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3 06:05:18
合作的基础,是理解伙伴利益立场的能力,是让自己拥有更广阔视野的能力,是把注意力从和同事、同族、同类的撕咬中转移到现实世界那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上的能力。 而这些能力是被伤害链文化阉割过的人最缺乏的。 因为在伤害链国家的原生家庭里,父母甚至不愿倾听孩子,在人吃人的环境里,人们专注于内耗, 在内卷内斗内耗中度过一生,谁若惯于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谁就会被当成傻子,当成可以被先吃掉的人。 但善良不仅有道德价值。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充分的换位思考能力,是让人理解合作伙伴、理解合作团队的基础。 能倾听他人、关怀他人,在与人相处时保持边界感,这些都是在你想构建并维持良好合作关系时必备的能力。 如果你没有这些能力,即使你因为拥有其他资本能进入一段合作关系,你也不可能成为关系的主导者,你在这段关系中的去留将只能由拥有这些能力的伙伴决定。 因为合作的基础是共识,维系合作意味着持续达成共识,意味着不断进行利益立场的协调,若你甚至不能倾听对方,不能弄清楚对方的需求,你拿什么达成共识? 而越大规模的合作,需要达成越广泛范围的共识,为了达成更广泛的共识,你需要更强的倾听能力,需要更开阔的视野,需要以更高的效率完成对众多合作伙伴利益立场的分析和归纳。 为什么出身于产业链国家的合作者通常更擅长合作,更容易成为合作的主导者? 因为他们更善于倾听,因为他们成长于其中的原生家庭环境,就是其父母向孩子展示频繁沟通、衷诚合作行为模式的舞台。因为他们早就在家庭内部学会了小规模合作,为未来进入大规模合作打好了基础。 家庭是孩子的起跑线。 能从小培养孩子合作能力的家庭,就是到孩子进入职场或开始创业时才会察觉到的更高的起跑线。 而那些不幸的家庭,那些充满争吵的家庭,彼此伤害的家庭,困住的不仅是孩子的童年,也是他未来的可能性。 那些糟糕的国家,一遍遍阉割国民合作能力,把民众规训成牛马牲人的国家,则会因此困住本国经济发展的可能性。这样的国家,更难涌现企业家,更难涌现发明家,更难进行大规模合作,更难获得合作带来的增量。 家庭是孩子的起跑线。 而国家,是企业的起跑线。 从更不幸的原生家庭里走出来的孩子想有更大发展,需要加倍的努力。 从更糟糕的国家走出来的企业想有更好的发展,同样需要加倍努力,或是某种程度上的借力——以弥补自身在管理能力、决策能力上的缺失。 这种对“补课”的需求,并不仅存在于中共国。所有的伤害链国家都有同样的问题,所有仍然深受伤害链文化传统影响的国家,都有同样的问题。 在产业链阵营进行盘整的时刻,欧美国家将重新审视自己的合作者。 他们将比过去更重视合作者理解自己利益诉求的能力,“站我这边”的决心。 而想在这方面比中共国企业做得更好,想在全球产业链调整布局时抢到更大块的蛋糕,拿到更多从中共国分流出去的订单,各发展中国家不但需要在政治上有更清晰的表态,也要以更决绝的态度对待自身的伤害链传统。 因为不如此,他们就无法让自己成为更好的合作者,有更大机会被欧美选择的合作者。因为不如此,他们就无法在个人层面培养出更多优秀合作者,获得更多人才储备,也难以让更多企业脱颖而出。 在这个过程中,文化的作用将是巨大的。 我们会看到,文化背景和欧美国家有更多共同之处的国家,更容易完成这方面的转换,实现合作能力的提升,尤其是,一些国家将因文化隔膜较薄弱,更容易成为被欧美合作者视为“同类”的新伙伴。 我们还会看到,逐利的各国各族,会因此对接受欧美文化影响持更开放的态度——与之相对的是,在文化上拒绝欧美的国家则会令产业链阵营警惕。 这个世界上能彼此理解的人会抱团。 能理解欧美的各国各族将能够和欧美站到一起,汇入追逐增量的洪流。 不能的,不肯的,会失去机遇。 在你决定闭关锁国的时候,别人也会对你关门。 合作者将会选择,只和愿意合作者一起。 内斗者将只能和内斗者长相厮守。 双链争持,阵营分化。 这分化很快会体现在文化领域。 产业链文化与伤害链文化的分歧将日益清晰,先发国家的文化春天将再度来临。 不阉割不压抑下一代人合作能力发育的文化,将在观念战争的战场上取得胜利。
2025-02-23 06:05:18
2025-02-22 20:27:00
2025-02-22 05:59:30
2025-02-22 00:23:21
2025-02-21 13:29:38
2025-02-21 13:2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