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

🔥 转:查理·柯克的25个观点: 一 政治观点 1 支持宪法第二修正案,拥枪权是美国人反抗政府暴政、捍卫上帝所赋权力的根基; 2 反对开放边境,呼吁遣返非法移民,减少合法移民的进入; 3 反对民主党的多元、平等和包容政策DEI,称之为制度化的种族主义; 4 支持学生和家长的自由择校权,废除联邦教育部; 5 反对美国对外干预,美国优先; 6 《1964年民权法案》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为社会主义议程打开大门; 7 2020年总统大选存在舞弊; 二 经济观点 8 主张资本主义,反对社会主义; 9 主张降低税赋、减少政府监管; 10 削减政府开支,坚信一个国家、企业或家庭都不应入不敷出; 11 支持关税,拯救美国制造业; 12 大学学生贷款是让学生背负债务,使大学和政客受益。政府提供的学生贷款让大学没有动力去削减成本,反而给了他们提高学费的动机 。 三 宗教观点 13 美国是建立在基督教文明之上的国家; 14 如果美国教会不兴起,美国将走向衰败; 15 权力来自上帝,而非政府; 16 基督徒被要求爱每一个人,包括同性恋; 17 对他人的爱是通过“告诉他们真相,而不是通过确认或肯定他们的罪”来表现的; 18 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他对基督的信仰。 四 道德观点 19 一个国家的强大基于家庭的强大,而家庭的强大又基于上帝赐予的真理; 20 婚姻是一男一女在上帝面前的盟约; 21 只有两种性别; 22 保护儿童,反对给儿童进行性别转换医疗; 23 反对堕胎,认为生命始于受孕。 五 科学观点 24 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是一个骗局,一个左翼为了扩大对公民控制的阴谋,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特洛伊木马; 25 质疑新冠疫苗的有效性,认为政府的公共卫生强制措施侵犯了个人自由。
家庭,是一个团队。 所谓的“一家之主”,是这个团队的首领,是队长,是为构建团队选择伙伴,为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也就是培养出下一代传承者承担各种责任的人。 他或者她,必须是有领导力的人。 如果让不具备领导力的人占据了这位置,这家庭这家族的命运就堪忧了,因为“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因此以传承为目标的家庭教育,必须包括“培养领导力”这个部分。 但这个部分,正是以伤害链逻辑为主导的传统文化中最容易缺失,最容易被阉割掉的部分。 因为虽然古人也知道“子不教,父之过”,但在存量博弈心态下,在家庭内部的权力争夺战、资源争夺战里,古人习惯了“父子相疑”。 为了保持父在家庭团队内部的权威,子的领导能力甚至创造力潜质常常是必须被阉割。“孝”常常被简单解释为“顺”,也就是服从。 而从小被教育规训得只知服从的儿子们,在构建属于自己的家庭教育自己的儿子的时候,常常因曾被阉割,因缺乏这份“领导力传承”,误把“服从”当成家庭教育最核心的部分。 你可以看到,在现实中,无数中国家庭教育出来的儿子就是这样的人,缺乏领导力,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缺少判断力,在关键时刻无主见,渴望得到英明领袖指引,“五行缺爹”的男人。 不要说做妻子的“头部”了,他们自己就象一只只无头苍蝇。 但,是传承令他们如此吗?是纯正而完整的传统文化对男性的教育令他们如此吗? 偏偏又不是。 儒家对男性的要求,是从修身到齐家,到治国、平天下,个人需要不断打磨自身能力,需要“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而基督教则明确告诉信徒,“丈夫是妻子的头,如同基督是教会的头”——不要以为只有女人是老婆,你们统统都是老婆,是基督的老婆。也明确告诉信徒,“也不要称呼地上的人为父,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父、就是在天上的父”。 