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飞虎队
关注
zhang haitao
1周前
1997年,美國一位84歲的華裔老人去世了,生前是美國郵政的退休職工。 但當他的另一個身份公開后,卻引起了轟動。 陳瑞鈿出生在1913年10月23日,地點是美國俄勒岡州的波特蘭市。他的父親是中國廣東台山人,母親是秘魯華裔。 他從小就在當地長大,生活跟大多數美國小孩差不多,上學,玩耍,對航空這事兒有點興趣。 那時候波特蘭的天空偶爾會有雙翼飛機掠過,每次聽到引擎聲,陳瑞鈿都會丟下手里的彈珠,扒著院子的木柵欄望半天。 他12歲那年,鎮上舉辦航空展,飛行員帶著觀眾體驗短程飛行,3美元一次。 他攢了三個月的報紙錢才湊夠,坐進駕駛艙的瞬間,雙手緊緊攥著座椅邊緣,風從敞開的機艙灌進來,吹得他頭發亂飛,可眼睛亮得像星星。 下來后他跟父親說:“爹,我以后想飛。”父親陳錦棠蹲在門檻上抽著旱煙,慢悠悠地說:“飛可以,但要記得自己是中國人的根。” 陳瑞鈿沒忘。1932年淞滬會戰爆發,19歲的他在波特蘭的華人報紙上看到日軍轟炸上海的照片,報紙上的硝煙像要從紙里冒出來。 那天晚上他翻來覆去睡不著,第二天一早就去找父親。 陳錦棠把家里那個舊木箱打開,里面是他當年從台山帶到美國的衣物,還有一塊磨得發亮的銅制懷表,背面刻著“忠勇”兩個字。“要回去就帶著這個,”父親的聲音有點啞,“別給中國人丟臉。” 他放棄了即將拿到的高中畢業證書,偷偷報名了中國國民政府在美招募飛行員的計劃。那時候去中國的船要走一個多月,他在船上暈得厲害,卻每天抱著從圖書館借的《飛行原理》啃。 到了上海,他先去了南京的中央航空學校受訓。學校的飛機都是老舊的霍克Ⅱ型戰斗機,零件缺東少西,有時候起飛前要幾個人推著才能發動。 他英語流利,卻不太會說中文,訓練時跟戰友溝通全靠比劃,晚上就抱著字典練字,筆記本上寫滿了“升降”“瞄準”“編隊”這些詞。 1937年9月,他第一次參加空戰。那天日軍18架九六式艦載機空襲南京,他和戰友駕駛6架霍克機升空攔截。剛沖進敵機群,他的機翼就被一顆子彈擦到,木屑濺進眼睛里。 他沒敢眨眼,死死盯著前面那架敵機的尾煙,手指扣動扳機時,手心全是汗。直到看到敵機冒著黑煙栽下去,他才敢用袖子擦眼睛,這時候才發現胳膊被彈片劃開了一道口子,血順著袖口滴在操縱桿上。 后來他又參加了武漢會戰、廣州保衛戰,兩年里擊落了8架敵機,成為當時中國空軍里戰績最突出的外籍華裔飛行員。 1938年武漢空戰中,他的飛機被三架敵機圍攻,油箱被打穿,火順著機翼燒起來。 他硬是忍著右腿被燒傷的劇痛,把飛機迫降在一片稻田里。村民把他從駕駛艙里拖出來時,他懷里還緊緊揣著那塊懷表,表蓋都被燒變形了。 傷好后他轉去了“飛虎隊”,在緬甸和云南邊境作戰。那時候條件更苦,機場是臨時開辟的土跑道,下雨就泥濘不堪,飛機起飛時經常陷進泥里。 他和戰友們白天作戰,晚上就住在茅草屋里,吃的是摻著沙子的米飯,偶爾能分到一罐牛肉罐頭,都先讓給年輕的飛行員。 有一次他發燒到39度,聽到警報還是要爬進駕駛艙,戰友拉著他不讓去,他說:“多一個人就多一分力,總不能看著鬼子炸我們的陣地。” 抗戰勝利后,他的身體已經垮了,右腿因為燒傷留下了永久性的殘疾,左眼視力也下降得厲害,再也不能飛行了。他選擇回美國,卻沒跟任何人提過自己的戰績。 找工作時,他看到美國郵政在招投遞員,就報了名。