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书评
关注
Hu Ping胡平
1周前
昨收到曹旭云太太萌萌来信,得知曹旭云病故,十分意外,十分哀痛。请萌萌节哀顺变。附上一篇书评,谨表悼念。胡平 读《致命自由》 浮想联翩 在描写八九民运和"六四"屠杀的文学作品中,曹旭云的《致命自由》(又名《爱尔镇书生》)别具特色。这部自传体长篇小说在“六四”30周年前夕推出后就受到广泛好评。近来我重读此书,感慨良多,浮想联翩。 《致命自由》一书,时间跨度长,场景变化大,事件庞杂,人物纷繁。作者将个人的经历与时代的变迁结合起来,从个人的视角见证了历史的巨变。 曹旭云出生于江西湖口县,就读于九江师专,毕业后不甘于沉闷平庸的体制内生涯,主动辞去中学教师的铁饭碗,走南闯北,浪迹天涯。89年春,曹旭云离开海南一路北上来到北京,正赶上天安门学运爆发。曹旭云立刻全身心投入运动,当上了在广场上仓促成军的中华各界人士赴京声援团的团长,亲身参与了绝食抗议,亲眼目睹了“六四”屠杀。 《致命自由》有两大看点。一是对“六四”屠杀的现场见证,一是对作者个人的成长历程、尤其是心路历程的书写。民主墙时期的资深民运人士任畹町,和作者相识于“六四”前夕的天安门广场,为这本书写了序。著名评论家、作者江西九江师专的师兄吴洪森为这本书写了跋。 《致命自由》的最后一章,第五章,30年后忆故人。曹旭云记叙了几十位故人的故事和结局。作者写到:“当年那些生动的场景,有些渐渐模糊起来。当年那些鲜活的身影,个个也渐行渐远。有的发迹、有的沉沦、有的坐监、有的辉煌、有的放达、有的平庸、有的贵为卿相、有的贱如刍狗、有的撒手人寰、有的怨天尤人、有的依然奋斗、有的却又在黯然疗伤......”。 是啊,一场“六四”,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多少人抛离了原来的人生轨道而走上另外一条路;还有多少人貌似还在原来的路上,但是那心态心境已大不相同,俨然变成另外一个人。 对我们这代中国人来说,像“六四”这样重大的历史事变并不是第一次。文革是一次,改革又是一次。古今中外都很少有这样的一代人,在半个多世纪的光阴中,就经历了这么多这么大的变化。 当代中国,变化巨大,变化频繁。当我们回首往事,试图给我们过去几十年的生活作出一番整体的描述时,我们发现,我们的生活竟是如此的支离破裂,缺乏一贯性,它不象是一部长篇小说,而更象是几部互不相连的短篇:除了其中的人物没有变之外,其余的一切都在变,从场景到词汇。我们的心态,我们的观念,我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处境,以及彼此相待的态度与方式,都一再发生巨大的改变。 所以我常常想,我常常期待,有这样一部小说或剧本,就记下某个中学某个班的几次同学会,65年的一次同学会,75年的一次同学会,85年、95年、05年或15年的同学会,人大体上还是那些人,但是他们各自的思想与心情,遭遇和处境有多大的变化。有坚守也有逃避,有奋进也有消沉,有友谊有爱情,也有出卖有背叛,有升沉有起伏,有高光也有至暗。在不同年代的同学会上,大家交谈的话题会很不一样,各自的价值观会很不一样,彼此说话的口气也会很不一样,连流行的词汇都会很不一样。但是在这种种变化中又有着某种不变。通过这些复杂的变与不变,可以深刻地揭示人性,揭示时代。 “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我们的文化人知识人,理当贡献出这样的鸿篇巨制,以无愧于我们的时代,无愧于我们的奋斗,也无愧于我们的苦难。借由这种历史的回顾与反思,我们去发现、去创造我们的未来。 RFA首发。2023年5月23日。
勿忘六四:36年后对历史真相的追问与反思· 49 条信息
六四事件35周年:对话、镇压与未竟的追问· 228 条信息
#曹旭云
#致命自由
#八九民运
#六四
#书评
分享
评论 0
0
Suyutong
3周前
