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墨迹
6个月前
金价昨晚突破3500了,这是因为川普威胁鲍威尔,市场担忧美联储的独立性所引起的避险情绪所致,也是担心通胀会进一步恶化。对于美国36万亿美元的天量国债,联邦的做法无非是开源节流。 开源就是大幅提高世界商品关税,逼迫美国制造业回流。节流就是大幅砍掉联邦政府资助的项目,如支付联合国的这种税费、退出气候会议、对大学的资助、砍掉对乌克兰、菲拉国家的援助等。裁撤政府部门,裁减冗员,控制政府机构膨胀,同时把大量消耗警力和奥巴马医保的无证移民赶出去… 这些办法虽然是根治债务膨胀的有效办法,但起效太慢,还会不断在国会受到民主党掣肘。最快的办法就是让美元对各国货币贬值,减小财政压力。这就需要美联储配合降息,释放更宽松的流动性。可是从川普上台又是贸易战,又是大幅裁撤机构的,通胀又持续反弹,这与美联储控通胀、报就业的目标明显有冲突。 这种情况下,川普又威胁鲍威尔:不降息就走人,市场恐慌就是必然的。而黄金一直是良好的避险资产,价格飙升也就成了必然。从目前的趋势来看,黄金突破4000指日可待。😂 我从2020年底就看好黄金,也一直在追踪黄金走势。但涨势最好的阶段还是在川普胜选以后,尤其是二次开启贸易战之后。 虽然我看好黄金,但从理性分析来看,看多黄金也就是看空法币和秩序。黄金涨得越多,当年世界的既有秩序面临的挑战就越大。也许当然的既有秩序算不上多好,但我怕它会变得更糟糕。而那种糟糕是我和我的家庭承受不了的…
左手墨迹
6个月前
左手墨迹
6个月前
自从1月份看了《泰坦尼克号》,娃就一直嚷着去泰坦尼克博物馆看看。当时我根本不知道还有这样的博物馆,后来还是娃在谷歌地图上找出来给我们看的。趁着春假来过来看看。参观前查了评价,广泛评价很好。我们进去后感觉也不错,虽然甲板上不去,无法体验Jack 和Rose吹头浪漫的感觉,但当你从博物馆出来后,好像真有重生的感觉。 尽管船只有半截,但跟原船是1:1的比例。检票时工作人员会给每个人发一张船票,每张船票上都印着曾乘坐过泰坦尼克号的乘客的真实信息。我跟娃拿到的都是三等舱的船票,老公拿到的是一等舱,有种把当年灾难重演一遍的感觉。 不得不说博物馆的设计者真的很会撩拨大家的情绪,博物馆不同房间真实再现了电影里的画面,有船工将煤炭送入锅炉的道具,乘客用的这种餐具,呈现了船倾斜时不同的角度,可以让乘客体验在那种情况下没能上救生船的人活下来有多难,有船舵让孩子们体验,还有撞墙冰山时冰水,每个人都可以伸手体验。 当然也有白星公司设计团队是如何设计泰坦尼克的,乘客留下来的照片,一整面墙幸存者的名字… 虽然在我的意识里,也知道泰坦尼克沉没的灾难真实发生过,但更多的还是电影留给我的感觉。或者说我更多的是把它当电影来看。直到看见那些照片和刻在墙上的一个个幸存者的名字,我才意识到他们也曾跟我们一样真实的活过,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真实的困境和牵挂的人。 尤其是图四那个场景,想到Rose 顺着楼梯去牵Jack的手,一下就泪崩了,好像上天又给你重活了一次似的。反正就是享尽办法让每个游客在心灵上经历一次海难。
左手墨迹
7个月前
确实如此。记得我第一次吃巧克力,是在县城高三复读时,坐我后排的一个城里女生给我的,咬了一口好苦又不好意思吐出来,硬着头皮吞下去的。吞下后,她还狐疑地问我:不好吃吗?我也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第一次吃,就说好像有点苦,她说不苦才怪。 上大学也是,城里同学为表达热情,会请老乡吃饭。我作为被称为老乡的外地人,此前从未没下过馆子,准确的说从来没下馆子吃过炒菜。作为农村人,大学以前的同学也都是农村人,我们同学聚会都是在某个人家里,家里做什么我们就吃什么,一般是油泼面、biangbiang面、凉皮什么的,这就算待客了。