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

Morris
1个月前
真正厉害的人,在选择人生伴侣的时候,通常只有一个标准,就是看谁更让自己有生命感。什么是生命感?就是你跟这个人在一起,能不能增加你的生命能量,能不能允许你完完全全的做自己,让你的人生变得更加松弛,更加自洽。很多人在选择伴侣的时候,标准就是看他对我好不好,肯不肯为我付出,但事实上这些并不稀缺,有的人能在恋爱时期对你好,但这不妨碍他结婚之后就跟你翻脸,还有的人是在对你好,但他的好是有条件的,你必须要听话,要会撒娇,才能换来他的爱。这种人表面上看是在对你好,实际上是在驯化你,你跟他进入亲密关系,生命力就会不断被他稀释,因为你必须要不断的去表演,去压抑自己,而这些都是在消耗你,让你变得越来越疲倦,生活质量也远远不如单身的时候,所以不是谁对你好就适合做你的人生伴侣,你真正要挑选的是一个能够滋养你,让你有能量去体验生活和感受世界的人,而这类人的核心就是他能为你的生活注入一定的生命力。那我们要怎么去判断呢?我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大家总结了两个核心维度。第一个维度是他自身的能量很足,他的生命力很饱满,他不需要你一直消耗自己的精力和能量给他提供情绪价值,也不会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直接转移话题,逃避,或者把问题全部归咎到你身上,而是会积极的跟你沟通,和你解决问题。因为在他的高能量场域里,不需要从你身上吸吸取能量。很多人为什么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一定是他没有吸的这种能力,而是缺乏动力。他他没有心理力量去解决你们的间的问题,甚至还需要通过贬低你、指责你的方式来从你身上获取能量。所以你才会在关系里感觉到被消耗,感到累。因为这段关系自始至终只有你在努力,而一个本身就具有高能量的人,他们不仅能够眼看到问题的本质,甚至还能抽丝剥茧的跟你分析,并且在生活当中,他们也会毫不吝啬对你的夸奖,向你表达爱意,提升你的能量,让你在关系里时刻充满活力,乐观并且有韧性。而这样的人就是生命力很饱满的,他不仅不会掏空,反而会让你产生一种活着真好的感觉。第二个维度,他能允许你在关系中展示真实的自我,他不需要你时刻去压抑自己,展现完美的一面,而是他会尊重你的主体性,让你可以坦然表达自己的观点,你可以做那些不符合他的期望,但是符合你自己本性的决定。而在这背后代表的同样是一种生命感,因为生命感的核心就在于活出自己,而一个本身就具有生命感的人,他也能最大程度的去接纳和守护你的真实性,让你在亲密关系中舒展灵魂,正如尼采所说,一个伟大的爱情是让两个人都变得更加自由,就是因为对方不接纳真实的你。你跟他相处总是要小心翼翼的,你跟他说话聊天也要刻意的放低姿态,明明已经不开心了却还要主动笑着说好,明明渴望被理解被看见却总是用伪装和压抑来守护关系,而这些对你来说同样是一种消耗。心理学上我们认为真正的爱永远只有一种,那就是不加评价的看见。所以,衡量一个人是否是好伴侣的标准,从来都不是他对你有多好,而是他能不能看见真实的你,并且允许你去表达真实的自己,记住,筛选伴侣的底层逻辑永远都不是谁对你更好,而是谁让你的生命更鲜活,因为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能量去体验生活和感受世界,懂了吗?