我在自由亚洲的书评:《原諒我紅塵顛倒》(2017年9月29日) 中國當代知名作家慕容雪村的《原諒我紅塵顛倒》第二版“未刪減版”由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該書披露中國司法界黑暗。2015年,《紐約時報》出版社出版了該書的英文版。 9月初,在歐洲早早到來的秋意中,見到了來瑞典參加文學節的知名作家慕容雪村,我喜歡他迄今為止所有的作品,因為它們銳利無比,字字如刀,可以切出時代的橫斷面。我問他,如果你的書中,只能選擇其一,你會選擇哪一本? 他說︰「滿城衣冠」。 「滿城衣冠」是「原諒我紅塵顛倒」最初的書名,這是一本寫盡中國司法界底色的書,黑暗濃度高過很多中國知名的禁書,幸運的是這本書在2008年和2011年兩次在中國大陸出版,和慕容雪村其它作品一樣,很快成為暢銷書。但因為慕容雪村近年逆勢而行,愈來愈大膽的批評性言論,他的書因而遭禁,2015年《紐約時報》出版社正式發行該書的英文版。 慕容雪村說他很喜歡原來的書名,會讓人有無盡的想像︰城中街道通達,益鳥盤旋,人們都戴著高高的帽子、穿著挺括高貴的衣裝來來往往,在肅穆的法庭上,身著法袍和律師袍的法官和律師表情正直威嚴……。 但請大家拋去這個美好想像,幾乎每個書中人物都情義盡失、羞恥感消彌,可怕的是,這些人和事都可以對號入座為現實中的法官、律師、警察、國保、國企負責人、暴發戶、電視台主持人、女助理、地痞、高僧及一些真實的標誌性事件。書中的城市很難找到益鳥。 主人公魏達是來自貧窮山村中的孩子,帶著在政治運動裡抑郁而終的父親的遺願成為律師,初入行的他贏了一個小官司,卻受盡執行法官的羞辱和刁難。他在大雨中走回家中,那夜的大雨成了魏達此生的河流,所見都是猩紅的大嘴和森森的長牙。他讓被權力凌辱過的身體長出鱗甲,將每一個鱗片都變成刀,37年紅塵顛倒,他終成不折不扣的壞人和有名的「大狀律師」。標的幾百萬、幾千萬元的案件,他和同事們像禿鷲撲向獵物。法官等在獵物旁,逐一確認和收取與律師們勾兌而成的分成比例,古董和女人,似乎這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司法程序」。 如同雷鋒一樣,魏達喜歡寫日記,他把多年給法官的勾兌寫在日記裡;早就暗起怨怒的枕邊女友偷走日記,並和前男友合謀敲詐律師,律師設計出連環計謀,這宗意外事件中輪番出場的每個人徹底撕下偽裝,黑社會為暴力標價、警察為栽贓陷害標價,女人為身體標價、法官、國企負責人為手中的權力標價,律師為自己的掮客身份叫價……。慕容雪村說,書中的故事就是現實,或者現實比小說更殘酷。 慕容雪村︰我是學法律出身,一直我身邊有好多法官和律師,這個行當我聽他們各自的故事,我想到我的主角跟另外的法官也好、商人也好、另外的律師也好,在那兒做著卑鄙的勾當,姑娘在眼前跳舞的畫面觸動了我。中國有30萬律師,其中大部分是不太關心司法獨立、人權的案子,他們接經濟案、有時也接一點刑事案或行政案賺錢。也有一部分像我想的一樣邪惡,甚至更邪惡,知道中國腐敗的司法制度是一灘渾水,他們把這趟渾水攪得更渾,他們在其中得利。 筆者幾年前讀這本小說時還是「胡溫時代」,每一頁讀來都心冷,特別是看到書中不拿賄賂、時刻想捍衛法律尊嚴的審判員潘志明,這個沒有被體制同化的人,被體制像懲處判徒一樣關進看守所時、信仰被高僧賤賣時,是深入骨髓的絕望。 我甚至聯想到了魏達他們正是八九一代, 如果將出賣良知這樣的籌碼主動獻給權力,號稱最有理想的一代難道就這樣全軍覆沒了嗎?我想有一天我見到這本書的作者,一定揪住他要個答案︰你在書中給了我們這一地碾碎成泥的人性,救贖在哪裡? 慕容雪村給我的答案是他的校友——從八九走到今天不改初衷遭當局報復的浦志強、被判囚10年的夏霖律師和709律師和709妻子們。慕容雪村說他在12年前寫這本書時,還是個回避政治議題的作家,如果能重寫一次,他想把這些律師寫進去。原來他早就找到了黑暗的出口。 慕容雪村:也有像李和平、王全璋這樣的律師,他們能守住自己的原則,他們是真正的法律人,去為當事人爭取權利,對抗著黑暗的不公的司法制度。如果像現在再寫的話,像夏霖,老浦、王全璋他們會在裡面參與更多。 最後我也忽然領悟,紀錄黑暗本身就是洞穿黑暗的最好方法,感謝慕容雪村讓我們看到他凌歷的紀錄。我願意相信政治清明、法制莊嚴的那一天終會到來。只要每個人不再做溫順苟且的兔子。 慕容雪村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天堂向左,深圳往右》、《伊甸櫻桃》、《中國,少了一味藥》、《多數人死於貪婪》等,其作品被譯為英文、德文、法文等多國文字。
#慕容雪村
#原諒我紅塵顛倒
#司法黑暗
#浙江文艺出版社
#书评
#紐約時報
#文学节
#瑞典