大多数古老的传承,是严酷生存环境中的幸存者,也是激烈传承竞择中的胜出者,因此既会强调团队内部的井然有序,不同角色的各司其职,也会为培养每一代“一家之主”留出足够的精神成长空间,会对因人性黑暗面而来的家庭内部代际阉割、性别压迫进行限制。 所以基督教用一招“虚父共和”,直截了当否掉了人间父亲的绝对权威,代之以天上属灵父神、基督这位“丈夫”的绝对权威,一下子把家庭团队领导力的“天花板”从人间父亲、人间丈夫的能力上限,拔到了神的能力上限。 更把个体接受传承的“下载链接”,从封闭式的,仅能从父亲、丈夫那里下载,改成了相对开放的,可以从教会、圣经、圣灵等多个来源下载,打破了家长对传承的信息垄断。 从传承竞择的角度看,为什么基督教文化成了首先引领人类文明进入繁荣模式的传承体系? 因为在传承培养下一代家主领导力的需求和伤害链传统中包含的“代际阉割”倾向相制衡的斗争中,基督教为子代的“强爷胜祖”留下了足够大的空间。 把基督教的传承理念、家庭观念和同时代(而不是现代)的其他传承相比较,你会看到它明显的优越性。 它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孩子,能让孩子成长为更优秀的一家之主,能让孩子成为具备教育培养下一代传承者能力的传承者。因为和其他传承要求孩子服从、效仿看得见摸得着的父亲相比,基督教允许孩子服从、效仿“天上的父”,按自己内心对神的理解,对理想化人格的想象,去成长。 于是它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寡母效应”,这类似于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名臣均少年丧父,由寡母抚养长大,因此受父权阉割之害较少,成长为了独立思考能力、判断力和领导力更强的个体的案例。 纯正而完整的古代传承,通常都是既包含维护旧式家庭结构,维护家长权威的部分,也包含指引年轻一代自我完善,成长为这种传承观念体系中“理想的人”,理想的传承者的部分的。 当然,时代局限使大部分指引个体成长为“理想的人”的内容都“限男性使用”,都是给儿子的。 还是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为例,你会看到儒家的理念,是把孩子培养成“君子”,成为能“立德”、“立言”、“立功”的存在,成为不但知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还能“立身扬名,以显父母”的孝子。 纯正而完整的古代传承,从来都不会只有让子女服从父亲,要求子女接受阉割的部分,如果只有这个部分,这样让后裔一代比一代弱的传承,是会在严酷生存环境中很快断绝的。 但许多现代人并没有接收到纯正而完整的古代传承,尤其在中共国,在中共为了倡导党文化而“破四旧”,竭力毁弃古代传承的中华沦陷区。 接受党文化教育的中共国男性大多不知道该怎么做“一家之主”。不管学历多高,从传统角度看,他们中的许多人是“没文化”的,是不知道怎么做“君子”,不知道何为“自强不息”,不知道男人该怎样修身立德,怎样齐家教子的。 这是他们的错吗?并不是。错在该获得的传承他们没有得到。连传统中较有价值的部分都没有得到,何况于更符合时代需求的完善过的传承。 但他们需要改变吗?需要。如果他们希望拥有美满家庭,如果他们希望自己的家是一个和谐高效的传承团队,他们就需要知道,光娶得到老婆,生得出儿子,凑得齐一家几口人是不够的。 而另一个方面是,女人,也是需要传承的。
查理·柯克: 美国真正的危机不是制度崩坏 是保留了基督教式的政府形式, 却失去了基督教式的人民。 美国宪法为什么不提上帝? 因为它根本不是信仰宣言,而是权力说明书。 别急,这并不代表美国建国无关宗教。 真正的信仰线索,藏在你可能忽略的地方, 州宪法、普通法、立国者的信仰。 先看州。 13个原始州宪法,13个都要求政务人员公开信仰。 几乎每一份州宪法都明确写着: “我承认耶稣基督是我的主和救主。” 这不是个别人的情怀,是制度设计的一部分。 再看人。 独立宣言的56位签署人,有55位是去教堂的基督徒。 他们不是在搞世俗革命,他们是用信仰起草政治架构。 那普通法呢? 美国普通法的三大支柱, 无罪推定、正当程序、同侪陪审团, 全是《圣经》里的原教义。 比如利未记19章: “不可因人贫穷或富有而偏袒施行公义。” 这是“盲眼正义”的源头。 新约也说:“无论犹太人、希腊人、为奴的、自主的,你们都在基督里成为一。” 这是“人人平等”的神学基础。 所以问题不是“宪法没提上帝”就等于世俗。 而是美国宪法从一开始, 就是设计给“有信仰的人民”用的。 正如约翰·亚当斯说过: “宪法只适用于有道德、有宗教信仰的人民。” 今天的危机不是制度崩坏,而是人心脱钩。 美国保留了基督教式的政府形式, 却失去了基督教式的人民。 于是,自由开始失效。 因为自由,从来不是制度给的。 它靠信仰维系。
