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勃OC
2个月前
AB Kuai.Dong
2个月前
最近奇怪的市场行情,搞的大家心态都比较崩,之前还很 Fomo 的从业者们,最近也进入到了专心建设的阶段。 前段时间遇到了 Solana 基金会主席,也聊了下后续的建设,目前除了上市公司定投 SOL 以外,像 PayFi、AI 等,仍然在努力推进中。 这其中 PayFi 的代表如 Huma,发币应该也越来越接近了,之前得知是在本季度完成发币,而刚巧最近直接上线了收益型产品,算是为之后的 Huma 代币质押做好了准备。 这个也是之前 Solana 官方,公开支持较为频繁的 PayFi 项目,基金会主席 Lily Liu 也有投资,由于 Solana 低廉的 Gas 和快速的转账效率,官方也在支持 PayFi 的发展。 与绝大多数做 U 卡、OTC、支付工具不同,Huma 试图构建一条全球结算网络,来解决商户之间 T+1、T+2 和中转行来回处理的结算慢问题,目前在做这块的也有 Ripple 等,不过打法却有些不同。 例如 Ripple 更多的是,希望银行来采用自己的解决方案,给客户做结算汇等,而 Huma 选择的是上下游合作,大家各做各的相互配合,也因此 Huma 在往存款层进行扩展,让收益奖励,交给合作伙伴来提供和解决。 这也就是为何参与 Huma 的方式,更多的像是银行理财,而不是纯去中心化的链上 DeFi,因为其更多的是用 CeDeFi + RWA 的形式在运行,由传统比较大规模的持牌支付公司,来在底层为其提供年化支持。 由于合规层面的设计,之前在 Huma 上的存款操作需要 KYC 和锁定,参与比较难,看推上有不少同行,也在反馈这个事情,而这次推出的收益产品,算是解决了这块问题。 这背后可能也离不开 Huma 的几个投资人,在持续支持,例如土耳其最大私行 Turkey Isbank,还有 USDC 的 Circle 。 在 Circle 即将上市的当下,Huma 同时拥有 SOL 和 USDC 生态两方的深度合作,也算是上半年比较大型叙事风口上,即将发币的项目了。 而从官方给的指引来看,存款似乎是比较直接的方式,熊市可选的安全收益方式不多,Huma 应该算一个。
qinbafrank
2个月前
从阿特金上任聊聊“去监管”,阿特金本周才真正就任SEC主席,之前市场期待的“去监管”才真正开始陆地,借着rick兄的推文对于币市来说“去监管”的几点: 1、之前批量诉讼被撤销; 2、数字资产分类明确,那些是商品哪些是证券; 3、美国监管部分管辖权划分清晰,过去两年美国监管部分经常打架,SEC、CFCT、OCC、司法部、纽约金融服务局等特别是SEC和CFCT之间的争夺; 4、明确监管边界,哪些是明令禁止的,除此之外是否“法无禁止即可为。”整体清晰完整宽松的监管框架; 5、之前通过的21世纪金融创新法案(FIT21)、稳定币法案等一系列法案真正落地。 其实对整个科技产业来说,“去监管”也是意义重大:过去几年民主党大政府对人工智能制定了其实蛮严苛的监管条例,还有联邦贸易委员会(主管反垄断事务)对科技巨头频频发起的反垄断诉讼。也是对科技创新的压制 当然贝森特还在推动对金融业的监管放松,真的落地也是有重大意义: 1)当前美国银行业巴塞尔III终局规则仍处于讨论期,川普贝森特可能推动延迟美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提升规则的落地时间。 2)资产管理:对大型资产管理机构纳入系统性监管可能仍会继续推进,但监管程度或相对可控。 3)消费金融:或保持对消费金融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的较低审查。 4)并购交易:可能会部分放宽对反垄断法的实施,加速投行并购交易。 当然“去监管”对于加密行业、科技行业、金融业都是中长期的利好、放松管制释放创新活力。当然这些并不能够立即产生积极效应,还需要时间去积累。但不能因为关税乱局就忽视这些未来中长期的潜在利好。
