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健客
8个月前
《自然·代谢》刊发德国图宾根大学突破性研究:短期高脂高糖饮食,或对大脑产生持续性影响 科研团队针对29名健康体重男性开展非随机对照试验,首次揭示仅5天高热量饮食即可引发大脑胰岛素作用的持续性改变。参与者中18人接受连续5天每日额外摄入1500千卡高脂高糖零食干预,随后恢复正常饮食7天,对照组11人维持常规饮食。 研究发现,高热量组仅5天即出现肝脏脂肪含量显著升高,且大脑关键区域胰岛素活性呈现动态变化:饮食干预期间右侧岛叶皮层等区域胰岛素活性增强,但恢复常规饮食7天后,右侧海马和双侧梭状回的胰岛素活动却显著降低。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代谢改变伴随行为学变化——受试者奖励敏感性降低、惩罚敏感性提升,且白质完整性在干预结束后仍持续下降。 研究负责人指出,该结果首次证实短期热量过载不仅造成外周代谢紊乱,更可能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引发持续性影响。虽然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仅男性)、未监测全身胰岛素敏感性等局限,但为揭示肥胖与代谢疾病的神经机制提供了新视角,警示大众即使短期饮食放纵也可能对大脑代谢网络产生深远影响。 这项突破性发现为开发针对中枢胰岛素抵抗的干预策略奠定基础,同时强调饮食调控在维护神经代谢健康中的关键作用。后续研究将扩展至女性群体,并探索不同饮食模式的差异化影响。 不过呢,这个研究也有点小缺点,样本量不算大,只研究了男性,也没评估全身胰岛素敏感性。但它还是给咱们提了个醒,偶尔放纵吃高热量食物,可能会给大脑带来长期伤害,还可能引发肥胖和相关疾病。为了身体健康,大家真的要管住嘴呀!
背包健客
8个月前
✨【你的肝正在默默求救!这些信号别忽视!】✨ 💔 **肝癌现状:沉默的“杀手”有多可怕?** ▫️ **全球50%肝癌在中国** 2020年中国肝癌死亡39.1万例!超70%患者确诊已是中晚期😱 ▫️ **肝脏没有痛觉神经** 早期不痛不痒,等发现“肝区剧痛”时,可能已是大肝癌晚期❗️ ⚠️ **伤肝食物黑名单** **🔥头号毒王:黄曲霉素!** (毒性是砒霜68倍!1毫克致癌!) ▫️ **发霉坚果**:花生、瓜子发苦赶紧吐! ▫️ **过期油粮**:开封超3个月的油快扔掉! ▫️ **厨房暗雷**:木质筷子发霉、砧板裂缝藏毒菌! 💡 **护肝冷知识** ✔️ 吃到苦坚果马上漱口! ✔️ 花生油买小瓶装,冷藏保存! ✔️ 茶叶受潮霉变,整包丢别心疼! 🚨 **肝损伤的6个危险信号** 1️⃣ **手心脚心痒**:毒素堆积刺激皮肤! 2️⃣ **尿黄如茶色**:胆红素超标警报! 3️⃣ **右上腹隐痛**:肝包膜被撑到发痛! 4️⃣ **蜘蛛痣/肝掌**:胸前红点+手掌发红! 5️⃣ **突然厌油腻**:胆汁分泌罢工了! 6️⃣ **下肢凹陷肿**:按一下半天不回弹! 🌟 **保肝急救指南** ✅ **高危人群必做**: ➡️ 乙肝/脂肪肝/长期熬夜党 ➡️ 每6个月查肝脏B超+AFP肿瘤标志物! ✅ **每天护肝三件套** 🌙 **23点前睡觉**:肝1-3点排毒黄金期! 🥦 **吃彩虹食谱**:深绿蔬菜+优质蛋白+硒元素(蘑菇/大蒜) 🚴 **暴汗运动**:每周5次快走,甩掉脂肪肝! ❌ **作死行为TOP3** ➊ 把发霉部分挖掉继续吃水果! ➋ 迷信保健品乱吃何首乌! ➌ 借酒消愁熬夜到天明! 📢 **记住:肝好人不老!从今天开始,对伤肝行为说NO!** 💪 ---
背包健客
8个月前
西班牙学者在《肥胖》期刊发表的研究发现:常午睡者肥胖风险更低 研究人员挑选了1278名来自西班牙6个减肥诊所的超重或肥胖成年人,详细记录他们的年龄、性别、体重等信息,通过问卷了解其午睡习惯、饮食和运动情况,持续跟踪体重变化,并构建了“午睡多基因评分”体系。 研究显示,约42.4%的参与者有午睡习惯,平均每周4次,其中13.2%的人每天午睡,他们多是为了放松和缓解疲劳,而且常午睡的人年龄普遍偏大。同时,研究还发现午睡遗传倾向越高,午睡越频繁,这类人比不午睡者肥胖概率更低,在减肥方面成功率也更高。 医生表示,半小时内的午睡和晚间深度睡眠一样有益。闭眼午睡能让眼球睫状肌休息、泪腺分泌泪水滋润眼球,保护眼睛;午睡时身体消耗减少,皮肤血管开放,能促进皮肤修复;中午1点是白天的睡眠高峰,此时小睡可刺激淋巴细胞,增强免疫细胞活性;睡眠还能修复大脑细胞,提高记忆力;对男性来说,午睡还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每天午睡30分钟、每周三次,死于心脏病的几率比不午睡者低37%。 不过,午睡时间很关键。一旦超过45分钟进入深度睡眠,醒来后容易因“睡眠惯性”感到疲惫、头疼。而且,研究表明午睡超30分钟与脂肪肝风险增加有关,高血压人群午睡超30分钟,中风风险也会大大提高。所以,将午睡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内最佳,既能补充精力,又不影响晚上睡眠。
背包健客
8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