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斯理
1个月前
所以我和我老婆经常说 现在可能是最好的时代。 我们都比较认同。 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这几千年来,国人都活得挺悲惨的。 我小时候记事开始,我记得父母是农闲的时候,是需要去免费劳动力做一些水利工程的。还要下地干活,交公粮,其实农业税是在2006年取消掉的。 上学的时候呢,有很多同学是交不起学费的,很多人辍学,我是勉强能交得了学费吧,因为我家里就我一个一个孩子。很多很有天赋的同学 初中没读完就南下打工了。我算是比较幸运的吧 08年以后就明显感觉到经济变好了,只不过那时候还在读书,并没有参与这个社会的一个大的潮流。 真正发生改变的是一二年开始吧,明显感觉到经济好了很多,大家都赚到钱了。然后农村开始盖新房,有买汽车的也很多。现在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汽车了,然后整个生活水平提高了一大截。年轻人大量地去城市里面工工作生活,有去县城的,有去省会的都非常多。 15年的时候,回老家,我发现我们县城开始有沃尔玛了。然后我很诧异,为什么我们那个小县城几十万人的小县城会有沃尔玛,然后去城里买东西就会堵车。商场里开始有小宝宝专用的卫生间,所以我就觉得还有暖气,我就觉得,这个又变化很多。 最近几年的变化就是,农村的啊保险啊医疗保险还有养老吧,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然后相对来说还可以,但也没有那么相对城市来说肯定没有那么好,但已经是好了很多了。
程益中
1个月前
前几日与几位锦衣玉食的华裔留学生餐聚,席间我谈起六四惨案和那个时代,也讲起自己早年的生活经历,他们很是震惊。 我出生在安徽省安庆地区怀宁县“西北利亚”的一个自然村落,此地距离老县城石牌镇50里,距离新县城高河镇40里,1985年7月参加高考是我第一次进城。我们乡1980年才通电,那时我们队还有几户人家靠乞讨为生,通电之前我们家和学校都只能使用煤油灯,每次在煤油灯下阅读或闲坐一会儿,脸上便积有煤灰,鼻孔里也能抠出黑乎乎的油烟。 我读中学时,因学校离家太远,只得寄宿,初中时一百多个男生挤在一个四面透风、屋顶漏雨的谷仓里,没有床铺和床板,只能用稻草打地铺。学校没有可供饮用的井水和自来水,只能到附近村子的水塘里去挑水,村民浇地、洗衣、做饭、洗澡及牲畜饮水也在这个水塘。我们每周六放学后天黑前回家,周日天黑前背着一个周的大米、柴火及一罐头瓶咸菜返校。学校饭堂不供应菜,只帮我们早餐煮粥、午餐和晚餐煮饭,我们一日三餐就查这一罐头瓶咸菜。天热的时候,咸菜经常发霉长毛,我们拨拉翻搅几下照吃不误。早上洗脸水尚能解决,但饭堂不供应洗澡水,热天的时候,女生和勤快的男生都只能到水塘里去打水擦身子,绝大多数男同学都生了疥疮,大寝室里和教室里经常有一股股腥臭气味。我是极少数没得过疥疮的男生,因为我自小养成洁癖。 整洁、体面,这是我父亲留给我的精神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