Morris
1个月前
会不会特别希望对方有回应,并且是剧烈的回应,不然就会很慌。比如好朋友回了一个知道了好的,你会觉得好冷淡,是不是不喜欢自己了,他是不是生气了?亲密关系里,你提了一个需要,比如明天见面吧,对方虽然答应了,但是好像有点冷静,没有很热烈的说我好想你,我好喜欢你,你会马上感到很空,想到要被抛弃了,你很希望外界可以强烈的表达对你的需要和渴望,你才感到安心。所以你抓得很紧,很努力,希望对方也很努力的回应你。这和比较健康的互动的区别是,任何冲突你都会马上联想到不被喜欢,被抛弃。他像一个自动化程序一样写进你的大脑,你没有办法想到别的事情,而事实上这些想象并没有发生。对方没有生气,也没有不喜欢你。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外界的反应对你来说那么重要呢?因为你过去只经历过这样不稳定的关系,必须依靠健康的努力和回应才能维系。什么意思呢?理想的亲子关系是孩子不用努力的讨好,不用努力逗父母开心,关系就是稳定的,孩子长大对待关系就会比较松弛,因为我知道不用很用力,关系也是存在的,但是很多父母反而需要孩子的照顾,孩子的付出来稳定自己。父母的情绪起伏很大,生气的时候暴怒摔东西,好的时候又道歉哭泣,孩子就会觉得关系就应该是这样的大起大落,需要很纠缠很虐关系才能成立。压根没有体验过那种安安稳稳的关系,这种拼命努力的感觉延续了下来,就变成了所有的关系平静的时候都是危险的,所有不热烈的反应都是冷淡的,都是要破裂的前兆。这也是为什么焦虑型的人刚开始遇到安全型的人是很害怕的,不适应的,因为安全的稳定感在焦虑的人的体验里是偏冷淡的,不够浓烈,不够纠缠的。 他为什么不像我一样焦虑和担心呢?他是不是不够喜欢我呢?意识到这些,我们就可以慢慢的练习,把紧握的手放松下来,可以试试这样啊。首先当然是觉察,觉察那个反复出现却实际上没有发生的念头,不去评判他,只是去理解他为什么来问问自己,你现在害怕什么,为什么反复的害怕不被喜欢,是过去发生过什么吗?然后你会理解自己现在的痛苦,原来是因为你过去需要那么辛苦的付出来维系关系,所以你以为现在还需要这样,你希望对方也要和自己一样的努力,对吗?最后给自己一个其他的可能性来看待这件事情。或许这次依然什么都没有发生,就像过去我也无数次的担心,但是现在依然好好的在这里,这一次我也会好好的在这里。
Morris
3个月前
爱,应该是让你变得温柔且勇敢,而不是让你陷入卑微和纠结,你应该是从爱中获得力量和快乐,而不是耗费所有的力量去讨好。我们真正需要的其实不是婚姻,不是性,甚至都不是陪伴,而是正向的亲密关系,是一个可以相互沟通,互相看见彼此理解相契合的灵魂。一定要把认可你,作为筛选伴侣的第一标准,而不是喜欢你的人,一个喜欢你的人他/她其实喜欢的不是你,而是喜欢你身上映射出的他匮乏的那部分。很多伴侣在一起,很久不能建立深度的亲密关系,无法应对突如其来的矛盾和困境,原因便是两个相对匮乏的人,都期待对方来疗愈自己,最终都难免双双失望。 很多婚姻破裂的原因是我们认为结婚就会幸福,但真正一起生活后才会发现,对方并不能满足你的期待。任何关系走向破裂的根源是一方或双方放弃了成长,却把希望放在了对方身上,期待对方疗愈自己,而任何关系要走向深度关系,是彼此看见双向奔赴,单方面的付出不会长久。能长期稳定持续的关系,不是靠很强烈的爱,很大量的付出,而是很少的攻击,很少的对抗,更多的接纳和允许相似的认知和高维认知。 缺爱的人只会索取,而高维的爱出自于内在本自具足的人,他们给予出去的爱便是生命的能量,是无条件无分别的付出,是灵魂点亮灵魂。真心唤醒真心,生命成就生命。最终带你将爱的能量,都能达到更高维度,那些真正在爱中的人,不会成为孤岛。们常说智者不入爱河,我却不知智者即为爱河本身。只有双双跳入爱河,不吝惜自己的爱,学会真正的倾听,建立心与心的交流,才能建立彼此深刻理解、稳固、持久的互动关系。