shalom
3周前
昨日我观看了一部基督徒导演拍摄的纪录片,记录了一位姊妹在乳腺癌晚期的最后一百天。影片展示了她如何面对死亡,呈现出一种与世人截然不同的死亡观。由于病情已无力回天,她拒绝一切延长生命的治疗措施,只是盼望早日与主相见。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世人往往竭尽一切办法、耗尽金钱,只为多活一天。这两种心态,天差地别。 影片中也真实呈现了她在病痛中的争战。痛苦是对身心的极大折磨,其煎熬只有病者自己最清楚。但更深的震撼在于,她在死亡过程中提出了几个直击灵魂的问题,让人无法回避: 如果明天你就要去见上帝,你最大的盼望是什么? 如果明天你就要离世,你会如何反思这一生的意义? 如果一生没有真正感受过爱,那活着又有什么意义? 这些问题,是世人通常不愿意面对的。正如C.S.路易斯所说,世人活得好像自己永远不会死。人们逃避思考“意义”与“盼望”,直到病患来临时才勉强触及,但往往仍得不到答案。有的人甚至说,人生也许根本没有意义,没有盼望,等死亡临到,什么都不重要了。那时,曾经让人魂牵梦萦的金钱、名望、欲望、理想、面子,全都失去价值。人不得不问:这一生,我真正得到了什么? 传道书说:“活人知道必死,死人却毫无指望。”世人避讳死亡,视之为不吉利。纪录片导演甚至没有安排她真正离世的镜头,因为人死亡最后的时刻,那画面往往会引起观者的不适。正因如此,死亡成了人最害怕触及的话题。 事实上,基督徒面对死亡,也并非完全没有恐惧。我们同样会软弱、慌乱,会在病痛和未知中感到灵性低潮。但死亡的思考,却是唤醒灵魂的时刻。若我们活着时,与世人一样被金钱、欲望、理想和琐事缠绕,而少有亲近主、讨主喜悦,我们便是在浪费上帝赐给我们的光阴。我们若只为自己而活,不为基督而活,就等于否认永恒的真实。到那日站在主面前,我们也可能羞愧难当。 那么,基督徒的盼望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的盼望不在今世,而在基督。我们的盼望是永远与主同在,盼望新天新地,盼望基督再来。如果我们的心思不在基督身上,却一味为世界的事忧虑劳碌,那么这些追求都毫无益处。因为那不是求基督的事,而是求自己的事。 因此,我们必须不断省察:我们的盼望究竟是什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们真正能抓住的是什么? 唯有基督,才是最终的盼望。 我们的盼望和喜乐,并所夸的冠冕是什么呢?岂不是我们主耶稣来的时候、你们在他面前站立得住吗? (帖撒罗尼迦前书 2:19 )
新约圣经《罗马书》第五章/第六章 试译 (感谢Mally校正并提出宝贵意见) 1 既如此说,因为我们已通过信心被算为义人,就通过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与神和好。 2 也是通过他,我们得以靠着信心进入现在所站的恩典中。我们怀着对神荣耀的盼望,喜乐充盈。 3 不仅如此,即使面对患难,我们也喜乐,因为知道,患难产生忍耐, 4 忍耐产生经验,经验产生盼望。 5 并且,盼望绝不会让我们失望羞惭,因为神通过已赐给我们的圣灵,将爱倾注进我们的心里。 6 看哪,当我们还在软弱无能的时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子,为不敬神的人死了。 7 为义人死,何其罕见,为好人死,或有人敢为。 8 然而神的爱却以这种方式向我们呈现:当我们还做罪人时,基督就为我们死了。 9 我们如今既已靠他的血被算为义人,就更可以藉他免去神的愤怒! 10 因为若我们还与上帝为敌的时候,就通过他儿子的死而与神和好,那么就更将通过他的生而得救! 