zunzun
3个月前
怎么币圈风向转那么快?KOL嗯哼现在都已经有人物传记了?、今天已经刷到好几条了、加密萧炎都来了😅 EnHeng嗯哼前段时间被他的前大哥写长文锤、处于风口浪尖、支持他的约占20%、抨击他的约占80%、当时我没有跟风在推特吃半个字的瓜、因为我觉得没有必要火上浇油、向一个处于舆论劣势且承受了超过其本应承受的范围的人再吐一口唾沫也不是我做事的风格、虽然更早之前玩笑式地调侃过嗯哼“以前叫bitget ceo小甜甜现在找到新大哥赵长鹏了就叫人家牛夫人且叫嚣一句话就能让她倒闭关门”、但当时我认为他也实在是不至于被大家当成罪犯一样对待、所以我私信和他说了声加油(图2) 接着就是今天刷到几条关于嗯哼“加密萧炎”的推、wtf?猜测发那几条推的人都是嗯哼的朋友?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不难理解了、毕竟“朋友”两个字有时就代表一种无条件地支持和力挺、没毛病 否则在我看来嗯哼虽然不至于被众人唾弃、但也远远没到需要被当成一种“励志的、正面的、具有榜样意义的”人去歌颂吧? 当然、如果你认为一个人“无所不用其极”地去搞流量然后涨了点粉丝、有了点讨论度、拿到了点小结果=“励志”、“可以被标榜”的话、那我没话讲、这得是一种什么样的风气? 是让新进圈的00后05后10后都学习?神TM萧炎🙃
初码
4个月前
哈哈刚才刷推,刷到一个主角叫嗯哼的币圈的人的瓜,妈的我女儿小名也叫这个,于是就认真的看了一下,真是有趣啊,来评价一下: 1、币圈真的太抽象了,浮夸、浮躁、淫乱、空虚、市井,无论老鸟还是新人,无论主动还是被动,都要去淌男女瞎搞、商K放荡、诈骗敛财这些烂泥。所以说啊,一个盈亏同源的无生产力的市场,因为都是存量竞争,是最容易滋生罪恶、贪婪和淫靡的,吃人的澡泽池而已。 2、但是抛开大背景不谈,有一个准则,其实对每个人都适用,那就是:无论你遭受了多大的委屈,永远就事论事就好了,不要发别人在信任你的时候给你吐露的属于隐私的、和纠纷无关的“真心话”到公众平台以此来填补自己所遭受的痛苦。这种所谓的看似合理的纠纷中的对冲手段,其实是一种极其下作和没有人品的行为,无论你的对手是好人还是坏人,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就事论事或者拿起法律武器,只有这两个东西能给你清白。暴露别人曾经因为信任你而告知的隐私,这是最下三滥的。无论是发商K视频,还是发聊天记录,都是一样龌龊的行为。这个准则,学会与学不会,是一个人成长路上的重要考试。 3、商K这个东西,其实挺有意思,想起来我十来年前也曾经沉迷过,全城顶级的素质台的姑娘陪着你喝酒,有时候还能来几个真的艺术或师范学院的老师,虽然这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是花钱买来的,也确实来劲上头。但这东西的走向,最终还是取决于不同人的成长经历和价值观。怎么理解这个价值观呢,我举个网吧的例子,在上学的时候,有很多县城里的优秀小孩,到了大城市后,很容易沉迷网吧,因为他们从小的精神生活是空虚的,没有除了课本之外的乐趣和兴趣爱好,一旦有个没有其他兴奋点能抗衡的项目,就会迷失其中。而大城市的孩子,在面对同样诱惑的时候,抵御力就明显好很多。这种就是我们常说的“见过世面”、“有家底”。好了,回到KTV的话,同样的,真正的有过爱情的男人、有才华的男人、靠真本事挣钱的男人,是不会沉迷于KTV的,而流连忘返会所的人,大抵上都是没试过真爱的可怜虫,都是靠运气和手段挣快钱的暴发户。希望诸位别对号入座吧。(PS:好久没去商K了,谁带我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