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向阳乔木
关注
统计数据
378
文章
0
粉丝
0
获赞
454
阅读
热门文章
1
TechFlow 深潮 发布的文章:近期教育领域的变化引发了广泛讨论,我认为教育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
145
32
向阳乔木
4周前
提示词生成的3D磁吸卡片效果,灵感来源于Perplexity的comet邀请卡片。 通过gemini上传录屏反推提示词,Claude迭代完成。 体验地址
#3D磁吸卡片
#提示词生成
#Gemini
#Claude
#perplexity
分享
评论 0
0
向阳乔木
4周前
刚调了一个提示词,Claude 4生成玻璃质感的卡片。 体验地址: 3D 毛玻璃卡片提示词 - 飞书云文档
#Claude 4
#玻璃质感
#卡片
#提示词
#飞书云文档
分享
评论 0
0
向阳乔木
4周前
刚有朋友问 Mac 上好用的截屏软件,个人觉得: 第一名Cleanshot X 第二名飞书,支持滚动截屏,还有很多弹出菜单只能飞书截,其他工具都不行。 Cleanshot X截屏除了通用功能外。 还能加美化背景,加数字步骤标注,非常适合做教程截图。
#Mac截屏
#Cleanshot X
#飞书
#滚动截屏
#教程截图
分享
评论 0
0
向阳乔木
4周前
Vibe Coding开发的抽奖系统,工具bolt. new,然后绑个自己网站子域名。 没想到用了这么多次,科技改变生活,造福群友。 奖品都是X上的朋友们赞助的,感恩的心!
#抽奖系统
#bolt.new
#子域名
#X平台
#群友福利
分享
评论 0
0
向阳乔木
4周前
有个发现,微信头像如果用的吉卜力风格。 大概率是AI爱好者。
#AI爱好者
#微信头像
#吉卜力风格
分享
评论 0
0
向阳乔木
4周前
Vibe coding开发了一个mac app。 想购买苹果开发者账号,发现注册按钮是灰色的。 有其他解决办法让app不需要解除安全限制也能顺利安装吗?
#mac app
#苹果开发者账号
#注册问题
#安全限制
#安装
分享
评论 0
0
向阳乔木
4周前
Augment原来可以通过自然语言让它记住一些规则。 还是第一次发现。 原以为只能通过规则和Markdown文件记录。
#augment
#自然语言
#规则
#知识记录
分享
评论 0
0
向阳乔木
1个月前
演示Vibe coding实现的提示词管理和使用效果。
#提示词管理
#Vibe Coding
#演示
#使用效果
分享
评论 0
0
向阳乔木
1个月前
让AI实现比较精细界面设计还是有挑战的。 需要多轮提示词,一点点优化。
OpenAI新德里发布会:ChatGPT语音翻译功能引发热议· 337 条信息
#AI界面设计
#提示词优化
#精细化设计
分享
评论 0
0
向阳乔木
1个月前
Vibe Coding 中 AI经常起相似的一堆变量名。 很容易造成让人恼火的Bug。 除了规则要求外,这个问题有其他好的解法吗?求教大家
#AI
#变量命名
#bug
#Vibe Coding
分享
评论 0
0
向阳乔木
1个月前
牛逼!教学动画 AI 一键生成?! 只需输入一个概念,雾象AI(Fogsight)调用大模型生成教学演示动画。 物理、数学、计算机、设计……抽象知识一秒变可视,可对话修改。 本地部署,以最宽松的MIT license在github上开源,支持多种大模型API。 对孩子教育帮助很大啊,点赞这个项目。 Github开源地址见评论
AI视频井喷:Midjourney领跑,多模态混战· 94 条信息
#AI动画生成
#教学演示
#开源
#MIT License
#大模型
分享
评论 0
0
向阳乔木
1个月前
钓鱼和Vibe Coding 都会上瘾,之前公众号周更4篇+。 这周就发了一篇评测。 剩余时间基本都在 Coding 和玩微物路亚钓点小白条。 下周恢复公众号更新,敬请关注。
#钓鱼
#coding
#公众号
#更新
#微物路亚
分享
评论 0
0
向阳乔木
1个月前
Vibe coding等结果时,应该做什么? 有朋友刷X,有朋友盘珠子... 自己选择:读小报童专栏,按快捷键摘录金句,睡前阅读整理。 你会选择做啥?
