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左手墨迹
关注
统计数据
281
文章
0
粉丝
0
获赞
1698
阅读
热门文章
1
TechFlow 深潮 发布的文章:近期教育领域的变化引发了广泛讨论,我认为教育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
145
32
左手墨迹
4个月前
当时不能批评,事后不让回忆。有人还真是相信权力可以无所不能。
勿忘六四:36年后对历史真相的追问与反思· 220 条信息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4个月前
社交媒体上,经常会看到一些人宣称要「做自己」,可是还没有来得及做自己,或者完整的做自己的人们,怎么知道自己在哪里?如何去寻找那个自己呢? 从小到大,父母、亲人、学校、社会都在教我们学做人。可那些道理都是他们希望我们成为的样子,比如父母会要求我们懂事、听话,在他们忙的时候能够很有眼色的去帮忙,若你没眼色就会打到你有眼色,或者羞辱到你有眼色;在他们穷的时候,期待你不要有任何超出他们负担得起的支出,甚至能给家里赚点钱。 我小时候就是这样,家里忙的时候,我妈希望我帮她干活,闲的时候,我如果能跟其他小孩一起挖点草药卖钱,那就太懂事了。当然我并不总是那么顺服,时不时自己还是会冒出来,去同学家玩逃避做家务啊,呆在学校不回家啊。那接下来等待我的,就是一顿毒打或者几天不予理睬的冷暴力。 亲人希望你什么样呢?比如过年走亲戚,大家都在那玩牌正热闹的时候,我爸让我去厨房帮忙,因为我是女孩子,这个时候就应该呆在厨房,帮女主人准备饭菜。如果我去了,亲戚们会说我真懂事儿;如果没去,他们就会跟其他亲戚甚至我爸妈说:女子都那么大了,一点眼色都没有。 客人来的时候,你要出门去迎,不去就是不热情我;客人走的时候,你要站起来送,不送(没站起来)就是不懂礼数,这样会遭到其他亲戚背后的审判的。若只是背后说,说了也就说了,反正你不知道也不会往心里去。关键是这些难听话,最后一定会从某个亲戚的嘴里传到你父母那里的。若只是说你做的不好也就罢了,但他们说你不好的时候,一定会连带着说你父母不会教育。这样他们的自尊心就会受不了,然后就会对你进行一顿教育。 经过一顿棍棒加辱骂,你会一辈子记得那些礼数。即便你再怎么不愿意、不屑于,当事情发生的时候,必定会尊崇所有的礼数,甚至比别人期待你做得更好。 学校期待你做什么呢?它要求你遵守学院的纪律,最好当个学习机器,替老师争光、给学校争光。既然要争光,就要上课认真听讲、勤做笔记。在老师管不住那些捣乱的学生时,最好能做老师的摄像头,时时像老师打小报告。若你不是学习的料,那就老老实实呆着,不要迟到早退,不要打架斗殴,总之就是不要给老师和学习找麻烦,他们就烧高香了。 你做到了大家也能相安无事,你若做不到,老师也会请家长来配合。当你父母的面,将你和其他好学生一对比,你父母脸上肯定挂不住,回去就是一顿训斥加辱骂,甚至胖揍。你的任何解释都是苍白的。 同样,社会期待你做什么呢?它期待你成为工业化社会合格的螺丝钉,希望别人再怎么欺负你,你都不要还手;期待你买房接盘,期待你多生几个螺丝钉,期待你假期挤景区,也期待你做个服从一切规则的工具人,完成螺丝钉应有的贡献。 如果毕业后你没有找到好工作,会被认为是个loser ,如果别人欺负你时你还手了,你就是寻衅滋事,如果你不为国接盘,你就不配结婚生子,如果买房结婚又不愿生孩子,会被指责自私、不孝。如果你失业了、房贷违约了,会被骂作死!明明负担不起,还要加杠杆,真是活该! 幼小的生命本没有规则,会到处去试探。但父母不会告诉你什么是规则,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而是在你每一次试探时,就像大卫的妈妈一样,告诉你这个不能做,那个也不能做。结果就是,要么你什么都试探了,然后被狠狠的教训一顿,要么就是蹑手蹑脚,什么都不敢做。 父母告诉你的,都会越来越多的内化为你自己的规则。但你与父母所处的时代不同,遭遇的外部环境也不同,那么你们的想法和表现还是会有很多不同。比如同学对你说了很伤自尊的话,你觉得很受伤,想跟父母倾诉。他们却毫不在意的说,你真差劲,怎么不骂回去!或者说几句话而已,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他们拒绝接纳并承认你情绪的合理性,慢慢地,你会把自己的情绪藏起来,甚至不允许它们存在,用麻木来抗拒痛苦。 当周围人所有人都不喜欢不接纳你的某些特质时,为了合群并保持关系,你往往也会让自己厌恶你原本喜欢的,甚至把它从你的意识里去除。但它并没有真的被去除,而是从意识层面进入潜意识层面。当你发现别人身上拥有你想要隐藏的特质时,你会本能的讨厌对方。其实你真正讨厌的不是对方,而是对方身上的某个特质激发出了你的焦虑和不安全感,你讨厌的是这样不安全的感觉。 扯远了,再说回从意识转化为潜意识。其实,我们小时候,不管美的丑的,安全的不安全的,有礼数的没礼数的,都会去尝试。但为了保持跟父母、亲人的关系,为了在学校、在社会生存,我们总会被迫压抑那些不被接纳的特质,那些其实也是我们自己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它们被我们驱赶到了不易察觉的潜意识,以致于我们想要「做自己」的时候都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开始…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4个月前
