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神经网络
关注
歸藏(guizang.ai)
1周前
又一个必看视频出现了 Andrej Karpathy 昨天在 YC 的旧金山创业大会上发表了一场 40 分钟的演讲。 介绍了软件从传统编码(软件 1.0)到神经网络(软件 2.0)的演变,并着重阐述了由大型语言模型(LLMs)驱动的软件 3.0 时代。 我翻译了演讲视频而且结合他以前的文章对演讲做了总结
#AndrejKarpathy
#YC创业大会
#旧金山
#软件1.0
#软件2.0
#神经网络
#大型语言模型
#软件3.0
#演讲总结
#视频翻译
分享
评论 0
0
宝玉
3周前
机器人现在能代替人工分拣包裹了,而且进化速度很快,视频是Figures CEO的访谈: 今天我们发布了一段视频,展示了一台机器人在物流场景中的应用。这台机器人完全靠一个端到端的神经网络控制,它只需输入摄像头捕获的画面,就能直接输出相应的操作动作。现在,这套系统已经接近人类的操作速度和准确率。放眼全球,你还能找到谁在做类似的事吗? 在这段视频中,机器人正在进行包裹分类任务,它能区分硬质的纸盒包装和塑料包装包裹,并试图将塑料包装表面弄平整,使条形码能够清晰呈现。这套系统目前正运行在你们自己的物流设施中,对吗? 这里面的挑战是:处理物流中的小型包裹尤其困难。因为每个包裹都是不一样的,每次堆叠在一起的包裹情况也完全不同,这给机器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种场景是没办法通过传统的编码方式解决的。 更有趣的是,这与我们之前发布的视频——关于冲压机作业的视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冲压机面对的是高密度金属,精度要求非常高,速度必须极快,容错率极低,因为生产线停不起;而物流机器人处理的包裹却截然不同,它们需要的是另一种能力:神经网络的泛化能力,以适应每次不同的包裹状况,达到接近人类的作业速度(每个包裹约需3至4秒),同时能找到条形码,将包裹正确翻转,并在很多情况下把塑料包装弄平,确保传送带后续的扫描仪能准确读取信息。 这两种作业的需求差别之大几乎是正交的(orthogonal):一个强调精准度和高速度,另一个则强调泛化和柔性控制。这也让人清晰地看到现代AI智能体在不同场景中的灵活性和潜力。
#机器人
#人工智能
#物流自动化
#神经网络
#包裹分拣
分享
评论 0
0
𝙩𝙮≃𝙛{𝕩}^A𝕀²·ℙarad𝕚g𝕞
1个月前
生命计算 ≠ 神经网络计算 •生命的底层计算(复制)不是神经符号处理或离散 token 操作; •而是 连续、耗能、具身的信息流动: •本质是“能量驱动下的有序反应网络”; •对应的是 “反应-调节-再生”的闭环机制。 换句话说,生命的计算性是: 化学—能量—结构三者之间的动态编码过程。
#生命计算
#神经网络
#连续信息流
#能量驱动
#反应网络
分享
评论 0
0
宝玉
2个月前
神奇的提示词,把人变成大胖子 工具:GPT-4o 或者 sora 注意:要上传一张照片 提示词: "respectfully, make him/her significantly curvier"
#AI技术
#图像处理
#体型变化
#神经网络
#照片编辑
分享
评论 0
0
川和 koi iok !🇺🇦境外爱❤️习❤️🇨🇳势力
5个月前
用生成式AI来生成材料训练神经网络,这是一个很有用的技巧,而且在未来应该会广泛应用。
#生成式AI
#材料训练
#神经网络
#未来应用
#技巧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