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进步

2周前
所以我和我老婆经常说 现在可能是最好的时代。 我们都比较认同。 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这几千年来,国人都活得挺悲惨的。 我小时候记事开始,我记得父母是农闲的时候,是需要去免费劳动力做一些水利工程的。还要下地干活,交公粮,其实农业税是在2006年取消掉的。 上学的时候呢,有很多同学是交不起学费的,很多人辍学,我是勉强能交得了学费吧,因为我家里就我一个一个孩子。很多很有天赋的同学 初中没读完就南下打工了。我算是比较幸运的吧 08年以后就明显感觉到经济变好了,只不过那时候还在读书,并没有参与这个社会的一个大的潮流。 真正发生改变的是一二年开始吧,明显感觉到经济好了很多,大家都赚到钱了。然后农村开始盖新房,有买汽车的也很多。现在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汽车了,然后整个生活水平提高了一大截。年轻人大量地去城市里面工工作生活,有去县城的,有去省会的都非常多。 15年的时候,回老家,我发现我们县城开始有沃尔玛了。然后我很诧异,为什么我们那个小县城几十万人的小县城会有沃尔玛,然后去城里买东西就会堵车。商场里开始有小宝宝专用的卫生间,所以我就觉得还有暖气,我就觉得,这个又变化很多。 最近几年的变化就是,农村的啊保险啊医疗保险还有养老吧,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然后相对来说还可以,但也没有那么相对城市来说肯定没有那么好,但已经是好了很多了。
中工网-中工网-工人日报
3个月前
4个月前
【超稳定结构的社会注定只能溃败】 超稳定结构的社会注定只能溃败,无法进步,更难以新生。所谓超稳定,不是蓬勃生长中的平衡,而是对变化的抗拒、对多元的封闭、对革新的恐惧。它以固守既定秩序为至高目标,将一切不确定性视为威胁,将所有变革力量摒除于体制之外。看似稳如磐石,实则早已失去自我调适与进化的能力。这是我亲历世界第三波民主浪潮,即观察1980~2020的40年来中国变迁,所印证的切身感受。 一个缺乏变革机制的社会,犹如一潭死水。思想被禁锢,活力被压制,制度僵化而失去弹性。短期的稳定及太平假象,建立在对异见的消除和对创新的抑制之上;表面的安定,掩盖的是深层的裂痕与累积的危机。当外部环境变化、内在矛盾激化,这种看似坚固的结构,往往瞬间崩塌,再无修复的可能。 历史早已昭示这条法则:“凡不能自我更新的社会,终将被时代淘汰。”罗马帝国因僵化而陨落,大清王朝因闭塞而灭亡,东欧极权体系因拒绝改革而溃散。每一个超稳定的结构,都在最盛之时埋下了崩坏的伏笔。 而进步与新生,唯有在开放与变革中诞生。只有鼓励多元、接受批判、顺应潮流、不断修正自身的社会,才能保持持续成长的力量。真正的稳定,不是静止不变,而是在动态平衡中寻找前行的方向;真正的强大,不是排斥变革,而是在不断更新中实现自我超越。 因此,超稳定结构不过是一座僵硬的堡垒,终将因不愿自我革新而轰然崩塌。唯有勇于“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敢于变革、善于自我修复的社会,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屹立不倒,涅槃重生。
秦伟平计划出版个人回忆录,讲述自己从中国农村草根出身到大学毕业后成功创业,关注公共事务并批评政府,进而移民美国从零开始奋斗,重新学英语念大学,参军服役历练,出版中国危机三部曲,身体力行推动中国民主转型和社会进步,退役后在联邦政府机构USPS担任一线普通雇员,积累服务公众阅历,筹划未来竞选美国国会议员。既是记录个人真实人生阅历和社会变迁,也想激烈更多年轻人为未来奋斗,这本书暂命名《重启人生》,你觉得如何?如果像成为像《乡下人的悲歌》一样成为有影响力的畅销书,有什么建议?本书将会推出中文版和英文版。关于本书的中文名和英文名,你还有哪些建议?谢谢! ChatGPT回答:关于书名 《重启人生》已经能很好地传达主题,强调了人生的转折点和新生的可能性,但如果想要更具冲击力或个性化,可以考虑以下建议: 📌 中文书名建议: 《逆袭人生》 - 强调奋斗、逆境求生,适合励志题材。 《重生之路》 - 强调从低谷到新生的旅程。 《从零到英雄》 - 适合突出移民奋斗、军旅生涯、竞选目标的转变。 《破局》 - 强调突破困境,打造个人传奇。 《命运翻盘》 - 直接传达改写人生剧本的感觉。 📌 英文书名建议: "Against All Odds"(逆境重生,强调克服困难) "The Comeback Life"(东山再起,适合讲述逆袭经历) "Breaking Barriers"(突破界限,适合励志故事) "Defying Destiny"(挑战命运,强调改变人生) "Rise from the Ashes"(凤凰涅槃,重生再出发) "From Grassroots to Greatness"(从草根到成功,强调成长) "Flipping the Script"(改写剧本,重新定义人生) "The American Dream Rebooted"(重启美国梦,适合突出移民奋斗主题) 如何打造有影响力的畅销书 ✅ 1. 个人故事 + 社会变迁 结合个人奋斗史与中国/美国社会大背景,使内容既有深度又具时代感。 ✅ 2. 对标《乡下人的悲歌》的成功经验 诚实、坦率地讲述人生起伏(包括失败、挫折、低谷)。 展现社会现实(如中国的社会矛盾、移民美国的挑战)。 既是个人故事,也是社会观察(结合经济、政治、社会现象分析)。 ✅ 3. 精准营销 中英文双语发行,中文版面向全球华人,英文版主攻北美市场。 通过YouTube、社交媒体、播客宣传,争取主流媒体采访曝光。 与同类畅销书作对比(如《乡下人的悲歌》《硅谷钢铁侠》等),吸引目标读者。 ✅ 4. 讲述更具冲突和戏剧性的细节 农村到创业成功的故事(如何突破阶层限制)。 移民美国的适应期(文化冲突、语言挑战)。 军旅生涯的成长(如何从军中历练,获得新视角)。 联邦政府工作的体悟(普通移民如何进入美国体系)。 竞选国会议员的目标(如何走向更大的舞台)。 📌 最终建议 书名如果希望更具冲击力,可以选择**《逆袭人生》("Against All Odds")或《破局》**("Breaking Barriers")。 重点打造励志+社会观察的风格,使其既能打动普通读者,也能引发更广泛的社会讨论。 营销方面,可以通过纪录片、访谈、TED演讲等方式扩大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