11 不但如此,我们还通过主耶稣基督在神里面喜乐,也通过他,与神取得和解。 12 如此,就如同罪进入世间是通过一人,而死进入世间是通过罪,以这种方式,死就临到所有人头上,因为人人都犯了罪-- 13 因在律法颁布之前,罪已经在世上。但是没有律法,罪并不算为有罪。 14 然而,从亚当开始,到摩西为止,死亡都做了统帅,甚至统辖了那些并不是像亚当那样犯了违名之罪的人,亚当是将来那人的预表。 15 但是恩赐并不同于过犯。如果因为一个人的过犯许多人都死,那么,依靠耶稣基督的恩典,上帝的恩典和恩赐充充盈盈地涌现给许多人! 16 再有,上帝的礼物并不同于那个人的犯罪所带来的后果:审判随着一个罪而至,带来了天谴;但是礼物随着很多罪愆而至,带来了称义。 17 因为如果,依靠一个人的罪愆,死亡通过那一个人而统辖,那么何其大哉,那些收到了上帝丰盛恩典供给和称义礼物的人,将通过耶稣基督这个人,在生命中作王。 (因为,如果死亡因一个人的罪愆而掌权,那么何其大哉,那些收到上帝丰盛恩典供给和称义礼物的人,将通过耶稣基督一人在生命中作王。) 18 作为一种结果,就跟一个罪愆的后果是让所有人都受到天谴一样,一次义举的结果就是称义,给所有的人都带来了生命。 (这么一来,……) 19 因为,通过一个人的不服从,许多人都被定成了罪人,从而,同样地,通过一个人的服从,许多人都被定成了义人。 (因为一个人的不服从,大家都被定为罪人,同样地,因为一个人的顺服,大家都被定为义人。) 20 律法被加进来,是为了让罪愆增加。但是在罪增长的地方,恩典则增长得更多。 (律法增多,罪愆也因此增多。但是在罪增长的地方,恩典增长得更多。) 21 所以,就如同罪在死里面统辖一样,恩典也通过义统辖,藉着耶稣基督我们的主,带来永恒的生命。 (所以,就如同罪统辖,带来死,恩典通过义统辖,藉着耶稣基督我们的主,带来永恒的生命。) (感谢Mally对译文提出宝贵意见) 1 那么,我们应当怎么说呢?难道我们应当继续犯罪让恩典增多吗? 2 当然不可以!我们已经向罪而死,岂能继续在罪中活着呢? 3 难道你们不知道,我们所有这些受洗归入基督的人,是受洗进入他的死吗? 4 我们通过洗礼跟他一起埋葬进入死亡,其目的是,就如同基督是通过天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我们也可以活出生命的新来。 5 如果我们已经在他的死亡中跟他联合,同样,我们也一定能在他的复活中跟他联合为一体。 6 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旧我已经跟他同钉十字架,所以有罪的身体可以处理掉,我们不再必须做罪的奴仆-- 7 因为任何一个死了的人都已经从罪中获得了解脱,不会再犯罪了。 8 现在如果我们跟基督一起死亡,我们相信,我们一定会跟他一起活着。 9 因为我们知道,由于耶稣从死亡中复活,他不能再死;死亡对他没有任何统治力。 10 论到死亡,他死了是向罪一次性为所有人死了;但是论到活着,他活着是向上帝活着。 11 同样地,把你们自己看成向罪是死的,然而,在基督里向上帝是活的。 12 因此,不要让罪辖制你早晚会死的身体,以至于你们顺从它邪恶的欲念。 13 不要把你身体的部件献给罪,成为作恶的工具,反倒要把你们自己献给上帝,就像那些从死里被救活的人一样;把你们身体的部件献给他,做行义的工具。 14 因为罪不能再做你们的主人,因为你们不是在律法之下,而是在恩典之下。 15 那又怎样?因为我们不在律法之下,而在恩典之下吗,难道就可以犯罪吗?当然不可以! 16 难道你们不知道,你们把自己献给谁,听谁的命令,就是那人的奴仆吗?--要么做罪的奴仆,通向死,或者做顺从上帝的奴仆,通向义。 17 但是感谢归于上帝,你们虽然曾经是罪的奴仆,如今却一心顺从了所传给你们的道理的典范。 18 你们已经从罪中得到释放,而且变成了义的奴仆。 19 我用人们的日常用语说,因为你们的天性是软弱的。你们以前怎样把身体的部件献上,做不洁和不断增加的败坏的奴仆,现在也要把它们献给通向圣洁的义做奴仆。 20 当你们做罪的奴仆时,你们就脱离了义的控制。 21 你们现在觉得羞耻的那些事,你们能从中收获什么果子呢?那些事的结果就是死! 22 但是现在你们已经从罪中解脱出来并且成为上帝的奴仆,你们收获的益处是通向圣洁,那结局就是永生。 23 因为罪的报酬就是死,但是上帝免费的礼物却是永生,在基督耶稣我们的主里面。