#中国当代文学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1个月前
胡平:把刽子手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读吴仁华新着《六四事件中的戒严部队》(2009年7月) 继去年六四吴仁华推出力作《天安门血腥清场内幕》后,今年六四,吴仁华又出版了一部厚达600页的新书《六四事件中的戒严部队》。此书一出,立刻引起广泛重视。作者在北美西欧举行了多场专题讲演,海外各大媒体,包括几大电台──自由亚洲电台、美国之音、BBC和法国国际广播公司──都对此书作了专题报道。 吴仁华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1986年到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室主任。八九民运爆发,吴仁华是最早投入民运的教师之一。6月3日,吴仁华受“首都各界爱国维宪联席会议”委托组织特别纠察队赴天安门广场维护秩序;镇压开始时,他就在广场中央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最高层,属于最后撤出广场的一批。1990年7月,吴仁华跳海游泳至香港,然后辗转到美国,曾任《新闻自由导报》总编辑,现在是中国宪政协进会秘书长。 破解六四事件的若干重大问题 作者以八九民运从始至终的参与者和六四屠杀的现场目击者的身份,本着文献学家的严谨态度和专业精神,经过多年的调查考证,写下了这本《六四事件中的戒严部队》,解答了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有哪些部队参加了六四屠杀?执行北京戒严任务的共有14个陆军集团军,还有一个直属中央军委的空降兵第15军,这是当时中国唯一的空降兵军,是中国当时最精锐的部队;另外还有北京军区的炮兵第14师;天津警备区的坦克第一师;北京卫戍区的警卫第一师跟警卫第三师;还有武警部队北京总队。14个集团军进京兵员并非全部,进京官兵人数在20万到25万之间。 为什么要调集这么多部队?戒严部队如此之多,其公开任务当然是镇压民运,但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党内可能发生的政变跟部队的兵变。 开枪杀人的主要是哪些部队?开枪的部队一支是从西长安街进来的陆军第38军,还有从珠市口、天桥,前门向天安门南面进京的空降兵第15军。其他的部队也开了枪,但杀人最多的是这两支部队。 士兵是擅自开枪还是奉命?有没有开枪的命令?作者排除了各个陆军集团军擅自开枪的可能性,指出存在着一个明确的开枪命令。作者搜索到11条具体资料为佐证,包括陆军第40集团军军长吴家民少将亲笔写的东西,都提到了开枪命令,而且具体写到开枪命令是怎么接到的。开枪的时间是在6月3日晚10点钟左右下达的。戒严部队的前进指挥部设在军事博物馆,其清场指挥部设在人民大会堂。开枪命令来自军事博物馆的前进指挥部。第一个接到开枪命令的是38军。第一枪在五棵松路口打响,现知第一个死难者就是被打死在五棵松路口的。 屠杀发生在什么时间,主要在哪些地点?6月3日,解放军戒严部队奉命向天安门广场武力挺进,实施天安门广场清场计划。6月3日晚上至6月4日凌晨1点30分,屠杀主要发生在西长安街上的木樨地、复兴门立交桥、西单路口,天安门广场南面的天桥、珠市口、前门等地。6月4日凌晨1点30分以后,屠杀主要发生在天安门广场一带,最惨烈的地点是位于天安门城楼东侧的南池子街南口。 在整个事件中,哪些部队表现得最恶劣最残忍?在六四事件中,最残暴的莫过于六部口事件。6月4日凌晨5点20分,在西长安街、新华门附近的六部口,大批手无寸铁的学生已经撤离天安门广场,正在返回校园的途中,戒严部队竟然动用坦克车队,不走宽阔的快车道慢车道,却沿着自行车道高速行驶,追杀学生,造成11人死亡,多人受伤。制造这一惨案的属于坦克第一师,指挥官是罗刚团长和副团长贾振禄,疯狂轧人的坦克车编号是106.哪些部队、哪些官兵表现消极乃至拒绝执行杀人命令?他们后来遭到怎样的迫害?确有不少军人不愿对人民开枪,例如38军军长徐勤先因抗命被解除职务,后来判刑5年;第28军军长何燕然及政委张明春被降级调职,第38军步兵116师师长许峰丢掉了军职,还有更多下级军人当时官方声称失踪,其实是离开现场,受到的处罚更为严厉。 