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健客
8个月前
睡眠短是疾病的诱因,睡眠长是疾病的结果。每天7小时睡眠时间是最佳? 2025年3月3日,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Mental Health》期刊发表研究成果,揭示了睡眠时长与健康的“双路径”关系。 研究人员借助英国生物样本库的数据,把近50万38 - 73岁被试者,按照睡眠时长分为短睡眠组(≤7小时)和长睡眠组(≥7小时),并以“7小时”睡眠为基线进行全表型组关联分析。 研究发现,短睡眠组(≤7小时)与社会心理因素(如情绪低落、疲劳)、性别特异因子以及骨骼肌肉健康相关的生化指标(如维生素D)联系更紧密;而长睡眠组(≥7小时)则在认知功能、血液免疫因子(如C反应蛋白CRP)和代谢指标(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方面关联更显著。大脑结构建模分析显示,短睡眠组与情绪调节相关脑区出现退化迹象,而长睡眠组的变化更明显,涉及记忆衰退和神经退行性疾病风险的脑区都有改变。 遗传研究显示,短睡眠组有6个、长睡眠组有14个独立显著位点,两组位点没有重合,遗传相关性极低。这表明短睡眠和长睡眠的遗传基础不同,且它们与多种健康表型的遗传关联模式也不同。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进一步揭示,短睡眠是多种健康问题的潜在诱因,如抑郁症、冠心病、肥胖症等;而长睡眠更多是健康问题导致的结果,如阿尔茨海默病、精神分裂症和冠心病等疾病可能引发长睡眠。 冯建峰教授表示,这项成果揭示了“双路径机制”,颠覆了传统认知,为个性化睡眠健康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团队计划整合多中心、全维度的遗传影像数据,研究各年龄段人群的睡眠问题,构建全生命周期的睡眠健康谱,为不同阶段的人提供科学指导。
背包健客
8个月前
🌟【免疫力透支的4个身体信号】🌟 当代人总是被小毛病缠身,恢复还特别慢?这可能是免疫力在“透支”啦!😱 免疫力一旦变弱,身体就会发出警报,甚至可能隐藏着癌症风险!快来看看你有没有这些信号👇 🔴 **持续发热** 别以为只是普通感冒!持续发热可能是免疫系统无法清除病菌,或者更严重的多发性骨髓瘤、肝癌等癌症的信号!🚨 🔴 **经常腹痛腹泻** 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受损,不仅让你频繁跑厕所,还可能是大肠癌、胆囊癌的早期症状!💔 🔴 **不明原因体重下降** 体重突然下降,可能是免疫系统失衡、代谢失常引起的,肝癌、胰腺癌患者也会有这种表现!😰 🔴 **皮肤瘙痒、伤口难愈合** 皮肤敏感度上升,伤口容易感染且长期不愈合?小心!长期不愈合的伤口有癌变风险!⚠️ 💪 **科学提升免疫力的方法** 💪 1️⃣ **保证优质营养** 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的食物,给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 2️⃣ **充足睡眠** 建议10-11点入睡,保持7-9小时的睡眠时长,让身体充分休息!😴 3️⃣ **调整压力值** 压力过大会影响白细胞,试试倾诉或用“4-7-8”呼吸法减压,保持心情愉悦!🧘‍♀️ 4️⃣ **定期锻炼** 每周进行适量中等或高强度有氧运动,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 免疫力是身体的“守护神”,千万别让它透支!赶紧自查一下,如果有以上信号,一定要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必要时去医院检查哦!💖
背包健客
8个月前
