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杀

3周前
宋永毅:文革“解放军”屠杀罪行远甚六四 有关中共建国以来公开动用军队对平民的镇压(屠杀),举世震惊的就是一九八九年的“六四”事件,其实,就受害者人数、镇压(屠杀)者的手段而论,文革要大大超过“六四”。 其中广为人知的便有青海军区一九六七年的“二・二三”血案、内蒙军区一九六八年的“内人党事 件”等等。而广西文革更是典型。在广西机密档案中被揭示的九至十五万的非正常死亡的受害者中,至少超过一半死于两种模式中:(一)全副武装的军队直接出兵镇压;(二)由军队主导、调动指挥成千上万的武装民兵的围歼消灭。 绝大多数的广西大屠杀的案例都是由军人领导、指挥、纵容甚至直接动手的。所谓的暴民政治只不过是国家机器行为的一种结果和延伸,甚至是为国家机器直接利用的形式而已。其次,参与这些暴力和杀戮的军人、警察、武装民兵和中共的党团骨干,是这一国家机器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和受益者。由此而论,把文革中的暴力杀戮的责任一概推卸到某种抽象模糊的“造反派”群众头上是不对的,这既不符合历史史实,也极大地扭曲了我们民族应有的正确的集体记忆,从而混淆了错与非错,罪与非罪的重要界限。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无恶不作的军人在文革后的复查中不仅大多数逃脱了惩罚,不少还得到提升。如在整个广西指挥杀人最多的原宾阳县革委会主任王建勋(原六九四九部队副师长),新的宾阳县委多次打报告要将他逮捕乃至处以极刑,但是王在军队里巍然不动,还官升为少将、广州市警备区第一副司令员。原桂林军分区司令员景伯承是桂林“八・二○事件”的直接指挥,竟提拔当了广西军区副司令员。军队对广西文革后的“处遗”调查完全采抵制态度,如一手伪造了“中华民国反共救国团广西分团”假案的原南宁支左干部王生江,在文革后复查追究他责任时,竟无法在军队里找到此人。 图:1968年8月5日“四二二”派的解放路据点被攻破后,“广州照相馆”门前人员被枪杀的情景。
1个月前
应对学潮,邓要杀人,赵反对杀人 以八十年代中国的强人政治模式而言,在中共权力结构中,其高层运作也可以归纳为邓小平和赵紫阳二人的互动,前者作为"垂帘听政者",后者作为前台操作者,其他人物都是次要的,二人互动失败,结局便是屠杀。 4月22日胡耀邦追悼会这一天,成为邓赵关系的分水岭。赵紫阳 为了礼遇胡耀邦,也顺应民意,决定葬礼隆重、冠以"马克思主义者"评价、允许群众自发悼念等,这些都触怒了邓小平。从这天开始,邓小平对赵紫阳的信任不复存在。鲍彤说:"我认为杀心从这个时候起的,决心是那个时候下的。后边的那些事情,只不过是邓小平继续观察或者说在稳定赵紫阳的情绪而已,后面的事情无非是这么一些事情。"由此,因悼胡规格酿成邓赵决裂,也成为"六四"事件的起因,这个关键细节,从前无人梳理过,也非常生动地凸显了在"新权威主义"模式下,党魁个人意志、好恶,便可轻易塑造历史。 为何触怒邓?两点:拂逆皇心,挑战最高权威。邓之不满有两点:第一,胡耀邦是邓小平亲自下令拿掉的,礼遇胡耀邦,就是质疑邓小平,这是他绝对不能接受的,邓认为赵紫阳和学运都是想为胡耀邦翻案;第二,在邓小平看来,学潮呼吁政治改革、要求民主,这是冲着共产党在中国的绝对领导来的,而赵紫阳在这个问题上立场暧昧,甚至同情学生的诉求,这也是他不能原谅的。这又是对"新权威主义"模式的一个生动注脚。 ---苏暁康:一个怪胎酿成了屠杀 三十年后威胁人类
2个月前
