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k
3个月前
最近被meta收购了49%的股份,估值来到了290亿美元,但这家由反华的年轻华人创办的公司一直有着不小的争议,经常被质疑说是靠第三世界劳务外包的血汗工厂,唯一跟ai相关的就是公司域名。 回顾Scale AI的发展历程,这家公司2016年由Alexandr Wang和Lucy Guo在硅谷创立,最初以为AI模型提供高质量标注数据为主,很快通过自动化工具和众包外包模式拿下自动驾驶、电商、OpenAI等大客户,收入飞速攀升。2019年,公司获得了知名风投Founders Fund的投资,正式成为AI领域的独角兽企业。 从2020年起,Scale逐步将业务拓展到国防、卫星遥感、灾难评估等更高附加值领域,为美国国防部等机构提供影像识别和战场态势感知等AI服务。随着AI大模型的兴起,Scale也推出了面向企业的模型评测、对齐和数据返修等SaaS平台,2024年完成了新一轮10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Nvidia、Amazon和Meta。 不过,支撑Scale高速成长的运营模式一直饱受争议。首先,公司的数据标注主要依赖菲律宾、肯尼亚等地的低价外包劳工,标注员时薪普遍低于2美元,工资拖欠和无申诉渠道的问题频发,2024年甚至被美国劳工部以“合同工误分类”正式调查。虽然后续美国方面撤案,但相关的集体诉讼和国际NGO的批评从未消停,牛津大学等权威机构也公开指出其不符合最低公平劳动标准。 其次,Scale深度参与美国国防AI项目,包括Maven与Thunderforge等,涉及自动化杀伤决策和智能指挥系统,引发诸多学界和民权组织的强烈批评。公司CEO多次强调“国家安全优先于商业伦理”,但这种强硬姿态只让道德争议持续升级,目前公司的国防业务仍在大幅扩张。 再次,Meta大举入股后,谷歌等大客户纷纷担忧数据安全与利益冲突问题,甚至传出终止合作的消息。美国监管机构有可能要求Meta和Scale建立更明确的数据流隔离甚至推动部分业务拆分,因为这种资本与客户的深度捆绑事实上已引发行业公信力危机。 最后,创始团队内部的治理也曾遭受质疑。早期联合创始人Lucy Guo被董事会罢免后,自己创业又因涉嫌违法内容被诉讼,外界对公司治理文化提出了不少质问。 整体来看,Scale AI已成为AI基础设施领域举足轻重的玩家,但其劳工用工、军工合作、数据安全和公司治理等多重争议,令其未来能否持续高速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在监管越发严格、客户和社会期望提升的今天,这家估值290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能不能笑到最后值得持续关注。
📚 为了在信息诱惑下专注阅读,我做了款浏览器插件,把网页上所有干扰都清空! (👨‍💻 关于 #有趣产品咖啡馆 :一个能让你更快接触到更多新鲜有趣好玩产品的地方。我会寻找市面上有趣的独立产品,向独立开发者们进行一对一的访谈,挖掘优质产品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本期专访的开发者是 Kenshin,一位热爱手冲、徒步、骑行和旅行的全干工程师。他独立开发的产品叫 「简悦」,是一款集沉浸式阅读、标注、稍后读、导出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一站式知识管理工具”。 Kenshin 说,他其实从来没把简悦定位成单纯的「阅读模式扩展」或「稍后读工具」,而是更像一个**“个人化的内容管理中枢”**,帮你把真正重要的内容留存、整理、输出,而不是被网页上的杂讯牵着走。 这款产品的灵感,源于他的一个长期困扰: “我在查《碟中谍8》的彩蛋,结果一小时后才发现我已经跳进了另外一堆文章,时间就这么被消耗掉了。” 虽然他也汲取到了不少知识,但这并不是他**“原本最重要的任务”**,而网页上的“相关阅读”“你可能还喜欢”“热门文章”这些内容,就是我们信息焦虑和注意力分散的幕后黑手。 于是他决定自己动手,打造一个真正让人专注的阅读环境——「简悦」就这样诞生了。 点击查看专访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