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建强
2个月前
谷歌也来vibe coding 了,Opal是什么? 到了 2025 年,AI 应用领域最热的俩概念和产品,一个是 Agent,一个 AI 编程工具。这周字节发了 Trae SOLO,阿里推出了 Qwen3 Coder,腾讯发布了自己的 AI IDE Codebuddy……你能想到的科技巨头和新锐创业公司,都在争先恐后地搞自己的“vibe-coding”产品。像成熟一点的 Lovable、Cursor 这些玩家更是成了投资人追捧的对象,市场上热钱涌动,风头无两。 有时候投资市场和炒股差不多,一窝蜂,什么热投什么,直到这个市场的泡沫被挤干净才算完。如果你不做热门领域,想拿投资门都没有。 这不,刚刚看到 Google 在 他们的 Google Labs 也上线了一款叫 Opal 的“vibe-coding”应用,看起来也是同类型产品,目前在美国市场试水呢。国内有些用户可能不知道,Google Labs 一直是谷歌内部的创新孵化器,很多实验型产品都从这里走出来。 Opal 的玩法看起来有点像 Trae SOHO,或者 MiniMax 的全栈功能,很直接:用户用一句话描述想做的 Web 应用,剩下的交给谷歌的 AI 模型来搞定。你甚至可以在应用库里挑一个现有的项目,点几下 remix,立马生成一个新版本。 应用生成后,Opal 会把整个流程可视化,输入、输出、每一步的生成逻辑都能在面板里看到。你想改哪里,点进去就能编辑提示词,或者直接用工具栏加新步骤。整个过程像搭积木一样,几乎不需要写代码。 做好之后,Opal 支持一键发布,把你的应用挂到网页上,还能生成链接分享给朋友。对方只要有谷歌账号,就能在线体验你的作品。 Google 的全家桶优势就出来了。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其实,谷歌的 AI Studio 早就支持通过提示词做应用了,但更多是开发者在用。Opal 是把整个流程做成了可视化的工作流,门槛一下子降到了普通用户也能玩转的程度。很明显,谷歌的目标不只是开发者,而是更广泛的创作者和好奇心旺盛的普通人。 目前看起来这个领域还是一场混战,我们自己用 Cursor 和 Trae 比较多,但 Lovable,Devin,Replit 用户也不少,我在 2014 年之前一直做开发平台,算是低代码的雏形,十年过去了,世界真是一日千里。现在都零代码开发,各大公司借着 AI 之风,可劲推低编程的门槛,试图让更多人实现“用想法造产品”的自由。 谷歌 Opal 的出现,无疑会让这场竞争变得更有趣。 技术的门槛在变低,创意和洞察力反倒成了稀缺资源。也许未来某一天,人人都能用“vibe-coding”造出自己的小工具,技术不再是壁垒,故事才是核心。
宝玉
2个月前
一篇值得仔细阅读的文章:《Anthropic 团队如何玩转 Claude Code | How Anthropic teams use Claude Code》 官方发布的他们团队内部如何使用 Claude Code 来提升效率的,有些地方确实耳目一新。 最典型的是让以前没有相关领域经验的人可以在其他领域也做一些基础的工作而不必依赖其他团队成员。 比如说他们向财务团队成员展示了如何编写描述其数据工作流程的纯文本文件,然后将这些文件加载到 Claude Code 中,以实现完全自动化的执行。没有任何编程经验的员工只需描述“查询这个仪表盘,获取信息,运行这些查询,生成 Excel 输出”等步骤,Claude Code 就能执行整个工作流。 还有一些小技巧: 在每项任务结束时,团队会要求 Claude Code 总结已完成的工作并提出改进建议。这创建了一个持续改进的循环:Claude Code 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帮助优化 Claude md 文档和工作流指令,使后续的迭代更加高效。 在处理耗时较长的数据任务时,团队会为不同项目在不同的代码仓库中打开多个 Claude Code 实例。每个实例都能保持完整的上下文,因此即使在数小时或数天后切换回来,Claude Code 也能准确地记住他们当时正在做什么以及任务进行到哪里,从而实现了无上下文丢失的真正并行工作流管理 工程师们通过启用“自动接受模式”(Shift+Tab)并设置自主循环,让 Claude 编写代码、运行测试并持续迭代,从而实现快速原型开发。他们将自己不熟悉的抽象问题交给 Claude,让它自主工作,然后在接手进行最后润色前,审查已完成 80% 的解决方案。团队建议从一个干净的 git 状态开始,并定期提交检查点,这样如果 Claude 跑偏了,他们可以轻松回滚任何不正确的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