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企业文化
关注
对冲积金Reason
2天前
一大早起来花了近 2 个小时,看完了方三文对话段永平的最新访谈,信息量密集,远超投资。 边看边做笔记,把老段视频里提到的10好几家公司都拿出来划了重点,希望对大家的投资判断能有些帮助。 1,苹果 段永平认为苹果的商业模式非常好。 他从 2011 年开始投资苹果。他在买入时,就已经清楚地看到苹果的利润是硬件和软件各占一半,类似于平台业务。他高度赞赏苹果的用户导向文化,认为他们非常在乎用户体验,而不是生意导向。苹果有良好的纪律,不会为了生意去做不能为用户提供足够价值的产品。他以几个例子佐证了这一点, - 大屏手机:尽管大屏是用户需求,苹果CEO蒂姆库克犯了错误,扛了三年才推出大屏手机。 - 电视机:他曾断言苹果不会做iTV,因为无法提供足够的价值,最终该项目被砍掉。 - 苹果汽车:他坚信苹果不会推出电动汽车,因为苹果能提供的差异化价值非常有限。 他认为苹果的文化决定了,当产品无法给用户增加足够价值时,就不会去碰。 2,网易 这是段永平最早进行重仓投资的公司之一。 他本身是做游戏出身,了解游戏行业。当时网易的股价很低,现金甚至比市值还高,市场处于恐慌性抛售。他与网易游戏团队交流后,认为他们很热爱游戏、真的很认真,其商业模式也很有道理,因此当时满仓买入网易。 3,贵州茅台 段永平持有较大比重的茅台,他认为茅台和白酒是两个东西。 茅台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独特的口味以及目标消费者对这种口味的认同。他认为茅台是不需要变的公司。它作为国营企业,受到很多监督,能够维系最基本的品质标准。投资茅台不取决于市盈率,而取决于未来的现金流折现。如果未来大环境不好,茅台的分红率可能仍比银行利息高。 4,拼多多 段永平曾在早期以天使投资的方式投入拼多多,他坦承当时是稀里糊涂投的。近期,他有增仓行为。 他认为现在比以前懂得多一点,如果该公司能够维持现有生意,其估值是很便宜的。虽然他不能建立 5 到 10 年后的清晰预期,并且认为该行业变化很大,但他对拼多多的整个文化、整个团队是信任的。 5,腾讯 腾讯是他列出的三大核心股票之一(苹果、腾讯、茅台)。他提到腾讯在 AI 应用后,广告效率等提高了。 6,英伟达 段永平认为英伟达确实很厉害。 他认为 AI 是一个巨大的工业革命,至少应该“掺和一下,不要错过了”。他通过比较英伟达与 Open AI 的合作(投资 1000 亿给芯片拿股份)和 AMD 与 Open AI 的合作(给芯片求着用),看出了英伟达生态的强大,以及其垄断地位的恐惧。他也欣赏 CEO 黄仁勋,认为他十几年前的言论与今天一致,一直朝着目标前进。 尽管看好,他承认对英伟达的投入力度没有达到他敢像投苹果那样重仓的程度。 7,台积电 他对台积电表示有兴趣并买入了一些。 他认为台积电专注于代工,打败了台联电。在 AI 带来的计算力起飞下,它几乎是所有人都逃不过的代工选择。他认为台积电的价格涨得太离谱了,但如果未来发展如黄仁勋所言,现在的价格又是合理的。 8,谷歌 段永平表示自己一直很喜欢谷歌,但就是搞不懂。 他现在担心 AI 的变化会对谷歌的核心搜索业务产生多大影响。但他认为谷歌总体上仍然是一家很好的公司。 9,特斯拉 他对特斯拉的看法复杂,欣赏创始人,但不喜欢其品行。 他认为埃隆马斯克确实很厉害,尤其在 SpaceX 和星链方面太牛了。但他表示自己不想和马斯克做朋友,即使能赚钱也不干。曾因对马斯克的不满和对服务的不满意而卖出了特斯拉的股票,但他承认这是一个错误的决策。且他认为电动车生意差异化很小,将来会很累,竞争激烈,最终大多数电动车公司都会倒闭。 10,通用电气 段永平在 2008 年金融危机期间投资了通用电气,但后来认为这是一项错误。 他一直没看懂 GE 的商业模式。更重要的是,他发现 GE 不再强调诚信,在它的主页上找不到以前强调的这句话了,他从找不到那句话开始就决定卖出了。 11,西方石油 这是他抄老巴的作业的例子。 他之前在油气指数上亏损后,看到巴菲特买入西方石油,认为这是一个将油田储存在地下的办法,可以避免时间损耗。他持有比重不高。 12, 松下/ 摩托罗拉/诺基亚 这些公司被用作企业文化失败的负面教材。 - 他曾试图与松下合作,但发现他们很官僚,不信任外部观点。他引述松下社长的话,对方做决策时会想着“松下老人站在我背后会怎么想”,这表明他们“背了很重的负担”,眼睛是看向后视镜而不是用户。 - 诺基亚/摩托罗拉,它们是因“文化烂掉了”而倒下的案例。这些公司过于注重市场占有率和生意,而“不太注重用户”,因此错失了智能手机的转型,即使谷歌曾找诺基亚合作转用安卓,他们也拒绝了。 13. 五粮液 当被问及为何不投资五粮液时,段永平坦承自己“没有发言权”。 他不喝白酒(除了能喝一点茅台以外),因此不知道五粮液是什么味道,也无法坚信是否有很多人喜欢喝,所以他不能碰自己不懂的生意。
