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连潮
3个月前
【美利坚党:挑战与可能】马斯克最近提出建立“美利坚党”(American Party),宣称要代表美国政治光谱中段占80%的民众,并表示其民意测验显示,有80%的人支持组建这个第三党。我对此持支持态度,毕竟一个由三个基本点支撑的结构,总比两个的更为稳定。相较于过去的第三党领袖,马斯克无疑拥有更强大的资金、媒体影响力以及个人号召力,这使得“美利坚党”的成功几率可能超越罗斯·佩罗(Ross Perot)当年的表现。然而,要彻底打破民主、共和两党长期主导的政治格局,其难度依然巨大,克服政治结构性障碍需要长期艰苦的工作才能奏效。 四大核心挑战 1.根深蒂固的制度惯性: 美国开国先父们普遍对政党抱持负面态度。华盛顿总统在其告别演说中就曾强烈警告“党派精神的有害影响”,他们认为党派会带来分裂和腐败,希望建立一个基于公共利益而非派系利益的政府。然而,随后的国家治理理念冲突、历史上的关键事件以及两大政党的策略性演变,特别是“赢者通吃”的选举制度,最终形成了如今根深蒂固的两党主导格局。改变这一选举制度,无疑是最大的挑战。 2.议题吸纳与分化风险: 一个成功的政党首先要有明确且独特的政治诉求。马斯克提出的许多议题,例如对财政危机的担忧、对“深层政府”和特殊利益集团的批评,其实在共和党政策平台中早已存在,甚至在某些方面与民主党也有共通之处。两大党有能力吸纳并“消化”这些热门议题,从而有效分化潜在的第三党支持者。茶党、自由至上主义党和绿党在这方面,都有过“为他人作嫁衣”的前车之鉴。 3.基层组织与地方经验的缺失: 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政党,需要庞大的基层组织网络、数百万计的志愿者以及丰富的地方选举经验。这并非仅仅依靠个人魅力和巨额资金就能在短时间内构建起来的。历史上的第三党往往因缺乏扎实的地方基础而步履维艰,这无疑也将是“美利坚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4.个人争议与“搅局者”困境: 尽管马斯克拥有大量粉丝,但其自身的言行、商业利益(尤其是在政府中的商业利益未能完全撇清)以及在政治上的不成熟,都存在巨大争议,这会限制他吸引更广泛中间选民的能力。此外,第三党的出现往往会分流两大党的票源。“美利坚党”对共和党票源的分流预计会相当大,这种“搅局者”的角色,很可能让民主党坐收渔利。 机遇与展望 尽管面临上述及其他严峻挑战,但“美利坚党”的建立仍有可能对共和、民主两党形成巨大的外部压力,并激发美国社会对国家治理和政治未来方向的深入讨论。如果马斯克能够长期大量投入资源,并通过艰苦的努力,“美利坚党”颠覆现有政治格局,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 这将是一场漫长而艰难的征程,但其潜在的冲击力值得关注。
韩连潮
3个月前
【对马斯克与川普撕裂的反思】川普和马斯克正式开撕,这局面很多人早已预料,但没想到来得如此之快。两人都拥有巨大的自我(ego),又都极爱出风头、作秀,所以出现眼下这般境况,着实不令人意外。可以肯定的是,这场内斗必将给共和党带来难以愈合的内伤,甚至撕裂其基本盘。马斯克昨天发推征求民意,探讨组建第三党的可能性,正是这一趋势的明证。这不禁让人想起九十年代罗斯·佩罗(Ross Perot)参选总统,拿下了近20%的选票,其追随者后来建立了茶党——尽管茶党之后一蹶不振,但川普的崛起却与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认为,追随马斯克的人恐怕不会太多。尽管马斯克对美国的问题看得非常准确,尤其是在潜在的财政危机上,而且他在此问题上的立场始终如一。然而,马斯克的问题在于他高估了自己,却低估了华盛顿政客圈和特殊利益集团的盘根错节。更要命的是,他在政府中的商业利益未能彻底撇清,这使得人们很容易将他对政策的争论,也解读为是为了私利。 共和党的大部分人可能更注重短期效益,看不到国家的长远利益,更不擅长寻找根本解决方案。因此,他们倾向于相信川普的说辞,跟其走的人会占多数。 我昨天发推支持马斯克时,并不知道两人已闹崩。我主要是从政策层面支持他,我的立场和观点也是一贯的:“大而美”的法案中充斥着给予利益集团的各种小恩小惠,置国家财政于不顾,这无疑是让美国错失了一次真正实现“再次伟大”的机会。 当然,我并不知道马斯克批评该法案的真正动机是什么,是否真如川普所说,因为电动车福利被取消。或许两者兼有吧。但在这个问题上,我更倾向于相信马斯克。 值得一提的是,石油天然气利益集团在华盛顿实力巨大,“大而美”法案并未削减对它们的补贴。我个人并不认为需要用政策来扶持电动汽车产业,但同样不认为石油业理所当然地享受补贴——它们已经赚得盆满钵满,难道还嫌不够? 我曾提出修改并简化税法,取消所有特殊利益集团的特殊待遇。政府的职能不应该是扶持某个产业而打压另一个,或偏袒某个群体而歧视另一个。这绝非政府应有的功能。 许多人对华盛顿的这场政治真人秀幸灾乐祸,巴不得看到美国内斗不已,这样他们就可以趁机侵蚀美国利益、破坏国际秩序。我真心希望马斯克和特朗普两人都不要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政策之争完全可以通过坐下来讨论解决——当然,我也知道这可能只是一厢情愿。 有人曾将这两人捧为神明,但眼下他们之间的互撕,却让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世上没有神人,也没有什么“最伟大、最英明的领袖”;是人就不会完美,就会有诸多的认知和性格上的缺陷。正因如此,我们需要健全的制度来防止和减少因执政者判断失误而对国家和人民造成的伤害。