即便是下馆子,吃的也是饺子或者油泼面,没有炒菜这回事儿。 当大学同学请我们吃饭要我点菜时,我根本不知道点什么,后才吃菜分不清鸡肉和鸭肉,也没吃过鱼。后来还是男朋友教我怎么吃鱼的。 虽然后来也吃遍了这种菜系,最喜欢吃的还是小时候天天吃的面条。那是一种熟悉的让人踏实的口感和味道,什么山珍海味都替代不了。 有一次去朋友家吃饭,她花了半天时间专门煮了个什么甜粥,做饭后甜点的,吃完饭后还剩了不少。我就说这个可以给我当早餐吃,她说这个饭后甜点怎么能当早餐吃呢?我说我看它就是粥,怎么不能当早餐呢?😂她说你可山炮,浪费我煮了半天的心意。我说心意我收下了,但还是可以当早餐的。 其实南北口味差异真有绝对差异吗?有的只是不同阶层人之间留下不同的童年烙印罢了。
左手墨迹
7个月前
记得《奇葩说》曾有个辩题,说长大后我们是否终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我早忘了辩论的结果,但好像现在才真正理解这个辩题,应该说绝大部分人终将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因为无意识中内化(吸收)了不少我们讨厌的人(父母亲人、老师或者在生活中切实影响过你的人)上的突出品质。 比如,不管你做什么,父母总是打压你否定你,等你长大了也会这样对待你的老婆(老公)和孩子。比如爸妈总是在忙着各种事儿的时候忽略你、无视你,长大后你在亲密关系中也会这样对待最亲近的人。比如家人总是质疑你、不放心你,长大后你也没办法全身心的信任他人。 人跟人的需求其实差不多,说到底就是爱与陪伴。但这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更需要丰盈的内心,绝大部分人是没有的。自己没有的,当然也就无法给予。所以父母所匮乏的,也是孩子匮乏的。除非你能通过心理治疗或者阅读积累察觉并补上这一块。 我最近反思自己时,也发现自己身上一些品质是曾讨厌的。有些来自我爸妈,有些来自我奶奶,还有些来自我邻居。(那种天天生活在一起的邻居)那些品质好像是房子的地基一样,总会无意识的起作用,很难从脑子里赶出去。我不喜欢这些,但还没有积蓄到足够的力量化解它。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不得不承认自己却实成为了曾经讨厌的样子。
左手墨迹
7个月前
昨天看了一篇关于「强制报告」的文章,就是当发现未成年人被侵害时,要求人们必须报警,以保护未成年,尤其是那些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孩子。以前是道德层面的要求,现在是法律层面的义务,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怎么说呢?虽然对性侵的量刑还是比社会预期的要低,总算是在缓慢推进。 在看文章时,最让我难受的一个案例是杭州萧山一个留守女童的遭遇。这个女童的父母都在深圳打工,孩子由家中奶奶照料。慢慢地邻居一个中年男人,开始给女孩买零食,陪女孩玩游戏,有时候还帮女孩辅导作业。渐渐地,男人跟女孩奶奶越来越熟悉,奶奶忙的时候也会把女孩托付给这个中年男人,甚至时不时让女孩在这个男人家过夜。 一年后,这个十岁女孩因下体撕裂,男人带她去医院治疗,还说是女孩的父亲,医生通过询问觉得不对劲,就报了警。警察通过调查,发现男人出租屋的床单上、被套上、垃圾桶上都有残留的精液,到此时,女孩已被这个男人性侵长达一年。 而这个男人呢?已经结婚,还跟妻子和儿子住在一起。也就是说,发生性侵的出租屋里,不仅住着这个中年男人,还住着他的妻儿,这个女孩还常常留宿在他们家,妻子不可能没发现。发现后又没报警,就是默许。 