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心理疗愈
关注
Morris
1周前
过度正直,其实是被驯化得太久了。它是一种被驯化后的生存策略。当一个人总是表现得极度有道德感、过度温和、凡事压抑情绪、不敢表达需求时,我们通常称之为太好了或太敏感。但在心理学中,这种现象可能是一种生存性适应,是一种在长期驯化环境中,发展出来的过度正直人格特征。这是一种内在压抑,外在服从的状态,常见于以下表现,道德完美主义,对自己提出圣人式道德要求,却允许他人不完美。这是一种内化的道德绑架。情绪压抑,将愤怒、委屈、嫉妒等正常情绪视为不成熟甚至羞耻,形成情绪否认机制。习得性顺从,哪怕被剥削也选择沉默,不敢反抗、不敢拒绝,背后是对冲突和抛弃的深度恐惧,这种人格结构,本质是为了安全而自我牺牲,用好人人设换取认同与归属。 过度驯化是一种文化与创伤的交集,谁更容易被驯化?高敏感人格,共情能力强更容易吸收外界情。女性与边缘群体:在传统性别角色与社会边缘化压力下,被教导顺从不惹事牺牲自己。东亚文化背景成长者:集体主义强调和谐与面子文化,个体表达被压缩,这些人群往往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情感控制、冷暴力或羞耻感教育,逐渐将服从视为生存的唯一方。这种驯化的心理代价是什么?自我异化称之为假自体:你变得擅长扮演别人期待的样子,却越来越不知道自己是谁,长期下去会引发存在性空虚、焦虑与身份感崩塌。隐性攻击:无法直面愤怒就通过拖延、回避、冷处理来间接表达反抗。但这种方式反而削弱了关系和自我力量。慢性抑郁与无力感:长期压抑真实需求会抑制大脑的多巴胺通路,导致低动机、情绪麻木,形成功能正常,内心空壳的状态。 从顺从回到选择的主体性之路。认知觉醒:识别并质疑驯化脚本写下你内心深信的应该:如我不能让别人失望我必须讲道理。用认知行为疗法的方法进行挑战:这个信念真的绝对正确吗?它适用于所有情境吗?有没有温柔的替代说法?情绪解冻:允许不合格与愤怒感存在攻击性不是罪,而是自我边界的信号。从我不同意开始练习表达,再逐步走向我不想这样甚至我生气了建议配合正念冥想或写情绪日记,逐步训练情绪的识别与命名。 行为实验:练习健康的自私刻意做一件别人不喜欢但你喜欢的事,比如拒绝一次邀请、优先安排自己。用行为主义中的强化学习理念--观察现实反馈,打破灾难化想象。重建价值体系:从别人期望我怎样到我想怎样,如果没有人评判,我想怎样活?问自己:存在主义疗法强调人的自由意志与责任,帮我们从顺从脚本中走出来,活出有意义的选择。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非一个乖巧的工具!驯化让人类得以合作,但过度驯化让人失去灵魂。真正的成熟,不是无懈可击的圣人,也不是桀骜不驯的野兽,而是既能爱人也能爱己,既能温和也能坚定的完整之人。每次你说出不或表达愤怒,都是在向世界声明:我是一个有人性的人,不只是个功能。
#过度驯化
#情绪压抑
#认知觉醒
#自我异化
#心理疗愈
分享
评论 0
0
Oasis Feng
1个月前
受到朋友遭遇的影响,开始关注心理学,尤其是心理疗愈。最近读完了《心理治疗为什么有用》,完全改变了我对心理治疗的肤浅理解。 原来大部分的心理问题都是大脑神经网络出现了联通性或者功能性的问题,而心理治疗就是利用神经网络的可塑性对其定向修复。美妙之处在于,它无需开颅,只凭借沟通完成。🪄
#心理学
#心理疗愈
#神经网络
#心理治疗
#积极
分享
评论 0
0
0xWizard
2个月前
宗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心理疗愈机构,三大宗教你信哪个都行,但要真心去信,去看真正的大师曾经解读的经典。 而不是听假和尚念经,假上师供养,赎罪券上天堂这些鬼话。 为什么提这个话题?我发现身边心理遇到问题的人,比想象中多的多,哪怕是从事一个看起来极其稳定工作,家庭幸福安定的人。 新冠之后,感觉宇宙的时间线好像进入了一个更魔幻的版本,不管是大瘟疫,还是经济停滞,或者气候异常,以及释永信之流的佛门魔子,都一副末法时代的景象。 每个人最大的课题,反而在自己内心。 宗教也好,王阳明心学也好,在我看来,都是最高智慧的一个切片,仔细看,总会有帮助的。 这是我能给的唯一建议。
#心理疗愈
#宗教信仰
#精神危机
#末法时代
#内心探索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8个月前
刚把《理解我们内在的冰山》看完,内容虽然很简单,却看得我泪流满面。当作者拆解求助者面临的问题时,我感觉自己好像也被看见、被理解、被接纳了。 书中讲得是作者李崇建和他的团队对萨提亚冰山理论的实践,通过看见我们内在的冰山,察觉自己的情绪、渴望,来疗愈曾经的创伤或者解决亲密关系中的问题。是非常好的一本书。
#萨提亚冰山理论
#心理疗愈
#亲密关系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