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伤害链文化
关注
佛瑞德里希4th😷
3天前
什么时候中国人会进行“文化反思”? 在中共帝国经济崩溃➡️文化崩溃➡️政治崩溃之后,在沦陷区群雄并起逐鹿天下,三类国家分别完成其政治重建,各新兴国家致力于经济重建之后的文化重建阶段,真正的文化反思会全面展开。 因为你们懂的,到那个时候,不论是新兴的产业链国家还是新兴的伤害链国家,还是新兴 民族国家,都需要在文化层面强调本国特色、本国存在的合理性,强调本国与旧皇朝之间的差异,因此,各国都会鼓励其社会大众,其文化圈人士,对已覆亡的中共帝国党文化进行激烈批判。 只不过,三类国家在批判时的站位会略有不同。民族国家会批判中共帝国以汉民族的名义、中华民族的名义,对自己族人的残酷镇压。新兴伤害链国家会提出道德批判,强调旧王的“失德”,和新王得位乃顺天应人。新兴产业链国家则会在文化观念、价值体系上极力靠拢自己的援助国,从欧美日韩台的评判角度审视已覆亡的中共帝国的罪行和遗毒。 “后中共时代”,三雄并峙的时代,是双链争持的下半场。而伤害链逻辑与产业链逻辑在观念战场中的决战,会到那时才进入主题。 因为伤害链逻辑和产业链逻辑在族群竞择中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是伤害链逻辑会令信奉它的任何族群,因在代际更替中不断自我阉割而“一代不如一代”,因父疑子,父阉割子;君疑臣,君阉割臣;官疑民,官阉割民,而在族群层面不断自我削弱。 产业链逻辑却不会促使商人去阉割自己的合作伙伴,不会以打压合作关系中的另一方为构建合作关系的前提,因此不会引致“一代不如一代”的后果。 当双链争持在族群竞择层面发生,你看到的,就会是那些“一代不如一代”的族群与那些没有这个问题的族群竞争。 而更细致的观察和分析会让你看见,在整个世界都以伤害链逻辑为主导的漫长匮乏时代,族群竞择是发生在“自我阉割更狠的族群”和“自我阉割时下手较轻的族群”之间的,所以,胜出者往往是更“野蛮”的族群。 在中国历史上,为什么中央帝国的政权总是被草原民族夺取?为什么被称为“汉人”的这个族群,人口更多,地盘更大,看起来更富庶,拥有更多资源和技术,却总要被草原民族征服统治? 无他。“汉人”把自己阉割得太狠了。 伤害链文化,与其说是文化,不如说是“娘化”。你把随便哪个中共官员拎出去穿一套戏服演东厂太监,他在气质上都会贴合得天衣无缝,完全不需要演技加持。 因为在这种打磨到极其成熟的伤害链文化体系里,在浸润于官场文化多年的群体里,每个人在精神层面都是“公公”。 伤害链文化给他们的规训,是让他们在强者面前俯首帖耳,在弱者面前趾高气扬,在公众面前道貌岸然,在私人生活里放荡变态。 这是一种制造烂人的文化,是引导族人去“比烂”因此令整个族群越来越烂的文化。 不反思不批判不改变这样的文化,一个需要与周边邻国竞争的国家,是不可能有取胜希望的。 历史上的中国,为什么能“长期存在”? 因为政权意义上的中央帝国在不断的改朝换代中早就经历多次死亡,它并没有“长期存在”,它在族群竞择中从未赢过,它一直在输。 “汉人”是什么人? 是一直在输的输家。 他们在汉朝输给了刘氏,在晋朝输给了司马氏,在南北朝流离失所,被不断清洗,在隋唐做杨氏、李氏的臣仆,在宋朝臣服于赵氏,在元朝臣服于蒙古,在明朝臣服于朱氏,在清朝臣服于满人。 赢家不停的变换,但输家一直是输家。 谁是输家? 那些从小接受输家文化规训的人,从生下来的那天起就在接受精神阉割的人,是永远的输家。 不要被他们的人口规模吓到。 由这样的“中国人”组成的国家,是谁都可以来统治的国家。这些永远的输家,是一盘政治意义上的“预制菜”,入口即化,里头没有哪怕一根硬骨头。 中国人为什么会愚忠愚孝,会崇古抑今? 在整个世界都以伤害链逻辑为主导的时代,以产业链逻辑为主导的族群和国家还没有出现,那时族群竞择的主题,是各族自我阉割的程度。 阉割程度轻的族群,胜于阉割程度重的族群。 但在以产业链逻辑为主导的族群横空出世之后,竞争的主题仍是各族自我阉割的程度,但竞争开始发生在“会自我阉割的族群”和“不自我阉割的族群”之间。 发生在“一代不如一代”的族群和上一代不会打压阉割下一代的族群之间。 然后,随时间推移,逐渐发生在不但不打压阉割下一代,而且会激励托举下一代的族群之间。 双链争持的下半场,文化领域的观念竞择,会发生在沦陷区各新兴国家已完成政治重建,正进行经济重建,开始文化重建的时期。 在届时的竞争压力下,“一代不如一代”的族群如果不改变其行为方式,显然会再次成为输家。 那种把国民驯化成“预制菜”的国家,会被外族征服,会举族为奴,其国号被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是题中应有之义。 汉人柔弱。但柔弱的不是人,是把人变成弱者,令人染上奴性的文化。 是以批量制造忠臣孝子顺民为目的创造打磨出来的伤害链文化。 在新的时代,新的竞争压力下,在彻底改变“阉割下一代”的行为模式的巨大压力下,它将被整个沦陷区的每个国家树为批判的标靶。 并成为各国进行文化重建、各族展开文化更新的踏脚石。