#段永平访谈
#投资理念
#企业文化
#价值投资
#科技股
分享
评论 0
0
龙共火火
3天前
段永平首次说透:我6个月赚了20倍,稀里糊涂的满仓主义者。 这可能是他退休20年来最长的一次访谈(段永平×方三文,93分钟完整版)本文整理自段永平×方三文2025年11月访谈,全长93分钟,这是他退休20年来为数不多的深度对话: 2003年,网易股价不到1美元,被纳斯达克威胁退市。 所有人都在抛售。 但一个刚从中国搬到美国的商人,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把账上所有的钱,全部买入网易。 6个月后,网易翻了20倍。 投资圈炸了。无数人涌进段永平的博客,问:"下一个网易在哪里?" 但段永平的回答让所有人愣住:"我要真看懂了,应该把整个网易买下来。而且——20年过去,我认真投资过的公司,不超过10个。" 2024年10月,在雪球创始人方三文的邀请下,段永平接受了退休20年来为数不多的视频访谈。这次对话持续了93分钟,信息量巨大,很多内容是首次公开。 而访谈中最让人震撼的,不是他怎么赚到钱的,而是他在茅台暴跌50%时,说的那句话。 一个没人相信的决定 故事要从更早说起。 1995年,段永平做了第一个让所有人不理解的决定:离开小霸王。 那时的小霸王如日中天,年销售额10亿,是中国学习机市场的绝对霸主。段永平作为实际操盘手,收入已经很高,用他自己的话说:"那时候就财富自由了。" 但他还是离开了。 原因很简单:大老板答应的股份制,从三七开,变成二八,又变成一九,最后可能连一九都没有了。 "你刮那个瓶盖,刮出屑了,你还继续刮吗?" 段永平说,"我就是刮到那个字,我就觉得,哇,这个我肯定不能再待下去了。" 注意,他离开不是因为没拿到钱,而是因为"不可信"。 "不是说有没有股份激励,因为一开始是有的,那你没有契约你就不可信了。不可信,那你给我讲什么都是不可信的。" 这个细节很重要,因为它揭示了段永平做决策的底层逻辑:他在意的不是眼前的利益,而是这件事"对不对"。 离开小霸王后,段永平在东莞创办了步步高。这一次,他从一开始就把股份、机制、文化全部设计好。"我们一直都就大家合作得都挺好的,说什么就是什么,所以大家很放心,彼此有很高的信任度。" 接下来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了:步步高VCD、步步高电话机、步步高学习机,一个接一个做到全国第一。 2001年,段永平做了第二个没人相信的决定:搬到美国,不再担任CEO。 "为什么要离开?"所有人都在问。 段永平的回答还是那么朴素:"他们干得比我好,我为什么要待在那个地方?" 大三那年,他看到了德鲁克的一句话 在解释为什么敢放手之前,段永平讲了一个故事。 大学三年级,他无意中看到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一句话:"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 "那个对我触动很大,一下就把是非的东西给拿出来了,"段永平说,"你只要花5秒钟想一下这个事情,你一辈子会省好多事。" 什么意思? 大多数人都在讨论"怎么把事情做对",但很少有人停下来问:"这件事本身,对不对?" 举个例子:步步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不做代工。 为什么?"我要做代工,打不过郭台铭,对不对?"段永平跟富士康的郭台铭聊天时直接说。郭台铭也承认:"那倒是。" "但是我们做brand,我们做得很好,企业也不比他们做的小,对吧?但是我们不是靠代工跟他竞争的。" 这就是段永平著名的"stop doing list"——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 30年下来,步步高的"不做清单"越来越长: 不做代工 不做电视(试过两次,都砍了) 不为市场占有率牺牲利润 不做用户价值不明显的产品 每一条都是用真金白银试出来的。 "你做了错的事情带来的恶果,那是不应该," 段永平说,"因为你明知是错事,你为什么要去做呢?" 这套逻辑用在放权上,就变成了:只要CEO们在做"对的事情",那么"怎么做"就让他们自己决定。 "我们公司的规矩就是这样,不管我反不反对,CEO做的决定就是他们做的决定,结果也是他们来自己承受的。他不能说'阿段反对,所以我没做,我没有责任'。" 这听起来很冒险。万一CEO做错了呢? 段永平的回答是:"我也不怕他们犯错。" 七八十亿现金,咚咚咚往下掉 2011年,智能手机的浪潮突然袭来。 这次,CEO们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低估了智能机替代功能机的速度。 "我们有太多的物料,"段永平回忆,"它这个降的速度太快了。我们其实一早就在开发智能机了,也知道这个趋势,但是功能机还是下了很多单,总觉得这是有一个过程的,没想到它就一瞬间就过去了。" 后果很严重。 账上的现金,从七八十亿,"咚咚咚咚咚咚"往下掉。 最危险的时候,快见底了。2012到2013年那一年,公司实际上是亏损的。 段永平专门回了一趟公司。不是去救火,而是去做最坏的打算。 "如果我们要倒的话,不要倒得太难看了," 他对团队说,"不能让供应商吃亏,也不要让员工吃亏。" 这话听起来有些悲壮。但段永平心里有底气——他在美国做投资积累的资产,一直没动,"相当于我们的后备部队一样,这个一直都没有上的。" 好在,后备部队没有派上用场。智能机一代、两代出来后,公司缓过来了。vivo和OPPO后来各自独立,都成了全球前列的手机品牌。 但这次危机暴露了一个核心问题:段永平在这个判断上,其实是失误的。 "我们其实是有失误的,就是不够敏感,"他坦率承认。 按理说,创始人这时候应该回来掌舵。但段永平没有。 为什么? 因为方向是对的,只是速度判断错了。只要是在做"对的事情",那么"做错"是可以接受的。做错的事情可以改,但做错了方向,就没救了。 "好文化的公司,最主要的就是他最终会走回正道,有一个北斗星在指引着他,"段永平说,"你仅仅是讨论生意是很容易犯错误的。" 投资世界里的同一套逻辑 2001年,段永平搬到美国后,开始研究投资。 一开始他也看图、看线。"我就看不懂,我这一工科出来的人怎么这图我就看不懂呢?他们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那样结论,我说这些结论在逻辑上都是不成立的。" 直到看到巴菲特的一句话: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我就看到那一句话了,我就突然就明白了,"段永平说,"因为剩下的就是你怎么看公司,那不是老巴能够教的。你不懂企业,你跟你讲多少理论也是白讲。" 这就是为什么段永平看懂网易的原因——因为他自己做过游戏。 "我是谁啊?我做游戏出身的,我可懂游戏了,"段永平说。 1998年,段永平还在步步高时,就做过小霸王学习机,其实就是个游戏机。他太清楚游戏这门生意了:只要游戏好玩,就一定有人玩;只要有人玩,就一定能赚钱。 所以当网易因为财务问题被做空,股价跌到不到1美元时,段永平去网易办公室转了一圈,和游戏团队聊了聊,得出的结论是:"他们是一帮很热爱游戏的人,而他们真的很认真。" 再加上网易账上的现金比市值还高,这就是个"no brainer"的决定。 于是,段永平把账上所有的钱,全部买入网易。 6个月后,网易股价翻了20倍。 很多人以为段永平找到了一个发财的秘诀。但他自己的反思是:"我要看懂了,我应该把整个网易买下来。" 这句话透露出一个关键信息:段永平对"看懂"的要求,远比一般人要高得多。 为什么20年只投了10个孔? 巴菲特说,一辈子只有一张打孔卡,上面只能打20个孔,每投资一次就打一个孔。 段永平数了一下自己打过的孔: 网易(6个月20倍) 雅虎(实际是投阿里) 苹果(最高仓位90%+) 茅台(现在最大仓位) 腾讯 拼多多(天使投资) GE(后来卖了,认为是错误) Google(小仓位) 英伟达(小仓位) 西方石油(小仓位) "差不多,小十个孔吧,"段永平说,"所以我还有很久可以做投资的。" 为什么这么少? 因为段永平有两个过滤器: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两个都通过了,才会出手。 