分享
评论 0
0
向阳乔木
1个月前
Vibe Coding 熬夜三天成果汇报,进展50%。 看起来功能多,但细节有点糙,估计彻底完善需要1-2周。 依然很有成就感。 作为 AI 自媒体和PM,给自己做个Mac 写作客户端。
分享
评论 0
0
向阳乔木
1个月前
Vibe coding 副产品,上传图片生成各种尺寸图标。
分享
评论 0
0
向阳乔木
1个月前
既然作为AI 编程黑客松发起,自己也参与一把。 正在开发一个自媒体写作Markdown工具。 按快捷键,粘贴复制的图片、文本等 基于这些内容拖拽组织,加上AI辅助,快速完成文稿创作。 当前进度20%
分享
评论 0
0
向阳乔木
1个月前
AI编程工具中,几个必装MCP,很方便。 比如微软的Playwright,会唤起内置浏览器模拟点击测试找bug。 比如Context7,读取最新的API开发文档,避免用旧的写不对。 但Sequential thinking我一直没装上,有点可惜。 还有一些抓取的工具如Firecrawl等,也都实用。
分享
评论 0
0
向阳乔木
1个月前
原来Dia浏览器按住Option,点任何链接就会分屏。 --来自蝗虫群友的分享
分享
评论 0
0
向阳乔木
1个月前
强烈推荐古老的Popclip,购买也不贵,但非常方便。 最喜欢iOS备忘录插件,选中内容点击保存。 碎片时间也可以掏出手机翻看记录的划线笔记。 还有一键保存为Markdown,复制链接打开,复制文本谷歌搜索等,也都很实用。 关键还能用AI开发插件拓展。 比各种AI工具乱弹出的划词工具好用。
分享
评论 0
0
向阳乔木
1个月前
第二篇AI整理的笔记 "只有昆虫才谈专业化。" 当我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时,我几乎被震惊了。在一个推崇专业化、鼓励深度钻研的时代,这句话听起来像是异端邪说。但仔细思考后,我发现它揭示了一个被大多数人忽视的真理:真正的竞争优势不在于成为某个领域的绝对专家,而在于成为多个领域的前20%,然后在这些技能的交叉点创造独特价值。 传统的职业建议总是告诉我们:选择一个领域,深入钻研,成为专家。这个建议在工业时代是有效的,当时工作相对稳定,技能需求变化缓慢。但在今天的世界里,这种建议可能是有害的。 极致的专业往往以牺牲其他领域为代价。当你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一个狭窄的领域时,你确实可能成为该领域的顶尖专家,但你也变得极其脆弱。一旦这个领域发生变化,或者需求消失,你的整个职业生涯就会受到威胁。 更重要的是,今天最有价值的机会往往出现在不同领域的交叉点。当你只懂一个领域时,你看不到这些机会。当你懂得多个领域时,你就能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连接和可能性。 管理情绪低落的另一种方式是拥有身份多样性——不只做一件事情。 这不仅仅是职业建议,也是心理健康的策略。当你的身份完全依赖于一个角色时,这个角色的任何挫折都会对你的整个自我认知造成冲击。但当你拥有多个身份时,一个领域的失败不会摧毁你的整个世界。 身份多样性还带来了另一个好处:不同角色之间的技能转移。你在一个领域学到的技能往往可以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应用到另一个领域。这种跨领域的技能转移是创新的重要源泉。 保持短期的实验灵活性,反而能更好抓住长期的意外机会。 大多数人认为,要想在长期取得成功,就必须制定详细的计划并坚持执行。但现实是,最大的机会往往是无法预测的。 真正的策略是保持灵活性,进行小规模的实验,快速学习和调整。当你在多个领域都有一定基础时,你就能快速识别新的机会,并有能力抓住它们。 当我考虑未来三个月的几个项目时,我会选择那个即使失败也能让我获得最多技能发展和关系深化的项目。这些技能和关系会随时间累积,最终带来更大的成功。 真正的失败不是项目不达预期,而是什么都没学到、没有建立任何可转移的资产。如果你从一个失败的项目中学到了新技能,建立了新关系,或者获得了新洞察,那么这个项目就不是真正的失败。 这种思维方式让你能够更勇敢地尝试新事物。当你知道即使失败也能获得价值时,你就更愿意走出舒适区,探索新的可能性。 与朋友吃饭看似"浪费时间",实际上是高质量的思想碰撞,最好的灵感往往来自轻松的社交场合,而非正式的会议室。 这揭示了一个重要概念:社交复利。你的社交网络不仅仅是人脉资源,更是思想的催化剂。当你与来自不同领域的聪明人交流时,他们的视角会挑战你的假设,激发你的创造力。 每年进行年度回顾时,我会列出一个当前想维护或加深的10个友谊的名单,然后问自己:去年我是否和这10个人花了足够多的时间?这种系统化的社交投资比随机的人际交往更有价值。 在信息过载的时代,策展能力成为了一种核心竞争力。 