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男生北大退学又考上清华 不是教育爽文】近日,来自河南焦作的郭恩惠从北大退学又考上清华的行为引发争议。对于网友“挤占名额”的质疑,他表示,“我暂时没有想到反驳的理由,但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选择北大的护理专业就是一个深渊。我觉得我应该是有权利退后一步的,所以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我只能这么着。”他一开始能接受护理专业,只是奔着北大的名头。此前他还有预期,认为北大会跟其他学校的护理专业不太一样,但入学的第一节课,当老师发给他一套护士服和护士帽子,终于让他认清了自己内心的想法。他不喜欢医护这个行业,就算以后真的进入这个行业,对于他来说,始终是一种折磨。很多人对他表示支持和理解。不管是清华还是北大,都是郭恩惠凭自己的努力一分一分考上的,只要规则允许,他当然有选择的自由和权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北大的护理专业,地位稍有些尴尬。在普通人眼里,学护理当护士,职高或者大专学历可能足够了。这当然是一种误解和偏见,北大护理专业并不是只能去医院当护士,而是有更多的职业选择。但人毕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社会的“传统目光”会影响个体的判断。反对他的人,主要是认为退学等于白白占用了一个北大名额。抛开各种误解,护理专业实操性强,本身就好找工作,顶着北大的光环,从平台优势到教学资源,都不是普通院校能给的。河南本身就是高考大省,高考竞争非常激烈,郭恩惠放弃的这个名额,对于别的考生来说,可能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其实,舆论对这个00后小伙子也无需苛责。毕竟从北大退学重新考上清华,这种“强者游戏”是极端个案,不是谁都有能力复制的。更何况,郭恩惠也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代价。当时他凭高分完全可以选其他高校心仪的专业,但是为了北大名号,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浪费了一年时间,还要面对复读压力。与其指责郭恩惠“挤占名额”,不如反思高分考生为了北大名头,宁可接受不喜欢的专业,最后又不得不退学,是如何发生的。有人在郭恩惠的微博留言:“太懂了,焦作的高中班主任只要你有分数就骗你报北大医学部”,他在下面回复“不要说出来哦”。能培养出一个清北学生,对于老师和学校,不光是一种莫大荣誉,还有真金白银的奖励。这本是对老师或学校教育的认可,但现实中,激励机制被异化成了对“清北率”的政绩需求。一些学校和老师不考虑学生不喜欢或者专业就业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一味建议考生“先冲进去再说”。从北大退学又考上清华的故事,不能算是一篇教育爽文,不管是郭恩惠还是社会都为此付出了代价。要避免这样的教训,首先需要教育系统克制政绩冲动,不要为了追求政绩,牺牲学生利益。学生和家长也要认识到,选择任何专业,最重要的是从自身兴趣出发,坚持初心,如果杂念太多,只会事倍功半。 #洞见计划 更多详细内容请查看原文>> :sys_link: 网页链接 https://www.sohu.com/a/906978993_121899824 :icon_weibo: https://weibo.com/5890672121/PxSs3oVmZ#搜狐新闻
Weidao
1个月前
愤怒不是病,沉默才是瘟疫:献给墙内还在坚持的朋友 在这个被谎言灌满的时代里,愤怒不是病,反而是一种清醒;而真正的瘟疫,是全民沉默的集体沦陷。 今天,中国早已不再是一个正常国家的模样。中共政权用高墙、审查和恐惧,制造了一个“无声的社会”:微博删帖、微信封号、知乎删评、豆瓣查字,日常语言变成密码,真实情绪被打成“敏感内容”。在这种环境下,仍敢于愤怒、敢于说“不”的人,已成为稀有的“精神异类”。 但我想说:你们并不孤独。 你们的愤怒,是中国良知尚未灭绝的证明。 一、他们说你偏激,其实你只是还没有麻木 中共最擅长的,不是制服身体,而是麻痹精神。他用爱国教育洗脑你、用民族主义煽动你、用生活的重压驯服你。最后,你看着新闻联播感到“习惯”,看着微博删帖觉得“正常”,甚至对乌鲁木齐的烈火、贵州的大巴、湖南湘雅的活摘案——都能安然入睡。 于是,当你愤怒时,他们说你“不理智”;当你质疑时,他们说你“受境外势力蛊惑”;当你痛哭时,他们说你“太敏感”。 但他们不懂:你不是疯了,你只是还没有死。 