每天早上五點多起床,騎著自行車沿著固定的路線送信, 波特蘭的冬天特別冷,他的腿受了寒就疼得厲害,卻從來沒請過一天假。 鄰居們都認識這個話不多的華裔老人,知道他喜歡在院子里種點台山的青菜,知道他每年清明節都會去唐人街的祠堂祭拜,卻沒人知道他曾經在天上和日軍浴血奮戰。 他退休后還是保持著早起的習慣,每天坐在門口的搖椅上,看著天上的飛機飛過,手里摩挲著那塊修好了的懷表。 1997年他去世后,侄子在整理遺物時發現了那個舊木箱,里面除了懷表,還有一疊泛黃的軍功章、作戰記錄和幾張老照片。照片上的陳瑞鈿穿著飛行服,笑容燦爛,胸前的勛章閃著光。 侄子把這些東西交給了美國空軍博物館,博物館的專家一看就震驚了——這竟然是當年“飛虎隊”里赫赫有名的“華裔飛將”。 消息傳出去后,中美兩國都轟動了。中國駐美大使館專門發了唁電,稱他是“跨越太平洋的英雄”;美國空軍為他補頒了“杰出飛行十字勛章”,波特蘭市還把他出生的那條街命名為“陳瑞鈿路”。 那些曾經和他一起送信的同事才恍然大悟,原來那個冬天總穿著厚褲子、走路有點瘸的老人,竟然有這麼傳奇的過去。 陳瑞鈿的一輩子,前半生在天上守護家國,后半生在地上默默前行。他從不炫耀自己的功績,也從沒覺得自己是英雄,只是做了一個中國人該做的事。 就像他懷里的那塊懷表,不管經歷多少戰火和歲月,始終跳動著一顆忠于家國的心。 From民國回憶錄
#陈瑞钿
#飞虎队
#华裔飞将
#抗日英雄
#爱国
分享
评论 0
0
环球网-中国新闻网
1个月前
东西问|卢百可:飞虎情谊如何跨越时代成为美中人民友谊的纽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美国陈纳德将军组建的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飞虎队)曾援华作战。作为连结西南大后方与华中、华南抗战前线的枢纽,广西柳州市是美国飞虎队在华南地区实施对日军空中打击的重要前沿支点。
#飞虎队
#陈纳德
#柳州
#援华作战
#抗日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2个月前
在抗日戰争期間,第14航空隊曾經收養過一個中國小男孩。當時,這個孩子隻有三歲半。既然是爲“飛虎隊”所收養,大家就都叫他“小老虎喬”(”Little Tiger Joe” )。 “小老虎喬”煞是讨人喜歡,頭上戴着一個軍帽,是模是樣地與航空隊員站在一起,展露出燦爛、開懷的笑容。(图1) 陳納德彎着腰,正 在向“小老虎喬”展示一些圖片,“小老虎喬”十足把自己當成了“總司令”,一本正經地聆聽陳納德将軍“向他彙報情況”。(图2) 可想而知,“小老虎喬”給當時處于作戰狀态的第14航空隊,帶來了多少歡笑。可惜,此後“小老虎·喬”與航空隊隊員失去了聯絡。 這張照片據說是“飛虎隊”隊員在回營房的路上,遇到一個無家可歸的男孩兒,他的父母被炸死。于是“飛虎隊”的隊員們收養了他。當時他是3歲半。(图3) 這張是在軍營裏的照片。一身美軍裝備,還有一把小手槍的“小老虎·喬”跟部隊一起出操。(图4) 遺憾的是,這個孩子的下落如今已無從知曉。 ---“Little Tiger Joe” 你在哪裏?飛虎隊的後代在找你!
#抗日战争
#飞虎队
#小老虎乔
#陈纳德
#失联
分享
评论 0
0
凤凰网-凤凰网综合
2个月前
飞虎队常设展览,为什么设在柳州?