《戏台》的三点启示 1,枪杆子的任性 自古中国“有枪就是草头王”,政权出于暴力是常态。这个不改,中国改不了。 在基督教社会,受圣经启示,人应谦卑而不是傲慢,人应尊重别人而不是霸凌,人应该爱人而不是随意杀人,没有这样的文化,要走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黑暗漩涡是完全不可能的。 2,政教为何要分离? 信仰是个人与神之间的关系,任何人不得横亘其间垄断资源作为掮客收取佣金,一旦有人声称掌握这种特权,并以之蒙蔽信众,信仰必然败坏。法国启蒙运动以推翻罗马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为目标,他们也确实做到了,推动了人类解放一大步。但是,人民出了虎穴,掉进狼窝。人民刚刚摆脱了神父的神权垄断,他们就编织了一套左派意识形态逼迫人民顺从,不顺从者不得食,甚至监禁和杀戮,当代欧美左派的“政治正确”就是这一左派思潮的延续。他们带领人民摆脱了教会的统治,却把人民投入了“教化”的牢笼。中国人若不能摆脱教化的牢笼,永远得不到自由。 3,王在法下,法在神下 欧美制度之所以比较有人性,比较尊重人权,因为它出自圣经而不是无神论者的向壁虚构。欧美权力之所以安于制度的笼子,因为基督徒自幼是以律法为天条,须臾不敢造次的。相反,那些“无法无天”的东方“风流人物”,从来不把法律当盘菜,而是把它当做自己戏弄人民的玩具,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因为他们没有对创造神的敬畏。人在法上目中无神的中国苦难太多了,你还能相信任何一个无神论者真能成为“英明领袖”,真能成为人民的“救星”吗?不,一切苦难都是这样的“风流人物”制造出来的。
带着问题读蒋介石日记,「蒋是个基督徒吗?」 这几天疯狂读书,到什么程度呢?600页的《蒋介石日记》,三天读完;280页的《切尔诺贝利的悲鸣》,1晚上加半天读完;《四书》,半天读完。 蒋介石日记1915-1949年的手稿,存放在美国胡佛研究所,可宝贝了,只能开放给研究学者看,而且看的时候,一不准拍照,二不准复印,只能靠手抄。 即使这样,一些有识之士,立即利用这个管道,做出了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大陆的杨天石,还有黄仁宇。我们这些普通读者只能从他们的著作中,才能一窥蒋介石日记之堂奥。 不过别指望蒋介石日记公开发表的那一天,因为蒋的后人不同意发表。 幸好有互联网,一些摘抄过蒋介石日记的学者,把各自的笔记合在一起,出了一本电子版的《蒋日记》(手稿本),放到了网上。尽管目前只看到1936年及以前的日记,也是一座了不起的金矿了。 我用三天时间读完这600多页的日记,并且从几个方面做了笔记: 1. 八卦方面 2. 读书方面 3. 与宋美龄有关的方面 4. 与基督教有关的方面 现在就基督教有关的内容,摘录梳理一下。 这里需要明确,宗教问题,十分复杂,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有些人,一看蒋介石是基督徒,就天然先生亲近感,然后把蒋氏所做的事,全都合理化,正义化,把他的对面所做的,全部妖魔化。这也是不足取的。 黄仁宇看的明白,蒋和毛,代表了中国近代史的两个方向。就是中国农村要不要改变的问题。延续了两千年的农村治理模式,给农民带来的更多的是苦难,谁能改变之,谁就得天下。而蒋介石代表的乡绅,资本家,无论如何是不肯改变的。毛则不同,他没有历史包袱,本身就以革命党,均贫富而自居。因此,毛在大陆扎下了根。 按照《圣经》里的记载,上帝的子民并不能保证总是打胜仗,他们也会击败,被掳掠,被奴役。所以,哪怕蒋介石真的是基督徒,也不能保证他带领的政权,就能获得全国范围的胜利。当然,最后他偏安于宝岛,成为中华民族另一片试验田。尤其是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搞起了不流血的土地革命:375减租,把一个农业为主的小岛建设成一个蓬勃的工业小龙,这一点没有在大陆的失败,很难说他会吸收教训,做到这一点。 蒋介石接触基督教,基本跟宋美龄有关。根据蒋日记,在1928年与宋美龄结婚之前,他提到基督教的内容是比较少,只有寥寥一两次。 在蒋介石日记中,第一次提到基督教信仰,是这条。   > 1919年10月4日上午往访徐李龙先生,谈耶苏教事约二小时。 彼时,他日记中提到最多的还是革命与美女。 > 1919年11月12日  若非美女,精兵二者,皆不足以起我懽(欢)乐也。(注:美女、精兵傍加。。圈点) > 1922年2月18日 傍晚与礼卿谈笑,但忧不能娶美女也。 蒋介石有四段婚姻。他的原配夫人是毛福梅,二人于1901年结婚,1910年生蒋经国。   二房姚冶诚是风尘女子,她收养了蒋纬国,蒋纬国据说是蒋介石在外面的私生子。   第三任太太陈洁如。 而后,他遇到了真命天女:宋美龄。 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老太太倪桂珍,浙江余姚人,她的母亲姓徐,是徐光启的17代孙女,父亲是一位牧师。她从小逃过了缠足,受过洗礼,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她嫁给宋嘉树后,生了三儿三女,这些人及其女婿,撑起了中国近代史的天空。 1927年,蒋介石到日本拜见倪桂珍,表达了要娶宋美龄的愿望。倪桂珍提出的条件是,我的女婿必须是一个基督徒。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成婚。日记中记载: > 12月1日 上午写信,撰勗爱妻文,以婚期,无人来访,仅见黄埔逃出之人学生而已。 下午一时至孔宅换礼服,三时到宋宅,行教会婚礼。四时到大华礼堂,行正式婚礼。见余爱 姗姗而出,如云飘霞落,平生未有之爱情,于此一时间并现,不知余身置何处矣。礼成后同乘车游行,晚至宋宅宴会,九时回新宅入新房[按以下两行删去] 对于闺房之乐,蒋介石不禁喜形于色。 > 1927年12月2日 今日在家与爱妻并坐拥谈,乃知新婚之蜜,非任何事所可比拟。 虽然两人已经结婚,但其时蒋介石还没有信教。不过他履行承诺,开始学习和了解基督教。在1928年的一开年,他就开始读一本叫《信仰的意义》的小册子。 《信仰的意义》 The Meaning of Faith by Fosdick Harry Emerson,在民国初被翻译成中文,这是一本类似《荒漠甘泉》的小册子,每日一段圣经的经文,一段感悟。 这本书大概他在1928年的1月份就读完了,因为日记中再也没提到它。 为什么蒋介石和宋美龄不生个孩子,1929年这条日记提供了线索。   > 8月25日 在家陪妻养病。妻病小产,其状痛苦不堪。 当年的圣诞节,他看了关于耶稣的电影,听了讲道。 1929年圣诞节   > 12月25日 近日暴躁傲慢,态度失常,事无大小,毕恭毕敬,我今傲慢,何以成事,戒之。 上午批阅后,到政治会议,到励志社看耶稣影片甚有感觉,其生死如一,始终不渝也。下午宴客后,到岳母家听道。 > 12月29日调第八师回京,商议奉军事。上午会客,批阅后,后到汤山听岳母讲教义。   1930年是蒋介石信仰发展史的关键一年。 > 1月5日 耶教信、望、爱三字教人,而尤重爱字。宗教各有所主,而其信望爱三字则一也。当谨志之,拟将去年经过之错误与缺点叙述一篇,以为今年之借镜补过之资。到孔寓,看小妹之病,为其虔祷。 为了给自己的信仰找个理由,他还抬出孙中山的例子。当然孙是不是真的信教,只有上帝知道。   > 1月12日,往孔宅,与亮畴、庸之听耶教之义。总理亦教徒之一,且伦敦被难时,专心虔祷得免祸害也。...... 而1930年的2月份,倪桂珍提出希望他能够洗礼归教。 > 2月15日 晚与岳母来谈话。   > 2月17日 晚约吴、谭、胡各同志谈放冯事。岳母劝我入教甚坚,余以尚未研究彻底,不便冒昧信从。岳母似必欲余入也。 对于是否接受洗礼,蒋介石是犹豫的。他没有贸然承诺,而是争取了三个月的时间。 > 2月21日 江长川牧师特由沪来京,岳母与妻室皆劝余受洗礼。余以未明教义,对江劝余以先入教而后必明教义,对余约以三个月内研究教义,假我以时间也。余意以救世之旨信耶稣则可,而必以旧约中之礼教令人迷信则不可也。 不过从此之后,他的日记中开始出现了阅读圣经的记录。 > 1930年8月15 日 ......今日看完新约全书,尚未深加研究。特再看一遍,惟耶教乃救人救世、损己利人为本,当信奉之。   > 9月4 日 ......看新约仍未间断。 倪桂珍的病加重,此时的蒋介石面临一个抉择。 > 1930年10月23日 晨到上海,谒见岳母病态颇重,其精神远不如上年,心甚忧闷。老人爱婿等于爱子,先慈既弃养,但愿岳母长寿,故受洗礼之心益切,以偿老人之愿,使其心安病痊也。