49年后中共大规模屠杀抗日国军将领 如果说抗日期间中共残杀抗日的国军是为了夺取天下,中共窃政后还大肆杀戮参加过抗日保家卫国的荣誉军人、有功军人,不仅在镇反中杀,历次运动都成了运动对象,有些参加过抗日而没有参加三年内战的也被杀,这如何解释?如果不是对中国人深仇大恨,如何会作出这种事情 50年代初,中共在“镇反运动”中大规模屠杀原国民党军公教(军人,公务员,教师)人员。 这些军公教人员都是中共假抗日真卖国的活证据,中共利用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新三民主义”等等谎言及乡土情结,诱骗这些国军官兵留在大陆,或在剿匪戡乱(三年内战)战争中“起义”投共,把这些活证据掌握在手中,然后加以毁灭,遇害者数以百万计。 1949年后,一百多位遇害国军将领名单(不完整名单): 姓名 曾任最高军职 被害地点 被害时间 夏之时 辛亥起义四川革命军总指挥 1950年10月6日 何海清 云南北伐军大队长、靖国军师长、建国军军长 1950年11月 邓玉麟 北伐军左路军第一路司令 1951年3月 韩起功 第2兵团参谋长、徐州绥靖公署中将高参 1950年 李本一 第3兵团副司令官兼第7军中将军长 安徽 1951年 钟祖培 第7军中将副军长 广西 1951年 甘竞生 桂东军政区少将副司令 广西 1951年 杨创奇 第56军129师少将师长 广西 1951年 黄质胜 第19路军少将参议、灵山县长 广西灵山 1951年 陆汝群 旅长 广西容县 1951年 梁仲西 梧州行政区少将保安司令 广西 1951年 莫致宽 国防部中将高参 广西苍梧 1952年初 王旭夫 中央军校学员教导总队长 四川 1951年 肖步鹏 中央军校少将代理教育长 1951年 刘进 第1兵团副司令 四川 1950年 温怀光 第10兵团副司令 太原 1953年 周址 第12集团军参谋长 广东开平 1953年 金亦吾 第14兵团参谋长兼第7纵队副司令 1951年1月13日 王育成 第17集团军参谋处长 宁夏 1951年 陈应龙 第2军副军长兼第9师师长 海南文昌 1951年 尹作干 第2军副军长兼宜昌警备司令 河南南阳 1954年4月8日 李用章 第3军副军长兼第7师师长 四川邛崃 1952年 喻英奇 暂编第5军军长兼粤桂东边区剿匪总指挥 广东汕头 1950年11月28日 徐经济 新编第5军军长、陕南行署主任 陕西 1951年 曾宪成 第3兵团暂编第8军副军长 湖北钟祥 1952年10月 武庭麟 第15军军长 洛阳 1952年 夏炯 第20军副军长 1950年 向传义 第24军副军长、四川省参议会议长 四川 1950年 曹森 第26军副军长、滇西师管区司令 河南唐河 1952年 刘孟廉 第27军军长 四川 1950年9月 刘秉哲 第28军军长 苏州 1950年11月17日 张治公 第29军军长、军事参议院参议 河南郾师 1951年3月 韩步洲 第33军军长 北京 1953年 高倬之 第34军军长 太原 1952年 陈春霖 第44军军长、国大代表 1950年 周静吾 第41军副军长、川鄂边区绥靖公署中将高参 1950年6月 潘峰名 第51军代军长 江西 1950年 何绍南 第66军军长 1954年 李楚瀛 第85军军长、第15集团军副总司令 广东曲江 1950年11月14日 杨健民 第96军参谋长 安徽宿县 1951年 甘清池 第99军副军长、阳江县长 广东信宜 1951年12月 尚其悦 东北行营第一战区挺进军第1军军长 哈尔滨 1950年5月30日 何绍南 副军长、陕西第2区行署专员、绥德县长 1954年 莫树国 第6军第3师师长、联勤总部第3补给区运输司令 湖南东安 1952年春 周亚 预8师师长 1951年 潘琦 第14军10师师长 江西广昌 1951年 危宿钟 第15师师长、江西第5区保安司令 江西 1951年 黄芳俊 第29师师长 河南雎县 1952年 石建中 第42师师长 1950年 何际元 第49军79师师长 湖南 1950年11月 刘明夏 第14军94师师长 1951年 赖芬荣 第154师参谋长、广东第11区游击副司令 1951年 宋士台 第66军160师师长、7战区少将高参 广东 1953年 陈运武 第77师副师长 湖南辰溪 1952年 邓献坤 第90师副师长 广东始兴 1952年 邓仕富 新38师副师长、新7军暂61师师长 1952年 刘培绪 第40师师长 北京 1954年 李传霖 整编第47师参谋长 1952年 韩起功 第100师副师长、新编骑兵军军长 