左手墨迹
4个月前
上周读克里斯托夫的《亲密关系》,解答了很久以来一直没有弄明白的疑惑。他说,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两样东西,一个是归属感,一个是自己的重要性。他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咨询师经验,关于投射,给出了非常令人信服的解释。这正是我一直想弄懂却没有找到答案的点。 他说人与人相处就像照镜子一样,你对TA笑,TA 也会对你笑,反之亦然。你喜欢跟这个人相处,可能是Ta 身上的某些让你舒服的特质,正好你也有,你们在一起时会彼此照亮。 当然,你若不喜欢一个人,或者对Ta 身上的某些特质很介意,那是因为Ta的这个特质你也有,只是你把它可以隐藏起来了。而这个特质曾让你受伤,虽然后来被你隐藏起来了,但当别人在你面前展现出这种特质时,你在内化了别人对你此种特质的讨厌(鄙视)后,也会以同样的或类似的态度来对待Ta。深以为然。 记得有一次坐高铁,我在餐车点餐。中途上来一个女的坐我对面,旁若无人的打视频电话,还放的外音。她倒是不介意周围其他人会不会听到,但我却很介意被打扰。我坐在对面一直盯着她,希望她能get 到我的介意,但她却根本不接收。 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她在视频电话的同时还点了一份盒饭,吃饭还BiaJi 嘴,一口接一口的~~~😂其实我若介意,直接说就好了。但我没好意思开口,偷拍了个5秒钟的视频,发在朋友圈里抱怨。确实有不少朋友跟我共鸣,说最讨厌吃饭的时候旁边有人BiaJi 嘴,但也有人提醒我偷拍别人不好。发出十分钟后,我的情绪宣泄了,朋友圈也删除了。 但这不是我要说的重点。重点是,我介意的通话外放和吃饭BiaJi 嘴,也是我以前会做的。大学时,我特别喜欢音乐外放,总觉得我喜欢的别人也都喜欢,不如分享给所有人,完全不会考虑别人是否介意。通话也是,经常在室友在宿舍时打电话,根本意识不到别人会介意。直到有一次,我打扰了一个正在连夜突击论文的室友,她才明确表达了对我的抱怨,此后我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打电话尽量不打扰别人。 吃饭BiaJi 嘴也是,我们那人好像吃饭时都会BiaJi 几下嘴,我根本意识不到这个问题。直到高中住校,过上了集体生活,某天在食堂吃饭的时候被同学嘲笑了,我才非常有意识的改掉了这个习惯。你知道,青春期被别人嘲笑是件很受伤的事儿,能记一辈子。虽然现在已经有点想不起来了,但那种被人嘲笑的狼狈感觉还是挥之不去。 那些曾经别人介意我的特质,也能让我在别人身上捕捉到,并不自觉的表达介意。也就是说,当你没有意识到的时候,那些特质都不是问题,可当别人指出来后,这个(些)特质变成了你对自己这部分的不接纳。因为你不接纳自己的这些特质,当你在别人身上识别到这些特质时,你也同样会不接纳。 但其实,你拒绝接纳的不是他人,而是通过他人这面镜子映照出的自己——那个通话外放和吃饭BiaJi 嘴,惹人厌烦的自己。但你可能不理解,就会把这种讨厌的情绪投射给那个照出你不堪特质的人。 这是你讨厌一个人的心理机制,也是讨厌ta 的心理机制。 理解了这些后,我豁然开朗,心里那团乌云一下就消散了~~~ 对,善待自己,要从理解自己开始!