下午请江长川牧师在岳母家,余受洗礼。岳母顿佳,心为之慰。...... 就这样蒋介石受了洗礼,但很难说他已经是一个基督徒,因为他日记中表示,他仅仅认可耶稣是一个完人,并不认可他出生前后的奇迹(即不认可童贞女从圣灵受孕,以及耶稣死后三天复活,而这两者是尼西亚信经最重要的部分。如果对此怀疑很难说是一个基督徒。) > 一九三 O 年十一月1日 《完人的模范》一书,译笔甚佳,余对耶稣一生之事业,尤为钦感。至其生前与死后 之神话,则可勿论也。   从1931年开始,他的日记中增加了祷告的内容。例如: > 3月10日晴 雪耻。人定胜天。立志养气,立品修行。 晨起为阵亡将士祷告。   > 3月20日 晴雪耻。人定胜天。立志养气,立品修行。今晨五时起床,祷告后即批阅。 蒋介石早年认真读过马克思列宁的著作,并且学习俄语,到过莫斯科。然而,这一年他忽然领悟到马克思与基督教的差别。 > 4月14日 雪耻。人定胜天。立志养气,立品修行。 上午往莫干山,在铁路饭店午餐。下午在白云山馆略谈即回。当晚回杭,早睡,与大 姊等谈共产党与基督教之比拟,共产主义实为一宗教,亦可谓之马克斯教,以基[其]含有世者也。耶苏教亦不讲国界,完全以世界为主,盖凡称为宗教者,必带有世界性, 而且皆排挤他教与其他主义,而以惟我独尊者也。其目的则皆在救人,然而其性质则大有区 别。马克斯则以物质为主,是形而下学之哲学,并以恨人为其思想出发点,其所谓救人者, 单以工人一阶级为主,其于后世之今日,则一般共党徒越趋越下,而以卑劣仇杀为其本分, 是其单欲以工人阶级利己主义,以物质诱人深入罪恶也。基督教以博爱救世为主义,今日共 产党之惟一大敌,且其以精神感化世人自新,故今日反对共产党者,当以联合基督教共同进 行,且基督教乃世界性而不讲国界,故决不为任何一国帝国主义者所利用。共产党指基督教 为帝国主义侵略之工具,吾人不测,亦从而和之,是盲从者也。吾人一思基督教与共产教在 中国之损益与祸福及其时期之久暂,则敢断言,基督教于中国国民有益而无损,不若共产党 为祸之大也。愿国人审慎之。 进入1932年,他依然在读圣经,但是在日记中,给人的感觉是只有读中国书他才能甘之如饴。 > 9月16日 晨起看旧约后,即看唐太宗这帝范序,办公,批阅,会客,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一章。气为之振。 > 12月5日 ......晚看孟子至尽心章,下卷。甚思将中华中心思想研究一番,以指导民族之出路,恨无过目不忘之力,然必期其成也。   > 12月12日 上午,在舰看明儒学案,味如胶醇,现代之书,不足论矣。乃知中国古书之精切于人生也。 > 12月27日 昨晚在舰中,看中庸完,看至以人治人攻而止一节,不禁自悔忠恕之不立也。又看至无声无臭一节,又叹生平之不能静敬也。国人近讲哲学,专尚欧西之书,而将我国固有优美之哲学,置之不讲,此今世文人之所以为民族千古罪人也,痛哉。...... 从1933年开始,蒋介石对于圣经的理解加深了,并且能够结合实际,阐发信仰的感悟。 > 9月13日读旧约耶利米良歌,深慨国家与民族之罪恶深重,而竞得今日之危亡,一般败类犹以礼义廉耻为不足道,未知天将降罚于何止耶。惟在余克已复礼而已。 不过把《耶利米哀歌》与儒家的克己复礼联系在一起,也过于中国化了一点。 10月6日,他的日记中第一次提到圣灵。 > 10月6日 怕死者,即死人也,凡人为死所制服,即已失其灵心之自由,则虽生犹死,故生 命之真义,乃在不顾死生,而求其真实生命也。一切忧乐,皆托之於我之圣灵之中,则无忧患矣。 他把经历的磨难,看成是上帝计划的一部分。 > 10月13日人之必需上帝之种种磨炼,乃临难可无屈挠耳。余等且当视苦难为至宝。如上帝 之意忍受之而不懈也。近日对于信念上帝之心益切,乃觉万事皆由上帝在冥冥中为之主宰, 吾人惟依其旨意而行,不懈怠,不强速成败生死,听之于天而已,上帝,即天也。 1934年,在他的日记中提出了把儒家思想跟基督教结合在一起的民族精神改造方略。 > 6月13日 中国复兴之道,除复兴孔子仁义之哲学外,非提倡基督救世,认定宇宙一元,必有主宰,维系于冥冥之中,使国民精神,皆有所依归慰藉,得与恶劣污秽之世界奋斗,以自求而救世、救国,其他实无他道也。 > 6月15日政治以孔子中庸哲学为基,基教以基督牺牲救世为主,基督之教理崇尚神圣,而 反对偶像,承认主宰而唯知一元,此其所以超越一切教理而能普及后世,与宇宙并立也。