#飞虎队
#柳州
#历史
#纪念
#中美关系
分享
评论 0
0
Daniel Fang
2个月前
转)鲜有人知的黄洋界保卫战 1939年初,抗战形势日趋严峻。南昌失守后,吉安成为江西省临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抗日大后方。这个处于“前方的后方,后方的前方”的战略要地,虽未遭日军直接入侵,却因其重要性成为日寇空袭的重点目标。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切断日军在中国大陆与东南亚的补给线,盟军决定在中国东部、最接近前线的江西遂川,秘密修建大型空军基地——砂子岭国际机场。机场位于遂川县城东门外约5公里处,其三面环山的天然屏障,有利于抵挡日军进犯;其东北面是遂川江的出口,利于飞机起降;在周边山头设立空防高射要塞,也比较容易阻挡日机来袭;从此处起飞的盟军战机,可以覆盖袭击福建、浙江沿海港口乃至台湾的日军基地,返航时无需中途加油。 砂子岭机场于1942年基本建成,1943年3月又进行了扩建。机场能起降当时几乎所有主力战机,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被誉为“第二国际机场”。 遂川距离南昌不远,为防范驻扎在南昌近郊的日军第3飞行师团空中侦察,建设者对机场设施进行了周密伪装,部署了严密的防空警戒网。机场建成后,常驻有五六十架美制飞机。陈纳德将军指挥的盟军“飞虎队”进驻后,多次由此出击,联合中国空军对日作战,予敌重创。辉煌的战果也使砂子岭机场彻底暴露,成为日军的“眼中钉”。 黄洋界战火再燃 自砂子岭机场修建伊始,日军就对其疯狂轰炸。1942年8月29日,5架日机轰炸未完工的机场中心,造成200多名民工丧生。此后,日军不仅持续加大空袭力度,更开始策划地面进攻,企图彻底摧毁这个心腹大患。 1943年冬,日军制定了一项狡猾的计划:派遣部队抄近路,沿黄洋界、茨坪、黄坳一线南下,意图突袭遂川,从地面摧毁砂子岭机场上的盟军飞机。为粉碎日军图谋,迟滞其南下攻势,拱卫湖南东线并防止日军威胁大西南,国民政府决定增兵湘赣边界,急令驻赣西萍乡的第58军火速调防井冈山区的宁冈(今井冈山市)、遂川等地。 58军军长鲁道源曾率部参加反攻南昌等战役,因战功卓著于1939年9月升任军长兼新11师师长。1943年寒露时节,鲁道源率58军先头部队抵达井冈山区,指挥部设在鹅岭乡坪上村谢家祠等地。随即进行紧急布防:新编第11师扼守新城、茅坪至黄洋界一线,阻击从湖南酃县(今炎陵县)方向来袭的日军;新编第10师主力据守大井、茨坪至遂川方向,构成第二道防线;军司令部直属部队及第183师一部,分别驻守新七溪岭与鹅岭,防备日军从永新的南乡和关背两个方向窜入宁冈。 天罗地网歼日寇 1943年12月8日上午11时许,日军约150人的先头部队从湖南茶陵经酃县十都、桃源洞窜入宁冈,在黄洋界脚下的乔林、源头村与新11师前哨部队交火。新11师前哨部队诱敌深入,将日军引入预设主阵地。激战半个多小时后,日军被歼灭过半,残部落荒而逃。 次日,日军调集一支装备精良、兵力上千的加强联队,再次向黄洋界阵地发起强攻。我方凭借黄洋界哨口险要地势,构筑石块战壕以抵御日军炮火,同时坚壁清野、深挖壕沟、布设大量滚木礌石、机动配置兵力火力,有效遏制了日军攻势。沿崎岖山路仰攻的日军成为“活靶子”。狡猾的日军虽多次组织小股部队冲锋,企图撕开防线,但因地形生疏、连日行军疲惫,在黄洋界茫茫林海、悬崖峭壁以及军民齐心构建的天罗地网中寸步难行。 激战近10小时后,日军攻势衰竭,失去了进攻的决心。残余之敌企图沿井冈山南麓山林小道溃逃,又遭58军预伏部队和当地人民武装的歼灭性打击,最终以惨重伤亡狼狈败退。 奇袭从砂子岭出发 抗日战争时期的这次黄洋界保卫战,不仅歼灭了日军有生力量、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其胜利捷报更传遍湘赣两省,极大鼓舞了军民的抗战必胜信念。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特意向58军签发贺电。 此战最核心的战略意义在于彻底粉碎了日军企图经黄洋界快速偷袭、占领砂子岭机场的阴谋。 借着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的东风,1943年圣诞节,当日军以为盟军会庆祝节日而放松戒备时,9架盟军B-25轰炸机编队悄然从砂子岭机场升空,直扑台湾新竹机场,将停机坪上的42架日机尽数炸毁,引燃了油库、仓库,造成日军重大伤亡。此役美机仅一架被击落,护航战机全部安全返航。这场完美的奇袭正是对黄洋界保卫战胜利价值最有力的证明。