为何遭受羞辱创伤时会引发羞耻感呢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4个月前
坐在阳台上,看着草坪上飞来飞去的萤火虫,有种平静的喜悦。好像被抚慰到了,似乎小时候熟悉的画面又回来了。但真的回到家乡,却早已面目全非。 小时候熟悉的村庄已经变成了楼房,小时候熟悉的麦田已经变成了成片成片的果园,还有小时候弯弯曲曲的小河流早已被填埋,就像连我的童年时光一起给填埋了,连个熟悉的仅供凭吊的地方都没有。 我突然明白看到萤火虫为什么会有被抚慰的感觉了,是童年美好时光的闪回,是失而复得的喜悦。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4个月前
关于如何管理孩子用手机,这篇博文说得很好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4个月前
上海滩的大亨们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4个月前
花样真多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4个月前
这得影响多少人啊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4个月前
「十里洋场」的由来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4个月前
当我们能够接纳自己的过去,要收回投影到别人身上的特质,就变得容易了许多。 当我们刻意压抑某些消极的情感和特质时,这些情感和特质就会投影到我们周围的人们身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扰。 我们无法接受自己内心的阴暗面,因此我们把精力都花在对别人的评判和鄙夷上了。 我们缺少承担责任的勇气,不敢承认自己犯下的错误。 我们害怕表现出自己不完美的一面,害怕在自己身上发现那些最让我们讨厌的东西。 我们害怕表现出内心的智慧和力量,因为这样会让我们在庸庸碌碌的人群中显得孤立。 我们害怕得不到别人的认同,所以宁可抛弃自己心中最宝贵的东西,也要给自己戴上一层伪装的面具。 我们以为伪装是生存所必需的,于是就继续伪装下去,直到连自己都忍受不了自己为止。那些被我们压抑的负面情绪会重新开始躁动,给我们造成越来越强烈的痛苦,甚至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 推荐观看《天朝是怎么作死的》: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4个月前
“当一个人由于内在匮乏,无比渴望被爱时,需要的不是劝告,建议,他们真正缺的是一份早年从没得有过的承认,允许。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一句:既然你那么匮乏,还愿意做那么多努力,付出了那么多,你真的很了不起,也很不容易啊!”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4个月前
这几天几乎每天都陪娃看一部宫崎骏的电影。每次看到动情处我就想,宫崎骏的童年都经历过什么,他是怎样治愈自己的,为何能如此透察人心?仅靠阅读阅读肯定是不够的,得有相当丰富的阅历才行。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4个月前
当我们得不到心中想要的东西时,原因总是在于我们自己——我们觉得自己不配得到这些东西。这种感觉会让我们对自己产生愤怒。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4个月前
自我接纳的简单方法: 能让你产生剧烈情感波动的每一个字、每一次经历、每一个人,都需要你去回忆、去面对、去接纳、去包容。 我们需要在回忆中追溯这种情感波动产生的原因,例如某一次不快的经历,然后直面那次经历,承认它是我们过去的一部分。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那次经历对我们的生活造成的影响,然后,再换个视角看待那次经历,把心中郁积的负面情感转化为正面情感。 如果我们能够用新的、积极的方式诠释过去的不快经历,就更容易接纳和包容它,从而摆脱它对我们生活的持续影响。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4个月前
是的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4个月前