商业模式很好理解——这生意能不能持续赚钱?有没有护城河? 但企业文化这个过滤器,可能是段永平和其他投资人最大的不同。 投苹果时,很多人看到的是iPhone的销量、生态的闭环。段永平看到的是:"他们企业文化很好,用户导向做得很好。他们不是那种很生意导向的公司,他们非常的在乎把东西做好。" 他举了个例子:十几年前,到处都在传苹果要出电动车。 段永平说:"他们绝不会有这个电动车的。" 为什么? "那么大个车,苹果能够提供的价值非常的有限,他卖什么价?他就没有足够的差异化,"段永平说,"给用户提供不了价值的东西,或者提供不了足够价值的产品,你再热门他们也不会做。" 直到2024年,苹果正式宣布放弃造车计划。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它决定了一家公司在关键时刻会做什么选择。 段永平投茅台,也是同样的逻辑。 "他们对最基本的品质的标准坚持的是很严的,"段永平说,"这是国营企业的好处。这些规矩不太有人敢改,太多的人盯着。" 他最怕的是什么?是新CEO上来,为了业绩搞"大干快上",把53度飞天的配方改了。 "好好的为什么要变呢?"段永平说。 这两个过滤器一加,能通过的公司就少之又少了。 "大部分公司都不容易看懂,"段永平说,"我也搞不懂NVDA,也没搞懂Google。" 即使是Google这样他很喜欢的公司,他也承认:"我现在有点懂了,但是又开始担心了。AI这个东西,他们的搜索生意会有多大程度被ChatGPT取代?我是不知道的。" 所以他不敢重仓Google。 那个让所有人沉默的问题 2021年2月,茅台站上2627元的历史高点。 段永平其实想卖:"因为觉得那个时候其实已经相对来讲那个时点是贵的。" 但为什么没卖? "我当时最犹豫的就是我们的仓位太大了。我卖了以后我买什么?我就开始折磨自己。然后放眼看去,我什么都买不下手。" 这才是真正的价值投资者的困境——不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卖,而是卖了之后不知道买什么。 2024年10月,茅台跌到1200元附近,腰斩。 访谈现场,有人问段永平:你后悔吗? 段永平的回答只有一句话: "卖了以后,钱放哪儿?" 整个现场沉默了几秒。 "这个很重要,你要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其实讨论投资都是瞎扯," 段永平继续说。 他的逻辑链条是这样的: 茅台跌了50%,但基本面没变,喜欢喝茅台的人还在喝 如果我卖掉茅台,这笔钱必须找个地方去 存银行?利息才1点几个percent 买别的股票?"我敢保证大部分人是更亏的" 拿现金等抄底?"我是一个满仓主义者,拿着现金是件很难受的事情" 所以答案是:如果找不到比茅台更好的标的,那就继续拿着。 "投资不能这么想,投资这么想,你早就卖掉了,"段永平说,"那些2600说该卖的那些人,可能1200就卖掉了。" 这时候,方三文问了一个关键问题:"那如果当时有个你认为可以换过去的,你将来自由现金流折现比茅台好的,其实你是会换的?" 段永平的回答很干脆:"当然会啊。" 这就揭示了段永平投资的终极秘密:不是"长期持有不动",而是"永远在比较机会成本"。 "投资是要卖的," 段永平说,"长期持有是一个意向,就是我买的那个刹那,我是打算长期持有的,但是你永远是在算你的机会成本的。如果你发现一个更好的公司更踏实,比方说五年前看懂了NVDA,假设你看到了今天这样的局面,你手里只有茅台,如果能够换的话,你没有道理不换。" 但关键是:你看不懂。那你就不要扯这个事。 网易的真正教训 回到开头那个故事:6个月赚20倍,是运气还是实力? 段永平自己的答案很有意思:"严格意义上其实都不算,因为我不是说我看懂了往里投的,我是稀里糊涂投的。" 什么意思? "那些钱对我来讲它并不多,所以我可以比较理性地去想这件事情,"段永平说,"如果我只有那么多钱,我还真保不住,我也可能卖掉。" 这句话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保持理性,比看对方向更重要。 "保持理性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段永平说。 他举了另一个例子:GE。 2008年金融危机时,段永平买了GE,也赚了钱。但他现在回顾,认为那是个错误。 