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价值

韩连潮
1个月前
【周末分享:修行名利场】每次读夏克尔顿(Shackleton)的故事都会给我带来新的启示。最近读完目前仍在世的伟大探险家Ranulph Fiennes所著夏克尔顿传记,感想更多,分享要点如下: 夏克尔顿是人类探险史上一个独特的传奇,其引人深思之处并非在于征服了什么,而在于在最彻底的失败中展现出的人性光辉。他最初的驱动力就是通过成为第一个抵达南极点的人而获得名利。然而,当他的《坚忍号》被困在浮冰中时,他的人生信条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这场灾难迫使夏克尔顿从一个追求个人目标的探险家,转变为一个以生存为首要任务的领袖。他最非凡的领导力,并非体现在制定宏伟探险规划上,而在于他能够适应性地转变,将所有精力都集中在让27名船员活下去这一唯一目标上。他没有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中,而是将个人野心暂时搁置,用实际行动向船员们证明,他们的生命重于一切。 然而,更深层次地看,这种看似纯粹的利他行为,也可以被解读为一种更高级别的利己。探险任务已失败,夏克尔顿无法获得期待的荣耀。他唯一的出路,就是创造一个超越地理发现的人类生存奇迹。如果他没能把船员们带回家,他将永远被贴上失败者的标签。因此,他拼尽全力去拯救每一个生命,包括把生机让给他人。反过来看,即便如此,他将挽救个人名声与团队的集体生存紧密相连,在最恶劣的环境下,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最终证明。 正是这种复杂的混合动机,使得夏克尔顿的故事如此引人入胜。他的伟大之处,不在于他是一个天生的圣人,而在于他是一位在绝境中做出非凡抉择的凡人。他最终选择的,是将名声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进而将他人生命看得比自己的更重要。他宁可冒着生命危险去履行一个近乎不可能的承诺,也不愿苟且偷生,带着失败者的屈辱活下去。这种对更高理想的坚守,超越了单纯的利己或利他,成为了人类精神中最值得赞美的部分。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最艰难的时刻,人类可以为了成就自己的最高价值而无私奉献。 夏克尔顿式的探险是一种修行。真正的修行无需隐居深山、远离尘世,或晨钟暮鼓、苦思冥想,而是在滚滚红尘的名利场中砥砺前行。也无需忌讳个人野心或对权力、名利、美色的追逐,而是在这摸爬滚打中淬炼人性、超越自我。
Morris
4个月前
过度考虑自己以外的人,会被会吸走能量,总是感觉委屈。如果说你对父母,对领导,对其他人多出了一分一秒去想说我怎么得到的是不公平的待遇呢?他们本来应该怎么对我,却没有。你觉得无比的生气跟委屈,是因为你把他们置予了高位,矮化了自己。这件事情的底层逻辑就是我必须要让别人赐给我所谓的公正、爱跟资源,我才会觉得说被好好对待了。因为有主体性思维的人,他们是怎么想的呢?我不会去过度考虑别人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我更加不会去一遍遍的去回味,觉得委屈不会的,而是在当下看一看自己能做什么,是最大化有利于自己的,捍卫自己只考虑是我自己想要什么,我可以做什么,这个是主体性。当你有了主体性思维的时候,你就有了脑子,你会去思考所有能够为我所用的机会、资源跟方法,你就会有能量,因为捍卫自己的主体性本身,就能够一次一次去反哺给自己一些正向的能量,即使这个结果是不遂我愿的,但这个出发点它的力量是无穷无穷的,所以说你的注意力在哪里,能量就在哪里,你放在自己身上,他就滋养自己,如果你放在别人身上,你就会丢失能量。注意啊,你注意谁,你就在给谁能量,特别是遇到NPD这种思维简直就像是开了一个输油管一样,去输送给他源源不断的能量。我们都知道说对自己要肩负起责任,一说到对自己的责任,很多人就以为是啊,我要学习,我要竞争,我要工作。其实对自己肩负起责任,是指你要拥有能够让自己幸福起来的能力,你要拥有能够让自己开心起来的能力,不会好好爱自己,这个口子是从你童年时候就开的,所以我们需要用成年以后的意识把他堵上,就算你偶尔还是控制不住的,会自怨自艾,但是保持觉知会把你瞬间拉回来。不关注不分析别人,他为什么要这样对我呀,这样的思维你一旦觉察到就马上把他掐死,不分析别人,只是想他这么对我,我的感受是什么?在现有的条件下,我应该怎么让自己有更好的机会,做一切有利于自己的动作?你的注意力在哪里,你的能量就在哪里,如果你在自己身上,你就会长脑子,你就自然而然会做很多有利于自己的事情去滋养自己。而我们在生活当中遇到那些人,他是你的劫,但是也是你的机会,我们要不断的去学会把注意力给到别人的时候,再拉回来,活一天就要养自己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