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墨迹
4个月前
社交媒体上,经常会看到一些人宣称要「做自己」,可是还没有来得及做自己,或者完整的做自己的人们,怎么知道自己在哪里?如何去寻找那个自己呢? 从小到大,父母、亲人、学校、社会都在教我们学做人。可那些道理都是他们希望我们成为的样子,比如父母会要求我们懂事、听话,在他们忙的时候能够很有眼色的去帮忙,若你没眼色就会打到你有眼色,或者羞辱到你有眼色;在他们穷的时候,期待你不要有任何超出他们负担得起的支出,甚至能给家里赚点钱。 我小时候就是这样,家里忙的时候,我妈希望我帮她干活,闲的时候,我如果能跟其他小孩一起挖点草药卖钱,那就太懂事了。当然我并不总是那么顺服,时不时自己还是会冒出来,去同学家玩逃避做家务啊,呆在学校不回家啊。那接下来等待我的,就是一顿毒打或者几天不予理睬的冷暴力。 亲人希望你什么样呢?比如过年走亲戚,大家都在那玩牌正热闹的时候,我爸让我去厨房帮忙,因为我是女孩子,这个时候就应该呆在厨房,帮女主人准备饭菜。如果我去了,亲戚们会说我真懂事儿;如果没去,他们就会跟其他亲戚甚至我爸妈说:女子都那么大了,一点眼色都没有。 客人来的时候,你要出门去迎,不去就是不热情我;客人走的时候,你要站起来送,不送(没站起来)就是不懂礼数,这样会遭到其他亲戚背后的审判的。若只是背后说,说了也就说了,反正你不知道也不会往心里去。关键是这些难听话,最后一定会从某个亲戚的嘴里传到你父母那里的。若只是说你做的不好也就罢了,但他们说你不好的时候,一定会连带着说你父母不会教育。这样他们的自尊心就会受不了,然后就会对你进行一顿教育。 经过一顿棍棒加辱骂,你会一辈子记得那些礼数。即便你再怎么不愿意、不屑于,当事情发生的时候,必定会尊崇所有的礼数,甚至比别人期待你做得更好。 学校期待你做什么呢?它要求你遵守学院的纪律,最好当个学习机器,替老师争光、给学校争光。既然要争光,就要上课认真听讲、勤做笔记。在老师管不住那些捣乱的学生时,最好能做老师的摄像头,时时像老师打小报告。若你不是学习的料,那就老老实实呆着,不要迟到早退,不要打架斗殴,总之就是不要给老师和学习找麻烦,他们就烧高香了。 你做到了大家也能相安无事,你若做不到,老师也会请家长来配合。当你父母的面,将你和其他好学生一对比,你父母脸上肯定挂不住,回去就是一顿训斥加辱骂,甚至胖揍。你的任何解释都是苍白的。 同样,社会期待你做什么呢?它期待你成为工业化社会合格的螺丝钉,希望别人再怎么欺负你,你都不要还手;期待你买房接盘,期待你多生几个螺丝钉,期待你假期挤景区,也期待你做个服从一切规则的工具人,完成螺丝钉应有的贡献。 如果毕业后你没有找到好工作,会被认为是个loser ,如果别人欺负你时你还手了,你就是寻衅滋事,如果你不为国接盘,你就不配结婚生子,如果买房结婚又不愿生孩子,会被指责自私、不孝。如果你失业了、房贷违约了,会被骂作死!明明负担不起,还要加杠杆,真是活该! 幼小的生命本没有规则,会到处去试探。但父母不会告诉你什么是规则,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而是在你每一次试探时,就像大卫的妈妈一样,告诉你这个不能做,那个也不能做。结果就是,要么你什么都试探了,然后被狠狠的教训一顿,要么就是蹑手蹑脚,什么都不敢做。 父母告诉你的,都会越来越多的内化为你自己的规则。但你与父母所处的时代不同,遭遇的外部环境也不同,那么你们的想法和表现还是会有很多不同。比如同学对你说了很伤自尊的话,你觉得很受伤,想跟父母倾诉。他们却毫不在意的说,你真差劲,怎么不骂回去!或者说几句话而已,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他们拒绝接纳并承认你情绪的合理性,慢慢地,你会把自己的情绪藏起来,甚至不允许它们存在,用麻木来抗拒痛苦。 