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左手墨迹
关注
统计数据
281
文章
0
粉丝
0
获赞
1698
阅读
热门文章
1
TechFlow 深潮 发布的文章:近期教育领域的变化引发了广泛讨论,我认为教育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
145
32
左手墨迹
2个月前
不知道从啥时候开始,我特别反感有人把中共建政以来的表达成「新中国以来」这个说法,你说它「新」在哪里?国体是一党独裁,领导人除了江、胡都是终身制,财富都掌握在权贵手里然后子承父业,甚至连基层干部跟帝制时代的胥吏也没什么不同,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你说它到底「新」在哪里?!!
#中共建政
#一党独裁
#权贵
#终身制
#负面情绪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2个月前
这是我最近看到的最有力量的一句话
#力量
#积极
#情感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2个月前
投射无处不在,除非你能接纳完整的自己。比如那些你曾经难以忍受的特质
#自我接纳
#个人成长
#心理
#积极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2个月前
关于美国校车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2个月前
这个说法可以扩展到绝大多数人,不仅是中国,也不仅局限于男人。人格的成熟是所有人的必修课,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去修。
#人格成熟
#人生必修课
#社会
#普遍性
#条件限制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2个月前
讲出了「情绪价值」的内核
#情绪价值
#内核
#情感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2个月前
施虐者与受虐者、拯救型与被拯救型、回避型与焦虑型。亲密关系的相互选择大都离不了这三种类型。
#亲密关系
#施虐者
#受虐者
#回避型
#焦虑型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2个月前
非常理解崔老师的说法。我之前玩过股票也玩过币,最后发现身体受不了情绪的来回起伏。赚了睡不好,亏了也睡不好,就是崔老师说的,受不了在贪婪和恐惧之间被来回搓,就只看看数据不再玩了。说到底还是没有那么多的精神资源(足够稳定的内核)来参与这场游戏,赚不了期望、情绪与策略必须保持一致的钱。😂
币圈“1011”六倍崩盘:高杠杆爆仓潮,谁在裸泳?· 5912 条信息
#崔老师
#股票
#虚拟货币
#情绪波动
#精神压力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2个月前
对抗虚无感和无意中感是大部分人一生的命题
民生维艰:欠薪蔓延,底层挣扎· 2067 条信息
中共统治下:民怨沸腾,社会矛盾激化· 1452 条信息
多地欠薪维权频发,底层民生困境难解· 2553 条信息
民生凋敝:欠薪潮激化社会矛盾,底层陷生存危机· 2100 条信息
#虚无感
#无意义感
#人生
#情感
#心理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2个月前
时代的一粒灰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2个月前
劳东燕老师的感受应该也是大家想说而没能说出的感受
#劳东燕
#社会感受
#舆论表达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2个月前
在很多人的一生中,运气太重要了。 比如荣氏兄弟刚开始创业,正需要融资时跟他家有点关系的中级官员被罢官了,该官员把自己的资本投入荣氏兄弟的面粉厂。在此之前,荣氏兄弟在上海钱庄当了三年学徒后,回到家乡自己开钱庄。 刚开了一年多,荣宗敬开始对面粉厂感兴趣,但他们的钱庄太小,利润也不够开面粉厂,于是就找亲友融资。正在此时跟他们有点关系的官员被罢官了,正在找投资项目,于是双方一拍即合,这个官员投资了面粉厂的一半股份,还利用自己在官场的关系,顺利解决了地方乡绅抵制来办工厂的诸多事宜,于是面粉厂得以顺利开业。 也因为有这个官员的投资,其他亲戚才相继入股。一年后,这个官员要去其他地方上任,退出投资。荣氏兄弟接过了他所有的股权,成为面粉厂的大股东。当时面粉主要是用来出口的,而且全国也没几家面粉厂,荣氏兄弟开面粉厂主要是因为面粉厂的竞争小,而且免税。在当时看来,算不上特别有前景。只能说比钱庄的利润率稍微高一点吧,没办法跟大型的官督商办比。 谁能想到,就在他们收回股权几个月后,日俄战争爆发了,面粉价格蹭蹭蹭地涨,面粉厂的利润很快就超过了资本金。荣氏兄弟就开始扩大规模。 开第一家面粉厂时,因为资本金有限,买不起8万银元的磨机,他们就花了2万买的发动机和石磨,用发动机拉动石磨来生产面粉。后来面粉厂在日俄战争中赚钱后,他们还是不敢冒进,低价购买了英国公司刚研发出来的钢磨。 这个产品下了生产线都没经过试验,失败的概率还是很大的。结果就是这批低价钢磨,运营非常好,荣氏兄弟的面粉厂很快就成了当时全国产量最大的面粉厂,日生产量超过8000袋。 然后荣氏兄弟就不断利用面粉厂的利润,在上海、武汉等地开新的面粉厂。还用面粉厂的利润投资面纱厂。但了1930年代,荣氏兄弟已经是全中国的面粉大王和面纱大王,成就了百年传奇家族。 而荣氏能成就财富神话,当然跟谨慎的嗅觉和投机理念有很大的关系。但并不是每一个精于投资的精明商人都能成就财富传说。在起步阶段的每一个偶然事件都可能决定着家族命运的走向。但幸运的是,每一次他们都抓住了上天赐予的好运,才奠定了了这个荣氏家族的财富神话。
