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创业公司
关注
YC (Yucheng Liu)
4天前
创业公司的数据管理:是请个专职运维,建立完美的流程?还是先“草台班子”跑起来?我们内部也纠结过。大厂那套方法虽好,但对于需要快速迭代的初创团队来说,可能有点重。草台班子的好处就是快,先跑起来再说。虽然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但有时速度就是你的唯一优势。
独立创业者如何突破零收入困境,迈向月入1000元· 245 条信息
#创业公司
#数据管理
#草台班子
#快速迭代
#速度优势
分享
评论 0
0
tangjinzhou
1周前
给大家讲个故事吧,当年我浙大毕业后去了一家靠谱的创业公司,老板特别看重我我,生怕我干几个月就跑了 还经常吐槽大厂员工,还画饼要带我去敲钟 直到有一天老板和我说:jinzhou,告诉你个好消息,过几天有个阿里员工加入,以后你可以跟着他,好好学习,对你成长有很大的好处 所以我的建议是: 能创业就直接创业 能去大厂去大厂 别想着去创业公司去学习更多然后创业 投资人也更喜欢大厂员工 另外,需要你啥都干的初创能有多靠谱🤔
#浙大毕业
#创业公司
#大厂员工
#职业选择
#过来人建议
分享
评论 0
0
小隐新十年(Feng Wang)
1周前
更新/人工智能时代的创业公司,务必要把公司组织头绪理清楚,可以不要按研发部、市场部、运营部和销售部这样划分,更不要搞什么研发中心和营销中心。要分成真正不可分割的原子组,按“一个人可来负责一个专业组”的编织划分。我的意思是,如果做不成一人公司那么酷,就先把公司关键组织按一人部门去划分,CEO直接扁平化管理、每一个人都是合伙人,三五个人可以做一个有机会的创业企业,要是十几个人就算是大编制的创业团队。不仅仅是加密行业如此,当下及未来,哪怕去从事生产、消费和零售,每一个行业都是如此。
#人工智能
#创业公司
#组织结构
#一人部门
#扁平化管理
分享
评论 0
0
Andy Stewart
1周前
大厂出来的很多人其实很弱 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 4年前我们招了一个大厂出来的人,说句实话,我第一天就觉得这个人不行,面相太凶了,感觉全世界都欠他钱一样,一脸愤怒 果不其然,试用期几件事情把我搞烦了 真正干活的时候,我们都会白板讨论一下架构,他基本上所有问题都在杠,我最开始还以为他是有真实的思想,就想,只要他10句话有1句话是对的,就有价值。慢慢的时间久了,我们都明白了,他抬杠纯粹是为了显得自己技术牛逼,不为别的。但其实他们在我们这些扫地僧面前,他的计算机基础只能算小学 但是实际一干活呢?几周过去没有进度,一问确实就在写代码,但他只写核心demo,一遇到产品细节完善,每天都抱怨这里好麻烦那里细节太多,甚至说,我觉得的用户不会这样用。我当时反问他,现实中产品除了核心原理,90%都是细节,只有细节做好了,软件才稳定,用户才舒服。软件工程很多是体力活,你只写个demo,要让别人来给你擦屁股吗? 最后一件事情才是大无语,我们公司有健全的CI,但是针对一些新的项目需要先研发趟坑,稳定后再上CI。有一周又没有进度了,我问他咋样了,他说没CI,我说没CI先自己本地编译下啊,你自己写代码不测试的吗?顺手的事情。他来了一句大无语,我在大厂的时候,都是基础设施搭建好,我们才写代码的 我当时直接怒了,我说,你回你的大厂去吧,我们这里不欢迎你 大厂有没有厉害的人?当然有,但是真正厉害的人不会出来。出来的这些都是爷,中午吃饭高谈阔论,每天只会装逼,一到业务代码时就嫌麻烦,动不动就飙我在大厂时怎么怎么样..... 创业者们,招人一定要招那些踏实肯干的年轻人,本本分分的将来必有大才。 那些大厂出来的毒瘤看到一个就要清理一个,他们都是纸上谈兵的烂人,不清除就会把组织感染的乌七八糟。 大厂出来的人为什么普遍弱?因为平台帮他磨平了太多事情,他只用当螺丝钉就好了,出来混,面对小厂全栈,南郭先生一般活不过半集
