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朝鲜战争
关注
朱韵和
2天前
频频升起的“马特洛索夫”卫星 新华社滥造而出的首版“黄继光堵枪眼”,多少反映出当年共产党政权急迫征用资源以支撑战争的现实。当年朝鲜战场大量消耗着中朝两国青年的生命。为了维持这场战争,共产党政权不但依靠权力量强行征集兵员,也把愚弄百姓的宣传机器开至最高速, 把鼓吹舍命献身英雄的宣传推向高潮。虽然人造卫星是1958年后才有的事物,但是共产党们“放卫星”的精神远早于它。编造和宣扬 “马特洛索夫”式英雄也是一种“争放卫星”的局面。 那年代中朝两国的各行业都全面学习苏联,国内英模也设法和苏联英雄挂钩。赵一曼曾被称为“中国的丹娘”;刘胡兰是“中国的卓娅”;吴运铎是“中国的保尔 柯察金”;当局给中国工人树立的榜样是一个叫做“斯达哈诺夫”的苏联师傅;还向中国农民介绍了一个叫做“白尔西叶夫”的苏联增产能手。志愿军各部也“归口”地学习苏联英模。飞行员们学苏联空军英雄阔日杜布。步兵们则以马特洛索夫为榜样。马特洛索夫是苏联1948年拍摄的一部故事影片里的主角。他的事迹就是肉身堵枪眼。 学先进,见行动。朝鲜人行动较快,“马特洛索夫”式卫星先从朝鲜人民军中冉冉升起。从1951年起,朝鲜战场上出现了一种奇特的战法: 枪炮基本不用, 炸药基本失灵, 全军趴着不动, 围观一人玩命。 很难说是这种战法导致了英雄的产生还是为了塑造英雄而发明了这种战法。反正其结果是“朝鲜的马特洛索夫”成批涌现。仅中国《人民日报》报道过的就有:金昌杰、黄淳福、申甲新、朴石峰、金明哲、李寿福、申基哲、李亨焕、金仁焕、金圣镇等十余位。各英雄事迹细节处略有差异,但“肉身堵枪眼”一举是共同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金圣镇(金成振)英雄。该英雄出得较晚(1953年),但功夫却是端地了得。朝鲜干部告诉《人民日报》说:“英雄金圣镇以自己无限热爱祖国的胸膛挡住了吐着火舌的敌人火力口。他没有牺牲,又向敌人发射着歼敌的枪弹。他的辉煌功勋,已成为全世界人民传颂的英雄事迹”。“全世界人民传颂”,应该也包括中国人民。但我没有听到哪个中国人“传颂”过金圣镇英雄的事迹。我更相信很多中国人听到他的绝技后会目瞪口呆。他堵了一阵枪眼后居然还能继续作战。看来该同志能使机枪子弹拐弯,否则难以解释他的神迹。我想起王朔小说里某组织兴师动众寻找当年义和团里一位“能改变子弹飞行方向”的大梦拳师兄的故事。说不定该师兄就是这位人民军英雄的前辈。想来大师兄移民去了高丽,致使朔爷遍寻不获。遗憾的是金圣镇同志未将他的功夫传授给战友们。否则全体人民军加上志愿军指战员都练就这手绝活的话,别说解放全朝鲜,打到华盛顿实现世界一片红也不成问题。天下早就不是目前这种格局了。 “英雄辈出”的环境下,志愿军不甘落后,终于也放出了一颗国产的“马特洛索夫”卫星。这颗卫星放得比较晚。但不放是不放,一放就很精彩。边堵枪眼边兼顾其他工作。就难度系数而言,一举盖过了人民军的卫星。或许正因为如此,才迫使人民军方面几个月后放出金圣镇这种堵完枪眼还能继续作战的超绝卫星。 ---穆正新:成人不宜的“黄继光堵枪眼”
#朝鲜战争
#英雄宣传
#马特洛索夫
#虚假宣传
#金圣镇
分享
评论 0
0
Journeyman
3天前
“东野在辽沈战役后为何只需要20天就能修正完毕,而不是老蒋预估的三个月”? “思维实验室”的分析让人起鸡皮疙瘩,各种精巧的设计和无数极致的细节,构成了庞大的可扩展的组织结构和战争机器, 共产党最牛的就是对中国人的组织和动员能力, 让他们在和平时是辛勤工作的工农,在战争时是死不旋踵的战士, 这也是朝鲜战争时毛泽东的最大底气
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引发争议,东北沦陷背后真相揭晓· 29 条信息
#辽沈战役
#东野
#组织动员能力
#共产党
#朝鲜战争
分享
评论 0
0
海外爆料
6天前
🔥 1953年朝鲜空军飞行员卢金锡驾驶米格-15叛逃并移民美国的真实影像...‼️
#朝鲜战争
#米格-15