#黄洋界保卫战
#砂子岭机场
#飞虎队
#抗日战争
#江西遂川
分享
评论 0
0
德潤傳媒
2个月前
最後一位離世的中國飛虎隊成員 1949年,他在台灣獲得中校軍銜。後來父親托人從香港帶給他一封家書,言辭堅決而懇切地希望他能回到大陸,一起建設新中國。 1954年3月8日,吳其軺在一次政治運動中受到不公正待遇--被遣送到餘杭農場,接受學習改造,這一去就是整整20年。 1974年,吳其軺獲得自由,但 還是找不到正式工作,帶著抗戰時留下的傷腿,去清波針織手套廠當了一名拉貨的三輪車夫。一家四口租住一間12平方米的小房子,房租每月3塊3角。由於體力消耗極大,吳其軺一頓飯可以輕輕鬆松吃一斤麵條,但經常吃不飽。 儘管這樣,吳其軺還是憑借他的聰慧驍勇和樂觀成為杭州不少人崇拜的一名三輪車夫。 當時沒人知道,這個車夫曾是開著戰鬥機和日本軍機空中格鬥過的優秀飛行員,還曾是美國西點軍校的高材生。2005年之前,吳其軺從沒對一個人講過自己的經歷,哪怕對妻子和兒子也沒提過。 吳其軺真正被人們廣泛知曉,是在2005年抗戰勝利60週年的時候,他的事跡通過多家海內外媒體的報道後廣為傳播。鳳凰衛視專門為他拍了一集紀錄片,,, ---飛虎隊老兵——吳其軺 圖2:1943年,「飛虎隊」員在桂林合影,前排左三為吳其軺。 圖3,4:被釋放後,由於找不到工作,他只好當一名拉貨的三輪車夫,用那條在戰場上受傷的腿,拉一車重達600斤的貨,一年365天沒有一天可以休息,每天僅掙1元2角,連溫飽都成問題,一家人擠在只有12平米的房子里。
#飞虎队
#吴其轺
#三轮车夫
#抗战老兵
#人生坎坷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2个月前
最后一位离世的中国飞虎队成员 1949年,他在台湾获得中校军衔。后来父亲托人从香港带给他一封家书,言辞坚决而恳切地希望他能回到大陆,一起建设新中国。 1954年3月8日,吴其轺在一次政治运动中受到不公正待遇--被遣送到余杭农场,接受学习改造,这一去就是整整20年。 1974年,吴其轺获得自由,但 还是找不到正式工作,带着抗战时留下的伤腿,去清波针织手套厂当了一名拉货的三轮车夫。一家四口租住一间12平方米的小房子,房租每月3块3角。由于体力消耗极大,吴其轺一顿饭可以轻轻松松吃一斤面条,但经常吃不饱。 尽管这样,吴其轺还是凭借他的聪慧骁勇和乐观成为杭州不少人崇拜的一名三轮车夫。 当时没人知道,这个车夫曾是开着战斗机和日本军机空中格斗过的优秀飞行员,还曾是美国西点军校的高材生。2005年之前,吴其轺从没对一个人讲过自己的经历,哪怕对妻子和儿子也没提过。 吴其轺真正被人们广泛知晓,是在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的时候,他的事迹通过多家海内外媒体的报道后广为传播。凤凰卫视专门为他拍了一集纪录片,,, ---飞虎队老兵——吴其轺 图2:1943年,“飞虎队”员在桂林合影,前排左三为吴其轺。 图3,4:被释放后,由于找不到工作,他只好当一名拉货的三轮车夫,用那条在战场上受伤的腿,拉一车重达600斤的货,一年365天没有一天可以休息,每天仅挣1元2角,连温饱都成问题,一家人挤在只有12平米的房子里。
#飞虎队
#吴其轺
#三轮车夫
#抗战老兵
#人生坎坷
分享
评论 0
0
海外爆料
2个月前
🔥 1944年由美国援华抗日的飞虎队收留抚养,3岁中国孤儿“小老虎·乔”‼️
#飞虎队
#中国孤儿
#抗日
#美国
#小老虎乔
分享
评论 0
0
TraderS | 缺德道人
2个月前