过滤标准很重要:我通常会问对方,节目中有什么特别打动他们的地方,如果他们说不出来,我就不会去听。这种挑剔不是因为时间不够,而是因为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人们为了保持理智,试图减少决策疲劳和压力,不得不找到自己的策展人来为他们筛选信息。这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机会。 任何与运动有关的事情都会对整体产生正面影响,特别是那些快节奏的运动项目——你在不专心时会受到惩罚的运动,比如滑雪、迷你网球、攀岩。 这些运动不仅仅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训练专注力和反应能力。当你需要在高速运动中做出瞬间决策时,你的大脑就被训练得更加敏锐。 你愿意牺牲多少竞争优势来获得内心平静?高压不等于高效,大多数人认为必须保持焦虑和紧张才能保持高绩效,但有时候压力过大反而会损害表现。 《蓝海战略》和《营销的22条不变法则》中的"分类法则"——尝试创建新类别,而非争夺已有类别的主导地位。 当你拥有多个领域的技能时,你就有能力创造新的类别。你可以将看似无关的技能组合在一起,创造出全新的价值主张。这种组合式创新往往比单一领域的突破更容易实现,也更难被复制。 比如,如果你同时懂得编程、心理学和市场营销,你就能开发出更好的用户体验产品。如果你同时懂得数据分析、历史和写作,你就能创作出更有洞察力的内容。 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最大的优势不是知道所有答案,而是能够快速学习和适应。 多维度的能力让你更有韧性,更能适应变化。当一个领域出现危机时,你可以依靠其他领域的能力。当新的机会出现时,你可以快速组合你的技能来抓住它。 这不是要求你成为样样精通的通才,而是要求你成为几个相关领域的前20%。这种策略让你既有足够的深度来创造价值,又有足够的广度来应对变化。 真正的竞争优势来自于你独特的技能组合,而不是某个单一技能的极致发挥。在一个复杂的世界里,复合型的能力就是你的超级力量。
分享
评论 0
0
向阳乔木
1个月前
昨天的播客文本笔记让Claude写的文章,很不错! 专注的悖论:为什么做得更少反而能成就更多 当史蒂夫·乔布斯1997年回到苹果时,公司正在生产数十种不同的产品——从打印机到掌上电脑,从服务器到各种型号的Mac。大多数CEO面对这种情况会想:我们需要更多的产品来覆盖更多的市场。但乔布斯做了相反的事情:他把产品线削减到了不到10个。 这个决定在当时看来很疯狂。华尔街分析师质疑,董事会成员不安,员工困惑。但乔布斯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创造力不是来自于选择的丰富,而是来自于限制的智慧。 这就是为什么乔布斯说"离'一'越远,复杂性就越多"。 ## 注意力的稀缺性 我们生活在一个注意力比资金更稀缺的时代。你的大脑每秒钟需要处理大约1100万比特的信息,但你的意识只能处理其中的40比特。在这种情况下,你最宝贵的资源不是时间,而是专注的能力。 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把注意力当作无限的资源,在不同的任务之间随意切换,在各种通知和干扰中疲于奔命。但研究表明,每次任务切换都会带来认知成本——你的大脑需要时间来重新聚焦,这个过程平均需要23分钟。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每天能够单任务工作两到三个小时的人能够领先于90%的人。他们不是在更努力地工作,而是在更聪明地工作。 ## 高影响力活动的识别 在商业世界里,有一个著名的帕累托原理:80%的结果来自20%的努力。但大多数人只是把这当作一个有趣的统计现象,而没有深入思考其背后的含义。 真正的洞察是:如果80%的结果来自20%的努力,那么你应该把95%的时间都花在识别和执行那20%的高影响力活动上。 以语言学习为例:通过频率分析,你会发现掌握任何语言的1000个最常用词汇就能理解大约75%的日常对话。这意味着,如果你想快速获得对话能力,你应该专注于这1000个词汇,而不是试图学会所有的词汇。 选择什么任务,比如何完成任务更重要。大多数人陷入效率陷阱,专注于如何更快完成任务,却忽略了任务本身的价值。真正的高手首先问:这事儿值得做吗? ## 决策疲劳的隐性成本 每天早上,马克·扎克伯格穿上相同的灰色T恤,不是因为他没有其他衣服,而是因为他理解了决策疲劳的概念。 你的决策能力是有限的资源。每做一个决定,不管多么微小,都会消耗你的认知能量。如果你是一个领导者或者创业者,这个问题会被放大。 做太多决定与做错误决定一样致命——决策过多同样会拖垮你。 