为什么即使赚了钱,也是错误? "因为他不符合我后来决定的,你要符合商业模式、企业文化这两个filter。" 这就是段永平和大多数投资人最大的不同——他不是用"挣没挣钱"来判断对错,而是用"符不符合原则"来判断对错。 挣钱只是结果,原则才是过程。 短期可能因为运气挣钱,但长期只有原则能保护你。 所以网易的真正教训不是"如何6个月赚20倍",而是: 只投自己懂的行业(段永平做过游戏,所以懂网易) 商业模式+企业文化,两个都要过关(游戏团队很认真,商业模式清晰) 有安全边际(账上现金比市值高) 保持理性(因为钱不多,所以能拿得住) 如果没有更好的选择,就继续拿着 炒股的人会很危险 访谈快结束时,方三文问:"你对普通人的投资有什么建议?" 段永平的回答很直接:"炒股是很难赚钱的,大部分的散户牛市熊市都是亏钱,80%。" "现在就更难,"段永平继续说,"有了量化基金的这种东西,以前就有,但是以前没有那么厉害,现在他更厉害。" 为什么? "因为你炒不过机器人," 段永平说,"反正你一买它就掉,你一卖它就涨,人家就是冲着你来的,割的就是你。" 那投资呢? "你如果懂的话,投资的前提是你要懂企业,"段永平说,"或者你看到了make sense的东西。" 他给了一个建议:如果真的不懂投资,那就买S&P指数,或者买伯克希尔哈撒韦。 "你知道他们是谁,你知道他们的历史,我觉得你买这个可能比什么Blackstone这些东西要好。" 但千万不要"看图看线去炒股赚钱",那样"你就是铁铁的韭菜"。 10个孔的智慧 段永平的故事里,有一个贯穿始终的逻辑:少即是多。 在企业经营上,他用"stop doing list"做减法,30年只专注做对的事情。 在组织管理上,他放手让CEO决策,自己退到幕后,反而让企业更有生命力。 在投资上,他只打不到10个孔,但每一个都经过商业模式+企业文化的双重过滤。 这背后的智慧,其实就是那句话: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 前半句是方向,后半句是方法。方向错了,越努力越危险;方向对了,允许犯错,允许慢慢优化。 "我们30年下来我们犯的错误就比其他人少," 段永平说,"我觉得其实最主要的就是这个东西。因为我们知道这个事不对我们就不做了,那不做我们不就不少犯很多错误嘛?那你攒下来不就是做对的事情的概率就大了嘛?" "就是小小的一点点的差别,30年,就是很大的差别。" 巴菲特90多岁了还在做CEO,刚刚才退休。段永平问他:"你觉得你未来还可以beat S&P吗?" 巴菲特说:"非常难,但是我觉得可能可以beat一点点。" 段永平笑了:"他就是喜欢做这件事情。" 这就是真正热爱一件事的人的样子——不是为了证明什么,不是为了挣多少钱,只是单纯地喜欢,然后一直做下去。 段永平也是一样。他每天打球、投资、享受生活,看起来"不务正业",但其实他一直在做同一件事: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且把它做到极致。 "我这个人一直胸无大志,我就是个普通人,能过好小日子就挺好的,"段永平说。 但正是这个"胸无大志"的人,用30年时间,在企业经营和投资两个领域,都做到了顶尖水平。 秘诀是什么? 可能就是那10个孔的智慧:少做事,做对事,把事做好。 写在最后 如果今天你的投资账户里有一笔钱,在思考要不要卖掉时,不妨问自己段永平的那个问题: "卖了以后,钱放哪儿?" 如果答不上来,那就继续拿着。 如果答得上来,那就是时候换了。 就这么简单。 网易6个月翻20倍,只是一个结果。真正的秘密,是那两个过滤器,是那个灵魂拷问,是那份对"对的事情"的执着。 或许这就是段永平最想告诉我们的:投资不难,难的是知道什么是对的事情,然后坚持做下去。 而这,需要的不是聪明,是智慧。
#段永平
#价值投资
#茅台
#企业文化
#机会成本
分享
评论 0
0
Andy Stewart
5天前