#大厂员工
#能力不足
#眼高手低
#创业公司
#负面
分享
评论 0
0
汤光头
1周前
创业公司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纳瓦尔在一次访谈中,谈论他投资的,成功的创业公司,最关键的长期主义。 熟肉版如下 翻译工具:VidTransAI
#创业公司
#长期主义
#纳瓦尔
#投资
#VidTransAI
分享
评论 0
0
Orange AI
2周前
创业公司跟大公司竞争的时候,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我最近看了一篇元气森林创始人唐彬森的演讲记录,标题特别有意思,叫做《赌场、酒店、KTV——三种商业模式》。 他提到,他们做杀毒软件的时候,三六零和百度同时杀进了海外市场,用两倍的工资去挖人,还有一百倍的广告预算。 那这种仗要怎么打呢? 他当时只给了团队十万块钱的预算,但最后他们竟然赢了。 这到底是凭什么呢? 唐彬森说,大公司有资源诅咒,而小公司有穷人家孩子早当家的优势。他认为,只要“系数”对了,时间就会站在你这边。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资源反而是诅咒?这个“系数”又是什么?我们又该怎么找到这个“系数”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文字音频完整版:《唐彬森:钱没用,小公司靠这个逆袭大公司》
#创业公司
#唐彬森
#逆袭
#资源诅咒
#小公司优势
分享
评论 0
0
Orange AI
2周前
在 YouTube 刷到 Sam Altman 在 YC 的时候分享一个分享 主题是《创业公司如何成功》,感觉太有道理了。 整理了一些核心观点: 关于趋势判断 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只看现在的市场规模,要看哪个市场在指数级增长。 真趋势和假趋势的区别:真趋势是早期用户痴迷使用并到处推荐,假趋势是被买回家但没人用。iPhone 是真趋势,2018年的VR是假趋势。 抓住平台转移的机会。当年移动应用起来的时候,初创公司调整战略比大公司快太多了。 关于产品 产品是80%的成功。是做出让用户自发推荐的东西,这比什么都重要。 初创公司最好的方向是非共识,看起来不太行,但实际却很行。因为大公司内部"一个人说不行"就能杀死项目。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里,初创公司的速度优势才能发挥出来。 关于团队 至少一个创始人要能感染别人,负责招人、卖货、搞PR、拿钱。还得有远大愿景,不然招不到顶尖人才。 团队要有这些特质:乐观、爱想点子、"我们能搞定"的精神、偏向行动。 缺乏经验有时候反而是优势。 最后一点:创始人的核心工作就是保持势头。一旦失去,很难找回来。 这是十分钟中文播客版 萨姆·奥特曼:创业公司如何获得成功 - ListenHub
#Sam Altman
#创业公司
#指数级增长
#产品自发推荐
#保持势头
分享
评论 0
0
卫斯理
2周前
有同学在朋友圈回复我说混的最好的是60-90后 我觉得其实不然,大部分人抓不住什么机会的 因为机会稍纵即逝 以创业公司为例,假设你是个90后,刚毕业就进入一家创业公司, ABCD的融资,你的工资随着公司的融资增长 就算跳槽,你也会进入某BCD轮的公司 但真的能走上上市,落袋为安的寥寥无几,而且还有某些公司的1/16, 1/25的期权折扣等着你来换 手里的期权就算变现交税,还不如每年拿两个月的年终奖。 而大多数创业公司都死了。 你怎么选都是错的,还不如老老实实打工拿年终奖实在。
#90后
#创业公司
#期权
#职业选择
