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文化反思
关注
逃跑的韭菜🇺🇸
2周前
【藏海传】高光经典台词: 冬夏女王问男主: “对于你们大庸人来说,皇帝,是什么?” 肖战饰演的男主答: “是天、是君、更是父!”🤢🤮🤮🤮🤮 这么逆天的话,绝大多数中国人居然听得瞬间高潮! 总说中国人苦,可这些苦,难道不是他们自找的吗?
#藏海传
#皇帝崇拜
#电视剧情
#台词争议
#文化反思
分享
评论 0
0
勃勃OC
1个月前
据说日语非常难学,不仅同时混用4种文字(平、片、汉、罗),而且和世界主流的主谓宾文法都不一样 其中国的文言文文法也很不一样,后经过白话文运动,导致中国现在的汉语语法结构和英语几乎完全一样(主谓宾),并简化汉字,且吸纳了诸多日本造词 为什么日本战败后不反省自己的文化 把自己那上个世纪老得让人学不会的语言改进一下 升升级? 谢谢大家
#日语学习
#语言结构
#文化反思
#白话文运动
#汉字简化
#中日交流
#语言改革
分享
评论 0
0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1个月前
5月4日,导演贾樟柯讲述他在多伦多当地影院介绍和放映自己的作品《海上传奇》时,被观众质疑电影里的片段在抹黑中国。他表示:我突然发现这些“爱国主义者”的逻辑。他们所谓的“爱国主义”就是基于那些虚幻的国家意识,而忽略活生生人的命运,这其实是畸形的爱国主义。脱离人本主义的“爱国主义”是可怕的。如果集体回避我们的社会问题,如果我们的文化没有能力反映我们生存中的真实困境,未来会怎么样呢?
#电影
#海上传奇
#贾樟柯
#多伦多
#爱国主义
#社会问题
#文化反思
分享
评论 0
0
川和.豆沙維尼🇹🇼 橘貓愛好份子
1个月前
長安的荔枝這種抽象小說也能拍成電影哦,小說裡面什麼嶺南小吏辛苦思考荔枝保存技術,長安官場波雲詭譎,反思浪費民脂民膏...全是作者拍腦袋想的。 歷史楊貴妃吃的荔枝從來就不是從嶺南來的,那不早就爛光了,荔枝是從巴蜀來的,四川到漢中就有一條路叫荔枝道。
#长安
#荔枝
#抽象小说
#电影改编
#历史考据
#杨贵妃
#岭南
#巴蜀
#文化反思
分享
评论 0
0
徒步的骑手
2个月前
以前就福泽谕吉发表过一点议论。他生活的时代处于日本大转折时期,有一点他看得很清楚,人的精神世界不现代文明化,国家不可能现代文明化,不可能建立现代文明制度。即便凭运气天降现代文明制度,国民也没有能力让制度正常运作。中国一百多年一直在验证福泽的观点。一百多年前有这种认知,这就是见识。
#福泽谕吉
#现代文明
#日本历史
#国民素质
#制度运作
#中国历史
#百年变迁
#文化反思
分享
评论 0
0
空空 🌟 狞猫世界第一可爱!