我这次创业赚钱能力其实是从读段永平开始的 下面是我从段老师那里学习到的很多深刻的经验和道理 1. 投资只买看的懂的公司:投资的核心是买你了解的企业,而不是追逐股价波动。80-90%的人在股市亏钱,因为他们像赌徒一样操作,而真正投资者基本是非常努力的学习,一旦持有就很少售出 2. 学历不等于投资能力,坚持简单原则就好:学校教的财务知识只是基础,真正懂投资的人不会去教书。巴菲特的策略就非常简单:好业务、好管理、好价格 3. 犯小错是成长必经:别怕尝试但要守原则,在可控范围内试错,但不懂的不碰,这样才能从普通人变成高手 4. 本分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做对的事难但不要投机,像开源社区,贡献代码不求回报,却收获信任 5. 投资简单胜复杂:别被高大上理论迷惑,价值投资就三点:懂业务、信管理、等好价。段永平说大学不教这个,因为太简单了,难的是大多数人做不到 6. 用闲钱投资:风险第一,懂的东西才碰,建议不懂的人买指数基金,别冒险。人生最大投资是教育,投资自己,投资教育 7. 卖股别看成本: 只看未来价值,段永平卖网易时,不是因为赚够了,而是价值判断 8. 企业文化强过策略:危机见真章,买GE时,段永平看中其文化,金融危机中GE检讨错误但文化稳固。做产品的公司,要注重消费者导向,这样才能长远胜出 9. 专注独特产品和持久需求的公司: 产品不可替代、需求未满足、价格能涨、永不过时 10. 理性与耐心是投资生活方式,别追趋势:投资要理性生活,忽略市场噪音,长期持有优秀公司,就能收获意外惊喜
#段永平
#价值投资
#企业文化
#长期持有
#理性投资
分享
评论 0
0
初码
1周前
不能连续工作24小时的员工,不是好团队!
#职场PUA
#过度加班
#畸形价值观
#负面
#企业文化
分享
评论 0
0
0xWizard
2周前
员工走了, 要么是钱没给够(当前收入兑现,未来收入预期), 要么是心不够暖(企业文化,组织凝聚力)。 没那么复杂。
#员工流失
#薪酬福利
#企业文化
#组织凝聚力
分享
评论 0
0
Daniel Fang
3周前
台积电成功的秘诀是信任。
#台积电
#信任
#商业成功
#企业文化
#积极
分享
评论 0
0
Y11
3周前
作为长期关注商业本质的人,我们常思考如何判断自己对一家公司的理解是否到位。 其实答案或许很简单:真正的理解,是穿透表面现象,看到其“生意本质”与“内在气质”。 就像观察树木生长,重要的不是枝叶的摇曳,而是根系如何在土壤中延展,养分如何转化为向上的力量。 首先要读懂商业模式的底层逻辑。 一家公司靠什么持续创造价值? 是独特的产品能力,还是高效的运营体系? 这好比问一家餐厅“为什么能开下去”,答案不应是“最近很火”,而应是“客户为什么愿意反复来,且愿意为它买单”。 我见过不少人沉迷于分析市场趋势、政策变化,但如果脱离了生意本身的造血能力,就像在流沙上建楼,风一吹就容易坍塌。 真正的价值,永远来自于对客户需求的持续满足,而非短期的流量红利。 其次要感受企业文化的“基因密码”。 这就像观察人的性格,决定了企业能走多远。 是追求短期利润的“昙花一现”,还是着眼长期价值的“细水长流”? 是面对问题时的坦诚担当,还是习惯粉饰太平的“自欺欺人”? 优秀的企业文化,如同好的生态环境,能让团队在顺境中保持清醒,在逆境中凝聚力量。 我自己的原则是“只投看得懂的公司”,不是因为自信,而是因为不懂的领域就像迷雾中的道路,贸然前行风险太大。 再者,不妨用“十年视角”审视一家公司。 如果现在让你买下整家公司,且未来十年股市无法交易,你还会坚定持有吗? 这个问题能帮我们剔除短期波动的干扰,看清企业的真实质地。很多人投资像追逐蝴蝶,总想在市场波动中快速获利,却忘了真正的收益来自于对优质种子的培育。那些能穿越周期的企业,往往具备“长期主义”的基因,就像真正的酿酒师,懂得耐心等待时间沉淀风味。 当然,看懂一家公司从来不易。 就像学骑自行车,一开始总觉得复杂,掌握平衡后才能流畅骑行。但方向比速度更重要:如果研究两年仍摸不透行业本质,不如停下来观察那些逻辑清晰的企业。投资不是“谁看的标的多”,而是“谁看得准”。正如巴菲特所说“不懂的东西坚决不碰”,这不是保守,而是智慧。承认自己的认知边界,才能避免在复杂概念和数据迷雾中迷失方向。 最后,“简单即本质”。真正优秀的商业模式往往一眼就能看透,就像灯塔在黑夜中指引方向。 那些用复杂概念包装的“创新”,如果剥离后只剩空洞的外壳,就像没有根系的盆景,难以长久。 商业的本质,是对人性的洞察,对规律的遵循,对不变价值的坚守。
#商业本质
#长期价值
#企业文化
#客户需求
#价值投资
分享
评论 0
0
今日澳洲App
3周前
10月16日,广东省惠州市街头出现多名男女在地上爬行并学狗叫的场景。有目击者表示,疑似有某企业管理人员在一旁监督,爬行男女虽然动作僵硬,但在过程中并未出现明显抗拒行为。目前,涉事企业已公开致歉。 #中国新闻
#惠州
#企业文化
#爬行
#道歉
#负面
分享
评论 0
