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

1个月前
我在2019年在RFA发过一篇文章,其中写道:。。。既然美国政府向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是美国人埋单而非中国人埋单,这是不是真像中共说的美国人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呢?当然不是。 因为中国商品的关税增加了,美国进口商觉得再买中国商品不合算,他就会转而从其他国家买,虽然别国的同样产品价格高一点,但由于关税低,因此要比继续买中国商品合算。但是因为美国买家是中国厂商的大客户,美国人要是不买了,中国厂商的产品大量卖不出去,会造成巨大损失;为了拉住美国这个大客户,中国厂商就只好向美国进口商提供折扣,比如把原来10万美元的商品以9万5卖出。美国进口商一算计,9万5加20%的关税,虽然比过去要多一点,但相比之下,还是比 买别国的同类商品便宜些,于是就继续买中国的商品。 这样的结果就是,美国政府的收入增加了,美国进口商付出了比原来多一点的钱,有损失;为了减小损失,美国的进口商免不了会提高中国商品的价格卖给美国的消 费者;因此美国的进口商和消费者的经济利益都受到一定的损害。但是相比之下,中国厂商由于不得不把它的商品降价卖给美国,其损失更大。。。。 ——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会对美国的消费者、进口商以及中国的厂商产生一系列连锁效应,一篇千字文自然不可能都说清楚。我只能讲出基本脉络,让读者有个大概了解。
2个月前
openai deep research vs google deep research: 如果美国和中国明天突然决定停止一切相互贸易,哪个国家会面临更大的麻烦?|结论:openai更deep,google更broad,看谁更适合你。 why:一方面这是当前的特点话题,意义重大,值得思考;另一方面,两个DR报告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特征,而且相当有代表性,可以看出两个DR的特点。 原始报告太长,都是2万字左右。所以,我用gpt-4.5对两份报告的内容进行了“压缩”。我仔细看了一下,报告结构和内容要点都高度保留(人类要做到这一点可不容易),读总结可以快速了解两份报告的结论,包括对比二者对同一个prompt的应对差异。 图1-2是openai DR的总结;图3是google DR的总结。 我的总结:openai的DR报告更deep,报告内容字数略少于google,但是全文都紧密围绕问题本身,从GDP影响、就业、科技产业链、供应链中断、消费品价格这些角度深度分析; 对比之下,google的DR报告更broad,报告字数略多于前者,但是全文铺的很广,具体分析部分只占报告全文很小一部分; openai DR的这个“deep”特点,充分利用了o3模型的强大推理能力,指令跟随能力,强调智能体的基础模型本身的智能。 google DR的这个“broad”特点,充分展示了google search的原生search index,访问网站数量数百个,参考网站100多个,是前者的近10倍! 在主题研究这件事上,到底你需要deep,还是需要broad?研究报告质量、研究目标的完成度,多大程度上取决于智能本身,或者搜索资料的资料,这是我们需要持续在实践中观察、思考和总结的。 两份原始报告的link,我放在评论区。有空大家可以细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