作者还对六四事件中军警死亡情况作了考证。因为中共在六四后一直对外宣称,北京发生了反革命暴乱,军队不得已才开枪镇压。吴仁华根据自己的调查指出,在六四事件中,军警死了15人,没有一个早于1989年6月3日晚上11点,可见军队镇压在先。 吴仁华分别列出了15名死者的军衔、死亡时间和死亡地点。其中,38集团军炮兵旅的6个士兵,在6月3号夜里接到紧急命令,前往天安门广场运送防暴器材,由于车速过快在翠微路路口翻车,结果油箱爆炸,无法挣脱出来而丧生;第24集团军少尉王景生,在1989年7月4日,也就是六四镇压1个月以后,在部队巡逻途中突然病发死亡。他的死亡通知书上清楚地记载着心力衰竭是造成死亡的重要死因。第39军政治部少校,宣传干事于景禄是被戒严部队自己打死的。于景禄是在1989年6月3日晚上跟着戒严部队向天安门广场前进的时候,部队受到了群众的阻拦。于景禄急于想到天安门广场拍摄清场照片,不听别人的劝阻,换穿了便装,独自向天安门方向前进,结果在途中中弹受伤(戒严部队见拍照的就打),被群众送到医院后不治身亡。以上8人的死亡与所谓“暴徒”毫无关系。另外祇有7人之死和所谓“暴徒”有关,那是在军队开枪屠杀之后,少数民众愤怒到极点,出手打死了几个行凶的士兵。 作者特地指出,祇要军队听从民众的劝阻,停止前进,民众就对他们非常友善。例如在天坛东大门墻外,有6、7万民众把3百多官兵层层包围,祇因为这些官兵没有开枪,也不再前进,就没有一个受到伤害;相反,民众还给他们送吃送喝,还主动把途中受伤的11名官兵送往医院急救。 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吴仁华这本书,意义重大而深远。中国人是最重视历史的民族。对中国人,历史是我们的宗教。我们不相信末日审判,但我们相信历史的审判。我们不相信有天堂地狱,但我们相信好人能流芳百世,坏人将遗臭万年。在中国,唯一能使坏人有所忌惮的就是他们的名字将记入历史,被后人唾骂。吴仁华之所以要花那么多精力去查出六四屠杀内幕,查出戒严部队的番号和官兵的姓名,等等,就是为了把这些人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六四事件迫使人们思考军人服从命令的问题。祇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是不够的,正像美国的军人誓词里所说的,军人也有不服从非法命令的义务。军人如果执行了不合法的命令,必须承担罪责。在美军中担任军中牧师的熊焱在《军人天职与六四屠杀》(载《北京之春》2009年6月号)一文里把这一点阐述得很清楚,值得我们认真阅读。 毫无疑问,邓小平是六四屠杀的元凶。就凭六四这一滔天罪恶,邓小平就使自己名列史上最大暴君与屠夫。在这里,没有什么三七开或七三开。正像英国政论家塞西尔所说:“没有什么道德的储蓄银行,让人们可以在那里积存好事,以便在适当的时候提取相当数目去抵消他所做的不公道的事情。” 一个医生借行医之名害死了病人,那他就是杀人犯,他就必须受到惩处。这和他是否还治好过别的病人毫不相干。所谓坏人,并不是指在他生平所做的一切事中,坏事的比例超过了好事,而是指他做出了违犯人类道德底线的事。如果那位医生在法庭上高呼冤枉,说:“我治好过100个病人,祇害死了10个病人。我做的好事比坏事多10倍,对我至少应该九一开。怎么能说我是坏人呢?”通吗?如果一个人杀了人还不认罪,我们还要称颂他在其他方面的种种成就,对他实行什么功过几几开,让他在历史上还有个正面地位,他干什么还要去认那个罪呢?更严重的是,后人遇到类似的情况,凭什么不照此办理呢?对过去的罪恶辩解,就是对未来的罪恶纵容。除非我们坚持这样一种标准,造成这样一种舆论,让人们都知道,有些事是万万做不得的。一旦做了,不管你以前或以后还做过多少好事,你都永远洗刷不了历史罪人的耻辱。否则,我们便无异于认可了这种罪行的合法性,并为以后此类罪行的再次发生提供了危险的榜样。 这就是我读了吴仁华新书后的感想。
#六四事件
#戒严部队
#吴仁华
#书评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1个月前
胡平:點評戴晴《鄧小平在1989》
#胡平
#点评
#戴晴
#邓小平
#1989
#书评
