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交易

VIP小群复盘:ENA获利33倍,开75倍杠杆,0.54附近提示进场。 如何学会不卖飞,学会让利润奔跑,吃到所有波段利润,我分享以下10点战法 🪙 不卖飞战法:10招让利润奔跑到终点 1️⃣ 趋势是你的盟友 别幻想抄在最低、卖在最高,核心是确认趋势。用4小时+日线均线多头排列作为底线,只要趋势没破,不要轻易卖。 2️⃣ 设定“退出条件”而不是“盈利目标” 别说涨到X就卖,而是设置止盈条件,比如跌破20日均线、MACD死叉等,没出现就不动。 3️⃣ 分批减仓,保住底仓 上涨途中分批卖一部分锁利润,但保留底仓吃到最后一段趋势,防止过早清空。 4️⃣ 用移动止损代替静态止盈 设置价格回撤比例(如10%),随涨价抬高止损价位,利润锁住,但空间保留。 5️⃣ 多周期共振确认离场 用15分钟/1小时/4小时三周期观察,三者同时出现明显见顶信号再考虑出局。 6️⃣ 盈利仓位放宽容忍度 盈利单要给它呼吸空间,避免一点小回调就止盈,把可能的翻倍行情提前切断。 7️⃣ 忽略短期波动,盯核心驱动 只要主驱动因素(消息面/资金面/基本面)没变,就不要受小波动干扰。 8️⃣ 行情末端要敢贪 末端往往是最疯狂的阶段,成交量暴增、情绪爆表时,反而是大口吃肉的时机。 9️⃣ 心理上接受“卖飞”的可能 不卖飞就要接受回吐一部分利润,别想同时吃到顶点和安全感。 🔟 交易计划写在开仓前 开仓前就写好加仓、减仓、止损、止盈策略,执行时减少临时判断的情绪波动。 💬 结语 记住:杀死利润的,不是市场,而是你手贱的平仓键。趋势才是利润的发动机,耐心才是利润的放大器。
昨天我还说 James 最近陷入了“燥怒”情绪中的“近期偏好”陷阱,有人觉得是我想太多了... 现在来看,他确实是进入了某种情绪问题之中了,今天凌晨,他又充值了517万美元到交易所,并重新在当前小级别最高点(11w)做多了近8亿美元的多头仓位... 随着价格的小幅回调... 刚充值的500万美元保证金已经被亏掉,目前累积浮亏700万美元左右... 而爆仓价则来到了107580,距离当前BTC价格仅剩1500美元... 先不讨论他什么时候止损,这单能不能解套? 我想说的是:如果你在做交易的时候,发现自己所做的级别越来越小,交易的频率越来越高,那么即使你自我感觉良好,这个时候也应该停手了... 出现这种行为的本质原因都来自一种情绪,那就是“不服”! 止损之后,越想越气,越气越想,于是决定继续与市场对抗,这是我每次出现重大亏损的必经之路... 放在 James 身上,对抗市场的行为主要体现在“想要在震荡行情里做波段或趋势交易”以及“没有耐心等待价格低位做多或价格高位做空”; 市场明摆着就是要等周二美股开盘后才会恢复波动,那么这个时候就很明显不适合做交易,流动性差时候,开这么大的仓位,单是滑点就很伤... 最后回到这个多单上面,我预计这里震荡行情的回调目标就在108000附近,所以如果他愿意继续扛下去,也许会有希望刚好逃过爆仓,但考虑到他最近的关注度,市场游资或CEX做市商真的会很想吃掉他的持仓... 因为这个交易频率以及开仓逻辑,已经属于“燥怒”范畴了,任何人进入这个状态,最多3次止损,脑子里就会产生,“这次扛到底”的侥幸心理... 说不定明早起床,你们就会看到他爆仓或再度止损的新闻...
财经金军
2个月前
天赋是起点⚠️纪律是归宿 币圈传奇故事~凉兮经历 凉兮在币圈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他的爆仓巨亏事件有其个人经历和币圈环境的复杂背景。 凉兮的交易经历 凉兮18岁涉足币圈,用1000元加50倍杠杆开启交易。19岁借519比特币暴跌,以100倍高杠杆做空,月入4000万成“合约战神”。但2021年下半年,因比特币市场反弹,他持续以百倍杠杆逆势操作,资金多次归零,欠债高达2亿U。此后,他在2025年2月24日比特币暴跌时,又以2000U本金通过50 - 100倍杠杆双向操作ETH,单日收益超100万U。然而,他的交易风格激进,账户波动极大,4月9日盈利2504万人民币,24小时后亏损1250万。 爆仓事件背后的信任链坍塌 凉兮通过展示实盘战绩树立了在币圈的人设,吸引了散户和大户的信任。他以代操他人账户的方式,利用这种信任加杠杆进行交易,构建了一个“人设驱动信任、信任撬动资金、资金驱动流量”的投机模型。但当他爆仓巨亏2000万美元时,这种信任链瞬间坍塌,不仅让合作的大户、老板遭受损失,也让跟单的散户幻想破灭,还引发了整个币圈对类似投机行为的质疑和反思。 币圈的畸形生态与凉兮的悲剧 凉兮的经历也反映出币圈的畸形生态。一方面,他沦为资本工具,孙宇晨等大佬利用其流量为交易所引流,资助其交易以维持话题热度。另一方面,凉兮在负债后心理崩塌,出现自毁倾向,如多次直播“喝敌敌畏自杀”,还陷入社群暴力,与同行互撕,甚至因出售微博账号未履约被判诈骗罪入狱两年。 总之,凉兮爆仓事件给币圈参与者敲响了警钟,提醒人们要认清币圈的风险,避免盲目轻信他人,同时也反映出币圈需要加强监管和规范,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