#AI掘金:知识付费新机,流量为王时代· 236 条信息
#荣氏兄弟
#面粉厂
#日俄战争
#官员投资
#财富神话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2个月前
甲午战败后,中国人开始向日本学习,也开始有人去日本留学,民间也开始编写留学指南。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张之洞和刘坤一等改革派明显得势,他们的呼吁让中国学子出国留学更加紧迫。留学生的人数也随着政策面的支持而快速增加,到1905年达到了顶峰,从1896年的13人快速增加到1905年的两万的人。 这不仅是因为1905年清朝废除了科举制度,更重要的是,出国留学代替科举成为进入政府工作的基本条件。 即便后来清王朝覆灭了,出国留学依然是进入政府工作的基本条件。后果的国民政府高官,除了军阀出身的大都有留学经历。
#甲午战败
#对日留学
#科举废除
#清朝覆灭
#政府工作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2个月前
读史读到中华帝国修长城的必要性也是有意思,让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决策者是怎么思考的。 一说起统治者花费巨资修长城,历史教科书都告诉我们,是为了防止西北游牧民族的烧杀抢掠,事实上这只是部分原因,甚至不是主因。 不少喜欢历史的朋友或许知道,长城跟400毫米降水线几乎是重合的。游牧民族南犯跟400毫米降水线南移基本是一致的。也就是当西北连续干旱,他们在草原上活不下去的时候才会向农耕地区移动求生,但这就势必会很边境居民发生冲突。 朝廷当然也会出兵驱赶游牧民族,当然驱赶外敌与其说是保护自己的国民,不如说是保护税源。作为农业帝国,自耕农一直是帝国的主要税源。若土地被游牧民族占据,居民被游牧民族蓄为奴隶,就意味着帝国税源的缩小,这是不能忍的。 所以中华帝国从战国起就开始修长城,到秦朝时更甚。400毫米降水线南移时,长城可以阻挡游牧民族长驱直入;400毫米降水线北移的时候,可以防止自耕农去草原谋生,损失税源。 因为把自耕农固定在土地上是帝国存续的基础,所以帝国不仅要修长城,还禁止农民自由流动。作为中华帝国的雏形,秦汉时期,帝国就制定了一整套限制居民流动的政策。比如保甲、里甲制度,路引制度等。在秦汉时,一个人要想离开自己的县乡,就得到乡里县里层层上报,乡里出具了「无犯罪证明」之后,才能经过各个关卡。 所以说,帝国把居民束缚在土地上,束缚在家乡,并不是为了治安管理的需要,而是管理人口和控制税源的需要。如果居民可以随便迁徙,收税的时候找不到人,官员们交不了差,那麻烦可就大了。 所以一定要制定一整套的规定,把居民固定在土地上。若有人要出远门,也一定要经过繁琐的审批程序,非必要不放行。不得不出门的时候,才会开个随时可以收回的通行证,还严格限制流动的区域,这样税源就稳定了。 而这些限制居民流动的手段和措施,一直持续到1990年代。到了中共治下,技术更先进了,更是无所不用其极。中共更厉害的地方在于,想让你流动时,火车汽车可以免费坐;不想让你流动时,你连村子都出不去,对人口的控制,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直到税源从税农转到税商,才逐渐放松了对人口流动的控制。但即便如此,孙志刚的悲剧还是发生了… 技术似乎进步了,但历史好像一直在循环。。。
#长城
#税收
#人口流动
#历史周期
#集权统治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2个月前
看到押沙龙的一句话,觉得说的既文艺有准确。他说:「当整个社会弥漫着暴戾之气时,已露出末世的征兆了。一呼一吸,必有相应。文字上的血终究会流到现实里,菜市口的血也终究会流到围城里。」
#社会戾气
#末世征兆
#文字暴力
#现实影响
#押沙龙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2个月前
刚看到一个数据,说唐朝时期的人口只有今天的4%,耕地面积最高时却有8-12亿亩,跟今天的18亿亩相比,已经占到了50%左右。也就是是说,唐朝用占今天50%的耕地,养活了占今天4%的人口。 这当然是因为一千多年前,农业生产力极其低下,农作物产量也低,而且贫穷的人们饮食结构也很单一。 但也正因如此,帝国在持续的人口压力下才不得不南征北伐,对外扩张领土。而长期形成的行为又铸就了传统文化从士大夫到平民,对领土权力不容置疑的伸张。比如我们从小学的陆游的那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早已成为中国人最基本的领土观念。 而且一定是对国家领土。毕竟农耕时代个人必须在族群里才能活下去,而国家则是族群的最高形态。
#唐朝
#耕地面积
#人口压力
#领土扩张
#传统文化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2个月前
原来如此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2个月前
是你吗?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2个月前
