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

朱韵和
1个月前
频频升起的“马特洛索夫”卫星 新华社滥造而出的首版“黄继光堵枪眼”,多少反映出当年共产党政权急迫征用资源以支撑战争的现实。当年朝鲜战场大量消耗着中朝两国青年的生命。为了维持这场战争,共产党政权不但依靠权力量强行征集兵员,也把愚弄百姓的宣传机器开至最高速, 把鼓吹舍命献身英雄的宣传推向高潮。虽然人造卫星是1958年后才有的事物,但是共产党们“放卫星”的精神远早于它。编造和宣扬 “马特洛索夫”式英雄也是一种“争放卫星”的局面。 那年代中朝两国的各行业都全面学习苏联,国内英模也设法和苏联英雄挂钩。赵一曼曾被称为“中国的丹娘”;刘胡兰是“中国的卓娅”;吴运铎是“中国的保尔 柯察金”;当局给中国工人树立的榜样是一个叫做“斯达哈诺夫”的苏联师傅;还向中国农民介绍了一个叫做“白尔西叶夫”的苏联增产能手。志愿军各部也“归口”地学习苏联英模。飞行员们学苏联空军英雄阔日杜布。步兵们则以马特洛索夫为榜样。马特洛索夫是苏联1948年拍摄的一部故事影片里的主角。他的事迹就是肉身堵枪眼。 学先进,见行动。朝鲜人行动较快,“马特洛索夫”式卫星先从朝鲜人民军中冉冉升起。从1951年起,朝鲜战场上出现了一种奇特的战法: 枪炮基本不用, 炸药基本失灵, 全军趴着不动, 围观一人玩命。 很难说是这种战法导致了英雄的产生还是为了塑造英雄而发明了这种战法。反正其结果是“朝鲜的马特洛索夫”成批涌现。仅中国《人民日报》报道过的就有:金昌杰、黄淳福、申甲新、朴石峰、金明哲、李寿福、申基哲、李亨焕、金仁焕、金圣镇等十余位。各英雄事迹细节处略有差异,但“肉身堵枪眼”一举是共同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金圣镇(金成振)英雄。该英雄出得较晚(1953年),但功夫却是端地了得。朝鲜干部告诉《人民日报》说:“英雄金圣镇以自己无限热爱祖国的胸膛挡住了吐着火舌的敌人火力口。他没有牺牲,又向敌人发射着歼敌的枪弹。他的辉煌功勋,已成为全世界人民传颂的英雄事迹”。“全世界人民传颂”,应该也包括中国人民。但我没有听到哪个中国人“传颂”过金圣镇英雄的事迹。我更相信很多中国人听到他的绝技后会目瞪口呆。他堵了一阵枪眼后居然还能继续作战。看来该同志能使机枪子弹拐弯,否则难以解释他的神迹。我想起王朔小说里某组织兴师动众寻找当年义和团里一位“能改变子弹飞行方向”的大梦拳师兄的故事。说不定该师兄就是这位人民军英雄的前辈。想来大师兄移民去了高丽,致使朔爷遍寻不获。遗憾的是金圣镇同志未将他的功夫传授给战友们。否则全体人民军加上志愿军指战员都练就这手绝活的话,别说解放全朝鲜,打到华盛顿实现世界一片红也不成问题。天下早就不是目前这种格局了。 “英雄辈出”的环境下,志愿军不甘落后,终于也放出了一颗国产的“马特洛索夫”卫星。这颗卫星放得比较晚。但不放是不放,一放就很精彩。边堵枪眼边兼顾其他工作。就难度系数而言,一举盖过了人民军的卫星。或许正因为如此,才迫使人民军方面几个月后放出金圣镇这种堵完枪眼还能继续作战的超绝卫星。 ---穆正新:成人不宜的“黄继光堵枪眼”
朱韵和
2个月前
