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精神

分享我个人高效的学习方法: 1. 硬啃学习法:很多大部头的书,比如经济学,历史,科幻的书,要耗费数月才能看完。我的方法就是随时丢沙发上,回家没事就翻几页,持续啃,往往这些大部头的书看完后,你会感受到书中的脉络和规律,看完后会具备更大的视野和认知提升。大部头的书千万不要像找宝藏那样着急的寻宝,这些书的知识在背后,在作者庞大的叙事故事中领悟 2. 实践学习法:很多很有深度的书往往都很薄,比如传习录,心理学的书。这些书的内容太过于深刻,读快了肯定不懂,而且要结合实践才能明白。比如我头两年在深圳跑硬件的时候,每天晚上12点回到酒店都看一页传习录再睡觉,白天开车的时候反复思考和实践。最后在实践中才知道知行合一道理很容易懂,难的是要在事情中磨,入世磨才知道自己学会没学会,沉没沉住气 3. 链式学习法:很多传记类的书,比如查理芒格的书,分享人生经验,非常睿智。一旦作者在书中分享什么书,肯定就有用,我都会随手记录方便以后阅读,这些顺藤摸瓜的资料,你不读书是不会知道的,都是我的隐形财富 4. 分享学习法:一些技术类的书,讲的非常好,看完就醍醐灌顶。这类书,我通常是通过博客或者事例的方式记录下来分享给别人。分享给别人的过程中会反复梳理修辞和逻辑,怕别人看不懂。而这个过程往往让我自己深刻的学习了第二遍,第一遍学习懂了50%,第二遍教人过程是融会贯通120%。所以,我经常和朋友说,不要把知识捂着,分享有时候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5. 类比学习法:有时候你在某个领域做开创性的工作,没有借鉴的地方。这时候就要跨学科的去思考,因为答案往往在于别的学科。 我举几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我从技术人转换成销售人最大的启发是科斯说的社会公平不是绝对的,社会本身运作要考虑效率,要懂得比较优势,懂得这个道理后,做销售就不会像研发那样,觉得做100分才卖。因为你的产品和别人的不一样,所以一定卖的出去,因为不同人喜欢不同东西,每个产品一定会有比较优势,关键在于你怎么找到喜欢你产品的用户?通过什么方式筛选他们?而不是一定要卖给所有人,要让所有人满意 第二个例子,我一个软件高手硬件新手在深圳跑硬件供应链。最难得是我不知道厂商在哪里,所以每天就网上搜索信息,看各种展,每天我跑300公里,拜访5家厂商,我一年拜访了1000家供应商,不耻下问,终于跑通了整个供应链。而这个过程激励我的恰恰是毛选,我把毛选中糟粕洗脑的部分都丢了,我看到一个人为了做成一件事,选择了最难得也是最快的穷举法,这种穷举法帮助了我攻克硬件供应链,当然还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执行力 第三个例子,成为企业家路上,事情太多,诱惑太多,很多事情做起来道理相互冲突,心里内耗很严重。总想找到一条核心准则,坚持这个准则去做事,中间看了很多书,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一年听了罗大伦老师讲道德经,知道企业家的准则是无我利他,克制自己的欲望,多给用户创造价值,给员工多赚钱。坚持这样做,很多事情就再也没有内耗过了,放下投机走大道,企业也越走越顺 感谢您读到这里,买一台懒猫微服吧,因为你买一台微服后可以加到我微信。创业路上有啥困难,我可以分享我的创业经历给你。 买懒猫微服送创业课程,不要太划算呀。😆 京东: 评论区扣1给你大额优惠
彭博社深度文章《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颠覆AI世界的技术狂人》对DeepSeek创始人进行了深度报道,看看严肃媒体怎么报道DeepSeek的,而不是简单的看看Google Trend来判断AI的发展😃 神秘的"老板" 梁文锋身材瘦削,性格内敛,在会议中常显害羞甚至紧张。但员工们很快明白,不能将他的沉默误认为胆怯。一旦理解讨论细节,这位DeepSeek创始人就会提出精准且难以回答的技术问题。 员工称他"老板",不同寻常的是他赋予年轻研究员甚至实习生承担大型项目的权力,亲自了解进展并鼓励创新。"他是个真正的技术宅,"一位前员工说,"有时我觉得他比研究员更懂研究。" 