更让人难受的是,男人在带女孩看医生的时候,女孩也称男人是父亲,此前从未告诉过父母和奶奶。从文字里我感觉女孩为了从这个男人那里获得关爱与陪伴,同意了这个男人的长期侵害,甚至配合其对医生撒谎。这才是最让人悲哀的… 孩子从出生起,就强烈需要父母亲人的爱与关注。有父母足够多的爱与关注,他们就不会在其他人身上寻找;若父母没有给到足够多的爱与关注,孩子就会在其他人身上寻找。也许别人买点零食、夸她几句,她就会配合别人… 哎…我常常这个世界被悲哀的,莫过于很多人不配做父母的人,却一个接一个的生孩子…
左手墨迹
7个月前
刚看完腾讯谷雨出品的《农村学生考上北大后》,很窒息。它叙说的不仅是农村学生的考上重点大学后难以跟上节奏的问题,还有北上广深精英家庭买高价学区房,从胎教开始鸡娃,小学幼儿园各种兴趣班、竞赛班,升学考试各种陪读,吃透政策的辅导机构、报考机构如何运营,考上重点大学后精英家庭学生如何在家庭的帮助下步步为营,农村学生即使是当地的高考状元,又何如在校园学习中自卑失意,在就业中落败,以及如何理解对“小镇做题家”的污名化等等。 竞争激烈到我只是看看文字描述就觉得喘不上气来,不知那些身在其中的孩子和父母身心得有多疲累。学业竞争好似巨大的社会洪流,只要你身在其中,多多少少总会被卷进去。虽然这两年,房价下跌了,中产大量滑落,躺平的说法也甚嚣尘上,但面对紧缩的经济大环境(就业岗位数量的持续下滑),以及每年数以千万计的本硕博毕业生,优质岗位的竞争并没有减少,反而更加白热化。只是赢得竞争需要凭借的资源越来越强大。 经济扩张的时候,仅有技术或学历就可以;经济收缩的时候,学历或技术只是基础,更需要家庭背后的资源。而这些资源,别说是农村学生了,就是普通城市学生也不见得有。基本都是政商精英家庭的孩子,当然知识精英家庭的孩子若要子从父业也是有优势的,至于普通人再想实现阶级跃升几乎是不可能的。是不是有种回到门阀时代的感觉? 想想也是,除了改开这高歌猛进的40年,几千年来不都一直如此吗! 我总在想,为什么中国家长们会鸡娃鸡得如此丧心病狂,甚至到了把娃逼上天台的地步!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中国制度不稳定,中共建政这几十年来一直动荡不安,发展快的时候,一天一个变化;崩溃的时候,啥上山下乡、社区食堂的烂招都敢上。从顶层决策者到底层农民,焦虑彷徨几乎写在每个人的基因里。只要有条件,不管怎么鸡娃,都比什么都不做,更能缓解焦虑。 二、深入骨髓的不平等意识,这是几千年农耕文化造就的。我觉得这是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很多人不管有没有明确的意识,他们为什么疯狂卷,就是想让自己的下一代活得有尊严。如果扫大街、送快递也能得到社会充分的尊重的话,我想疯狂鸡娃的人会少很多。当然,也不排除有人还是想通过阶级跃升实现更大的自由,但这是更高层次的需求,并不那么普遍。 三、国家作为最大的经济参与者,力量太大垄断一切权力和关键领域,以至于真正能创造就业岗位和经济活力的私营企业举步维艰。而那些由权力控制的关键领域,当然优先由当权者的后代管理与继承了。 从个人层面来讲,优先安全,然后才会考虑发展。国家也是一样,尤其是世界从全球化进入逆全球的时代大背景下,安全的优先级就更不用说了。陈云曾说只有把钱袋子放在自己人手里才踏实。但对习近平来说远远不够,必须把枪杆子、笔杆子、刀把子、钱袋子都握在手里才踏实。 大环境越是波诡云谲,普通人的安全感就越匮乏,就越希望在有限的条件下能抓住哪怕一点点确定性。若自己的未来已经定型,或许孩子的每一次活动,每一个奖章,会成为缓解焦虑的一个有效途径。
左手墨迹
7个月前
左手墨迹
7个月前
左手墨迹
7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