中共帝国崩溃后中华沦陷区三种国家格局的形成· 4 条信息
#文化反思
#中共帝国崩溃
#伤害链文化
#族群竞择
#精神阉割
分享
评论 0
0
佛瑞德里希4th😷
6个月前
合作的基础,是理解伙伴利益立场的能力,是让自己拥有更广阔视野的能力,是把注意力从和同事、同族、同类的撕咬中转移到现实世界那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上的能力。 而这些能力是被伤害链文化阉割过的人最缺乏的。 因为在伤害链国家的原生家庭里,父母甚至不愿倾听孩子,在人吃人的环境里,人们专注于内耗, 在内卷内斗内耗中度过一生,谁若惯于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谁就会被当成傻子,当成可以被先吃掉的人。 但善良不仅有道德价值。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充分的换位思考能力,是让人理解合作伙伴、理解合作团队的基础。 能倾听他人、关怀他人,在与人相处时保持边界感,这些都是在你想构建并维持良好合作关系时必备的能力。 如果你没有这些能力,即使你因为拥有其他资本能进入一段合作关系,你也不可能成为关系的主导者,你在这段关系中的去留将只能由拥有这些能力的伙伴决定。 因为合作的基础是共识,维系合作意味着持续达成共识,意味着不断进行利益立场的协调,若你甚至不能倾听对方,不能弄清楚对方的需求,你拿什么达成共识? 而越大规模的合作,需要达成越广泛范围的共识,为了达成更广泛的共识,你需要更强的倾听能力,需要更开阔的视野,需要以更高的效率完成对众多合作伙伴利益立场的分析和归纳。 为什么出身于产业链国家的合作者通常更擅长合作,更容易成为合作的主导者? 因为他们更善于倾听,因为他们成长于其中的原生家庭环境,就是其父母向孩子展示频繁沟通、衷诚合作行为模式的舞台。因为他们早就在家庭内部学会了小规模合作,为未来进入大规模合作打好了基础。 家庭是孩子的起跑线。 能从小培养孩子合作能力的家庭,就是到孩子进入职场或开始创业时才会察觉到的更高的起跑线。 而那些不幸的家庭,那些充满争吵的家庭,彼此伤害的家庭,困住的不仅是孩子的童年,也是他未来的可能性。 那些糟糕的国家,一遍遍阉割国民合作能力,把民众规训成牛马牲人的国家,则会因此困住本国经济发展的可能性。这样的国家,更难涌现企业家,更难涌现发明家,更难进行大规模合作,更难获得合作带来的增量。 家庭是孩子的起跑线。 而国家,是企业的起跑线。 从更不幸的原生家庭里走出来的孩子想有更大发展,需要加倍的努力。 从更糟糕的国家走出来的企业想有更好的发展,同样需要加倍努力,或是某种程度上的借力——以弥补自身在管理能力、决策能力上的缺失。 这种对“补课”的需求,并不仅存在于中共国。所有的伤害链国家都有同样的问题,所有仍然深受伤害链文化传统影响的国家,都有同样的问题。 在产业链阵营进行盘整的时刻,欧美国家将重新审视自己的合作者。 他们将比过去更重视合作者理解自己利益诉求的能力,“站我这边”的决心。 而想在这方面比中共国企业做得更好,想在全球产业链调整布局时抢到更大块的蛋糕,拿到更多从中共国分流出去的订单,各发展中国家不但需要在政治上有更清晰的表态,也要以更决绝的态度对待自身的伤害链传统。 因为不如此,他们就无法让自己成为更好的合作者,有更大机会被欧美选择的合作者。因为不如此,他们就无法在个人层面培养出更多优秀合作者,获得更多人才储备,也难以让更多企业脱颖而出。 在这个过程中,文化的作用将是巨大的。 我们会看到,文化背景和欧美国家有更多共同之处的国家,更容易完成这方面的转换,实现合作能力的提升,尤其是,一些国家将因文化隔膜较薄弱,更容易成为被欧美合作者视为“同类”的新伙伴。 我们还会看到,逐利的各国各族,会因此对接受欧美文化影响持更开放的态度——与之相对的是,在文化上拒绝欧美的国家则会令产业链阵营警惕。 这个世界上能彼此理解的人会抱团。 能理解欧美的各国各族将能够和欧美站到一起,汇入追逐增量的洪流。 不能的,不肯的,会失去机遇。 在你决定闭关锁国的时候,别人也会对你关门。 合作者将会选择,只和愿意合作者一起。 内斗者将只能和内斗者长相厮守。 双链争持,阵营分化。 这分化很快会体现在文化领域。 产业链文化与伤害链文化的分歧将日益清晰,先发国家的文化春天将再度来临。 不阉割不压抑下一代人合作能力发育的文化,将在观念战争的战场上取得胜利。
#合作
#伤害链文化
#视野
#现实问题
#内耗
#善良
#原生家庭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