0
Y11
1个月前
如何做好一场面试? 招聘的本质是找到对的人。一场好的面试,不仅是筛选候选人,更是企业传递价值观、展现专业度的窗口。 作为面试官,我们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在有限的时间里,看到候选人的真实能力和潜力。 首先,要做足准备。拿到简历后,先明确这个岗位的核心需求——需要他解决什么问题? 具备哪些关键能力?比如做产品经理,除了专业技能,更要关注他的用户洞察力和逻辑思维。 带着这些问题去看简历,就能快速抓住重点,也能提前准备针对性的问题。 其次,营造轻松的交流氛围。 紧张的候选人很难展现真实水平。开场时可以简单介绍面试流程,聊聊候选人感兴趣的话题,比如“看你之前在互联网公司做过用户运营,当时最有成就感的项目是什么?” 这样的开放式问题,能让对方放松下来,也能自然引出更多信息。 沟通中要学会“倾听”和“追问”。 问完问题后,不要急于打断。当对方提到一个关键经历时,多问一句“当时你是怎么考虑的?” “如果重来一次,你会怎么做?”细节往往藏着真实的能力。比如候选人说“我完成了一个项目”,可以追问“项目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你承担了什么角色?最终带来了什么结果?”这比简单的“你做过什么”更有价值。 问题设计要“立体”。 除了问过去的经历(行为面试法),还可以给一些情景假设:“如果团队出现意见分歧,你会怎么协调?”观察他的应变能力和沟通方式。同时,要了解他的价值观和动机:“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你对未来3年的职业规划是怎样的?”这能判断他的稳定性和与团队的契合度。 评估时要“客观”,避免主观偏见。可以准备一个简单的评分表,从能力匹配度、解决问题的思路、学习能力等维度打分。比如,候选人提到“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用户流失原因”,就可以对应评估他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结果导向。多维度对比,才能更全面地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合这个岗位。 最后,面试结束前,给候选人提问的机会。这既是尊重,也能帮我们了解他的关注点——是更看重成长空间,还是团队氛围?这些信息对后续决策也很重要。 好的面试,是一场双向奔赴的对话。我们不仅要考察候选人,也要让他感受到公司的专业和温度。毕竟,能加入的人,才是真正认同并能创造价值的人。做好每一个环节,招聘才能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助力。
#面试技巧
#招聘流程
#人才选拔
#沟通技巧
#企业文化
分享
评论 0
0
Yishi
1个月前
企业是创始人内心的投射,创始人什么样,企业就是什么样。币安是造浪的,大部分人是造桨的。
币圈“1011”六倍崩盘:高杠杆爆仓潮,谁在裸泳?· 6047 条信息
#币安
#创始人
#企业文化
#造浪
#创新
分享
评论 0
0
MIRRO🔶BNB
1个月前
通用汽车,我的外国朋友们 在目前市场上你们或许很难理解中国文化在 #bnb 是如何发酵的 催化剂太多以至于无法选择? 哦,亲爱的,这里没有来自pump的屎尿屁,更多的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建议你们多关注代表华语的 0x3ac8e2c113d5d7824ac6ebe82a3c60b1b9d64444 客服小何 这是币安合伙人的自嘲反讽,低调而谦卑,代表了币安为客户至上的企业文化,比起外国的黑鬼和诈骗犯,她是那么的迷人而可爱! 0x924fa68a0fc644485b8df8abfa0a41c2e7744444 币安人生,放弃索尔链,加入币安大家庭,这里你可以随意卖出你的令牌,大家积极发送令牌来使得催化剂高效而顺滑,这无疑是3b级别的超顶尖货 0xa524b11473b7ce7eb1dc883a585e64471a734444 你们很多都是neet,是loser ,不要紧,这里有一个英文硬币,cz多次互动 ,表示bnb的上涨将会拉动链上失业率整体爬升,请记住 你们买卖硬币是为了不工作!