#飞行员叛逃
#卢金锡
#美国
分享
评论 0
0
德潤傳媒
1周前
【1953年朝鲜空军飞行员驾驶米格-15叛逃移民美国真实影像...】
#朝鲜战争
#米格-15
#飞行员叛逃
#美国
#冷战
分享
评论 0
0
李幺傻
1周前
美国有一本书叫《朝鲜战争》,里面写道:美军进入金日成官邸,看到地上铺着地毯,墙上挂着名画,房间放着名贵家具……美军感慨,金日成这就开始享受了?!我把这段话写在微博上,结果招来铺天盖地的咒骂。那些中国人,尤其是穷困的草根中国人,都很自然地把自己当成了金日成。
#朝鲜战争
#金日成
#美国
#草根
#负面情绪
分享
评论 0
0
李幺傻
1周前
朝鲜战争时期,联合国军司令麦克阿瑟多次提出,对中国进行核打击,都被美国政府否决。而且,麦克阿瑟还提出向中国开战,也被美国政府否决……所以,如果你至今还认为,抗美援朝的目的是“保家卫国”,那只能说明你接受的是单一信息,不了解真实的历史。朝鲜战争时期,美国压根就没有想过占领中国。
#朝鲜战争
#麦克阿瑟
#核打击
#美国政府否决
#抗美援朝
分享
评论 0
0
李幺傻
2周前
有些人还在嘴硬,说朝鲜战争就是打胜了。看看现在的38线南方的韩国和38线北方的朝鲜,你好意思说你胜利了,朝鲜人如果觉醒了,会用大嘴巴子抽你!
#朝鲜战争
#失败
#韩国
#朝鲜
#负面情绪
分享
评论 0
0
李幺傻
2周前
我不知道他们是什么脑回路,至今还有很多人对我说,朝鲜战争,中国打胜了……朝鲜战争,以中美伤亡数字来计算,中方损失了97万多人(志愿军后勤部卫生部的数字,包括死亡、受伤、失踪)。美军损失142091人,其中阵亡33629人,负伤103284人,被俘或失踪5178人。美军的数字精确到个位数。
#朝鲜战争
#中国
#美国
#伤亡
#历史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3周前
谁炸死了毛岸英:一位历史爱好者的寻查之旅(谭庆华) 在美国国防部数据库里查到这么条记录:“1950年11月24日,大榆洞,第18战斗轰炸大队,3架P-51,312、304、303号。飞行员Lipawsky、Richter、Odendaal。 每机带2发凝固汽油弹,6枚5吋火箭。观测机发现少数中国军,召唤K-24基地支援,凝固汽油弹引燃 目标地区灌木丛可见,确切战果不明。” 然后查第18战斗轰炸机大队,发现是美军和南非空军的联合大队,而312、304、303号飞机隶属于南非空军。并非是美軍飞行员! 遂登录了南非空军的网站,“在南非空军档案馆藏SAAF朝鲜战斗记录,册220,P132”里证实了这件事情的发生。然后就电邮了南非空军,请他们查查飞行员Lipawsky、Richter、Odendaal的详细信息。 4天后,南非空军回了信,信里面说,飞行员Lipawsky,在1950年时是中校,时年35岁,于2004年因心肌梗死逝世。 飞行员Richter和Odendaal当时是中尉,当年一个是24岁,一个22岁,目前,Odendaal住在约翰内斯堡而Richter随子女移民到了英国的利物浦。 目前二人还健在。遂产生了要寻访两位改变了华夏历史的飞行员。没有他们的轰炸,华夏可能就像北韩那样无限幸福生活了。 在准备这次寻访之旅的时候,本来计划先去英国,然后再去南非;但是,由于曼德拉不幸逝世,要举行葬礼,遂改变计划先去给曼德拉送行,然后再办我的正事。正好葬礼也在约翰内斯堡举行和自己的行程不冲突。 12月8日从家出发,跨南北半球和大西洋,到了约翰内斯堡,约翰内斯堡全城人很多,大家都在街道两旁自发的组织大小规模不等的悼念仪式。南非人无论黑白种族的人看起来都很悲痛。 11日,在当地警方的帮助下,找到了Odendaal先生,87岁高龄的飞行员除了左胳膊有些残疾外,其它的情况非常好!老伴还在,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大女儿随丈夫嫁到了比勒陀利亚,二女儿和小儿子都在约翰内斯堡,每周都回家和 二老团聚。 飞行员的左胳膊是由于62岁那年,打英式板球受了伤。对于我的到来很是意外,他说,我只是完成了上司交给的任务罢了。