韩连潮
3个月前
【对美国撤销中国留学生签证政策的思考】美政府本周启动“强力”(aggressively )撤销部分中国学生签证的行动,引发广泛争议。我对此提出以下看法,呼吁以更长远的战略眼光对待中国留学生: 1.与中共国经济上脱钩断链十分必要,但同时美国必须保持与中国人民的接触,改变过去只独与精英打交道的做法,而继续大量接受留学生是与中国民众接触的好渠道。 2.每年近30万中国留学生中的绝大部分并非由中共国政府派出,受政府指派从事各种见不得人的活动者是极少数;严格排查并将其清除是必须的,但不能用一刀切的办法来大规模禁止中国学生来美,这不仅会让许多中小美国大学面临财政困难,甚至破产,更重要的是,还将切断与中国人民联系的宝贵纽带。相反,美国应当鼓励更多的中国留学生前来,深化人民之间的交流才是正确的应对之道。 3.尽管中国留学生被中共教育洗脑,小粉红居多,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通过实地见证美国的民主和教育制度,我相信大部分中国留学生会重新审视自身立场,做出正确选择。但目前政策和做法似乎是两面倒,一些政客和政策制定者,把每个中国留学生都看成中共间谍和代理人,而美大学则把他们当成摇钱树。美国应转变态度,将留学生视为连接美中人民的桥梁和潜在的民主力量,为未来中国的民主转型储备人才。 4.为实现这一目标,完善中国留学生的教育管理至关重要。目前,包括美国名校在内的很多大学专门设有中国学生班,但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都属二、三流,让中国留学生自己扎堆在一起,并不去接触美国社会和大学社区。从政府到大学都是草率从事,没有当把这些留学生当回事儿,更不用说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地针对这些留学生进行人性教育、普世价值教育和美国民主制度教育等,这个状况必须改变。 5.据我观察,许多在美国有孩子留学或者有亲朋好友留学的中国家庭都相对亲美,他们不一定会公开表达立场和观点,但在心中对美国是有好感的。在美中长期对抗中,这些民众都是盟友而非敌人。美国决策者应当有更长远眼光,不要被极少数为中共作恶者遮住了目光,而应为中国普通民众的孩子提供更多的便利,让他们来美留学,并让其中有才华者更易于留美服务。 6.中共国目前的科技人才战略是靠重金收买西方顶级科技人才,包括西方培养的已有成就的华裔科技人才,利用他们来加强其战争机器,并在党国内培养人才,并非靠正在美国就读本科的年轻学子。一旦中共的教育制度成熟后,它会禁止青年学子出国留学,美国将丧失一个重要的与中国人民接触的渠道,所以时不我待,美国要充分利用这个战略窗口,过优化签证流程和教育项目,培养亲美人士。 总之,美国需将中国留学生视为人才战、心理战和意识形态战的关键一环。政府和大学应合作改进课程设计和签证政策,将中国留学生作为战略资产来进行投资,以在与中共国的长期较量中占据优势。
韩连潮
3个月前
【为什么应支持“金色穹顶”计划】川普总统提出的“金色穹顶”计划是一项大胆且具有争议性的国防倡议,旨在通过太空基多层次导弹防御系统保护美国免受高超音速导弹和其他先进武器的攻击。反对者认为,该计划会加剧太空军事竞赛,打开“潘多拉魔盒”。然而,这一计划的提出正是因为中共国加速推进太空军事化和高超音速导弹研发,已对美国构成严峻安全威胁。党国的“卫星格斗”和反卫星武器发展,以及数百上千枚核弹头和洲际弹道导弹针对美国的部署,表明其已率先打破太空和平利用的平衡。俄罗斯的核威胁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安全风险,还有金家疯子和极端恐怖主义分子的随机威胁,美国别无选择,必须积极应对。 “金色穹顶”计划的技术可行性和成本控制存在挑战,其三年时间表和1750亿美元预算可能过于乐观,需进一步评估。然而,指望通过美国单方面放弃该计划来换取中国缓和太空军备竞赛,是不切实际的幻想。面对中国和俄罗斯等的战略威胁,发展“金色穹顶”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威慑力的必要举措。 我上世纪80年代从事外空军备竞赛研究多年,感到现代航天及相应技术已出现重大突破,使这一保卫美国人民安全的金穹成为可能,只要美国也以举国之力,像曼哈顿计划和登月计划一样进行,完成金穹计划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