让我看看今天是哪个小宝贝破防了,不会是懂王吧?哈哈哈哈,强烈怀疑他前几天不露面就是被下面人气的,死活不让他去北京参加阅兵,要知道他最想见的人都在这里,他本来也应该站在一起的,他真的我哭死😭。 美国应该想想怎么就从二战跟中苏并肩作战打击日本法西斯变成战争罪犯的庇护者了。对于飞虎队及其他美国人民的支援当然还是非常感谢的。
#懂王
#北京阅兵
#美国
#飞虎队
#情感:嘲讽
分享
评论 0
0
德潤傳媒
2个月前
1944年美国飞虎队收留抚养,3岁中国孤儿“小老虎·乔”
#飞虎队
#美国
#中国孤儿
#小老虎乔
#1944年
分享
评论 0
0
韩连潮
2个月前
【真正的抗战英雄】陈纳德将军的飞虎队以及在其基础上组建的美国陆军第十四航空队,在二战中克服重重艰难困苦,与国军并肩英勇作战。他们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创下以一架战机的代价击落7.7架敌机的奇迹。据统计,第十四航空队共击落日军飞机2,315架,摧毁桥梁356座、机车1,225台及铁路车辆712节。第十四航空队最终夺取了中国上空的制空权,使得日军在日本投降前的五个月里完全在华停止了空中行动,为取得抗战的胜利发挥了关键作用。毫无疑问,他们才是抗战的真正英雄。 上图中站在陈纳德将军身旁的,是第十四航空队参谋长埃德加·格伦(Edgar E. Glenn)将军。他作为陈将军的左膀右臂,直接负责作战和行政管理,是第十四航空队的灵魂人物。然而,他低调务实的风格,却让其基本不为人所知。 格伦将军是我美国妈妈的姨夫,家里人都亲切地叫他“巴兹叔叔”(Uncle Buzz)。我曾有幸珍藏着杜聿明将军和另一位将军送给巴兹叔叔的两幅山水画,可惜被我老婆无意中丢弃,至今让我耿耿于怀。 在日本正式签署《日本降伏文书》80周年之日,我特意将他的照片贴出,希望我们永远铭记像巴兹叔叔这样的不惜生命、为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无名英雄。
#陈纳德
#飞虎队
#第十四航空队
#埃德加·格伦
#抗战英雄
分享
评论 0
0
中国日报网-中国新闻网
2个月前
云南飞虎情谊寻踪:跨越80余载的生死相护
#云南
#飞虎队
#情谊
#寻踪
#历史
分享
评论 0
0
红网-贵州日报报刊社
3个月前
追寻贵州“飞虎”记忆 共筑中美青年友谊之桥
#贵州
#飞虎队
#中美友谊
#青年交流
分享
评论 0
0
图拉鼎
5个月前
旧金山唐人街有个「海外抗日战争纪念馆」,近期的这个展是《中美友好—飞虎队在广西(图片展)》,主办单位是广西的文旅厅和文物局。
#唐人街
#海外抗日战争纪念馆
#飞虎队
#中美友好
#展览
#广西
#文化旅游
#文物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6个月前
焉然:“飞虎队”传奇 被访谈人:宋书元,八九民运中市民摩托车队“飞虎队”召集人 焉然:宋先生你好!1989 年北京民主运动中,曾出现一支市民摩托车队“飞虎队”,他们为广场学生传递物资和信息,向当局示威抗议,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威慑了当局,, 宋书元:1989 年的民主运动,最早由北京学生点燃,瞬间 席卷北京、波及全国,令世界瞩目。,至于提到的“飞虎队”,这是我当年的一大创意,为当初的运动增添了一笔光彩,当年摩托车队产生很大影响,振奋了市民,打击了当局,其灵活机动、快速反应,在拦截戒严部队、为运动传递信息、物资方面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可惜当年没有关于摩托车队的完整录像保留下来。 焉然:你是怎么想起来策划摩托车队“飞虎队”的? 宋书元:5 月中旬以后,天安门广场每天都有大批的市民去声援,我留意到大街小巷,尤其是广场上有不少人推着摩托车,有的摩托车还插着声援学生的标语小旗,因为广场人多,摩托车经常没法骑行,只能推着走。我差不多是北京第一批有摩托车的,一开始连牌照都不用上,就这么骑,后来不知道是不是有关部门发觉这是个可观的收入来源,就统一要求摩托车办照,我也基本上是第一批有执照的。我看到广场上有人推着摩托车,就想若把这些人集中起来,声势一定不小。