至于能给东方遥远的民族造成这么重大的影响是始料未及的。 不过,如果造成的影响是良好的,那么他也感到自己做了件好事,良心上也得到了安宁。他还说,中国人若有不满意,他也收到了,也祝福这个东方民族可以过上好日子。 又聊了一阵子,就告别了。鄙人的感想是,这位飞行员太低调了,感觉很谦虚;并且军人的作风保持的相当好,性格也比较内敛。 第二天,参观了约翰内斯堡的市容以及著名的黄金博物馆,便启程离开南非,前往不列颠,继续寻访之旅。 14日,再次跨越南北半球后,先到了伦敦,在伦敦转机到了利物浦。通过当地的警方,找到了飞行员Richter。 89岁高龄的他看起来像60出头的状态。这得益于他不抽烟、适量饮低度酒,多鱼少肉,大量吃蔬菜和水果,基本上维持地中海饮食模式有关,并且一周还出门锻炼3次,每次两英里的慢跑运动。老伴前年由于交通意外而离世,老头看来是刚刚从老伴离世的悲痛中恢复过来。 当他得知我的来意后说,看到北韩的状态了,北韩不过一小国,那样的状态对世界的影响并不大,而如果有着14亿的东方大国也是那样的状态的话,是简直不敢想象的事情。 虽然通过历史资料知道东方大国在20世纪前的状态,但是如果现代还是那样的状态,那将是全人类的大幸。言语中充满了侠义心肠。 他还说,要是真的是他和他的小伙伴们的那场轰炸改变了东方大国的命运的话,他非常高兴,说他终于可以和击落山本五十六和轰炸广岛和长崎的美军飞行员们相提并论了。 我们又一起回顾了韩战的那段历史,通过他也了解了我以前不知道的一些韩战历史的细节。然后就分手了。 这样一次偶然的军事行动却永远的改变了华夏民族的历史命运,让我们中国百姓摆脱了没“炸死毛岸英烈士”的悲惨命运,也使得大家获得了一些有限的自由。 图1:倚车而立的是Lipawsky上尉。G. B. Lipawsky生于1919年,二战中参加南非空军。1950年11月24日,他所在的第18战斗轰炸大队使用凝固汽油弹袭击了志愿军指挥所。 图2:韓戰中的南非空軍野馬P51 图3:作戰室被炸示意圖
#毛岸英
#朝鲜战争
#南非飞行员
#历史寻访
#凝固汽油弹
分享
评论 0
0
Wei Du 杜唯
4周前
朝鲜战争结束后的60年间,近25万韩国孩子从作为孤儿被西方父母收养。这是救赎,还是一个巨大的谎言? 汉江遗孤,含中文字幕
#朝鲜战争
#韩国孤儿
#西方收养
#汉江遗孤
#文化冲击
分享
评论 0
0
德潤傳媒
4周前
【1953年朝鲜战争美军战俘回国,受到山呼海啸般欢迎的真实录... 】
#朝鲜战争
#美军战俘
#归国
#山呼海啸
#积极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BBC News 中文
4周前
中国93阅兵解析:新武器亮相、将领变动及习近平朋友圈三大看点
上一次,中朝俄罗斯(苏联)站在一起,是在70多年前的朝鲜战争,面对的是美国主导的联合国军,而即便是在当年“一边倒”的外交环境下,中、朝、俄三国领导人也从未一同出现并留下照片。
金正恩与普京同台亮相北京阅兵,彰显全球权力新格局· 29 条信息
#中朝俄
#朝鲜战争
#美国
#联合国军
#外交
分享
评论 0
0
Daniel Fang
1个月前
整个朝鲜战争期间,东北地区动员了上千万人次的民间支前行动。其中多少人死亡是个被人遗忘的数字。
#朝鲜战争
#东北地区
#支前行动
#人员伤亡
#历史
分享
评论 0
0
Daniel Fang
1个月前
中国当年不出兵、朝鲜现在是韩国; 美国当年不出兵、韩国现在是朝鲜。
#中国
#朝鲜战争
#美国
#韩国
#历史
#地缘政治
#假设
#对比
分享
评论 0
0
悉尼閑人
1个月前
不该活着回国的人! 朝鲜战争中,2.1万志愿军士兵被美军俘虏,停战后,7千人选择回国,其他人大多去了台湾。 第180师政委吴成德,是战俘中官阶最高的人。 回国后,他被开除党籍、军籍, 安排去了辽宁盘锦大洼农场,按营级干部待遇。 志愿军战俘总代表孙振冠,被安排到吉林省临江县七道沟铁矿劳动。 他在回忆录中写道: “我们这些在美军俘虏营里都没有掉泪的汉子,这时纷纷掉泪了。”
#朝鲜战争
#志愿军战俘
#吴成德
#政治迫害
#负面
分享
评论 0
0
德潤傳媒
