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币安Alpha刷分丨小散已经被币安抛弃了吗? 这应该是今天离职人群最想问的问题,简单说一说我的理解—— 1⃣早期的Alpha是什么? 早期的Alpha你可以看做一种单向激励,平台设计好清晰的任务——你完成就给你分,给你空投,逻辑简单粗暴,价值分明。 这套系统的底层机制在初期是确定性的,散户在其中的角色,是被保护的,是能靠贡献换固定回报的。 说白了,你是来薅平台羊毛的,而平台为了提升Alpha的交易量,是默许的。 2⃣现在的Alpha:把博弈完全交给用户 Alpha的演化方向其实很明确:积分制度 → 用户贡献 → 分层定价。 你能撸到,是因为平台需要早期的活跃度; 你撸不到,是因为群体效应起来,独立个体就不再是现阶段最紧缺的变量了。 所以当Alpha的交易量每天都在新高后,问题只剩下一个:如何定价? 僧少粥多的时候大家都能吃上饭。现在僧多粥少,平台只能做一件事—— 不再告诉你多少分能领,而是说,你们去卷,我们再决定谁能领; 不再承诺一个稳定的空投池,而是按合作项目、市场热度随时调配空投规模和规则。 此时就会出现一个博弈的困局: 1,你分不够,继续刷,可能后面分越来越高,你还是吃不上; 2,你不想刷了,停了一天,后面分突然降了,你分可能就不够领了。 所以你刷不刷,干不干,分不分够,空投到不到,都是不确定的,都成了你和其他散户之间的零和竞争。 从大方向来看,这不是恶意,而是大型平台最擅长的东西:把交易中的原始人性,变成可编排的资源池。 3⃣如果你意识到自己的角色,你就会明白该怎么做—— 小散被抛弃了吗?我认为没有。 你还在参与,但角色变了: 以前你是平台照顾的小散,属于被鼓励参与的对象; 现在你是平台经济系统中的变量,属于「可调节」的一环。 平台不是不欢迎小散,反而非常欢迎。因为小散带数据、带日活、带热度; 但很多人其实还没意识到,从以前到现在,你的工具人本质其实没有变,前期酬劳高,现在酬劳低了而已。 你需要清晰认识到你在玩什么,你的角色是:流动性贡献者、行为数据提供者、博弈生态的燃料。 谁愿意更早参与、更长期参与、更高强度参与,谁就暂时领先。 所以,首先接受自己是散户的身份,然后尽量往“结构化散户”靠拢。 想继续玩?那就当个聪明点的工具人,知道什么时候多开几个账户、什么时候退出。 不想玩?也行,该退出的时候就退出,换条路径也可以。 以前看到过一句话,感觉很适用,送给大家—— 很多事情在演变的过程中并不是让你出局,恰恰相反,你要意识到这一切的本质,然后“自愿而清醒”地去做!
人生只能靠自己,看准目标猛干! —————————————— 笨小猴的冲狗日记0609 终于可以写日记了,上次还是在小学3年级。 作为小学生的我 会把每天冲土狗的标的、逻辑、经验心得等。 通过日记的方式分享出来。 没有别的,就是期待再次大仓位干成一只金狗。 Solana战况: USELESS,算是LetsBonk生态的一员, 属于讽刺概念,讽刺很多无用的币。 8.6M的时候看线,搜到bonkguy在奶, 所以买了1500U,内部的TG群也发了。 最高涨到17M,但是没卖,现在回到13.5M,我卖了。 KLED,这个币是做AI泛娱乐化视频和内容的中转平台,用数据打磨自己的AI商业模型。 这币,我4m到5m买的,奈何搜集信息的时候,被他们团队前员工的FUD洗下车了 当然我买了2000U,踏空6倍,已哭晕在高考考场~ DTR,是一个做DEX的平台币叫DexToro很多风格有点像Moonshot和Axiom。 搜集信息的过程中,很多老外再说平台的收入已经超过100万美金,收入的10%会回购销毁代币。 APP苹果商店能下载,我还下载了,看了下,就那样吧。 但应该是有团队在开发运营,如果是单纯发了垃圾盘子。 搞这么大架子成本也不少。 7.2M的时候一直在犹豫,现在8.1M,搞了1500U,纯看线是有点高,还没有回调。 BSC战况: Janitor,也是一个基于MCP框架的AI协议,太子分享过, 我觉得头像特别有意思,是在提醒我们要养成一个枯坐的心态 看线在震荡,BSC生态上算是权重不错的。18.7M买了1000U 在日记里分享的,都是经过我去调研的,要么有角度,要么有产品,不是那种垃圾盘。 期待让我找到下只超金,然后大仓位上去。 哎,明天再见吧,今天写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