震撼全球的突破 2025年1月,梁文锋的团队发布了R1模型,在多项AI测试中击败西方竞争对手,而DeepSeek声称构建成本仅为GPT-4的约5%。这一结果引发美国市场万亿美元抛售,并质疑美国出口管制策略的有效性。 亚马逊和微软竞相将DeepSeek模型加入云服务。负责亚马逊语言模型市场的Atul Deo表示:"基本上就在一个周末,我们迅速采取了行动。" 中国AI生态的崛起 DeepSeek揭开了中国AI发展的面纱。在杭州等高科技中心,众多"AI小龙"已涌现:MiniMax、Moonshot AI等本土初创公司的聊天机器人迅速走红;阿里巴巴的Qwen系列模型在全球排行榜名列前茅;百度CEO李彦宏夸口能开发出更低成本的同等模型。 不久前,中共还在"修剪"科技行业,如今面对外国干涉,正扶持国内科技产业。习近平调集资源投入AI和半导体领域,呼吁建立"自主可控"的生态系统。 创新源于约束 地缘政治限制反而推动了中国的进步。Counterpoint分析师Wei Sun表示,中美AI差距现在以月而非年计算。"英伟达芯片的强制稀缺催生了新的AI创新,产生了达尔文式压力:只有能用更少资源做更多事情的人才能生存。" 从量化交易到AI革命 梁文锋在浙江大学学习技术,毕业后构建量化交易系统赚取财富,2015年与朋友创立幻方量化。早期招聘寻找《生活大爆炸》中谢尔顿式的"古怪才华",营造神秘感的同时保持透明度。 2019年,梁文锋开始为AI部门招募人才。到疫情初期,团队已构建高性能计算集群,采购了1000块英伟达2080Ti芯片和100块Volta GPU。这位前工程师称梁文锋是集群的"单一最大用户",痴迷深度学习如"昂贵的爱好"。 稀疏性技术的突破 2023年春天,梁文锋将DeepSeek分拆为独立实验室。他大力押注稀疏性技术——将大型语言模型分解为专业领域来更高效运行。虽然复杂,但能极大节省计算成本。 团队设计了具有更多"专家"的模型,只激活与特定提示相关的部分,而非整个模型。这引发内部激烈辩论,但最终取得突破。 开源哲学的力量 梁文锋将开源视为理念核心。他认为隐藏技术并收费的美国模式优先考虑短期优势,而非持久成功。让模型完全开放并基本免费,能加速普及并让其他人基于其技术构建。正如DeepSeek引用Linux发明者的话:"空谈误国,代码拿来。" 中国硅谷的崛起 在杭州这个1250万人口的城市,DeepSeek属于"六小龙"顶尖科技群体。西湖区有《黑神话:悟空》的游戏科学公司,有机器人巨头,还有中国版Neuralink的BrainCo。"基本上他们不缺钱,"一位基金经理说,"人们都在向他们砸钱。" 阿里巴巴承诺三年投资530亿美元建设AI数据中心,其Qwen3模型可与DeepSeek相媲美。马云在公司园区重新出现,表示希望AI服务而非凌驾于人类。 人才回流与民族自豪 顶尖中国工程师开始从硅谷回国。亚洲集团董事总经理乔治·陈表示:"硅谷对中国人才不再有吸引力,真正的行动重心可能正向东方转移。" 创始人李开复更进一步:"这些年轻的AI工程师基本是本土培养的。DeepSeek的成功正激励更多年轻人才参与中国的AI复兴。" 神秘低调的领导者 梁文锋把时间分配在杭州和北京办公室间,很少同意与外界会面,有时甚至以全息投影形式出现。他拒绝了巴黎AI峰会邀请,该活动吸引了OpenAI的Altman、谷歌CEO等重量级人物。 游客和网红涌向DeepSeek总部寻找梁文锋踪迹,当地火锅店女主人不得不告诉他们"他从不光顾"。 争议与质疑 美国批评者指责DeepSeek受中共控制,窃取训练数据,参与间谍活动。众议院委员会称其为"美国科技流入中共监控国家的直接管道"。 但DeepSeek将自己呈现为普通初创公司,称是"纯粹车库精神"的产物。Alpha Intelligence Capital合伙人Arnaud Barthelemy说:"AI界没有预料到DeepSeek,但他们本应预料到的。" 成本之谜 关于DeepSeek的真实成本存在争议。美国SemiAnalysis估计其可能拥有价值14亿美元的5万块英伟达GPU集群,包括被禁的H100芯片。但三名前员工强烈否认,称GPU不到2万块,主要是较旧芯片。 "如果我拥有数万块H系列GPU,我可能也会变得浪费,"一位前员工说。但中国技术专家愿意应对资源限制的挑战:"想看看我们能取得什么成就吗?" 正如英伟达CEO黄仁勋2023年所言:"一无所有的人会以令人惊讶的方式做出反应。"DeepSeek的崛起,正是这种反应的最佳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