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读书分享:索罗斯——用哲学思考金融投资!! 只有掌握住群众的本能才能控制市场,即必须了解群众将在何时、以何种方式聚在某一种股票、货币或商品周围,投资者才有成功的可能。 索罗斯的经典名言 1、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 2、市场总是错的。 3、重要的不是你的判断是错还是对,而是在你正确的时候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你的力量来! 4、"我生来一贫如洗,但决不能死时仍旧贫困潦倒。”——挂在办公室的墙壁上。 5、如果你经营状况欠佳,那么,第一步你要减少投入,但不要收回资金。当你重新投入的时候,一开始投入数量要小。 6、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如果发生什么就该如何应对。 7、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有充足的自由时间。 8、在股票市场上,寻求别人还没有意识到的突变。 9、股市通常是不可信赖的,因而,如果在华尔街地区你跟曾别人赶时髦,那么,你的股票经营注定是十分惨淡的。 10、身在市场,你就得准备忍受痛苦。 11、如果你的投资运行良好,那么,跟着感觉走,并且把你所有的资产投入进去。 12、人们认为我不会出错,这完全是一种误解。我坦率地说,对任何事情,我和其他人犯同样多的错误。不过,我的超人之处在于我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这便是成功的秘密。我的洞察力关键是在于,认识到了人类思想内在的错误。 13、我不愿意花很多时间和股票市场的人们在一起,我觉得他们讨厌,和知识分子在一起比和商人在一起感觉要舒服得多。 14、很多年我都拒绝把它(投资)作为我的职业。它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我很乐意去接受——事实上,这就是我一辈子的事业。 15、我已经和公司打成一片。它以我为生,我也和它生活在一起,日夜形影不离……它是我的情人。我害怕失去它也担心做失败,并尽量避免失误。这是一种悲惨的生活。 16、我完全投入这一工作,但这确实是非常痛苦的经历。一方面,无论什么时候我在市场中如果作出了错误决策,我得忍受非常巨大的精神折磨。另一方面,我确实不愿意为了成功而把赚钱作为必需的手段。为了找出支配我进行金融决策的规则,我否认我已经成功。 17、我必须改变人们对我的看法,因为我不想仅仅是一名富翁,我有东西要说,我想让政府听到我的声音。 18、我认为我不是一名商人,我投资别人经营的商业,因此我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评论家,在某种程度上你们可称我是世界上薪水最高的评论家。 19、人对事物的认识并不完整,并由此影响事物本身的完整,得出与流行观点相反的看法。流行的偏见和主导的潮流互相强化,直至两者之间距离大到非引起一场大灾难不可,这才是你要特别留意的,也正是这时才极可能发生暴涨暴跌现象。 20、金融世界是动荡的、混乱的,无序可循,只有辨明事理,才能无往不利。如果把金融市场的一举一动当作是某个数学公式中的一部分来把握,是不会奏效的。数学不能控制金融市场,而心理因素才是控制市场的关键。更确切地说,只有掌握住群众的本能才能控制市场,即必须了解群众将在何时、以何种方式聚在某一种股票、货币或商品周围,投资者才有成功的可能。 共勉!