你身边有没有这种一种人,你只是不赞同Ta 的观点,在Ta看来你否定的并不是Ta的观点,而是Ta这个人。这大概也是各个群聊里一言不合就人身攻击的原因所在。 很多人常常将持有的观点和自我捆绑,是因为自我很弱小、很涣散又很不稳定,需要一些附加的东西,比如某些观点、品牌饰品等来填补那弱小又涣散的自我,让它成为自我的一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你若反对Ta的观点,就相当于反对Ta这个人,自己反对Ta的存在。Ta会本能的暴怒,然后通过对你进行人身攻击来捍卫自我的完整性。 群里遇到这样的人,尤其是当Ta的头脑被暴怒情绪占据时,讲任何道理都是没用的。我认为心智成熟的做饭应该是停止讨论,看到攻击背后的心理机制。 但我常常看到的却是,彼此人身攻击,其他群友围观站队。最后必因其中一人退群了事。这或许是因为大家的自我都是比较涣散的、弱小的,一遇到任何攻击都会快速启动防御机制,进行反击。尤其是在群聊里,攻击群友似乎不用付出什么成本。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4个月前
许多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追逐光明,最后却在阴影中越陷越深。荣格曾说:“幻想光明是没有用的,唯一的出路是认识阴影。”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4个月前
通俗易懂😂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4个月前
说说胡耀邦的下台 了解点党史的应该都知道,胡耀邦、赵紫阳是邓小平恢复职务后提拔起来的。他们在台前执行各项改革措施,邓小平跟陈云在幕后掌舵。邓是改革派的代表人物,掌握着党务和军队;陈云是保守派的代表人物,掌控着财经和宣传阵地,对军队的影响力虽然不如邓,但也有不少军队的支持者。 胡耀邦在成为总书记前,主持了针对老干部的冤假错案的平反,这为他积累了一定的人脉资源。也是邓小平有意为之。 但改革派一系列的改革举措,都是在动保守派的蛋糕。比如在农村搞包产到户,动的就是中财委这条线上的利益。老干部们刚刚平反,正准时大干一场呢,你把人家的舞台给拆了,这谁受得了。 不仅如此,84年开始还要把包产到户那套经验搬到城里,在国企工厂搞包干,这不是把中央的权力下放到地方,把地方的权力再下放到企业么?本来做好做差都一个样的,收入包干后,那些浑水摸鱼擅长搞政治斗争的干部们,一下就成了水退后的裸泳者,暴露在了聚光灯下。面对时代方向的转向,他们不觉得自己需要适应,而是认为都是改革的错。惹不起邓小平,只能把账记在胡耀邦头上。 计划经济推行了30年,改革起来并不容易。尤其是价格闯关,引起一波又一波的通货膨胀,再加上高干子弟到处倒卖批文,这都激起了民间的反对浪潮。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邓小平思考着权力顺利交接的问题,这一直是集权体制最头疼的问题,主要由胡耀邦来执行。要让权力顺利交接,就得让老干部们先退休,这样贯彻的阻力会小很多。胡跟他的班子,早在86年中,已经起草了一份文件,计划在1987年10月的中共13次全代会上宣布,中央委员60岁退休,政治局委员72岁退休。 刚恢复权力的老干部们,才享受到权力的甜头,子女们正热火朝天的倒卖批文呢,怎么能退休呢。早看胡耀邦不顺眼的老干部们,以彭真和胡乔木为首,从党政军各个系统集结起来,准备把胡耀邦从总书记的位置上拉下来。 我们都知道1986年12月,因为价格闯关失败,通货膨胀严重,全国各大城市爆发了大规模学生游行,持续了一个多月,震惊了中共高层。胡耀邦因处理不力,在保守派的巨大压力下,下台了。可是早在当年9月份,军方就预言胡耀邦要下台。学潮只是一个契机,给保守派全力讨伐他一个突破口。 面对老干部们的群起攻之,邓小平为了获得军方支持,不得不作出妥协,放弃胡耀邦。 而胡耀邦下台只是个开始,因为胡下台,赵紫阳补了总书记的缺,保守派支持的李鹏则顺利补了总理的缺。这样,在一轮轮的权力较量中,保守派逐渐占了上风。86学潮后,高层权力重新洗牌,学潮控诉的社会弊端却没半点改变。直到89年,东欧剧变,民主化浪潮再次席卷全球,学潮再次爆发了… 因为保守派占了上风,再加上东欧红色政权垮台震惊了高层,对学潮的血腥镇压几乎是无法避免的。 假如86年胡耀邦没有下台,到89学潮的结果会不会不至于那么惨烈?其实也不一定。毕竟面临重大抉择,还得靠邓小平拍板,而邓小平的权力又来自军队的支持。好不容易夺取了政权,又经历了一轮又一轮权力斗争,中共怎么可能允许别人来革它的命呢!无论谁在台上。 推荐观看《天朝是怎么作死的》: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4个月前
长辈似乎都这样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4个月前
这也是我这几个月一直在做的。陪伴并理解沦陷的自己,让那个受伤的自己被安抚。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4个月前
