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yi
2个月前
在今天用ClaudeCode连续完成几个项目之后,我有种强烈的感受,23年的时候我们所畅想的那些变化,到今天已经越过了一个杠杆质变时刻了 因为对于基础的编程能力,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快速使用Claude Code的Hook来完成一个长流程任务规划与实施 这意味着接下来不久就会出现24小时的AI工程队,整个进程将指数级加速 两年前我们看到MetaGPT,AutoGPT的时候,只是感觉未来的组织形态会发生巨变,会出现大量阿米巴,但现在它已经正在上演 在这个时点上,通才的时代也到来了,你不需要有太过硬的专业能力,相反,你能把跨领域的认知融会贯通,反而能把AI用的更好 我感受到的变化如下: 产品设计 - 从前的设计大多是静态的,然而因为AI来到,在每个阶段都在动态发生数据改变,所以交互形态也会发生动态变化,当它开始动态变化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你的产品可能既存在满足专家用户的状态,也存在满足新手用户的状态,他们可以既个性又统一 - 以前的rule based的封闭式设计模式,开始向约束满足式的半开放式设计进行转变,比如之前都是产品写死某些规则和阶段,展示对应的东西。但现在反而是让AI自己在某一个既定提示词框架下自由发挥,来进行一些字段输出,而它仿佛就是个黑盒,你可能自己都不知道AI会输出a1还是a2还是a3,它无法被穷举,但满足pattern a的既定规范 - 产品和设计更有能力制作mvp,最早只能靠画板,后来靠低代码,靠Framer,再复杂点儿靠low code的webflow,现在靠AI,可能只需要个把小时,就会输出给你一个可用的方案,这使得沟通变高效了,因为人们的理解能更容易获得一致性 营销增长 - 从前难以去做VOC(用户之声),这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建设。但现在简直不要太容易了。AI捕捉用户评论,拟合用户特征,挖掘用户需求,这些都是AI擅长的信息整理。你能从中寻找到大量未被满足的内容机会 - 紧接着就可以快速改写,你要做的就是理解写作,用户情绪,与平台特性。把提示词优化好,接下来的全部交给模型 - 从内容洞察到分析,再到参考改写原创二创,最终发布,回收数据做迭代优化,这些都可以被AI快速构建 - 以前依赖内容系统,接下来只依赖内容营销人员的脑洞,靠AI来生成这些工具即可 - 对于SEO也是一样,大量的Blog也完全可以通过这种模式自动化发布,从前还依赖程序员,甚至有很多不了解SEO,要跟他们讲清楚SEO规则,现在不需要了,AI的常识知识足够丰富 研发与测试 - 普通的研发将被逐步淘汰。研发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将是更好的框架设计。研发的身份将逐渐从代码民工转向逻辑建筑师,以前依靠产品经理写规则吃饭的开发者,接下来可能就会需要自己强化这些能力了。开发不光关注代码,会更多注意力关注在逻辑与框架上。写好一份给AI的逻辑文档,就能获得好的代码。但如果自己本就逻辑混乱,那么Bug将层出不穷 - 从前的PRD工作,反而慢慢落到研发身上,它需要关注并定义那些边边角角的corner case,想办法处理掉这些异常,因为人都无法提前响应的异常,AI大多也无法处理。所以更多需要Human in the loop搞定这些问题 - 同样的,研发测试将开始变得模糊。研发在逻辑文档输出后,一样也是要构建单元测试,埋点测试,甚至是性能测试。研发将有更多时间去关注性能指标,更好的去打磨每一个小细节。工程化的问题,将通过数字化的形式进行反馈,并借由AI提供修改指导意见以便人类参考 这种范式将在这个时间点开始逐渐转变 未来,已经来了一部分了
VEO 3 Fast的目前分辨率还是比较低。 需要拉近景 prompt: video_attributes: total_duration: 8s frame_rate: "24fps" film_grain: "无颗粒,极度清晰的数字质感" tone: "高能、精致、充满活力的商业K-pop MV风格" color_palette: "明亮的粉色、白色和电光蓝。高饱和度,高光部分有轻微的光晕效果,整体画面干净利落。" audio: ambient: "一首快节奏的电子流行舞曲,带有强烈的贝斯和合成器旋律。背景可以听到微弱的摄制组活动声。" sequence: - shot_1: duration: "3s" composition: "广角镜头 (18mm),展示整个舞团的队形。低角度拍摄,让成员显得更加高大有力。" camera_motion: "摄影机从左到右快速平滑地滑轨移动,捕捉整个舞蹈队形的动态变化。" lighting: "明亮、均匀的柔光箱顶光,确保没有阴影。背景的LED屏幕发出动态的粉色和蓝色光芒,作为轮廓光。" subject: description: "一个五人女子组合,年龄在19-23岁之间,拥有典型的K-pop偶像妆容和发型。" wardrobe: "统一的未来主义风格舞台服装:白色高腰短裤,搭配带有反光材质的粉色短款上衣和白色短靴。" scene: location: "一个巨大的、简约的摄影棚。" time_of_day: "白天(棚内)" environment: "背景是一个巨大的弧形LED屏幕,播放着抽象的粉色和蓝色流体动画。地板是高度反光的白色环氧树脂。" visual_details: action: "五名成员正在表演一段力量感十足、整齐划一的群舞,动作精准有力,充满爆发力。" props: "无" transition_to_next: "动作匹配剪辑 (Cut on Action),在一个成员转身的动作上切换。" - shot_2: duration: "2.5s" composition: "中心成员的面部特写 (50mm镜头),展现她的表情管理。" camera_motion: "快速向前推近 (Crash zoom),聚焦于她的眼睛。" lighting: "来自前方的环形灯,在她眼中创造出引人注目的圆形高光。侧面的蓝色灯光勾勒出她的下颌线。" subject: description: "组合的中心成员,她有着锐利的眼神和自信的微笑。" wardrobe: "服装的领口和肩部细节,可以看到衣服上的精致刺绣。" scene: location: "与前一镜头相同的地点。" time_of_day: "白天(棚内)" environment: "背景的LED屏幕变为模糊的动态光斑。" visual_details: action: "她对着镜头做出一个标志性的“wink”表情,同时完成一个干净利落的头部动作。" props: "闪亮的耳环和颈饰。" transition_to_next: "硬切 (Hard Cut)" - shot_3: duration: "2.5s" composition: "固定机位的全身镜头,展示舞蹈的收尾动作。" camera_motion: "固定机位。" lighting: "在最后一个节拍,所有灯光瞬间增强,同时从天花板降下银色的亮片雨。" subject: description: "整个五人女子组合。" wardrobe: "与之前相同。" scene: location: "与前一镜头相同的地点。" time_of_day: "白天(棚内)" environment: "银色亮片在空中闪烁飞舞。" visual_details: action: "所有成员完美地定格在一个强有力的结束姿势上,直视镜头。" props: "漫天飞舞的银色亮片。" transition_to_next: "快速淡出到白色 (Fade to wh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