币圈“1011”六倍崩盘:高杠杆爆仓潮,谁在裸泳?· 6047 条信息
#通用汽车
#中国文化
#币安
#企业文化
#加密货币
分享
评论 0
0
Barret李靖
1个月前
最近读《谷歌人不疲倦的工作术》,颇有感触。Google 的文化并不是要求员工拼命提高效率,而是努力把工作本身变成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 通过帮助员工做好专注力管理、能力管理、情绪管理、健康管理以及心理价值的确认,让人能够以更轻松的状态持续投入。 最近同事跟我吐槽,他说之前在 Google 会很自然地把运动、休息写进自己的日程里,理所当然地认为,那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在这里,会有种不自在的感觉,工作和生活是割裂的。
#谷歌工作术
#员工关怀
#工作幸福感
#工作生活平衡
#企业文化
分享
评论 0
0
Crypto Doggy 叫我狗总
1个月前
今天顺丰总裁王卫(dick)发1.2亿感谢金,大家纷纷表示:我爱dick、感谢dick。
#顺丰
#王卫
#1.2亿感谢金
#积极
#企业文化
分享
评论 0
0
iPaul
1个月前
贾国龙曾说:软的不行硬的来,拳头不行“刀子”来。 人的眼睛真的能反应很多东西啊
#贾国龙
#餐饮管理
#强硬态度
#言语争议
#企业文化
分享
评论 0
0
Y11
1个月前
AI创业公司,如何给后来加入的员工讲述一个打动人的成长故事? How can an AI startup tell a moving growth story to later-joining employees?
#AI创业
#员工成长
#企业文化
#故事讲述
#积极
分享
评论 0
0
Yishi
1个月前
段老师说:财务是果,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才是因。因若对,果自来。
#段老师
#财务是果
#商业模式
#企业文化
#因果关系
分享
评论 0
0
𝘁𝗮𝗿𝗲𝘀𝗸𝘆
1个月前
一句早就说烂了的话: 老板就是企业品牌。 老板就是企业文化。
#老板
#企业品牌
#企业文化
分享
评论 0
0
凤凰网-凤凰网综合
2个月前
西贝连夜召开1.8万人作战大会?客服:对一线伙伴表示关怀和感谢
#西贝
#1.8万人作战大会
#一线伙伴关怀
#餐饮业
#企业文化
分享
评论 0
0
Iggie🚁
2个月前
继“狼性文化”之后,又出现一个“金丝猴文化”
#狼性文化
#金丝猴文化
#企业文化
#负面
分享
评论 0
0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2个月前
网友投稿:东莞一家公司9月3日放假一天看阅兵,9月再放假一天集体观影《731》。
北京天安门地区实施交通管制,救护车频繁出入引发关注· 88 条信息
#东莞公司
#阅兵放假
#731观影
#爱国主义
#企业文化
分享
评论 0
0
勃勃OC
2个月前
华为真的是人类历史上能想象出来的最恶心的企业 没有之一 这不是科技、人才、规模、成本的问题 这是领导意识形态和人类学认知水平方面的问题 也就只能比印度强一点了
#华为
#负面评价
#企业文化
#意识形态
#印度
分享
评论 0
0
LIN WEI
3个月前
越是依赖运营的产品,管理风格越是会和传统企业类似,我们隔壁一个团队平时的会议八成类似这样:
#运营产品
#传统企业
#管理风格
#团队会议
#企业文化
分享
评论 0
0
Shawn Pang
3个月前
发现太多公司在招聘人,尤其是招聘比较junior的岗位或者应届生的时候,完全不培养人不考虑长期人员和团队的发展默契,单纯把人当作耗材,给很少的context很浅的反馈超负荷处理工作,等员工辞职或者产出降低就直接放弃。 这样做和我自己的价值观完全不相符,而且即使从功利角度上来看也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没办法找到且留住优秀的人才,综合人才水平和team culture一起下降,没办法做好长期的专业知识积累... 还有一个最关键的一点 - 如果还需要大量使用“耗材人才”,说明根本没有用好AI Agent。
#招聘
#人才培养
#AI Agent
#员工发展
#企业文化
分享
评论 0
0
Cell 细胞
3个月前
怎么让大厂自我否定呢?😎
#大厂
#自我否定
#企业文化
#创新
#挑战
分享
评论 0
0
dontbesilent
3个月前
路过京东的三轮车,发现上面贴着东哥的照片😂 woc 这企业文化
#京东
#刘强东
#企业文化
#三轮车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