3个月前
看了《兹山鱼谱》,彩色时代的精美黑白片。改编自十九世纪初朝鲜成组时期文臣丁若铨因推崇基督教被流放至远岛、最后在岛上潜心钻研鱼类的经历。黑白替代彩色让本片增添了许多味道。有不少你国人看完后都在惋惜“这种片本应该是我们拍出来的,为什么让韩国人拍了”。你猜为什么呢?#AIR
#电影
#历史
#基督教
#韩国电影
#文化反思
分享
评论 0
0
脂纳人研究中心(十八世)
4个月前
#看看中国人如何对待动物 秦皇岛男骗领养30多只猫咪虐沙还过程记录下来,手段极端残忍:活着开膛,扭断四肢薄皮,活薄皮浇滚烫热油,解刨怀孕猫妈妈,将猫打到奄奄一息后开膛破肚浇滚烫热油,之后把内脏扯出来此时还能听到猫的心跳和呼吸。 中国人观念中“日本鬼子”的暴行其实一直都是中国人自己。
#动物虐待
#社会问题
#文化反思
分享
评论 0
0
白板报 Whiteboard
4个月前
打死不读英译汉 曾经一度,我很纳闷,为什么大家自己不太爱读书了。只要拿起一本书就犯困,思维跳到九霄云外?刚开始我以为是网瘾综合症发作,但读起一些古典名著却精神百倍,我才明白原因不在我这里,而在书那里。因为我买的书汉译本居多,而当代中国的某些翻译粗制滥造,有的已经到了人神共愤的程度。 汉语句子有两大特点。一是吕叔湘说的“多流水句,一个小句接一个小句,很多地方可断可连。”二是郭绍虞所说的,汉语是一种很讲究音乐性的语言,句子组织除了考虑语法结构,还注重音节上的平稳规律。所谓“偶语易安,奇字难适。”。请看《红楼梦》中的句子:“我们村庄上种地种菜,每年每日,春夏秋冬,风里雨里,那里有个坐着的空儿?” 西方语言也有自己的特点,有层次,有条理,读起来朗朗上口,再长的句子也容易理解。但是一旦汉语跟着欧化的句式,逐字逐句进行翻译,就变成了晦涩难懂的语言,叠床架屋,穿棉裤做爱,中国人看不懂,外国人不明白,有的翻译甚至要读者在心中翻译回英语才能明白。 有一本在国外人见人赞的书,Becoming a writer,最近被翻译成了汉语《成为作家》,我读了几页,是在忍无可忍。如果一本教人写作的书,自己写得就这么别扭,这不是自己掌嘴吗?我找来了英文版,一读才发现,那些在英文里那么灵动的句子,都变成了僵死的汉字天书。例如书里这段话:“只有克服了这些困难,它们才能够从日后对它们大有帮助的写作技巧训练方面获益。”遇到这样一句话,中文读者会本能地去搜索关键字,但是被一个巨大的定语给阻挡了,所以读起来无比别扭。而英语原文中是一个which引导的从句,读起来顺水顺风,落落大方,而到了汉语里,就变成了巨大的瘿瘤,成为快速理解句意的障碍。 因为速读是读书的关键,而现在的汉语翻译和写作,严重阻碍了速读。有的句子必须反复来回看,才能明白大概意思。有的句子,在头脑中形不成畅快悦耳的声音流,从而让读者产生生理厌恶。 我们怎么办?难道要用英语写作吗?没这个本事,没这个必要。要挽救我们的阅读,首先要读漂亮的中文,如果没有,退而求其次,读英文,读法文,读日文,读一切没有僵死和崩坏的语言。用外语,来养我浩然之气,然后再把这股真气,化成顺畅的汉语。 生在这个一个浮躁的时代,再无傅雷、朱生豪、姚克,等一代宗师,给我们把外文翻译成美丽的汉语。那么只有自己救亡图存,学好外语,至少学好英语。摆脱这群祸乱汉语的坏翻译。 学好英语吧,不要看翻译作品,如果你喜欢海明威,就直读他的原作,如果你喜欢技术,就硬啃它的文档,用脚投票,不要给烂翻译作品任何机会。 有些人买中文翻译版的原因是定价便宜。我的建议是,如果英文版可以买到,哪怕价格高3倍,也应该买原版。不要图便宜,那样会让你丧失一次宝贵的学习英语的机会,同时极有可能被糟糕的翻译搅坏胃口,最后不得不重新再买一本英文版。所以,直买原版,无视翻译。 有英文版,就不要读中文译本,有英文译本,就不要读中文译本。面对外来书籍,忘掉中文,忘掉翻译,像犀牛忘掉大海,像鲸鱼忘掉天空,像拿到绿卡的人忘掉中学迷恋的女老师,开始新的冒险,新的航程。
#阅读习惯
#翻译质量
#中西方经典
#现代问题
#文化反思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