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ris
5天前
暴饮暴食或者说食欲的波动,其实是我们情绪状态的外显,其中最难的不是节食,不是压抑,而是稳定。当你情绪稳定的时候,食欲往往也稳定,一旦你过度的压抑,迎来的往往是爆发。所以我们要做的其实是多多觉察自己的情绪状态,而不是直接从行为上去强迫他。就感受一下你每次暴食是不是先有心情不好,有一种爆发式的报复性的情绪,然后你才瞄准了食物这个最容易解决的方法。你可以再感受一下,暴食完它是会内疚的,不仅仅是我的身材会变差,更加是一种对自己失控的惩罚。不为什么吃了一堆自己原来其实不是很想吃的东西,你本来只想吃一块小蛋糕,但最后吃了一整个,其中包含的是你多次压抑的一个集中表现。 那么怎么办呢?解决方式就有两个思路啊,第一个,当然是尽量我的情绪不要经历极度的压抑的过程。第二个,是我们除了食欲之外,有没有可能找到别的代偿手段。第一条当然是日常多问自己的感受,多关心自己,去觉察自己在哪些关系中是不敢说话的,不敢表达的,让你生活中压抑的比例减少。确实有很多关系很难不压抑,面对一些强势的规则,这个时候去多体验和多尝试这些让你放松的舒服的感觉,让你除了食欲之外有更多的选择项。比如对有一些人来说,唱歌就是放松的,逛公园也是放松的,可能买些小东西也是放松的。记住这个过程是和自己商量着来的,因为这本质是一个安抚自己情绪的过程,重点是安抚,让自己在这个时候舒服下来。食欲本来对你来说是放松的,不要一下子先找那些特别困难的代偿方式,用学习去替代,这个是很困难的,因为你的感受是一个天一个地,身体很难去适应。
Morris
5天前
与找到自己的人同行,是你今生最划算的自我投资。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和某些人相处后,你感到能量充沛、思路清晰,而和另一些人在一起,却只觉得疲惫不堪、自我怀疑。这其中的分水岭不在于对方的身份地位,而在于一个关键特质,他是否已经找到自己。什么是找到自己的人?他们往往具备这些特质,拥有稳定的内核,不因外界评价而轻易动摇。清晰的边界感,懂得拒绝,也知道如何尊重他人。持续成长的心态,把挑战当养料而非威胁。真实的自洽状态不再需要伪装或讨好任何人。这些特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历无数次自我审视后的沉淀。那些尚未找到自我的人,往往是情绪的黑洞,会因小事陷入内耗,需要你不断提供情绪价值,容易把你拖入负面情绪的漩涡。而找到自己的人,自带情绪调节功能,能给你中肯的建议,而非单纯负荷。当你焦虑时,他们一句话就能让你看清本质。 观察需要自我认知清晰的人,永远在探索新的可能性。失败对他们来说是数据收集,而非打击。他们的存在本身就在提醒你,人生还有更多活法。更重要的是,他们不会嫉妒你的成长,因为他们的价值感不来自于他人的比较。与这样的人交往,你会透过他们的从容看到自己的焦虑,透过他们的清醒,看到自己的盲区。这种照见开始时可能不舒服,但最终会让你停止自欺欺人,看清内心真正的渴望,有勇气面对最真实的自己。 如何识别这样的人?看三个关键细节,一、听他们如何评价他人,是客观冷静,还是充满情绪化关系。二、看他们独处时的状态是充实自在,还是急需找人来填补空虚。三、观察他们面对冲突的反应,是就事论事还是人身攻击。更重要的是让自己先成为这样的人。人际关系的本质是能量场的共聚,焦虑吸引焦虑,清醒吸引清醒。当你开始真正认识自己,你会自然而然的疏远消耗性关系,吸引同样清醒独立的灵魂。好的关系不是两个半人互相依赖,而是两个完整的人彼此见证。从今天起,把有限的时间精力留给那些找到自己的人,他们不会让你失望,更不会让你迷失。
iPaul
5天前
邓小平出身于巴蜀士绅家庭,家里拥有四十多亩良田,收取佃农的租金。当时,佃农租种的份地多在两到五亩之间。邓小平的父亲邓文明是清末第一批法政学堂的毕业生,也是广安当地的袍哥大佬(掌旗大爷)。文明这个名字是他自己取的,意在彰显他的新党色彩。保路军兴,他在本县积极回应。蜀军政府宣布独立 后,他为本县编练民兵。他在袍哥和党人的派系斗争当中失败后,又办起了丝厂,无论在政治、经济、社会、家庭出身、个人历史任何一方面,他都属于共产党定义的阶级敌人。 邓文明好赌好色,以此败家。他因为输钱,不得不出卖产业,没有像当时大多数新派士绅一样,让邓小平接受高等教育。他因为好色,娶了比儿子大不了几岁的小妾,促成了家庭内部的不伦之恋,弄得邓小平不得不背井离乡。(《戚本禹回忆录》13.3《毛主席痛恨腐败支持<群众反映>揭露党内官僚主义特殊化》,第158页)邓小平在法国仍然并不安分守己,把大部分时间用在激进的政治活动上。勤工俭学的主办单位说他不肯干活,不宜雇佣。他加入了周恩来领导的支部,也不把这些万恶的资本家放在眼里。他们一度相信法国的十月革命很快就会爆发,在巴黎和里昂大搞颠覆活动,结果被法国警方驱逐出境。 共产国际赞赏邓小平的革命精神,送他进莫斯科孙文大学进修,跟蒋经国同一个班。北伐期间,他为冯玉祥培养军官。清党以后,他奉命发动广西的兵变。兵变一败涂地,邓小平仓皇逃回上海。前委书记陈豪人指责他临阵脱逃,他不得不写检讨。(《七军前委报告》)随后,他在瑞金当了几年县委书记。此后,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跟到走”(随波逐流)。国民党收编红军以后,他做了刘伯承的政委。1939年,组织为他安排了主妇。 卓琳是云南宣威火腿厂老板的大小姐,在红军过境时跟父亲的火腿一起被缴获。红军把多余的火腿分给沿途的穷人,把多余的女人带到了瓦窑堡,经过适当的改造,在延安分给了长期饥渴老干部,开始了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卓琳的父亲及时逃走,结果没有得到先进思想的教育,继续在白区剥削劳动人民,最后在土改当中,死于革命群众的专政。卓琳已经脱胎换骨,自然不会理睬没落阶级的残余,此后一直陪伴邓小平及其初恋,发挥了女主人不可替代的功能。布尔什维克解决个人问题的方式,确实是资产阶级无法理解的。(傅高义:《邓小平时代》第一章《革命者、建设者、改革者,1904-1969》,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2) ---刘仲敬:邓小平与江泽民 图:鄧小平於1921年的留影--鄧小平紀念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