解决方案不是提高你的决策能力,而是减少需要决策的情况。通过建立系统、制定标准操作流程,你可以为真正重要的决策保存认知资源。 ## 系统思维的威力 "我努力将所有必须做或想做的事情立即放入日程表,哪怕只是占位符,而不是放在待办清单里。" 这句话看起来像是时间管理的小技巧,但实际上它体现了一个深刻的系统思维原则:外部化认知负担。 当你把任务放在待办清单上时,你的大脑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这些任务的存在。这种后台运行的认知负担会持续消耗你的mental bandwidth。但当你把这些任务安排到具体的时间段时,你就把责任转移给了系统,释放了认知资源。 避免倦怠完全靠规划,不要依赖自律,而是依赖系统和时间安排。任何需要多次做的事情,你都应该建立系统来处理。 ## 创造性约束的力量 创造力的最大敌人不是限制,而是无限的选择。 这听起来违反直觉,但研究一再证明:适度的约束实际上会提高创造力。当你有无限的选择时,你会陷入选择瘫痪;当你有适度的约束时,你会被迫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 乔布斯深刻理解这一点。他对广告公司说:"每个季度我们只专注一个重点,不管是哪个产品或功能,整整一个季度专注于它。" 当你试图传达不止一件事时,你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字数越多,人们越混乱。你的目标是一个单一的信息,一个清晰表达的想法。 ## 质量文化的建立 乔布斯和贝佐斯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把工作质量看得比被别人喜欢更重要。 这种态度不仅仅是个人偏好,它反映了一个深刻的商业洞察:在长期,质量总是胜过数量。但建立质量文化需要勇气,因为它意味着你必须愿意说"不",即使这会让一些人不高兴。 真正的成功不在于你说"是"的能力,而在于你说"不"的勇气。 ## 简单的哲学 最终,专注的力量来自于一个简单的哲学:Less is more。 这不是因为简单本身有什么价值,而是因为简单释放了复杂性。当你消除了不必要的元素时,剩下的元素就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在一个复杂的世界里,简单就是你的超级力量。不是因为简单容易,而是因为它困难。任何人都可以把事情搞复杂,但只有真正理解本质的人才能把事情简化。 这就是专注的悖论:通过做得更少,你实际上成就了更多。
分享
评论 0
0
向阳乔木
1个月前
前几天听朋友说,硅谷那边的AI创业项目路演。 十个项目九个是AI Agent产品,趋势可见一斑。 AI Agent国内一般翻译为智能体。 近几个月出现不少垂直领域的Agent产品,都很受关注。 比如,设计行业:Lovart、Readdy 比如,办公效率:Skywork ... 好友李榜主的「AI产品榜」,现在每月会发布一个智能体榜。 从最新6月份数据看。 纳米 AI 超级搜索访问量最大,差不多是第二名Manus的十倍。 一方面本身用户基数大。 另一方面纳米 AI 超级搜索从普通用户角度出发,定制开发了很多实用的智能体。 下面演示几个案例: 如一句话生成科普视频、一句话生成成语故事动画片、模拟真人访问小红书做攻略等等。
分享
评论 0
0
向阳乔木
1个月前
今天让Claude code写一个Chrome插件。 任何页面按两下a,自动变成清爽的阅读模式。 写的过程发现Claude code替换文件经常出错,Google查询发现很多人遇到类似问题。 原因是制表符缩进问题,造成replace不管用。 可以告诉Claude Code,把下面要求写入md文件,作为其中一条开发规则: Instead of doing an "in-file" replacement, just write a new copy of the file from scratch, keeping the full content except for the segment you need to replace, and write that in accordingly 问题完美解决,操作演示见下面视频。 Chrome插件源代码已开源,见评论第一条。
分享
评论 0
0
向阳乔木
1个月前
终于有钓鱼场景的AI应用了!
分享
评论 0
0
向阳乔木
1个月前
AI编程是值得普通人拥有的杠杆。 老规矩:前200免费,超过39红包门槛。 满了加微信 vista8
分享
评论 0
0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16
下一页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