一开始我想过在广场合适位置贴大字报,公开召集,我跟单位里一个要好的哥们商量了下,他提醒我千万别搞,共产党一定会“秋后算帐”,会被抓进去的。因为我们都见识过文革的政治运动,对共产党的整人手段有所领略。权衡以后,我就采取口头通知的办法,在广场上招呼一些有摩托车的人第二天到大北窑立交桥附近集中,那里道路比较开阔、醒目,大家去了那儿相互容易找到。 第二天一早,我就去大北窑立交桥那儿等。因为时间隔太久了,我已经记不清具体是哪一天。我记得我通知了有二十来人,但等了很久,看到有游行队伍经过,人也很多,可就是一辆摩托车也没有。我有点失望,后来想可能是我在广场上通知的那些车主,担心我是公安的人下套吧?所以都没来。那天天气非常热,我等得久了,感觉口渴,就到桥附近一个朋友工作的公司里喝点饮料。这时候我看到有一辆紫色的大概是“黄河”牌的摩托车过来,当时北京城里人很少用那样的摩托车,可能是京郊农民用来跑点小运输的。摩托车上坐着俩人,前面一个戴着头盔,后面带的那个人打扮很独特,他头上戴着唱京戏县官戴的那种帽子,帽翅上一左一右一边写个“李”字,另一边写个“鹏”字,还画着叉叉。我精神一振!感觉找到了同道,就赶紧过去招呼他们,让他们跟着我走,路上看见摩托车就招呼到一起。这样我们骑着车经过游行队伍时,在街上看见有摩托车就招呼:“跟上!”一路经过东单、王府井,等到达广场时已经有七、八十辆,群众夹道欢迎,鼓掌喝彩说:“好样的!”我们又围着广场绕行两圈,队伍滚雪球样越来越壮大,两圈以后汇集的摩托车就有两百辆以上。 焉然:你们车队最早集合,是在戒严令颁布之前吗? 宋书元:应该是在戒严令之后,我记得学生绝食已经结束,戒严令已经颁布了。 宋书元:北京戒严以后,老百姓出来的反而更多,大家都不怕他们,互相转告着“大兵进城了”,“鬼子进城了”,纷纷要去“保护学生”,当时绝大多数北京人视李鹏政府为伪政府,认为戒严令应该撤消,为学生运动正名。记得头一天我们聚集时,在刘家窑附近,就有好多警察,一开始拦住我们,但经过沟通后警察就放行了。其实那时候很多警察内心也同情、支持学生。那天晚上,突然说六里桥有戒严部队,摩托车就从不同的方向都往那边急行,速度非常快。市民说广场需要水,需要食物。北京市民真是好!就把这些东西,还有自家的毛毯什么的,挂在我们摩托车上,托我们给学生送去。也有人干脆就上了摩托车后坐,一起去广场支持学生。你能想象平时会发生这种场景吗?学运期间,北京老百姓人与人、心与心之间的距离都拉得非常近,连素不相识的人彼此都成了兄弟姐妹。当时北京根本没有“暴乱”发生,社会秩序良好,连小偷都罢偷。 我们就这么来回传递物资、信息,一夜下来,脸被烟熏黑了,眼睛是红的,嗓子也哑得说不出话来。回去休息一下,第二天黄昏我再去广场时,看到很多摩托车已经打着油门准备再次出发了。我们的摩托车队接连几天都以同样的方式在街头、广场会合。为避免给当局抓住把柄秋后算帐,我叮嘱大家戴好头盔,把自己的车牌号遮起来。记得有一次,我们这边的车队有几百辆,路上碰上另一个摩托车队,他们的车更多!两方面会合起来差不多有上千辆了。我们的车队从立交桥下来,或上去时,就跟岩浆似的,滚滚而来,浩浩荡荡,很有气势。大家中速行驶,道路宽窄变化时,车队队形自动调整,没有出过车祸。有一次,在一个很窄的路段,只能一辆一辆车通过,我们就从前往后报数,报到我时已经是 670 多,后面的队伍一眼看不到头,我估计加起来也有上千辆车。大家都感觉非常神圣、庄严,觉得自己参与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焉然:当时当局对你们的车队有什么反应? 宋书元:我们车队组织起来时,第一天大概因为突然,当局没什么反应。后来的几天,当局也派了摩托车混入队伍,那些人用衣领遮掩着报话机,我有时听到他们用报话机联系,报些数字,估计是抄了些车牌号,事后根据这个追查抓人。我认为当时摩托车队起到了三方面的作用:一是声援了学生,二是振奋了市民,三是威慑了当局。而且当时这种组织形式,风险小,效果好,但影响、震动很大。因为当时的组织是松散的,严格地说我并不能算是组织者,车主之间很多互相不认识,就是路上碰到了,大家目标一致,都是声援学生,对政府表示抗议。对于当时出现这么一支队伍,当局大为震怒,动用喉舌报刊造谣污蔑,说我们是“社会渣滓”、“不良分子”。