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yue
1个月前
对高考的狂信徒来说,20 万人民币,确实买不到 985 的头衔 对于老中家的朋友们来说,高考是一种宗教,所以任何有关未来规划的重大节点来说,都一定会把这种选择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必经之路,所以才会将视野局限在【偏远二线省会城市 985 】以及【超一线城市双非】这有限的两种抽象化的选择上。先说结论吧,个人认为这位博主的指点江山仅凭个人有限的认知进行了主观臆断 这两种选项和背后潜在的设定是什么?是高考分数的限制。从这位工程师朋友的思路来说,为了让孩子有 985 的头衔,牺牲掉的是一线城市的生活体验和社交圈,但又想要一个好的朋友圈和人脉圈来提高孩子的视野,甚至获得内推机会和实习机会 这一隐含的诉求是什么?一为就业竞争力,二为社会上的人脉社交圈和资源。但仔细一品,他这个命题的两个立足点都不成立,逻辑上有太多漏洞 第一,从最符合他逻辑导向的高考选择方向来说,深圳大学才是最优解。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核心的就业方向大多是互联网大厂,上海并非最好的互联网就业去处,深圳才是,那么深圳大学无论从他的高考分数线限制和预算限制来说都是可以被考虑的更优选择 第二,就单从他的这两个选择来说,根据兰州大学的互联网大厂就业、升学竞争力未必就比得上上海双非 - 从就业来说,根据兰州大学本科就业去向 2024 年数据显示,兰州大学本科生签约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企业的数据共有 29 人;而单从上海理工大学本科生就业方向显示,上海理工大学进入腾讯阿里华为的年规模在 20 人以上,虽然没有明确数字,但是从「华为 - 上海理工大学」的校企合作考虑,加上上海本土的 bilibili、拼多多,这个就业竞争力在上海应显著强于兰州大学 - 更何况现在学历内卷,硕士生毕业就业才是常见情况。上海科技大学每年有 20% 的毕业生进入全球 Top 10% 名校的强有力数据。哪怕算总的深造率,上海科技大学(上海本地一所新学校,属于传统认知里的双非一本,但学术科研背景 👓 实力雄厚) 84.3%,兰州大学 36%。 当然,上科大可能属于有点信息差和认知差的一所“价值洼地学校”,主观上不知道,看数据总也知道厉害了 第三,如果考虑预算问题,额外的 20 万人民币拿来蹭课差旅?还不如直接选择去 QS 100 深造。。。我就直接拿 AI 测算的数据来说吧: - 香港科技大学(HKUST, QS 排名约 40),学费 + 生活费如果紧巴巴一点,总费用 20 万人民币是有点紧张,但也凑合,并且 HKUST在国内认可度极高 - 香港中文大学(CUHK, QS 排名约 50),学费 + 生活费如果是计算机科学的硕士加点预算 25 万紧巴巴应该能读下来 - 新加坡国立大学(NUS, QS 排名约 10)和南洋理工大学(NTU, QS 排名约 15)学费约 2 万- 3 万新币/年(约 10-15 万人民币),生活费约 1.5 万新币/年(约 7.5 万人民币),总费用接近20万 这些海外名校更喜欢什么样的学生请参考第二条第二点上海科技大学的数据就知道了。。。 综合考虑,根据原博博主的设定,他希望孩子通过在兰州大学上 985,又能靠每年定期旅居上海收获人脉和上海本地的资源达成就业、人脉等目的,几乎是完全不切实际的幻想。从就业、升学角度来说,如果这是一个出生在长三角的孩子,让他去兰州大学上学,对他未来的人生规划其实都没有太强的增益,甚至是减分居多 倘若是读书应试的料子,考虑考研再去清北复交,为什么不直接复读一年努努力呢? 倘若不是应试的料子,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什么不直接选择 QS 100 呢?…… --------- 总的来说,我并不认为这位博主在高考择校方面有多少深刻认识,并未经历过缜密的调研以及对孩子未来的长期规划考虑和思考 我能说出这些话的立场,是基于我自己的切身经历、我在高考择校时候缜密的调研,以及我对我自己人生的规划。机会成本,最优路径的思维贯彻于我整个决策体系,指引我达成目标 从高考结束,也就是 18 岁后,人生的每个重大节点都应由自己负责,不再能被任何人拖底了,这就是成长。如果受限于人生阅历的局限,不妨问问 AI,让 AI 给出一些客观的数据和案例辅佐决策,AI 是人类最好的朋友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绝大多数人对他人人生的指点,甚至是自己父母对自己人生的指点,都是未经深刻调研、思考和规划的,不负责任的建议 20 万人民币,可能买不到 985,但更可以买到更多比 985 更有用的东西
Qiang An
1个月前
今天看了万润南先生的采访,才知道还有这件事情。当年在六四事件之后,朱镕基主政上海期间,从快从严枪决三名“六四暴徒”,作为给邓小平的投名状。只用了九天时间,没有给这这些人上诉的机会,这些人没有杀人,罪不至此。这让我对朱镕基有了新的看法。我觉得我作为一个普通人对中共高层的理解一直没错,在共产党这个体制下,每一个上位的人,每一个出现在新闻联播镜头里的人,他的背后都是皑皑白骨,血债累累。 历史终将审判这些罪人!⚖️ 六四英魂永远活在中国人的心中。🕯️ After watching Mr. Wan Runnan’s interview today, I learned something I hadn’t known before. After the Tiananmen Square Massacre, during Zhu Rongji’s tenure as the top official in Shanghai, he ordered the swift and harsh execution of three so-called “Tiananmen rioters” within just nine days—without giving them any chance to appeal. These people hadn’t even killed anyone; their crimes didn’t warrant such a punishment. This was done as a political offering to Deng Xiaoping. This revelation has completely changed how I view Zhu Rongji. As an ordinary person, I now feel that my understanding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leadership was never wrong: in this system, every person who climbs to the top, every figure shown on state TV, is standing atop piles of white bones, with blood on their hands. History will ultimately judge these criminals!⚖️ The spirits of the Tiananmen martyrs will forever live on in the hearts of the Chinese people.🕯️ #八九六四 #万润南 #朱镕基 #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