#政治
#历史
分享
评论 0
0
方舟子
1个月前
刺杀以色列大使馆工作人员的Elias Rodriguez今年30岁,出生于芝加哥,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英语专业,美国骨科医生信息网络的员工。喜欢读书,在网上发了很多书评。热衷抗议活动,在刺杀之后其社交媒体账号自动发出谴责以色列在加沙搞种族灭绝的声明《Escalate For Gaza, Bring The War Home》
#刺杀
#以色列大使馆
#社交媒体
#种族灭绝
#抗议活动
#加沙
#芝加哥
#Elias Rodriguez
#美国
#伊利诺伊大学
#书评
分享
评论 0
0
无忧宫匿名用户
1个月前
看到当今南非这个叼样,如何评价这本书
#南非
#书评
#社会评论
分享
评论 0
0
李幺傻
1个月前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本烂书;《红岩》,也是一部烂书;《平凡的世界》,图解政策,脱离现实,同样是一本烂书——比如书中写到,农民的儿子和省委副书记的女儿谈恋爱——看省委副书记的老婆打不死你!我不明白,为什么老师总是把这些烂书推荐给我们的孩子阅读?
#书评
#文学分析
#教育问题
#经典文学
#现实主义批判
分享
评论 0
0
李幺傻
2个月前
你觉得这本书好不好?我觉得非常不好。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本书脱离现实,美化丑恶,屎堆雕花,误导读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农民苦到了极点,而作者浩然却漠视苦难,歌功颂德,助纣为虐,实在要不得。请经历过这个年代的人进来说说。
#书评
#社会历史
#文学批评
#巴尔扎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农民
#现实主义
#浩然
分享
评论 0
0
澎湃新闻-上海书评
3个月前
上海书评周刊
#上海
#书评
#周刊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3个月前
不错的书评
#书评
#图书
#阅读
分享
评论 0
0
李幺傻
3个月前
这本书写得很差,不建议让你的孩子阅读。我给你的孩子推荐几本书: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丛林之书、骑鹅旅行记、蝇王、哈利波特、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雾都孤儿……每一本都比这本烂书的文笔好一百倍。
#书评
#推荐书单
#儿童读物
#文学经典
分享
评论 0
0
徒步的骑手
4个月前
有没有推友读过这本书?它能帮助你理解很多生活、政治和网上的现象。作者不是学院温室中长大的概念空转bot,而是基于第一手经验分析各种“难缠”人格,并提出解决建议。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在网上,不管从事哪个职业,你实际上是花90%以上的精力处理不到10%的“难缠”人格患者制造的麻烦。网络兴起后,这不到10%的人格障碍患者制造的噪音超过了90%的正常人。
#书评
#心理学
#人格分析
#网络行为
#生活现象
#政治现象
分享
评论 0
0
澎湃新闻-上海书评
4个月前
李公明︱一周书记:如何才能战胜……陈词滥调?
#李公明
#陈词滥调
#书评
#战胜方法
分享
评论 0
0
白板报 Whiteboard
5个月前
一张表中的悲惨世界
#表格
#悲惨世界
#数据分析
#书评
#文学
分享
评论 0
0
纽约时报-KEVIN PERAINO
6个月前
书评:“麻烦制造者”黎智英
《麻烦制造者》对黎智英的工作和生活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突出了他在捍卫民主和经济自由方面的自我牺牲精神和勇气。在作者笔下,黎智英是资本主义和西方路线的殉道者。
#黎智英
#书评
#麻烦制造者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