事后也抓了一些人,抓的主要是一些个体户,还有他们眼里所谓“有前科”、“二进宫”的,这些弱势群体。象我们这种有固定单位、国家干部身份的很少抓。即使有人被抓了,他们也审不出什么来,一般只是说我就是在路上碰到有车队就跟着走了,根本查不出谁是组织者。我当时在摩托车队里一般是走在队伍中间,行事比较低调,也不打头。我听说车主后来有被判三年几年的,有被劳教的,抓了的人摩托车被没收,具体有多少人,我不太清楚。 焉然:6 月 3 号晚上你还在广场吗? 宋书元:6 月 3 号白天的气氛已经很紧张,因为头天晚上有大批部队着便衣进城,我在我家的东安门北街路段参与拦截了一队从北往南开来的上千人部队,这些人统一穿白衬衫、蓝裤、胶鞋,民众手拉手组成人墙,对这批便衣部队展开围堵,向那些年轻的“娃娃兵”们展开心理攻势:“你们大多数是农村兵,你们的父母、兄弟姐妹在农村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而政府官员们过的又是什么样的生活?学生和我们走上街头就是为了反腐败,使国更富、民更强。我们本是同根、同源,你们怎么能把枪口对准养育你们的百姓呢?……”大家还唱起电视剧《便衣警察》的主题歌,后来在民众的劝阻下,官兵们态度平和、有序地退去了。我又跟着人群去了北京饭店斜对面的东单体育场售票处便道,这里大批人群堵住另一支由东向西的大兵,他们着装与刚才那支部队相同,只是操一口浓浓的新疆普通话口音。由于人太多,越来越挤,我被挤压得胸口紧贴在一米多高的铁护栏上,几乎窒息。后来压力突然减弱,部队退去。人们议论着各种信息,如西边有乘车士兵化装记者撞死市民,前门地铁冒出大批士兵,今晚要注意空降部队等等……躁动不安使全城的市民、学生处于焦虑、亢奋之中。 3 号傍晚,我到达六部口附近的首都电影院门口,这里聚集了上千民众。戒严部队下午投掷的瓦斯弹味儿还没有散去,经历瓦斯战的市民有声有色地描述当时的情景。我注意到对面的电报大楼西侧门外放置着一块“暂停营业”的牌子,这引起我的警觉,电报大楼从打地基到建成,都是在我眼皮底下的事,但在我的记忆中,坐落在长安街紧邻中南海的电报大楼从未停止过业务,即使在唐山大地震时,其业务运行范围涵盖全国乃至世界,如此重要部门挂牌停业,这是一个极不寻常的信号。 当天正是我父亲的生日,我匆忙为父亲祝寿后,将写好的家庭地址、电话、姓名放在西服兜里,以备不测。当时有我这样心理准备的人绝非我一个。我去了天安门广场,参加严家其先生主持的“民主大学”。在广场西北角巧遇欧美同学会的朋友牛先生,我们谈论了时局和事态,重点是今晚是否会开枪杀人。我的判断是,部队想用大棒刺刀近距离搏杀突破数百万市民筑成的道道防线,绝非易事!要杀出血路扫荡广场,只有真枪真炮。不幸我的判断很快应验了。 晚 11 点左右,广场高音喇叭发出紧急呼吁“集中木棍,柳条帽……礼士路告急,请求市民支持……”就在这时,天安门西北角出现急促骑车而过的市民:“开枪杀人了!不是橡皮子弹!”并指着身上的血迹。顿时人们热血沸腾,大有献身时刻到来的气氛。我们一批群情激奋的市民顺西长安街方向奔去,当我们这群人接近西单路口时,前面密密麻麻的市民挡住了我们前行的脚步,密集的枪声越来越近。人们四下找寻可用的武器,撬便道的方形地砖,拆铸铁的花园栏杆,找附近的木棍等。十字路口南北方向停着用作路障的加长无轨车,相互连接,长度几乎横跨南北便道。这时枪声已经连成一片,犹如传统春节燃放的爆竹。从枪声判断,部队已冲过民族宫。突然,咚咚的撞击声使得路障——无轨车前后晃动,车顶上的人纷纷摔落。也不知是中枪还是因车不稳而跳下?很快消息传来,撞击车体的是装甲车,意图是撞开连接的无轨车路障,为紧跟其后的大兵开路,但数次撞击没能得手,便转向宣武门方向驶去,另一辆向北边西单商场方向驶去。后来有人证实,广场出现的装甲车,就是由西单驶过去的。震耳欲聋的枪声,已逼近西单路口。几辆长长的无轨车被激怒的市民点燃,一道长几十米,高十几米的火墻燃起。南北火墻的缺口处,冲过大批带着钢盔的士兵。砖头瓦块不堪一击,市民们只得咒骂着四处逃散。 我们一群人冒着由西单方向射来的密集子弹的疯狂扫射,快速穿越西单商场的横马路进入皮库胡同,其中一位不相识者中弹倒下。随后看见进出的车上躺着死伤者,有一位胸口中弹的伤者鲜血湿透了上衣。又见一辆 130 型卡车从我们眼前驶过,车上有几位血淋淋的伤者。