示,Hegseth 的表态并不能代表美国政府的立场。一些其他国家的代表可能也有同样的疑问。这位国防部长曾是国民警卫队少校,还曾担任福克斯新闻的脱口秀主持人,他发起的文化战争,旨在清除军队中的“觉醒”意识形态,重燃“战士精神”。和特朗普政府中的许多人一样,他对盟友的态度也飘忽不定。今年二月,他曾公开质疑西方国家援助乌克兰的必要性,并表示乌克兰无法收复失土,也无法加入北约。他还批评盟友的国防开支不足。 然而在新加坡,Hegseth 似乎又重新拥抱了盟友。不少官员对他愿意倾听的姿态感到惊喜。他赞扬美国的盟友网络是中国“羡慕”的优势,是美国的“力量倍增器”。他还出人意料地表示,欧洲国家纷纷提高国防开支,值得效仿。 尽管如此,Hegseth 对盟友的示好也有其局限性。他认为,欧洲应该置身于印太事务之外,尤其是英国、法国和意大利海军在该地区的巡逻。“我们认为北约中的 N北 指的是北大西洋,我们的欧洲盟友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在欧洲大陆的比较优势。” 法国总统马克龙也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发表了讲话,他的评论凸显了特朗普政府立场中的矛盾之处。马克龙呼吁欧洲和亚洲国家建立“行动联盟”,以促进贸易,维护全球秩序,避免被美国和中国“欺负”。 他坦承,如果亚洲爆发地区战争,欧洲能提供的军事帮助微乎其微。“如果中国决定采取大规模行动,你们会在第一时间介入吗?我会非常谨慎。”但他补充说,“每个人都会非常谨慎”——言下之意,甚至包括美国。 Hegseth 坚称,特朗普总统承诺“在他执政期间,共产主义中国不会入侵台湾”。知情人士透露,他指的是总统的私下表态,但省略了一个重要的前提:特朗普认为中国会在他卸任后攻打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