#年终奖
分享
评论 0
0
卫斯理
3周前
“想象一下,一个月赚一万刀的创业公司在VC眼中无疑是失败的,如果一位住在巴厘岛、印度尼西亚的独立开发者达到这个收益,无疑是巨大的成功 …” 干吧,兄弟们,有AI的加持,独立开发者这条路不错的 PS 不要做中文版
独立创业者如何突破零收入困境,迈向月入1000元· 245 条信息
#独立开发者
#AI
#创业公司
#巴厘岛
#月入一万刀
分享
评论 0
0
Kai
4周前
最近在找工作,在思考我们这些“传统”程序员应该找什么样的工作。 只聊聊我现在的理解 - 在大厂,如果不是非常核心和非常棒的组,大部分时候都是螺丝钉,只是 AI app 整个流水线上的很小一环,很难通过工作建立起对整个 AI 全景的认知。 仅仅是从 “存业务数据的 CRUD” 变成了 “存 Agent 数据的 CRUD”,看起来跟 AI 相关,但其实并不能持续的获得来自一线的经验 - 在创业公司,人数较少,也就意味着能做跟 AI 的核心更近的工作,获取的更一手的信息和 insights,从而加深自己对 AI 的理解。当然创业公司也会有相应的风险。 最简单的像我现在把一些一线的反馈给到 researcher,流程非常长,并且很难知道他们的思考、理解和下一步行动,但在一个创业公司,直接拿着电脑干到 researcher 面前,有啥好奇的直接问。 我在思考,当我们在面对 “范式转换”的历史时期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抛弃过去求稳的“大厂思维”,去求一个大厂的螺丝钉,而且想办法冲在 AI 的一线,去获得最新的经验和积累有价值的能力。 至少在我看来,AI 对全人类都是新的,没有哪个公司对其他人有过分的领先优势,真正能获取有价值知识的方式就是浸淫在一线,尽可能的在一线做事情、产生 insights、总结,然后循环。
#AI
#程序员
#职业发展
#大厂
#创业公司
分享
评论 0
0
Y11
1个月前
分享好文《AI初创公司在早期阶段,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AI
#创业公司
#早期阶段
#好文分享
分享
评论 0
0
Y11
1个月前
创业公司如何建立高效的人才储备库?
#创业公司
#人才储备库
#招聘
#人才管理
#高效
分享
评论 0
0
orange.ai
2个月前
听完 Mercor 员工的播客,解答了我之前一个很大的疑惑:为什么一家做招聘的公司,绝大部分的收入却是数据标注业务? 其实道理很简单,数据标注是一个新兴的职业增量,mercor 在做招聘的时候天然地就发现做数据标注人群的增长最快,逐渐就把数据标注人员的招聘做成了一门数据标注平台的生意。 这也是创业公司最合理的发展路径,不是靠臆想预估一个大市场,而是在水里游泳时感知哪里的水最鲜活,从而快速抓住最大的变量。
#Mercor
#数据标注
#招聘
#职业增量
#创业公司
分享
评论 0
0
yihong0618
2个月前
1000w 能救活好几个创业公司了,却只是牛逼的 AI 研究员的转会费。。。
#AI研究员
#转会费
#创业公司
#资金
#牛逼
分享
评论 0
0
0xWizard
3个月前
毕业时,我大部分同学都去了大厂当程序员,起薪平均30万一年。 我选择去一个创业公司做 pm ,进一个快速增长的产品,起薪 10 万。 想法很简单,我不喜欢写代码,我想学怎么做生意。 这么多年过去了,一直没停止做自己热爱的事情,不管是研究怎么做生意,还是研究怎么投机投资,都是用思考与真实世界交互。 所谓长期主义,在我看来,就是找到自己的热爱,不管短期得失,坚持在自己长期认可的方向,不断一点点前进。
#职业选择
#创业公司
#长期主义
#个人热爱
#低起薪
分享
评论 0
0
Y11
3个月前
看到一家创业公司, 连CFO、COO、CPO、CSO的岗位都放出来招人. 就CEO和董事长的位置握紧了不放.