当周围人所有人都不喜欢不接纳你的某些特质时,为了合群并保持关系,你往往也会让自己厌恶你原本喜欢的,甚至把它从你的意识里去除。但它并没有真的被去除,而是从意识层面进入潜意识层面。当你发现别人身上拥有你想要隐藏的特质时,你会本能的讨厌对方。其实你真正讨厌的不是对方,而是对方身上的某个特质激发出了你的焦虑和不安全感,你讨厌的是这样不安全的感觉。 扯远了,再说回从意识转化为潜意识。其实,我们小时候,不管美的丑的,安全的不安全的,有礼数的没礼数的,都会去尝试。但为了保持跟父母、亲人的关系,为了在学校、在社会生存,我们总会被迫压抑那些不被接纳的特质,那些其实也是我们自己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它们被我们驱赶到了不易察觉的潜意识,以致于我们想要「做自己」的时候都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开始…
左手墨迹
4个月前
左手墨迹
4个月前
左手墨迹
4个月前
左手墨迹
4个月前
左手墨迹
4个月前
说说胡耀邦的下台 了解点党史的应该都知道,胡耀邦、赵紫阳是邓小平恢复职务后提拔起来的。他们在台前执行各项改革措施,邓小平跟陈云在幕后掌舵。邓是改革派的代表人物,掌握着党务和军队;陈云是保守派的代表人物,掌控着财经和宣传阵地,对军队的影响力虽然不如邓,但也有不少军队的支持者。 胡耀邦在成为总书记前,主持了针对老干部的冤假错案的平反,这为他积累了一定的人脉资源。也是邓小平有意为之。 但改革派一系列的改革举措,都是在动保守派的蛋糕。比如在农村搞包产到户,动的就是中财委这条线上的利益。老干部们刚刚平反,正准时大干一场呢,你把人家的舞台给拆了,这谁受得了。 不仅如此,84年开始还要把包产到户那套经验搬到城里,在国企工厂搞包干,这不是把中央的权力下放到地方,把地方的权力再下放到企业么?本来做好做差都一个样的,收入包干后,那些浑水摸鱼擅长搞政治斗争的干部们,一下就成了水退后的裸泳者,暴露在了聚光灯下。面对时代方向的转向,他们不觉得自己需要适应,而是认为都是改革的错。惹不起邓小平,只能把账记在胡耀邦头上。 计划经济推行了30年,改革起来并不容易。尤其是价格闯关,引起一波又一波的通货膨胀,再加上高干子弟到处倒卖批文,这都激起了民间的反对浪潮。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邓小平思考着权力顺利交接的问题,这一直是集权体制最头疼的问题,主要由胡耀邦来执行。要让权力顺利交接,就得让老干部们先退休,这样贯彻的阻力会小很多。胡跟他的班子,早在86年中,已经起草了一份文件,计划在1987年10月的中共13次全代会上宣布,中央委员60岁退休,政治局委员72岁退休。 刚恢复权力的老干部们,才享受到权力的甜头,子女们正热火朝天的倒卖批文呢,怎么能退休呢。早看胡耀邦不顺眼的老干部们,以彭真和胡乔木为首,从党政军各个系统集结起来,准备把胡耀邦从总书记的位置上拉下来。 我们都知道1986年12月,因为价格闯关失败,通货膨胀严重,全国各大城市爆发了大规模学生游行,持续了一个多月,震惊了中共高层。胡耀邦因处理不力,在保守派的巨大压力下,下台了。可是早在当年9月份,军方就预言胡耀邦要下台。学潮只是一个契机,给保守派全力讨伐他一个突破口。 面对老干部们的群起攻之,邓小平为了获得军方支持,不得不作出妥协,放弃胡耀邦。 而胡耀邦下台只是个开始,因为胡下台,赵紫阳补了总书记的缺,保守派支持的李鹏则顺利补了总理的缺。这样,在一轮轮的权力较量中,保守派逐渐占了上风。86学潮后,高层权力重新洗牌,学潮控诉的社会弊端却没半点改变。直到89年,东欧剧变,民主化浪潮再次席卷全球,学潮再次爆发了… 因为保守派占了上风,再加上东欧红色政权垮台震惊了高层,对学潮的血腥镇压几乎是无法避免的。 假如86年胡耀邦没有下台,到89学潮的结果会不会不至于那么惨烈?其实也不一定。毕竟面临重大抉择,还得靠邓小平拍板,而邓小平的权力又来自军队的支持。好不容易夺取了政权,又经历了一轮又一轮权力斗争,中共怎么可能允许别人来革它的命呢!无论谁在台上。 推荐观看《天朝是怎么作死的》:
左手墨迹
4个月前
左手墨迹
4个月前
在追剧,听到「光宗耀祖」这个词突然就觉得好心酸,还有「衣锦还乡」也是一样,这是多少人远走他乡吃尽人间苦楚的最终目的啊。 可这一切,也不过是为了获得亲朋好友的肯定与赞许而已。为何吃尽苦楚只是想获得几句肯定呢?大概是因为童年时长期被忽视、被嫌弃,被当成工具来对待。更重要的是,当你被忽视被嫌弃时,你是受伤的。但这种细碎的伤,幼小的孩童,无法明确感知和表达。 如果这样的伤害如果可以被恰当处理,被父母看见并安抚,也许就不会在潜意识里累积。但很多时候,父母自己不仅承受着上一代遗留下来的创伤,每天还疲于奔命,本根不可能顾及到孩子的感受,还常常是忽视、嫌弃孩子的主要责任人。 孩子慢慢发现,自己只有做对了,有了使用价值才会获得父母的看见和认同,进而获得其他人的看见和认同。但孩子太小,不管是从体力上还是心智上,都很难帮到父母,他们想要被看见和肯定的渴望却日益膨胀(被看见和肯定是对一个人个人价值的确认,是ta活下去的动力)。直到ta 成年,身体更强壮,心智更成熟,ta 渴望着通过做一番事业(赚很多钱、获得一定社会地位、有一定的社会成就),回到家乡,获得亲朋好友的认可与肯定,补偿童年那些一次又一次被忽视、被嫌弃的伤痛,证明自己值得被爱。 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太过普遍,它几乎成了一种东亚人的特有心理文化。仅仅是「衣锦还乡」这个词,就能激起大家共有的心理感受。那背后埋藏着太多的委屈与心酸。 推荐观看《天朝是怎么作死的》:
左手墨迹
4个月前
晚清的很多荒唐事儿真是让人哑口无言。经过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并未想过自强,还是想用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瞒和骗)来对付西方人。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终于从梦中惊醒,决策层认为应该引进西方先进器物,才掀起了自强运动。 自强运动中的荒唐事真是多到说不完,其中有这么一件尤其让人无语。这件事发生在1863年,当时主政的是恭亲王。他向清政府陈词,说中国战败不是因为将士怕死,而是装备太烂。如果引进一批西方先进武器,就能扭转局势。皇帝准其所奏,又给批了款。于是恭亲王就拿着这笔巨款,委托负责中国海关的赫德在英国购买一支火轮舰队。 赫德呢,自己负责海关的工作,没空处理这事儿,又将其委托给了他的副手李泰国。李回到英国确实购买了八艘轮船,还顺便将英国皇家舰长阿思本来负责这支舰队,阿思本再像他负责。本来只是代买军舰,李却自封为海军司令。 舰队抵达中国后,恭亲王告诉他,他只是一个副管带,相当于其中一艘战舰的副舰长,必须听命于曾国藩和李鸿章。李说他只听命于皇帝一人,不打算听命于其他任何人,恭亲王也没打算让李来控制这支舰队。双方争执不下。 最后怎么解决的呢?阿思本提议解散舰队。清政府也怕舰队落到太平军或者日本手里,也同意解散舰队。虽然李泰国同意了解散舰队,但也不能白忙活一场吧。于是在美国公使浦安臣的调停下,清政府支付给阿思本一万两银子,李泰国14000英镑(大约相当于30000两银子),终于解散了舰队。 自强运动中,清政府花了55万英镑购买了一支舰队,舰队因不受自己节制而不得不解散,解散还得支付一大笔补偿金。整件事情,清政府除了花了巨额囯帑,什么也不得到,还惹得一身麻烦。这其中的荒唐与腐败,恐怕不是一句“失败”可以简单概括的。 推荐观看:《天朝是怎么作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