🌟【面部信号警示:你的脾胃正在求救!】🌟 👀 **四大面部求救信号** 1️⃣ **黄脸危机**:气血不足导致面色暗沉发黄 2️⃣ **褪色唇色**:脾虚令唇色失去红润光泽 3️⃣ **熊猫眼谜团**:脾虚型黑眼圈伴浮肿难消退 4️⃣ **舌苔警报**:厚腻舌苔+口臭提示湿热积滞 🚨 **伤脾胃的四大元凶** - ❄️ 寒凉攻击:冷饮生食阻滞气血运行 - 🍔 过载饮食:暴饮暴食加重消化负担 - ⏰ 混乱节律:不规律进食扰乱生物钟 - 🧀 油腻围剿:重口味食物滋生湿热 💡 **调养方案** 🍲 **饮食智慧** • 晨起空腹忌寒凉,优选温性食材(红枣山药粥/姜茶) • 采用蒸煮炖烹饪,每日搭配杂粮粥品 🧘‍♀️ **情绪管理** • 每日5分钟冥想缓解压力 • 餐后散步配合腹部按摩(顺时针揉腹100次) 🏃‍♀️ **日常碎片化锻炼** 3️⃣ **脚趾抓地训练** - **方法**:坐/站时用力蜷缩脚趾抓地3秒→放松,每天100次(可分3组)。 - **科学依据**:胃经经过足二、三趾,直接刺激脾胃反射区。 **揉腹功** - **步骤**:掌心搓热,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揉腹50圈→逆时针30圈(餐后1小时进行)。 - **进阶**:配合腹式呼吸(吸气鼓腹,呼气收腹)。 --- 🚶‍♀️ **温和有氧运动** **快走/慢跑** - **黄金时间**:早餐后1小时或下午3-5点(脾经当令时段)。 - **要点**:保持上身直立,摆臂带动膈肌活动,加速胃肠蠕动。 **瑜伽体式** - **推荐动作**: ▸ **猫牛式**:脊柱波浪运动按摩腹腔脏器 ▸ **仰卧脊柱扭转**:放松脾胃区紧张筋膜 ▸ **船式**:增强腹肌力量促进代谢 --- 💪 **核心强化训练** 7️⃣ **平板支撑变式** - **改良法**:屈肘平板支撑时,交替提膝触碰对侧肘部(动态激活腹斜肌)。 - **作用**:强化深层核心肌群,改善内脏下垂问题。 --- 🚫 **运动避雷指南** - 避免饭后立即剧烈运动(易导致胃下垂) - 脾胃虚寒者少做游泳、冷水浴等寒湿性运动 - 腹胀时暂停卷腹类压迫腹部动作
背包健客
8个月前
哈佛大学、爱荷华大学:水熊虫可减轻癌症放疗对健康细胞的伤害 2025年2月26日,哈佛大学医学院、爱荷华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Nature》子刊「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发表研究成果。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没有直接使用Dsup蛋白,而是选择将编码Dsup的mRNA递送到组织中,让其在短期内产生Dsup蛋白。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在放疗期间为正常组织提供保护,又不会永久改变细胞或DNA,安全性更高。 为了提高mRNA的递送和转染效率,研究团队对各种纳米颗粒配方进行了筛选。最终,他们将聚合物和脂质体结合,成功研制出了聚合物脂质纳米颗粒(Polymer–LNP)。这种纳米颗粒能够高效地将mRNA递送至结肠或口腔组织。当把它们注射到小鼠体内后,编码Dsup蛋白的mRNA顺利被递送到靶组织,并成功表达出Dsup蛋白。 随后,研究团队对该方法的保护效果进行了测试。他们在模拟癌症治疗的辐射剂量前几个小时,将封装了Dsup mRNA的聚合物脂质纳米颗粒注射到小鼠体内。 研究发现,经过这种治疗的小鼠,在接受辐射后,口腔和直肠组织的DNA链断裂减少了50%。更重要的是,这种保护效果只局限于注射部位的组织,不会对肿瘤细胞起到保护作用,也就确保了放疗对肿瘤组织的疗效不受影响。 在原位口腔癌小鼠模型的实验中,该策略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它不仅显著降低了辐射对正常组织造成的DNA损伤,还保证了放疗对肿瘤的治疗效果。这意味着,未来癌症患者在接受放疗时,或许能够在减少正常组织损伤的同时,实现更有效的肿瘤控制。 此外,这种基于纳米颗粒递送Dsup mRNA的策略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除了癌症放疗领域,它还有望用于保护宇航员免受太空辐射的伤害,以及减少化疗过程中引起的DNA损伤。 目前,研究团队正在积极探索提高Dsup蛋白表达持续时间和效率的方法,并且尝试通过改造Dsup蛋白来降低其免疫原性,让这一技术更加完善。 这项研究为癌症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方向,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优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将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和更高的治愈率,在医学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