#创业公司
#高管职位
#CEO
#权力
#职位空缺
分享
评论 0
0
千贤童鞋
3个月前
感觉很多大厂的人去创业公司往往不一定能很好的落地,主要是资源的不对等
#大厂
#创业公司
#资源不对等
#落地难
#经验局限
分享
评论 0
0
Shawn Pang
3个月前
资金和人才都是创业公司发展的杠杆,也是大家在表层最追逐的杠杆。但是新时代distribution > development 的范式下内容才是最不会欺骗你的杠杆。一个公司花钱做增长有三个放大器:产品体验、行业timing、内容质量。 2B产品的内容要更有洞察,2C产品的内容要更有爆点。新时代越来越多好的项目不仅仅要追求ai-native,crypto-native,day 1就用新的轨道做事情,更要content-native。 今天被Vancouver Tech Journal的朋友邀请来另外一个朋友办公室录制podcast,就发现这个startup把办公室四分之一的空间隔开做了一个recording studio,大家随时在客厅写码,在studio里面录制音频和视频。甚至因为布置场地太好用,把自己的studio租借给别人按次收费,每个月费用可以cover整个办公室房租还能带来盈利。
#创业公司
#内容杠杆
#产品体验
#Vancouver Tech Journal
#recording studio
分享
评论 0
0
池建强
3个月前
一个创业公司,不管多少合伙人,创始人和老板只有一个,你永远不可能要求别人和你一样。 所有,1 不要要求。2 有些事自己做就对了,没啥可抱怨的。
#创业公司
#创始人
#老板
#自我驱动
#不抱怨
分享
评论 0
0
卫斯理
3个月前
早上看了一篇讨伐大公司的檄文,大公司固然可恶 但是它里面写到一个细节,就是一晚上短信被黑客攻击跑了30 几 万块… 我比较好奇,这公司怎么没有倒闭,这么草台的事情居然做的出来,短信验证码居然没有校验,而且这是一个非常非常简单的事情 现在创业公司的技术都拉垮到这种程度了吗
#创业公司
#技术安全
#短信验证码
#黑客攻击
分享
评论 0
0
沈仝
3个月前
有个小兄弟,我移民之后, 他跳槽去了我朋友的车联网AI公司 体验了过山车 公司从100人发展到1000人 最后变成了他和老板两个人 老板微软出来的, 从微软找了一堆技术活儿, 我的小兄弟一个人干, 偶尔找几个小徒弟外包帮忙 一年下来竟然收入将近1000万美金! 但是老板说他欠了10亿人民币的对赌, 要先还债, 没有钱发工资, 连外包工资也不结 小兄弟很老实, 竟然信了, 几个月没领薪水 最近老板跑路了, 我正好回国, 小兄弟就来投奔我 我一听气炸了 他老板这个王八蛋, 在贝尔维尤有500多万美元的大house, 竟然还骗小朋友的工资! 这王八蛋平时可是义正词严批评中国低人权的
#车联网AI
#创业公司
#高收入
#欠债
#薪资纠纷
分享
评论 0
0
Mr Panda
3个月前
今年不知道什么时候,Cloudflare 又发布他们的新功能 AutoRAG, 对于正在PMF 早期的创业公司实在太过于友好了。
#CloudFlare
#AutoRAG
#新功能
#创业公司
#PMF
分享
评论 0
0
卫斯理
3个月前
当创始人讲公司理念的时候呢 你可以默认为现在是公司日子比较好的时候,看看就好了 因为一旦当公司日子不好了,吃相就不好看了 对于打工仔而言只有三条路 要么去大公司当大头兵,996 干活拿钱 要么去当联合创始人,承担风险获取收益 要么去做独立开发/一人公司,苟活但很舒服 不存在那种去创业公司当大头兵,然后随着公司发展你也能轻松点赚到钱 因为你总会在某个时间段不符合创始人的理念 我个人是不建议大家去创业公司打工的,当然我讲这么多,很多人也不听
#公司理念
#创业公司
#职业选择
#大公司
#独立开发
分享
评论 0
0
马天翼
5个月前
其实这次给 wwdc 杭州线下观影找场地,是看到了阿里B区(现在开放给创业了)提供了共享工位,我看价格是500一个月好像,校友半价?感觉真的很不错,配套很齐全。还有会议室可以租。或者干脆直接创业公司入驻算了。 这个其实真的很适合杭州的 Startup 或者独立开发者去搞个工位,还有食堂、咖啡配套等。
#WWDC
#杭州
#线下观影
#阿里B区
#创业
#共享工位
#创业公司
#独立开发者
分享
评论 0
0
Journeyman
5个月前
创业公司的资源永远是有限的 有些决策必须是和直觉背道而驰的, 不要试图去解决那些很快就不会成为问题的问题 而应该专注于那些即使技术发展也会依然重要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往往与AI无关) Granola的例子: Granola一开始只能处理短时间的会议。 这是用户抱怨最多的问题 但这是由于模型上下文窗口的限制, 团队判断, 这不是应用层的团队需要花费巨大努力去解决的问题, 大模型的更新自然会解决这个问题
#创业公司
#资源有限
#决策
#直觉
#问题解决
#技术发展
#人工智能
#Granola
#会议
#用户抱怨
#模型限制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