源源不断的轻重伤者被市民从枪弹横飞的险地抢救出来,人们用工地的手推车——很小的三角形斗车、自行车等,背着的,抬着的,总之用一切可以用的东西、方式,将伤者送往附近的医院邮电医院和二龙路医院。大约是 4 日凌晨四点左右,天安门方向传来此起彼伏的枪声,我的心里发紧,估计广场也完了! 我们踏着地上的血迹,走到大木仓与新皮库胡同夹角处,猛然听到有人喊:截住他!截住他!一位敦实,前额系着白布带的学生已跑到我眼前。我不知道哪来的邪劲,一把抓住他,顺势将他死死地顶在墻角边,他拼命地想要从我手中挣脱,并大喊:放开我!我要报仇!我的同学被他们打死了。 街口外的零星枪声不断,报仇无疑送死。我怎么可以袖手?一番折腾,总算是按住了他,在场的邻居送来糖水,他慢慢平静下来。20 年过去了,我仍然记得这位有情有义的白面书生。 天亮以后我回到父母家里,院子里静得出奇。我看到父母在哭,妹妹在哭,妹妹身边几岁的孩子也用手在抹泪,见我进来,嘟囔着说:二舅,解放军杀人了,很多人! 大约上午 9 点左右吧,我打开电视机,电视没有节目,屏幕上一片灰白。就在此刻,屏幕突然闪见一行手写的草字:“一个政权行将灭亡的时候,撒了一个弥天大谎。”几秒钟后消失,屏幕恢复一片灰白,虽然没有图像,却听到声音极低的京剧小常宝清唱,是《仇恨入心要发芽》唱段。电视台如此大胆的壮举,建国以来实属首见。遗憾的是,这位制作壮举的勇士何许人也,下场如何,至今仍是悬念。 我播通了附近邮电医院的电话,询问死伤人数,值班人员告知死亡 67 人,因该院人员不足,药品紧张,血源用尽,人满为患,不得已将后来的急救伤者推向其他医院。 下午,我同妻子回自己家去,途经西四北大医院,见到医院门口处贴出几名党员退党声明,再往东,北京图书馆,中南海北门,长长高高的大红围墻上写着醒目的标语:“油炸邓小平!打倒李鹏!血债要用血来还!……北海前门路边上有辆被烧焦的中型面包车,骑车者中不时有人面对中南海发出骂声。当我们走到我家附近的东安门北街时,扑面而来的场景是,路面几乎被砖头瓦片覆盖,各种路障横七竖八。我们所住的楼房对面,围墻上,是直径约一尺左右的弹孔。邻居看到我,兴奋地呼喊:“宋没死!宋没死!他们回来啦!”我两天两夜没喂的爱犬,隔着玻璃窗激动地狂吠。是的,我活着回来了。可此刻又有多少北京的市民、学生却永远回不来了……
#飞虎队
#1989年民主运动
#摩托车队
分享
评论 0
0
中国日报网-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8个月前
美籍华人收藏家陈灿培——“我的飞虎队情缘”
#美籍华人
#收藏家
#陈灿培
#飞虎队
#情缘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10个月前
1.美军在杭州的军旅生活稍许轻松一点,我们住在曾经是仓库的建筑内。当地的百姓为美军提供一些基本的服务,如这个年轻女孩正在军营附近帮艾伦运送一袋要洗的衣服。 2.杭州火车站距离空军基地很近,1945年秋,我们有幸获得批准乘火车到几小时路程以外的上海去做一次旅行。我们饶有兴趣地与站台上卖水果 的妇女讲价,好买一些在路上吃。 3.昆明护城河边 4.划船的姑娘 ——照片来自《飞虎队眼中的中国》。
#美军
#杭州
#军旅生活
#二战
#飞虎队
#上海旅行
#当地民众
#昆明
#中国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10个月前
1.童子军 2.杭州农家姑娘 3.派到军营做帮工的成都小伙子 4.在田间歇息吃饭的农民一家人。 ——照片来自《飞虎队眼中的中国》。
#童子军
#杭州
#成都
#军营
#农民
#飞虎队
#中国
分享
评论 0
0
吴仁华
10年前
89年5月18日,以个体户为主的北京民众组成摩托车队声援绝食学生。北京戒严后,摩托车队称为飞虎队,四处传播军队进城消息,呼吁民众前往拦阻。其成员很多在六四后被判重刑。#图说八九六四 http://t.co/0JzxKz9sHC
#八九民运
#六四事件
#摩托车队
#飞虎队
#声援绝食
#戒严
#判重刑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