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信仰

2周前
《政治庇护与败坏:分辨人道与属灵的界限》:有弟兄说:傅希秋确实做了不少实事,也说了不少话,尤其是支持维权律师。我们这些时常受逼迫的家教信徒,有人能在美帝两院为我们说话,我谢谢他。但不能因此就迷信他、包庇他。他那五套房到现在还没澄清,990报表也都是问号,不准人质疑,质疑就威胁恐吓其儿女甚至开盒;多次听证会打着高律师和王牧师的旗号,只为把外逃贪官包装为因良心受迫害人士。种种这些做法,难免让人怀疑他是假公济私。 我理解弟兄这番话,也认同其中不少观察。只是我想补充一点:按照基督徒伦理,为人办理庇护、为受压迫者发声,确实有其人道主义的价值,但属灵价值却未必有那么高。 人道主义是怜悯人的苦难与恐惧,弘扬人的高贵与尊严。人在逼迫中,出于软弱逃离、是可以理解的。他人出于同情和怜悯,施加援手,就像好撒玛利亚人一样、是值得肯定称赞的。但属灵的价值,却不在于肉身逃离获得更大自由,而在于人是否悔改归主,是否愿意在任何处境中忠心跟随主,无论得时不得时,都要传扬神的福音。 许多基督徒谋划逃离中国,我们怜悯人的恐惧和软弱,这本无可深责,甚至为他们逃离庆幸。但我们要警醒:若肉体出了中国、获得了庇护,灵魂却仍然在埃及,仍在魔鬼的权势之下,这样的庇护是何等虚浮、何等可疑。属灵的自由不是按国界、制度划分和得来,而是从悔改与信靠中得来。人若不肯向主悔改,即使身处所谓“自由之地”,也仍在属灵的捆绑与黑暗之中。 一些基督徒喜欢把逃离中国、奔赴美国美化为“出埃及、进迦南”,但这是一个错误的神学类比。出埃及的核心不是脱离苦难,而是响应上帝的呼召、分别为圣。今日许多“润”出去的人,既无悔改的心志,也无敬虔的生活。他们有的未曾真正受迫害,只是出于惧怕,便借宗教庇护为名外逃;到了美国、日本、韩国等地后,因环境宽松,便肆无忌惮地散布谣言谎言阴谋论、和煽动仇恨,甚至造谣为生,败坏基督徒的名声,亏缺神的荣耀。 如摩西摩西者,长期在日本打着建堂的名义四处募款,却从未见真正教会建立;他所发布的言论荒谬恶毒至极,几与轮媒无异。言辞夸张煽情、逻辑混乱失真,一面自称牧者,一面收割信徒,实为宗教圈内的骗子,假借基督之名而羞辱基督的圣名。 又如徐思远与苏小和,虽口不离“上帝”“圣经”,却整日污言秽语,粗鄙暴戾,毫无敬虔样式。尤其是苏小和,在油管以造谣为生,整天耸人听闻哗众取宠,任何违背常识的惊天谣言都敢造,被事实打脸好无不安,继续编造更多的谣言。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们在国内、因为有平台约束,还稍加收敛,一到海外便撕去伪装,暴露出内里的诡诈、恶毒、败坏与虚谎。 还有如余杰,却常常在脸书上发布无知暴论,逻辑粗暴,偏见横生。不但缺乏敬虔之态,连“使用简体字”这类中性文字形式,都能被他上升为智力与道德的问题,借此攻击他人、制造对立。他这类人把信仰当装饰,把立场当属灵果子,实则是在消费信仰,分化肢体,挑动仇恨。我已有多篇文字批判揭露其虚妄。主所悦纳的,不是笔战中的骄傲者,而是温柔中持真理、存敬畏心传讲福音的人。 圣经确实记载,当耶路撒冷逼迫临到时,信徒“逃往各处”,但他们“随走随传福音”,没有放弃属灵责任,也未利用苦难为己谋利。他们是被动逃散,却主动作主见证。而今天的许多基督徒却恰恰相反:逃离逼迫,是为了追求安逸;到了海外,不再敬虔,不再传福音,反而崇拜偶像、妄称神意、行为污秽、言语放肆,令人痛心。 我们必须分清:人道的行为是出于怜悯,但属灵的生命出于真理。前者可敬,后者更宝贵。一个人若无真实属灵生命,行善也可能沦为自我包装或操纵他人的手段。 愿我们在动荡的世代中,有怜悯人的心,也有辨别的眼;不将人道行为误作属灵果效,也不轻看真信仰中忍耐、悔改与敬虔的生命。惟愿我们在主面前,存敬畏、守圣洁、爱真理,在任何处境中都不放弃作基督门徒的本分。
1个月前