很多网友对做爱两三小时的话题很感兴趣,这里开一个长文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故事。 我觉得相比天赋,这可能像长跑一样更多是一个需要长期练习的运动,在2013年以前,我也是一个啥都不懂的小男孩,那一年我遇到了引我入门,让我开始思考如何追求高质量性感受的女性。因此我认为我们所有人只要认真对待性,加以努力和配合,都能体验到高质量的性事,如果你觉得生气,不可思议,或者有其他负面情绪,也建议你先收藏之后再看这篇指南。 女性的高潮是上帝赋予她们的礼物,对于男性来说更是如此,男性获得满足,只需要自己几分钟就能完事,高潮的时间也相对很短,正因如此,在性压抑和性启蒙较晚的东亚,我们会羞于在公开场合提及性事,更重要的是,我们会经常忽略性当中对方(女性)的感受,这是为何许多人没有与伴侣进入重要的性磨合阶段最大的前置问题:我们不够爱对方,因此会容易忽略对方是否真正在性中获得了满足。 大家知道,女性的高潮有两种,阴蒂高潮与阴道高潮,前者可以利用玩具或者在前戏中达到,后者是需要双方的性配合才能达成,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我的理解是,大部分女性的阴道高潮(以下简称性满足)是基于一定的做爱时长的,因为在我的经验中,做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足够的前戏(以达到足够的湿润状态)第二,节奏交替的插入性事(以达到性满足的平台期)第三,频率足够高的插入行为(以突破平台期达到高潮)这三个阶段缺一不可,第二和第三阶段交互进行,节奏掌握好的话,可以达到对方的反复连续高潮。 理解目的之后,我们如何为女性服务以达成对方的性满足,甚至同时高潮?我的经验有几个,首先我们要和有爱情的人做,因为情感是女性最重要的湿润源泉,直视对方的眼睛,我们很容易判断对方是否真正带有情感地在参与这件事,不要经常做无爱的性,经常更换性伴侣会降低我们体验做爱时的情感交互,也不利于我们掌握和熟悉所爱之人的节奏。第二是做好足够多的前戏,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奉献精神在对方够湿润之后再进行插入行为。第三是要足够放松,了解自己的心率变化和自身容易保持硬度的点,并明确的告诉女方,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对方明确知道如何与你合作保持硬度,双方的心率和节奏才能保持稳定和放松,我自己的感受是长时间的性爱基本能保持一个稳定的心率,心率过高时需要进行控制,最终掌握自己的节奏。在上述三点的前提下,插入时需要循序渐进,女性会在刚被插入式调整自身的内部形状以适应男性的大小,因此刚插入时,需要缓慢地保持一个姿势(比如拥抱)最好此时要求女方配合保持硬度,在硬度足够之后再进行抽插。 在这些前提下,我们需要了解女方是否能获得阴道高潮,并不是所有女性都有这个能力,所以,如果幸运的话,经过上述尝试和努力,你们可以一同获得高潮。女性阴道高潮的技巧并不难,首先我们需要持久的同频率抽插以达到对方的平台期,突破平台期的方法是保持高硬度的同时进行短时间极其快速的抽插,此时我们的心率会明显升高,硬度也会逐步下降,因此一段时间后必须慢下来,恢复硬度并再次尝试突破,反复如此就能达到女方反复的高潮。 如果你的伴侣属于无法达到阴道高潮的体质,也别担心,这意味着你们可以享受更长时间的性爱!因为高潮体质会极大的消耗女方的体力,如果你遇见能一直配合湿润并且理解你的性癖,能让你保持硬度的女性,那么这也是一件相当幸运的是,这意味着你们有能力一直保持在高潮之下的长时间性满足,它不如高潮那么刺激,但也是相当具有温情的体验,而且可以随时开始,随时结束,大部分男性在射精之前,都能够被挑逗持续保持硬度,因此,如果你的伴侣是这种体质的女性,两三小时的做爱对你们来说是完全可能的体验! 当然,无论是各种形式的高潮,最重要的事情是,和喜欢的人做爱!重视对方的体验而非自己的体验,最终达到更高质量的性事!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体验到这些生而为人的美妙之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