关于成熟,Waddell说的太好了。成熟不在于年龄,而在于个人承受强烈情绪的能力,也就是一个人的涵容能力,以及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发展出来的对精神痛苦的反思能力。 20岁时,当所有人都告诉你,你已经长大了,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了,但大多时候你的心智还是像个孩子,无法应付复杂的人心,更无法处理人际关系中相互输出的强烈情绪,要么自伤要么伤人,很难涵容别人加之于你的强烈情绪,比如怒吼。你也无法处理自己因此而受到的伤害,以及自己因伤害可能带来的自体破碎。 它需要你在未来的亲密关系体验中,不断的汲取能量并反思。直到你在下一次面对他人的强烈情绪时,不再提起防御机制,而是处理这情绪背后的需求,那么你的心智就开始成熟了。 社会要求我大学毕业时就该成熟了,而我以为自己是在生了孩子后才成熟的,事实上我是这一两年,也就是快40岁的时候才开始成熟,对强烈情绪的涵容能力才有了明显的提升。 推荐观看:《天朝是怎么作死的》: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4个月前
在追剧,听到「光宗耀祖」这个词突然就觉得好心酸,还有「衣锦还乡」也是一样,这是多少人远走他乡吃尽人间苦楚的最终目的啊。 可这一切,也不过是为了获得亲朋好友的肯定与赞许而已。为何吃尽苦楚只是想获得几句肯定呢?大概是因为童年时长期被忽视、被嫌弃,被当成工具来对待。更重要的是,当你被忽视被嫌弃时,你是受伤的。但这种细碎的伤,幼小的孩童,无法明确感知和表达。 如果这样的伤害如果可以被恰当处理,被父母看见并安抚,也许就不会在潜意识里累积。但很多时候,父母自己不仅承受着上一代遗留下来的创伤,每天还疲于奔命,本根不可能顾及到孩子的感受,还常常是忽视、嫌弃孩子的主要责任人。 孩子慢慢发现,自己只有做对了,有了使用价值才会获得父母的看见和认同,进而获得其他人的看见和认同。但孩子太小,不管是从体力上还是心智上,都很难帮到父母,他们想要被看见和肯定的渴望却日益膨胀(被看见和肯定是对一个人个人价值的确认,是ta活下去的动力)。直到ta 成年,身体更强壮,心智更成熟,ta 渴望着通过做一番事业(赚很多钱、获得一定社会地位、有一定的社会成就),回到家乡,获得亲朋好友的认可与肯定,补偿童年那些一次又一次被忽视、被嫌弃的伤痛,证明自己值得被爱。 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太过普遍,它几乎成了一种东亚人的特有心理文化。仅仅是「衣锦还乡」这个词,就能激起大家共有的心理感受。那背后埋藏着太多的委屈与心酸。 推荐观看《天朝是怎么作死的》: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4个月前
晚清的很多荒唐事儿真是让人哑口无言。经过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并未想过自强,还是想用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瞒和骗)来对付西方人。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终于从梦中惊醒,决策层认为应该引进西方先进器物,才掀起了自强运动。 自强运动中的荒唐事真是多到说不完,其中有这么一件尤其让人无语。这件事发生在1863年,当时主政的是恭亲王。他向清政府陈词,说中国战败不是因为将士怕死,而是装备太烂。如果引进一批西方先进武器,就能扭转局势。皇帝准其所奏,又给批了款。于是恭亲王就拿着这笔巨款,委托负责中国海关的赫德在英国购买一支火轮舰队。 赫德呢,自己负责海关的工作,没空处理这事儿,又将其委托给了他的副手李泰国。李回到英国确实购买了八艘轮船,还顺便将英国皇家舰长阿思本来负责这支舰队,阿思本再像他负责。本来只是代买军舰,李却自封为海军司令。 舰队抵达中国后,恭亲王告诉他,他只是一个副管带,相当于其中一艘战舰的副舰长,必须听命于曾国藩和李鸿章。李说他只听命于皇帝一人,不打算听命于其他任何人,恭亲王也没打算让李来控制这支舰队。双方争执不下。 最后怎么解决的呢?阿思本提议解散舰队。清政府也怕舰队落到太平军或者日本手里,也同意解散舰队。虽然李泰国同意了解散舰队,但也不能白忙活一场吧。于是在美国公使浦安臣的调停下,清政府支付给阿思本一万两银子,李泰国14000英镑(大约相当于30000两银子),终于解散了舰队。 自强运动中,清政府花了55万英镑购买了一支舰队,舰队因不受自己节制而不得不解散,解散还得支付一大笔补偿金。整件事情,清政府除了花了巨额囯帑,什么也不得到,还惹得一身麻烦。这其中的荒唐与腐败,恐怕不是一句“失败”可以简单概括的。 推荐观看:《天朝是怎么作死的》: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4个月前
天朝是怎么作死的:
分享
评论 0
0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