2个月前
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军被俘最高将领回国,竟受50多万民众欢迎
#朝鲜战争
#美军
#战俘
#将领
#归国
分享
评论 0
0
德潤傳媒
2个月前
1954年对岸军人在韩国战俘营,接被俘志愿军赴台
#朝鲜战争
#战俘营
#志愿军
#赴台
#1954年
分享
评论 0
0
环球网-环球网
2个月前
李在明在有关朝鲜战争纪念仪式上发表演讲,金与正:对韩美同盟的盲目信从与前任毫无两样
韩国总统李在明当地时间7月27日在有关朝鲜战争的纪念仪式上大谈韩美关系。据朝中社7月28日报道,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副部长金与正当天就朝韩关系发表谈话,称“韩国决不能成为和解与合作之对象”。
#韩美关系
#李在明
#金与正
#朝韩关系
#朝鲜战争
分享
评论 0
0
澎湃新闻-时政湃
2个月前
历史上的今天|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朝鲜战争
#停战协定
#抗美援朝胜利
#1953年7月27日
#历史事件
分享
评论 0
0
川和 koi iok !👊🇺🇸🔥 🇺🇦境外爱❤️习❤️🇨🇳势力
2个月前
民主派居然耻笑老中 实际老中武德相当充沛 朝鲜战争敢打就了不得 民主派这时候又说了,死的人多 那不就是民主派爱说的伟大满足的体现吗?嗯? 谁觉得老支能干的赢美国呢? 你换别的国家跟美国打仗别说对峙两三年了,一年内没让拆家就不错了 民主派纯粹被蛤蟆的韬光养晦骗晕头了 完全意识不到中国的危险
#老中
#民主派
#朝鲜战争
#美国
#危险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3个月前
毛自己说的:朝鲜战争是中共给苏联的投名状!
#朝鲜战争
#中共
#苏联
#毛泽东
#投名状
分享
评论 0
0
Silent Bird
4个月前
牛掰的金日成......
#金日成
#朝鲜历史
#朝鲜战争
#领导人崇拜
#政治偶像
分享
评论 0
0
作家崔成浩
4个月前
1953年,斯大林死了,朝鲜战争随即结束了。如今,如果普京死了,俄乌战争也会立即结束。
#斯大林
#朝鲜战争
#普京
#俄乌战争
分享
评论 0
0
李幺傻
4个月前
很多人认为,《亮剑》中李云龙的原型是王近山。抗美援朝时,被任命为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的王近山,即将入朝作战,夸下海口:“朝鲜才多大一点地方,老子带人撒泡尿,都能被美国兵冲进大海里。”结果,他来到朝鲜,指挥临津江战役,志愿军大败;又在第五次战役中,导致志愿军180师全军覆灭。
#亮剑
#李云龙
#王近山
#抗美援朝
#志愿军
#朝鲜战争
#临津江战役
#第五次战役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4个月前
一个志愿军老兵眼中的朝鲜战争 前两天在收到的从四川购来的一份反革命分子的资料中,却无意中获取了一些有关这场战争的当事人的一些论述。资料的主人公是一位老志愿军战士,转业后一直在政府部门工作,在1960年到1963年参加了反革命组织——中国人民正义军,因此受到过处理,1970年因坚持反动立场,大肆 进行反革命翻案活动而被四川省简阳县军事管制委员会戴上反革命帽子,并判处管制三年,送回农村交群众监督改造。资料中有一份1966年9月油印的“樊××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罪行”,罗列了他的四大罪状,其中第四条就是“竭力传播崇美、恐美思想,恣意丑化和诽谤中国人民志愿军”,这条罪状中提到了不少他以一个亲历者所讲述的这场战争的情况: 1、该员经常采取摆龙门阵的方式,在群众中大肆吹嘘美帝国“强大”,宣扬美帝的“胜利”,为它歌功颂德,并对我志愿军及其恶毒地进行诽谤和污蔑。