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运

众所周知,1853年以前的中国各朝代,不管帝国的京城是在西安、洛阳还是北京,帝都的粮食都要顺着大运河从江南运往帝都的。运给京城的粮食也叫漕粮运输,这关系着京城的安定。 按我们今天的逻辑,押运漕粮这么重要的工作,至少也应该是国企员工,福利待遇肯定差不了。但历史并非如此,尤其是生产力极其落后的农业社会。 明朝初期的漕粮押运,是征发的是运河两岸的免费劳役,后来民间不堪其苦才改用军人押运。为何百姓不堪其苦呢?因为漕粮押运从江南到北京,一个来回需要5到8个月时间,每年押运漕粮的船有六千多艘,每个船至少配备十个水手,一年光运漕粮就需要六万水手,还不算每个沿岸码头上数以百计的纤夫。 这些人常年免被征发劳役,既无力养家也没有精力耕种,他们要么趁着漕运的机会走私,要么就逃离原籍。政府发现征发劳役维持不下去了,才开始让军人押运。既然要让军人押运,就要解决军饷的问题,又不能提高税负,怎么办呢?政策上允许他们带点土货,也就是走私。 不同与普通百姓,军人的组织性要强很多。很快,运河上就走私成风了。刚开始他们只是自己夹带点私货,后来联合私商、官府、盐枭团伙作案,几年就形成了严密的走私网络。整个帝制时代,食盐都垄断在政府手里,倒卖私盐是暴利。而盐税收入又是中央财政的主要来源,占到三四成之多。这也是明朝中后期财政不断恶化的重要原因。 清朝承袭了明制,一开始也用军人押运,后来发现很难杜绝以前的弊端,就慢慢裁撤了漕粮军户,由工头雇佣水手押运,然后给水手开工资。到了此时,水手押运一个来回的工资可以换五六石米,但还是不够养家糊口。他们也像明朝的运粮军人一样,慢慢组织起来走私。青帮的前身——罗祖教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现起来的。 其实罗祖教原来是佛教的一个分支,也是为底层百姓提供心理安慰的这么一个宗教,曾在运河两岸传播。后来因为大部分水手也信,清政府担心他们勾结天地会、大刀会等秘密会社反清,就移平了他们的庵堂,慢慢地为了隐蔽组织,水手们将活动中心转移到船上,名字也由原来的罗祖教换成了安清道友,演化成青帮是在漕粮又河运改成海运以后的事情了,也就是1853年以后了~~~ 为什么清政府从1853年以后才开始海运漕粮的,天地会、哥老会、袍哥会、洪门、青帮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我会在本月的节目《秘密帮会史》中一一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