今天的热搜是王健林终于被限高。导火索是其下属公司未履行1.86亿元债务。 离他自豪地说“先完成一个亿的小目标”,才八年。离他资产最高时的1480亿,九牛一毛。 人们说:人家有私人飞机,有五星级酒店,不怕。也有人说:王健林未转移资产、未拖欠员工工资,坚持“砸锅卖铁还债”,对比起许家印,还是有担当。 想起当年王健林及代表的那一代创业富豪的豪情万丈,唏嘘不已。当初大连万达打比赛,随队出征的王健林,根本不做战前动员,只对机舱里的队员们拍一拍装满现金的黑色考克箱,说:哥几个,都在里面了啊。 万达奖金是别的球队三倍且从不拖欠,然后队员就热血上头嗷嗷直叫,然后大连万达就五十四场不败。时间段:1995 年 9 月 3 日 – 1997 年 5 月 31 日。 王健林不满足于足球场,他要拿下更大的天地。一开始确实成功,三届首富,进军全世界买买买,王健林彼时最爱念叨那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但有一件事,中国富豪一直在侥幸心理下不愿意想明白:中国没有创业型富豪,你的创业成功,只是核心权力层让你成功,钱暂时让你保管,稍微站错队,钱没了命也可能没了。即使你对新权利核心层大表忠心,也没用,还是那句话,“谁愿意带着一条老狗去打猎啊”。 想想邓通,得汉文帝宠信,赐蜀地铜山,竟然可以自铸钱币。结局是:文帝死后,失宠,被夺产,贫困而死。依附权力来的财富,一旦失势就彻底崩塌。 还是潘石屹聪明,真理是:挣多少钱不重要,跑多快才重要。 帝国没有穷人,只有待富群体。帝国也没有富人,只有待抄家者。 各位切记。
AI、金融与资本市场的未来|Gary Gensler 演讲要点 生产力与增长 真正推动 GDP 的并非简单自动化,而是转型与增强。自动化本身未必拉动增长,关键是市场集中度、就业、工资、通胀与金融稳定如何演变。 未来某个时点(也许 2030 年代),AI 会触发一场金融危机。不一定像 2008 年那么严重,但风险真实存在。 乐观与谨慎的分歧 顶尖经济学家意见分化:有人认为 AI 十年内难见显著生产力增量,也有人极度乐观。现实或许介于两者之间。AI 本质上是非线性、非确定、超维度的数学系统,解释性难题短期难解。 集中度与地缘政治 •芯片制造、稀土精炼、台积电等环节高度集中,带来国家间的博弈。 •厂商则靠“护城河”锁定用户,强化依赖。 •数据泄漏与价格不透明也是隐患,尤其在金融业。 •中美竞争是主轴,欧洲、拉美、亚洲、非洲如何在“算力与数据依赖”中保持韧性,是关键挑战。 资本市场的映照 •1964 年市值前四:IBM、GM、AT&T、埃克森。 •今天前 10 大公司占美股 40% 市值,其中数家单体突破万亿美元。美股总市值相当于 GDP 的 225%,约占全球股市的一半。 •仅四家巨头(亚马逊、谷歌、微软、Meta)每年在 AI CapEx 上投入 3000 亿美元,几乎等于 1% GDP。 •上半年美国 GDP 增长的一半,来自芯片与数据中心支出。 金融应用与风险 •成功落地:客服、理赔文档、情绪分析、小型量化交易特征提取。 •局限:推理延迟大、错误率高,尚不适合高频交易。 •金融业依赖外包与服务商,中小金融机构需要 AI 服务商,这是初创公司的大机会。 •但必须关注欺诈、操纵、深度伪造等风险。监管要为 AI 加上“护栏”,避免金融欺诈与市场操纵。 泡沫与差异 •AI 投资热潮与 19 世纪铁路泡沫、2008 房地产泡沫不同:大部分资金来自现金流充裕的巨头,而非债务。 •因此即便存在泡沫,其性质也更可控。 对创业者的建议 1.服务定位:为金融机构提供数据清理、模型编排、RAG 等外部服务。 2.合规框架:长期发展必须在法律政策范围内,避免单纯投机。 3.守住客户与数据:银行利润空间巨大,金融科技切入点是找到数据与客户洞察。 4.内部颠覆:允许团队内的“创业者”推动 AI 应用,否则容易被外部颠覆。 加密货币的对比 AI 的价值主张清晰,Crypto 大多仍停留在情绪与投机。稳定币是美元变体,其他代币的长期价值存疑。资本市场最终会让基本面追上情绪。 结论 AI 将继续是变革力量,但伴随集中度、金融危机、地缘政治与监管难题。对企业与投资者而言,机会在于深度应用、垂直服务与合规创新。对国家而言,如何在数据、算力与监管上建立韧性,决定未来在全球 AI 地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