谁炸死了毛岸英:一位历史爱好者的寻查之旅(谭庆华) 在美国国防部数据库里查到这么条记录:“1950年11月24日,大榆洞,第18战斗轰炸大队,3架P-51,312、304、303号。飞行员Lipawsky、Richter、Odendaal。 每机带2发凝固汽油弹,6枚5吋火箭。观测机发现少数中国军,召唤K-24基地支援,凝固汽油弹引燃 目标地区灌木丛可见,确切战果不明。” 然后查第18战斗轰炸机大队,发现是美军和南非空军的联合大队,而312、304、303号飞机隶属于南非空军。并非是美軍飞行员!     遂登录了南非空军的网站,“在南非空军档案馆藏SAAF朝鲜战斗记录,册220,P132”里证实了这件事情的发生。然后就电邮了南非空军,请他们查查飞行员Lipawsky、Richter、Odendaal的详细信息。 4天后,南非空军回了信,信里面说,飞行员Lipawsky,在1950年时是中校,时年35岁,于2004年因心肌梗死逝世。 飞行员Richter和Odendaal当时是中尉,当年一个是24岁,一个22岁,目前,Odendaal住在约翰内斯堡而Richter随子女移民到了英国的利物浦。 目前二人还健在。遂产生了要寻访两位改变了华夏历史的飞行员。没有他们的轰炸,华夏可能就像北韩那样无限幸福生活了。 在准备这次寻访之旅的时候,本来计划先去英国,然后再去南非;但是,由于曼德拉不幸逝世,要举行葬礼,遂改变计划先去给曼德拉送行,然后再办我的正事。正好葬礼也在约翰内斯堡举行和自己的行程不冲突。 12月8日从家出发,跨南北半球和大西洋,到了约翰内斯堡,约翰内斯堡全城人很多,大家都在街道两旁自发的组织大小规模不等的悼念仪式。南非人无论黑白种族的人看起来都很悲痛。 11日,在当地警方的帮助下,找到了Odendaal先生,87岁高龄的飞行员除了左胳膊有些残疾外,其它的情况非常好!老伴还在,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大女儿随丈夫嫁到了比勒陀利亚,二女儿和小儿子都在约翰内斯堡,每周都回家和 二老团聚。 飞行员的左胳膊是由于62岁那年,打英式板球受了伤。对于我的到来很是意外,他说,我只是完成了上司交给的任务罢了。至于能给东方遥远的民族造成这么重大的影响是始料未及的。 不过,如果造成的影响是良好的,那么他也感到自己做了件好事,良心上也得到了安宁。他还说,中国人若有不满意,他也收到了,也祝福这个东方民族可以过上好日子。 又聊了一阵子,就告别了。鄙人的感想是,这位飞行员太低调了,感觉很谦虚;并且军人的作风保持的相当好,性格也比较内敛。 第二天,参观了约翰内斯堡的市容以及著名的黄金博物馆,便启程离开南非,前往不列颠,继续寻访之旅。 14日,再次跨越南北半球后,先到了伦敦,在伦敦转机到了利物浦。通过当地的警方,找到了飞行员Richter。    89岁高龄的他看起来像60出头的状态。这得益于他不抽烟、适量饮低度酒,多鱼少肉,大量吃蔬菜和水果,基本上维持地中海饮食模式有关,并且一周还出门锻炼3次,每次两英里的慢跑运动。老伴前年由于交通意外而离世,老头看来是刚刚从老伴离世的悲痛中恢复过来。 当他得知我的来意后说,看到北韩的状态了,北韩不过一小国,那样的状态对世界的影响并不大,而如果有着14亿的东方大国也是那样的状态的话,是简直不敢想象的事情。 虽然通过历史资料知道东方大国在20世纪前的状态,但是如果现代还是那样的状态,那将是全人类的大幸。言语中充满了侠义心肠。 他还说,要是真的是他和他的小伙伴们的那场轰炸改变了东方大国的命运的话,他非常高兴,说他终于可以和击落山本五十六和轰炸广岛和长崎的美军飞行员们相提并论了。 我们又一起回顾了韩战的那段历史,通过他也了解了我以前不知道的一些韩战历史的细节。然后就分手了。 这样一次偶然的军事行动却永远的改变了华夏民族的历史命运,让我们中国百姓摆脱了没“炸死毛岸英烈士”的悲惨命运,也使得大家获得了一些有限的自由。 图1:倚车而立的是Lipawsky上尉。G. B. Lipawsky生于1919年,二战中参加南非空军。1950年11月24日,他所在的第18战斗轰炸大队使用凝固汽油弹袭击了志愿军指挥所。 图2:韓戰中的南非空軍野馬P51 图3:作戰室被炸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