批哈佛大学书 ——哈佛大学怎样走到天怒人怨的? 当人背离上帝,以自己的认识为标准,他就走向黑暗——这是圣经对堕落人类最深刻的洞察。而今天的哈佛大学,正是这一警告的现实写照。 哈佛曾以“真理”(Veritas)为校训,创校之初,是为培育敬畏神的传道人。可如今,这所曾被奉为美国高等教育灯塔的学府,早已背弃其属灵根基,不再承认有客观、永恒的真理,而是高举“自我定义的真理”,高举“人的意识高于神的启示”。 在这里,学生可以嘲讽圣经,却不可质疑性别理论;可以抗议以色列,却不可支持以色列的生存权;可以悍然否定生命的神圣,却不可反对堕胎权。正如《以赛亚书》所警告:“祸哉,那些称恶为善、称善为恶的人!”(赛5:20) 哈佛今天所信奉的,不再是上帝的律法,而是人自己的“正义”——这种正义以身份政治为名,以取消文化为器,以“多元”之名压制真正的思想自由。罗马书早已说得清楚:“他们将神的真实变为虚谎,敬拜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罗1:25) 哈佛的左派作风,实质上是一种新的偶像崇拜——人把自己的判断当成神,把欲望当作权利,把堕落当作解放。其终点,正如主耶稣所说,是‘你们是出于魔鬼,因为你们偏要行他所喜悦的’。 这是一个文化的战场,也是一个属灵的战场。信仰的人必须警醒: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要专心仰赖耶和华,因为唯有神的道才是真理,才是光,才是自由的根源。
马太福音19:20-22 和合本译为:那青年说:“这一切我都遵守了,还缺少什么呢?” 耶稣说:“你若愿意作完全人,去变卖你所拥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然后来跟从我。” 那青年听见这话,就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 思高本译为:那少年人对耶稣说:「这一切我都遵守了,还缺少什么?」耶稣对他说:「你若愿意是成全的,去!变卖你所有的,施舍给穷人,你必有宝藏在天上;然后来跟随我。」少年人一听这话,就忧闷的走了,因为他拥有许多产业。 在这节经文中,两个译本都把ἕξεις(有、持有、拥有、具有)的第二人称单数将来时翻译成“必有”,意思就变成:你在天上必然得到财富、你在天上必定得到财富。 两个译本在翻译神的应许或宣告时,往往采用 “必”这个词,反复出现。 但是ἕξεις 本身只是将来时直陈语气,语义偏中性,表示未来的事实或预期,并不自带“必然性”或“命令”的语气强化。 因此英译本普遍采用will have,而不是must have或者certainly will have、indeed will have、definitely will have 。 希腊语如果要表达必须、必定、必然,会有两种方式: 1 使用动词δεῖ(必须、应该、必要) 例如:马太福音 16:21, ὅτι δεῖ αὐτὸν εἰς Ἱεροσόλυμα ἀπελθεῖν ,他必须去耶路撒冷。 2 添加副词,加强动词 通常会添加ἀληθῶς(确实地)、ἀμὴν λέγω σοι(我郑重地告诉你)、ἐπʼ ἀληθείας(的确、真实地)等副词,使句子带上更强的宣告性和语气强调。 例如:ἀληθῶς ἕξεις θησαυρὸν ἐν οὐρανοῖς你确实会在天上拥有财宝 又如:ἀμὴν λέγω σοι ὅτι ἕξεις θησαυρὸν ἐν οὐρανοῖς,我郑重地告诉你:你将拥有天上的财宝。 耶稣在马太福音 19:21 中只是用了一个中性的将来时动词 ἕξεις,而没有加上 δεῖ 或强调副词。因此在翻译时,不应该额外加入“必须”、“必定”之类词语来强化原文没有表达出的语气。 基督说的话,对于我们信徒而言,已经足够权威,无需在翻译层面加码。 准确理解和翻译神的话语更重要,如保罗所述:做无愧的工人,正确地阐释真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