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

趋势的本质:为什么散户总爱猜顶猜底,最后却被趋势收割? 在股票市场中,“趋势”是最容易被忽视却最重要的概念。多数散户的亏损并非来自技术差或信息慢,而是源于错误的认知习惯:他们总想精准预测,而不是顺势而为。本文将从趋势的定义、形成机制、延续逻辑,到投资者的正确操作心法,层层剖析,让你彻底看懂趋势。 一、趋势是什么:不确定性中的唯一确定 趋势的最大特点是:短期走势可以千变万化,但长期趋势一旦确立,就有极强的惯性和延续性。 上涨趋势的本质:一轮上涨趋势的形成,是因为之前的下跌趋势被打破,市场多头力量逐步占据主导。 下跌趋势的本质:同理,下跌趋势的产生,是因为上涨趋势被破坏,空头重新主导。 趋势是市场情绪、资金流向和价值认知的集中体现,一旦形成,就像一艘巨轮,很难在短期内掉头。 二、趋势的延续与转折:市场的“惯性定律” 趋势具有“惯性”,一旦确立,短期波动不足以改变方向。 上涨趋势中:回调、震荡是常态,不代表趋势被破坏。 下跌趋势中:反弹、修复也常见,但大方向未变。 趋势破坏的信号:只有当价格和市场行为出现系统性的转折(如长期均线破位、量能结构逆转),趋势才算真正结束。 换句话说,趋势就像重力,你看不到它,但它始终存在并影响一切。 三、牛市的逻辑:时间决定高度 牛市并非“涨到某个神秘数字”才结束,而是取决于趋势的维持时间: 1. 牛市是一种月线级别的大趋势,时间跨度通常以年为单位。 2. 牛市的顶部,永远出现在趋势被破坏的那个节点,而不是预测出来的数字。 3. 散户频繁猜测高点,实际上是和趋势作对,提前下车反而错失了大段行情。 简而言之,牛市的真正高度,不在预测,而在于趋势能走多久。 四、为什么散户总是失败:爱猜、怕亏、缺耐心 散户亏钱的共性在于: 过度预测:总想精准逃顶抄底,却忽略趋势的惯性 过度交易:频繁进出场,错过主升浪; 缺乏认知:误把短期波动当成趋势逆转,情绪化操作。 趋势的本质就是“走一大段”,而不是每天的小打小闹。散户总想聪明,结果反而成了趋势的“韭菜”。 五、正确的投资心态:顺势而为,趋势未破不下车 1. 只做大趋势:不必天天盯盘,只看月线、周线结构。 2. 趋势未破,不动仓位:上涨趋势中,震荡和回调是礼物,而非风险。 3. 接受不确定性:市场走势无法预测,但趋势逻辑可以验证。 4. 策略重于预测:做正确的事,市场自然会给出答案。 六、结论:趋势是市场的“基本法” 趋势是市场的底层逻辑,是一切技术指标、策略、情绪的最终载体。 趋势是确定性的,不确定的是过程; 趋势是慢慢走出来的,不是预测出来的; 趋势破坏前的高点,就是牛市的终点。 对于投资者而言,最大的智慧是看懂趋势并顺势而为,而不是试图战胜趋势。真正的高手从不猜顶,也不猜底,只是在趋势中默默做对的事。 趋势就像大江奔流,散户总想在每一个浪花上跳跃,结果摔得满身是水;而高手只需要坐在船上,顺流而行。
终于有人把“上证指数”究竟是如何计算出来的?讲明白了! 上证指数,全称“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股价指数”,也简称上证综指、沪指,是我国证券市场最知名的指数没有之一,000001的代码足以彰显其地位。 我们平常说股市或大盘多少点,说的便是上证指数。 对于大部分股民,上证指数也是他们知道的第一个指数,所以指数系列的第一篇就先说上证指数。 “上证指数”究竟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上证指数 = 报告期股票市价总值 ÷ 基期股票市价总值 × 100 1、公式分解: ① 报告期股票市价总值= 计算上证指数的当期的每支股票的总股本 × 股价之和,即∑(某支股票市价 × 总股本);【上证指数均为实时计算,具体做法是:在每一交易日集合竞价结束后,用集合竞价产生的股票开盘价 (无成交者取昨收盘价) 计算开盘指数,以后每有一笔新的成交,就重新计算一次指数,直至收盘,实时向外发布。其中各成份股的计算价位 (X) 根据以下原则确定:若当日没有成交,则 X = 前日收盘价 ;若当日有成交,则 X = 最新成交价。】 ② 基期股票市价总值(理论上)=1990 年 12 月 19 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中所有股票的总市值,当时一共是 8 支股票:延中实业 (600601)、真空电子 (600602)、飞乐音响 (600651)、爱使股份 (600652)、申华实业 (600653)、飞乐股份 (600654)、豫园商场 (600655)、浙江凤凰 (600656),即∑(以上 8 只股票市价 × 总股本)。 ③ 100 为基期指数,基日是 1990.12.19。( 新上证综指发布以 2005 年 12 月 30 日为基日,以当日所有样本股票的市价总值为基期,基点为 1000 点。 新上证综指简称 “新综指”,指数代码为 000017。) 综上,例如:某报告期内,市场有 10 支股票,股价分别为 10 元、9 元、8 元、7 元、6 元、5 元、4 元、3 元、2 元、1 元;发行股数均为 10 股。基期有 2 支股票,股价分别为 5 元、4 元,发行股数分别为 10 股、5 股。即,该报告期内的指数 =(10×10+9×10+8×10+7×10+6×10+5×10+4×10+3×10+2×10+1×10)÷(5×10+4×5)×100=785.71。 2、指数修正: 为了剔除新股上市等非交易性因素对指数的影响,在计算上证指数时,基期股票总市值会按照一定规则,不断进行修正。上证指数系列均采用 “除数修正法” 修正。 公式为:修正后的基期股票市价总值 =(修正前的报告期股票市价总值 + 新增或者减少的股票市价总值)× 修正前的基期股票市价总值 ÷ 修正前的报告期股票市价总值。以该修正后的基期股票市价总值作为以后指数计算的基期股票市价总值,即新基期。 如上例,现新增一支股票,股价 11 元,发行 10 股。即,新基期 =(550+110)×70÷550=84. 修正后的指数 =(550+110)÷84×100=758.71. 3、指数修正情形: (1)新上市:凡有成份证券新上市,上市后第十一个交易日计入指数; 上证指数 =(报告期原有股票市价总值 + 新股市价 × 总股本)÷(基期股票市价总值 + 新股总股本 × 第 10 个交易日该新股收盘价)× 100 (2)除息:凡有成份股除息(分红派息),指数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 (3)除权:凡有成份股送股或配股,在成份股的除权基准日前修正指数。 修正后市值 = 除权报价 × 除权后的股本数 + 修正前市值(不含除权股票); (4)汇率变动:每一交易周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该日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修正指数; (5)停牌:当某一成份股处于停牌期间,取其正常的最后成交价计算指数; (6)摘牌:凡有成份股摘牌(终止交易),在其摘牌日前进行指数修正; (7)股本变动:凡有成份股发生其他股本变动(如增发新股上市引起的流通股本增加等),在成份股的股本变动日前修正指数。修正后市值 = 收盘价 × 调整后的股本数 + 修正前市值(不含变动股票); (8)停市:A 股或 B 股部分停市时,指数照常计算;A 股与 B 股全部停市时,指数停止计算; 这里给兄弟们举个例子: 100点为起点,今后的变化都是所覆盖的所有股票按流通市值加权的变化,新上市的股票以发行价和流通市值并入。所以中石油2007年高价上市后下跌对指数的拖累作用很明显。 举个例子:上证指数仅由3只股票组成,市值分别是1亿、10亿和100亿。今日指数4000点。 明天市值是1亿的股票下跌5%,市值是10亿的股票下跌2%,市值是100亿的股票上涨1%。则上证指数的变化是(1*(-5%)+10*(-2%)+100*(1%)) / (1+10+100) = 0.75 / 111 = 0.68%,则明日指数收盘为4027点 = 4000*(1+0.68%)。尽管两支股票下跌,但指数上涨。 兄弟们也可以理解为:选取一些在行业中有代表性的公司,然后进行加权,通过计算,根据每个时刻这些代表性公司的股价,就可以算出一个数字,这个数字就叫“上证指数。看上证指数,就知道整个股市大盘的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