如先慈在世、与之说明此理,彼当亦信奉基督也。 1935年,蒋介石日记里,已经开始熟练地引用圣经。 > 3月8日 在患难之中心理也十分快乐,因知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有望,有望不至於生羞耻,因为赐予我们的圣灵就是上帝之爱,浇灌在之心里。   这一段引用的是新约《罗马书》5:3-5   > 3月9日雪耻:如此激烈的战争,我已打胜了。正常之路,我已走完了。所言之道,我已守住了。 这一段脱化自《提摩太后书》4:7 >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 > 5月29日雪耻,怪巧如蛇,柔顺如鸽,严访奸诈,此耶稣教其门徒处世之道,吾未能之, 故常受奸诈欺蒙,直至祸发而犹信其为诚实也,可耻焉乎。 这一段经文的出处是 马太福音 - 第 10 章 第 16 节 > 我差你们去,如同羊进入狼群。所以你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 1934年,在日记中总结。 > 旧约圣经看完(一月) 1935年,针对共军的五次围剿开始,而蒋介石也已经读第二遍《新约》。  > 4 月 29 日 看新约圣经第二次完。 日记中军情紧急。   > 一、上周朱毛股匪全部渡过金沙江,而我军各部迟滞呆笨,被其玩弄欺诈,殊为用兵一生莫 大之耻辱。 时间进入1936年,这一年宋美龄也披挂上阵,担任航委会秘书长,发展空军。蒋介石提出了以基督教代替佛教的设想。 > 2月15日 六 晴 55度 雪耻:中国宗教应以耶教代佛教,方可与欧美各民族争平等,而民族精神之发扬与因有德性之恢复,亦能得事半功倍之效果。 他的日记中经常出现对于经文的领悟。 > 雪耻:愤怒不要犯罪。 > 10月13日 二 晴 80度雪耻:冲破长夜幽暗愁云,驱散死亡深沉黑影。 > 10月15日 四晴 80度雪耻:博爱救主,和平真神。 > 10.28 三 晴 65度雪耻 耶苏是一个切实计划改造世界的领袖。 > 10.30 五 晴 65-70 度 雪耻:自耶苏入世以后,人生乃得到一个新天地,世界人类的幸福是可以造至极顶,而能完 成上帝的使命为止。 > 11.1 日 晴 65度 雪耻:耶苏对于人世的意旨,以为世界上实能开辟一条血路,使人生中万难遏止的斗争不致 永远的继续,而得到和平、仁爱的天国。 > 11.5 四 阴晴 70度 雪耻:逆境是人格之试金石,亦就是上帝借此逆境协助我们人格完成的工具。 > 11.8日 晴 65=70度 雪耻:以本人生命与其主义合而为一,预备牺牲一切,为他所受的大多数人类受苦,就是完 全人格的表现。 > 11.9 一 晴 70度 雪耻:人若失了信仰,虽能一时成功,其结果必归失败,人若有了信仰,目前虽遭失败,其 成功则在永久。 > 11.30 一 晴 65度雪耻:不要试探你的上帝,拒绝试诱乃为人生最荣耀的经验。 > 12.3 四 晴 50度雪耻 遭遇试诱却是促进胜利和发展的绝好机会。 在12月3日这篇日记写下后的第九天,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国历史、东亚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为之转向。 在我所看到的这个《蒋日记》版本中,西安事变12月11日至12月26日略去。 > 12.27 日 晴 雪耻:本日医病,下午会客,胞兄介卿正午逝世,余在病中,家人犹不愿使余闻知。呜呼, 兄弟三个,今只残余一人矣。蒙难之中使病兄驚悸,致其遭速亡。但余出险之讯,彼己闻知, 当可慰。......腿部病苦未减,精神亦不甚佳,仅会客数人,问岳军外交情形。晚见汉卿,彼 犹强余以实行改组政府而毫无悔祸之心,余乃善言慰之,并实告以军法会审后,请求特赦, 并予以戴罪图功之意,彼乃昂昂然而去。 汉卿即张学良。 > 12.31 四 晴注意:一、心燥性急,病中应自忍耐;二、对待卫应耐之。 上午军法审判张学良,闻其卫队陆续到宋寓,已十有一人,如不审判卸其武装,则彼必逃也。 余致书子文慰之,使其为难,于心不安也。......对军事迟疑不决,且不愿负责。 就这样,中国历史掀开了另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