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rex
1个月前
我和绝大多数的小伙伴一样,都是一个菜逼,看到每天都有人交易能赚上百万美元我也很心动,这种人我是相信有的,也是真实的。但我做不到,我没这个能力,我接受自己就是一个平庸的人,我眼红,但是我不嫉妒,我也想每天赚这么多钱,但是我不会让自己陷入焦虑。 因为我确实没有这种能力,对于没有能力的现实我是接受的,既然接受了就要坦然面对,也许我不能每天赚几百万美元,但是我可以尝试每天赚几百,几百不行就几十,交易有赚就有亏,赚了我开心,亏了就要坦然面对,找到经验就好了。 我胆子小,即便是开高杠杆也不敢上大仓位,因为我接受了自己能力不足的现实,我需要的不是一把逆天改命,而是持续保持留在牌桌上的机会,我相信,虽然我能力不足,但起码是普通人的智商,我不指望一次就能翻身,我可以允许自己慢慢积累,也许下一次我就有机会多赚一点。 只要我始终在牌桌上,我就一直有机会,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与其去期待强者的施舍,不如去努力提升自己的认知,只有自己强大了,本金多了,才有机会去博弈更大的胜利。 今天我们看有人一天就能赚100万美元,就像是平均工资的打工者看有些小伙伴一天能赚1,000美元已经很羡慕了是一样的,而对于生活在温饱线的人来说,一天能赚100美元都是不敢想象的。 10年赚 10个 Bitcoin 的人未必就会输给今天赚了10 个 BTC 的人。 我接受用10年的时间来追上今天的他,10年后能达到今天的他的资产量我也知足了。因为我知道,我的能力就是这样,如果运气好,可能只需要5年或者更少,但如果运气不好,我也始终有机会,也许因为我就是个菜逼,所以我才选择定投 $BTC ,定投不需要任何的技术,只要你信就行了。 这个世界上可能有两三个爱因斯坦,可能有四五个巴菲他,可能有七八个马斯克,可能有十几个 CZ ,可能有几十个莫扎特,可能有上百个鸟山明,可能有数千个福尔摩斯,可能有过万个高启强。但是更多的却是和我一样的菜逼们。 唯一的区别就是我接受我就是个菜逼,我可以等运气,我可以期待运气,我可以祈祷运气,但我不会把所有的底牌用来赌一次性的运气,运气来了,我在这里,运气没来,我还在这里。 PS:赚钱是这样,流量也是这样,我不是天赋型的选手,那我就要更加努力,这个世界上总是有比我强很多很多很多的人,在他们面前虽然我很渺小,但我相信,只要我不放弃,只要我努力对了方向,即便追不上他们,我也要拉近和他们的距离。 我就个菜逼,我认。但起码我是一个在努力的菜逼。
Wang xin
1个月前
稳定币正成为 Web2 和 Web3 之间的价值接口 ——Circle 上市、ICM 爆发,一场新的支付范式迁移已悄然发生 过去几年,Web3 世界吹过无数风口,但你会发现——真正能“花出去”的币,少之又少。 BTC 是金条,不舍得用;ETH 是燃料,不适合支付;平台币用的人少,币种太多,搞不清也记不住。 你让一个 Web2 用户进来体验 Web3,第一个问题永远是:我充进来的币,到底能不能花?能花在哪? 而这,正是稳定币出场的核心场景。 不是谁最潮,不是谁最酷,谁最适合支付、结算、通用,谁才是通向大规模 adoption 的入口资产。 --- Circle 上市,是稳定币走向制度正中心的标志 2025 年 6 月 5 日,Circle(USDC 发行方)在纽交所正式上市,代码 CRCL。 IPO 价格 31 美元,首日收盘 83.23 美元,暴涨 168%。融资额超过 10 亿美元。 这件事,不只是 USDC 的胜利,而是稳定币第一次被全球主流金融体系盖章认可。 从“合规稳定币”到“支付中介”再到“清算系统”,Circle 用五年时间做了传统银行几十年才能做到的事: 把链上的价值系统,变成一个能和链下制度兼容的金融接口。 --- Web2 的 App,Web3 的资产,谁来连接?答案是稳定币 我们过去常说,Web3 要吃掉 Web2,用户资产要上链、账户体系要去中心化、社交要重构…… 但真正的问题是: 钱怎么上?价值怎么转?交易怎么结? 你不可能指望用户上来先学会用 ETH、链桥、Gas 设置。太多人连钱包都没装好,就被劝退了。 所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项目开始用稳定币当用户资产入口: 订阅内容/加入社群 → 支付 USDC 创作者打赏 → 收到 USDT 小程序/虚拟卡 → 用稳定币结算 DAO 工资、KOL 激励 → 统一用稳定币发放 它是 Web2 熟悉的钱,也是 Web3 能读的资产。不需要过渡解释,不需要复杂培训,它天然具备“接口属性”。 --- ICM(互联网资本市场)的崛起,进一步强化稳定币的地位 ICM 的概念简单粗暴:任何创意都能变成资产,任何账号都能直接融资,任何社区都能发币。 听起来很 Web3,但要真正跑得动,背后必须有两个基础设施: 资产发行工具 可被广泛接受的价值锚(也就是稳定币) 你不能指望用户用 ETH 去买社群门票,或用某个平台币支持创作者,因为他们连这些币值多少都搞不清楚。 而稳定币就像现实世界的“价格语言”一样,让交易具备了“参考系”,让创意资产化不再只停留在图纸上,而是真正流通起来。 可以说,没有稳定币,ICM 只能是小圈子试验; 有了稳定币,它才具备走向全民化的可能性。 --- 稳定币不是过渡币,而是制度插座 很多人还把稳定币当成“临时中转工具”——换币、套利、搬砖。 但你看清楚现在整个系统的走向就知道:稳定币不是“从这走到那”的工具,而是“系统本身的插座”。 钱从 Web2 要进来 → 靠稳定币接 钱在 Web3 要流动 → 靠稳定币结 钱要再出圈去消费 → 稳定币当桥梁 它不是临时帮你跑一下,而是要常驻在你的产品里,常驻在链上交易路径中,甚至成为你与用户之间“信任协定”的一部分。 大胆预测一句: > 未来一年内,WhatsApp、Instagram、Amazon 会原生支持稳定币支付。 不是“看机会”,是“早晚的事”。他们不集成,别人就会用插件、钱包、API 偷家。 --- 结语:稳定币,就是 Web3 的价值操作系统 从 Circle 上市到 ICM 爆发,从 KOL 发币到 U 卡支付,从打赏到理财,从创作者收入到账户系统,稳定币已经不是边角料,而是接口层。 它打通了制度、场景、结算、用户、跨境、上下游的一切堵点。 它是 Web3 最没故事的币,却是最值得认真对待的“现实主义货币”。 --- 最后一行送给认真思考的人: > 稳定币不是桥,而是插座。不是配角,而是接口。它连接的不只是链与链,而是 Web2 和 Web3 之间的秩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