读书时看到一句话说:「清中期人口快速膨胀,加之土地兼愈演愈烈,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对于生存和安全这样的基本问题,已经无法通过个人来解决。」 像不像今天的社会?极少数人控制着绝大部分的社会财富,绝大多数的普通人绞尽脑汁也不见得能混个温饱。帝制时代,土地是最重要的财富,占有了土地就相当于占有了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所以帝制时代的贫富差距恶化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土地兼并,今天贫富差距恶化则体现在对这种资源、资产的控制。 结果就是普通人无法通过个人努力来改变现状。要么推倒现有体制,要么继续为糊口挣扎。
民生维艰:欠薪蔓延,底层挣扎· 2067 条信息
中共统治下:民怨沸腾,社会矛盾激化· 1452 条信息
多地欠薪维权频发,底层民生困境难解· 2553 条信息
民生凋敝:欠薪潮激化社会矛盾,底层陷生存危机· 2100 条信息
#贫富差距
#社会财富分配不均
#阶级固化
#个人努力受限
#社会矛盾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2个月前
关于爱自己,看到一个我认为非常好的说法。说的是「爱自己不是屈从于廉价的诱惑,或某种执念,而是在认清了自己拥有的和缺失的以后,有勇气感受并面对真实的自己。在余生的每一天,都在努力建构一个自己乐于栖居的新世界。」 我太喜欢这个注解了。目前的我,正处于积蓄能量面对真实的自己,也就是更多的接纳自己这个阶段。
#爱自己
#接纳自己
#真实
#勇气
#个人成长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2个月前
无法接受批评的人,是因为心里住着一个“我不够好”的内在形象。
#心理
#批评
#内在形象
#自我认知
#消极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2个月前
众所周知,1853年以前的中国各朝代,不管帝国的京城是在西安、洛阳还是北京,帝都的粮食都要顺着大运河从江南运往帝都的。运给京城的粮食也叫漕粮运输,这关系着京城的安定。 按我们今天的逻辑,押运漕粮这么重要的工作,至少也应该是国企员工,福利待遇肯定差不了。但历史并非如此,尤其是生产力极其落后的农业社会。 明朝初期的漕粮押运,是征发的是运河两岸的免费劳役,后来民间不堪其苦才改用军人押运。为何百姓不堪其苦呢?因为漕粮押运从江南到北京,一个来回需要5到8个月时间,每年押运漕粮的船有六千多艘,每个船至少配备十个水手,一年光运漕粮就需要六万水手,还不算每个沿岸码头上数以百计的纤夫。 这些人常年免被征发劳役,既无力养家也没有精力耕种,他们要么趁着漕运的机会走私,要么就逃离原籍。政府发现征发劳役维持不下去了,才开始让军人押运。既然要让军人押运,就要解决军饷的问题,又不能提高税负,怎么办呢?政策上允许他们带点土货,也就是走私。 不同与普通百姓,军人的组织性要强很多。很快,运河上就走私成风了。刚开始他们只是自己夹带点私货,后来联合私商、官府、盐枭团伙作案,几年就形成了严密的走私网络。整个帝制时代,食盐都垄断在政府手里,倒卖私盐是暴利。而盐税收入又是中央财政的主要来源,占到三四成之多。这也是明朝中后期财政不断恶化的重要原因。 清朝承袭了明制,一开始也用军人押运,后来发现很难杜绝以前的弊端,就慢慢裁撤了漕粮军户,由工头雇佣水手押运,然后给水手开工资。到了此时,水手押运一个来回的工资可以换五六石米,但还是不够养家糊口。他们也像明朝的运粮军人一样,慢慢组织起来走私。青帮的前身——罗祖教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现起来的。 其实罗祖教原来是佛教的一个分支,也是为底层百姓提供心理安慰的这么一个宗教,曾在运河两岸传播。后来因为大部分水手也信,清政府担心他们勾结天地会、大刀会等秘密会社反清,就移平了他们的庵堂,慢慢地为了隐蔽组织,水手们将活动中心转移到船上,名字也由原来的罗祖教换成了安清道友,演化成青帮是在漕粮又河运改成海运以后的事情了,也就是1853年以后了~~~ 为什么清政府从1853年以后才开始海运漕粮的,天地会、哥老会、袍哥会、洪门、青帮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我会在本月的节目《秘密帮会史》中一一道来。
#漕运
#走私
#明清
#青帮
#漕粮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2个月前
刚看到的😂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2个月前
这个世界很奇妙,有些人天天见却像从未认识过一样陌生,有些人只见过两三次却一见如故相知多年。 那些天天相见也无法增加了解的人,多半都有着各种难以察觉的隐形冰山,就会靠近也会彼此伤害,长期形成了淡如水的关系。 而那些一见如故的人们,身上隐藏着点燃彼此生命力的火种,好像只有跟TA们在一起,你才会有作为当局者融入这个世界的真实体验,其他时候更像是个抽离自体的旁观者,跟这生活其中的世界保持着谨慎的距离。 好的关系滋养你,说的就是这样一见如故的关系。但这样的关系可遇不可求。
#人际关系
#一见如故
#社交
#情感
#缘分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2个月前
怎样才算「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这个解释挺好的
#活出自我
#摆脱期待
#人生选择
#个人成长
#积极
分享
评论 0
0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