说什么:“美国守边线是用汽车巡逻,我们穿上厚皮大衣还是冷得要命、冻得要命,冻得鼻子留下来成冻(冰)条,口水吐下地成冰块,还是要一步一步的去巡逻”,说:“朝鲜死了很多野鸭子,军部下命令不准捡来吃,我们偷着吃了很久都吃不完,美国军队就一点都没有去捡死鸭子,因为他的东西吃不完”。 2、说停战谈判中“美国很守信用,约定时间一到,飞机就到了”。“停战协议签订后,限七十二小时内,双方全部撤出非军事区,要把所有的工事捣毁,我们的人川流不息的连撤离三天三夜,都没有撤完,只有用假办法来掩盖工事。不像人家美国,头两天都在耍,没有一点动静,等到第三天才用直升机运来推土机,哗哗的开过去开过来,完全按照协议,全部撤出。” 3、特别恶劣的是大肆宣扬“与美国打仗,不开始就算了,一打就死很多人,朝鲜战场上不知死了多少人哟!”污蔑“我们打仗全是拿人堆。”说什么“仁川登陆,中国损失很大,军部正在开团长以上会议,突然被包围了,牺牲了一个团队人才救出少数人……”“仁川登陆那次,我们被俘的人起码有十多万,在双方交换俘虏时,有很多人都没有回来,被运到台湾去了。” 4、他公开的为美国少爷兵的投降丑态作辩护,在他看了上甘岭这部影片后,他当即摆老(脑)壳说:“不是真实是塑造”,“影片中美国兵举起双手投降的那个镜头,就不是当时现场照的,而是在俘虏营里叫他举手来照的,后来美国鬼子知道后就不干了”。 5、他还大肆宣扬战争夺恐怖,说什么“我在朝鲜的时候,打仗那个劲仗才凶(原文如此),又在打炮又在过汽车,说话都听不到,灰尘起来人都看不到,新兵才害怕得很。”并恶毒的诽谤我志愿军,说什么“仁川登陆那一两天晚上,敌人的飞机川流不息,突然打响被包围了,只有缴械投降”,当别人问他为什么不跟他拼一下,樊答:“哼!敢!人家已经包围了你,重武器那样厉害,都是直升飞机运来的,上山攻不通,下江敌有兵舰已登陆,拼也不行,还是只有保命”,又说:“部队在打仗前,指导员跟士兵作思想工作,说打仗如何如何光荣,指导员虽这样说,还是吓得脸青面黑的,还是怕死!” 6、此外还有声有色的描绘了一个临阵脱逃的人如何耍花招,躲过人民的惩罚的,他说:“我是侦察兵,有天我在岩洞里看到曾××,是平泉人,我认得,他在洞里吃东西,当时部队都上去了,我对他说,你还不去,一会儿会枪毙你,他就跑到铁丝网上挂了一下,搞些血在身上,抬伤员的下来看到,才把他抬下来,这样才脱到手。” (原资料中并没有序号,是一整段,为了阅读清晰我自己加上了序号和分段。) 作为罪状而保存下来的这位老志愿军战士的话,也许出于某种需要有夸大的成分,但绝大部分应该是真实可靠的。这些话虽然是片言只语,没有系统性,但却能反映出当时一个普通志愿军战士对敌我双方的一个简单的认识,敌方美国:强大,装备好,遵守战争规则和信守承诺,并不是如伟大领袖所说的是纸老虎,他们是真老虎,是用现代武器武装到牙齿上的真老虎;我方:装备差、物资匮乏,志愿军官兵并不都是不怕死的英雄。(当然在这里我无意贬低为这场战争付出生命和青春的志愿军战士,在抛开战争性质的因素外,作为军人他们绝对是值得敬佩的人,绝对是最可爱的人。)他的话已经很明白无误地表达了他的看法,这里就不一一再分析了。 关于这场战争中的第五次战役、关于战俘、关于板门店谈判、关于逃兵等等等等问题,已经有很多学者都论述过了,这里就不再赘述。在这里只想说在当局的宣传机器的操纵下,我们对这场战争的认识和国际社会对这场战争的认识大相径庭,还有很多人陶醉在当局所虚构出来的伟大胜利上,沉醉在曾经打败过强大美帝国主义军队的意淫高潮中,并以此为出发点来看待现代国际社会的种种,以大无畏的阿Q精神对抗世界潮流,并认为某些国家“亡我之心不死”,随时准备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种被洗脑的愤青式的情绪对一个国家发展的危害远比一场战争给国家带来的伤害要大的多。了解历史,揭开真相,客观地看待我们所处世界的历史和现状,让国人从大国梦中醒来才是当今教育工作者和媒体工作者的真正责任所在。 ---真实的韩战 一个志愿军老兵眼中的朝鲜战争 作者: 孙陇
#志愿军老兵
#朝鲜战争
#反革命分子
#中国人民正义军
#政治运动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