二、愤怒,是压抑到极限的正义感 记住每一个名字: •罗帅宇,年轻医学生,拒绝参与活摘儿童器官,被集体谋杀后,至今被中共盖章为“自杀”; •四通桥勇士彭载舟,一人一桥,揭开了中共维稳机器的疯狂与恐惧; •李文亮,“吹哨人”之死,是制度压迫下所有医生的缩影; •张展,因揭露武汉疫情真相被重判,至今在牢中绝食,命悬一线; •数不清的上访者、失踪者、强拆户,他们的怒吼从未传出那堵高墙。 他们的愤怒不是“情绪失控”,而是对人类尊严最后的呐喊,是在黑暗中划下的光。 三、沉默才是最大的共谋 许多人选择沉默,不是因为无知,而是因为害怕。他们知道真相,但更怕饭碗碎、孩子学籍被拒、父母受牵连。于是,他们把正义让渡给恐惧,把良心交给权力,最后把未来卖给了体制。 而中共最希望的,就是所有人都“懂事”、都“不吭声”、都“识趣”——如此,它便能肆无忌惮地摘器官、掩疫情、篡改历史、收割民族。 但这个社会最需要的不是聪明的沉默者,而是勇敢的发声者。 四、写给仍在坚持的你:你不是“孤勇者”,你是活着的中国人 也许你只是个普通网友,只是在评论区里点了个“赞”,转发了句真话;也许你只是换了个不和谐的头像,被微信限流;也许你写了一篇文字,发出之前手指颤抖——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其实正是对极权最大的反抗。 因为你还在用心感知这个国家的苦难,还在努力把“人”作为自己生活的起点,而不是党国机器上的一个螺丝。 这一刻,请你记住: 愤怒不是病,它是自由尚未完全死亡的象征; 而沉默,才是瘟疫,它会吞噬所有人的未来。 最后的话: 如果你身处墙内,正在承受孤独、压抑和恐惧,请相信,还有无数像你一样的人,在看、在记、在等待。 愿你坚持下去,不是为了“胜利”,而是为了不让自己成为奴役的合作者。 愿我们不在未来后悔今天的沉默。 愿我们的愤怒,能照亮前方的自由之路。 ——致每一位在黑夜中不肯闭眼的人。
德潤傳媒
1个月前
自由是叛国吗?恰恰是服从才是出卖祖国 “你爱国吗?”——这是无数中国人从小被反复拷问的问题。可这句话真正的潜台词是:“你是否足够服从?”因为在这个体制里,“爱国”从来不等于爱土地、爱人民、爱历史、爱文化,而等于一个字:听话。 而若你不听话,若你提问,若你呐喊,若你要求自由、公义与真相,你就成了“叛国者”、“境外势力”、“被煽动的愚民”——即使你不过是希望让自己与家人活得有尊严一些。 一场语言的陷阱:爱国被悄悄改了定义 中国共产党最擅长的,不是发展经济,也不是管理国家,而是垄断语言——把一切本应普世的价值,套上他们专属的解释。 •“国家”=党 •“民族利益”=党的政权利益 •“稳定”=维稳机器的效率 •“人民”=被代表的、被规训的、被动员的符号 于是,反抗暴政就被定义为“叛国”,揭露真相变成“造谣”,发出哀鸣都成了“寻衅滋事”。 可事实是,这个国家最危险的,不是“渗透”、不是“敌对势力”,而是那些将服从当成爱国的奴性者,将暴政合理化的帮凶者。 谁才是出卖祖国的人? •当湘雅二医院用活摘器官牟利,用1500万试图封口一位反抗的医学生家庭时,这不是出卖祖国,是在保护国家形象? •当罗帅宇因揭露“器官产业链”被消音、被威胁、最终被“自杀”,而整个国家集体沉默,这不是国家犯罪,反而是“依法治国”? •当黄之锋因主张民主被判刑,并在狱中再次被控勾结“境外势力”,而那些要求公平正义的年轻人被打成“恐怖分子”,谁才是真正的威胁? 我们看得清楚:这个政权早已将祖国的血肉,卖给了权力、利益与恐惧的铁三角。 而真正热爱祖国的,是那些在暗夜里仍愿点燃火种的人。 真正的叛国,是把国家变成监狱 在《通往奴役之路》中,哈耶克早已指出:个人自由若被剥夺,国家便注定滑入专制深渊。 在《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中,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更揭示了:一个国家若被“掠夺性制度”占据,哪怕GDP增长,也无法真正繁荣。 我们看到的中国,不正是这样的一个矛盾体吗? •高楼林立,却遍布钉子户与拆迁暴力 •工业强国,却无数年轻人“考公躺平” •网信最强,却连“老舍、艾青、穆旦”的影子都要删除 这是进步吗?这是强大吗?这不过是用沉默装饰的坟墓。 自由,从不需要请示;爱国,从不是服从政权 今天我们要回答那个问题: 自由是叛国吗? 不,自由是对祖国最深沉的忠诚,是不愿祖国沦为牢笼的呐喊;是拒绝“低头才能活”的规则;是面对体制的愤怒、记忆与抗争。 真正的叛国者,是那些: •甘做极权工具的刽子手; •为权贵摇旗呐喊的御用文人; •把国家的青年、资源与未来一并出卖换取苟延残喘的人。 而你、我、以及所有良知未死的人,正是这个国家尚未彻底堕落的证明。 自由不是罪,服从才是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