甘肃临夏 1950年 周伯英 第17补充旅旅长、国防部少将部员 湖南东安 1952年 袁峙山 整3师49副旅长、湘鄂赣边区少将高参组长 湖南常宁 1951年 梁彩林 整65师187旅旅长 广东鹤山 1952年 金亦吾 第6战区挺进军司令 1951年1月13日 王英 第12战区骑兵总司令 1951年1月 谢灵石 新疆迪化警备司令部少将高参 1952年 向光明 宜昌警备司令部处长、国大代表 湖北巴东 1952年 叶干武 甘肃河西警备总司令部高参 广东梅县 1950年秋 梁顺德 河西警备司令部少将参谋长 1952年 陈鹏翥 湖北省保安司令部少将参议 湖北 1951年 彭永年 湖南省保安司令部少将秘书长 1951年 孙天放 江苏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 安徽怀远 1951年 邓子超 江西第九区和第五区保安司令 江西石城 1951年秋 陈哲 海南保安2师副师长 1951年 关仲志 广东保安4师代师长 广东 1952年 列应佳 广东保安第4师少将副师长 广东 1952年 廖卓如 江西省保安副司令 江西 1951年 陈定平 第4战区兵站部办公室主任 海南琼山 1951年12月25日 程斌 第53军上校高参 承德 1952年5月12日 赵鸿厚 徐州剿总军官教导大队少将副大队长 1952年 陈舜统 海南防卫总部第1路军监察官 海南 1950年 郭仲容 四川绥靖公署人民服务总队总队长 1950年冬 项丽源 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少将参谋处长 1952年 陈俊三 川滇黔边区绥靖司令部少将参议 1952年 徐廷瑞 陕南绥靖区少将副司令 河北蠡县 1952年 焦达梯 长沙绥靖公署少将高参 1952年 谭正纲 川南军政区长官公署少将参议 湖南茶陵 1952年 张铁英 第10新兵补训处少将督练官 青浦 1951年 林芝云 湘鄂赣清剿区少将司令 湖南湘潭 1952年 赵俊图 湖南醴陵师管区少将副司令 湖南 1952年 徐余生 四川军管区第7常备师长 四川广安 1951年 廖德诚 赣南师管区副司令 江西 1951年 符树总 广州行辕外事处少将处长 海南文昌 1952年 杨清海 合江省改编支队中将司令 沈阳 1950年8月 唐宪尧 国防部川鄂挺进军司令部参谋长 四川 1951年冬 马廷贤 甘肃联军陇南路司令 甘肃临夏 1958年 龚汝松 川康黔边反共救国军第5纵队副司令 1951年 沈荃 国防部少将监察官 湖南凤凰 1951年秋 李曙 伞兵司令部政工处少将处长 浙江永嘉 1952年 戴云林 军统局少将专员 江西江山 1950年 廖宗泽 军统局兵工署稽查处少将处长 云南 1951年4月15日 王春晖 交警东南办事处主任 湖南衡阳 1950年 霍远鹏 内1警第3支队长 湖南 1950年春 方涤瑕 西南区宪兵司令 1951年 李楚藩 西南宪兵指挥官 1950年 戴可雄 少将高参、海丰县长 1952年 罗联辉 广州绥靖公署少将高参、新丰县长 广东新丰 1952年 糜藕池 川黔公署独立第一师师长、贞丰县长 贵州 1951年7月 覃守一 湖北绥靖总司令部长阳总队长兼县长 湖北长阳 1952年 詹宝光 广东省干部训练团少将大队长、连山县长 1953年 王雄 琼崖守备司令部参谋长、文昌县长、国大代表 海南 1951年3月1日 陈少鹏 粤军第2军独立旅长 广东兴宁 1950年 唐孟壑 独立第十师师长 湖南东安 1952年 被中共虐杀的国军将士实在是无法计数,以上只列出部分遇害的国军将领。 这些人中,有的在北伐或抗战结束后即解甲归田,或闲居,或从商,或从事其他职业(如教师、律师等),根本没有在1946年后的内战中和共军打过仗,更没有在中共“建国”后从事“反革命”活动,都难逃中共的屠刀。 ---屠杀抗日国军将领 毁坏抗日英烈墓地 编写:爱德华
2个月前
北臧公社位于大兴县的西部,那里的屠杀行动要早于大辛庄,从66年8月27日就开始了。有三个大队杀人,它们分别是:新立村死53人,马村死34人,六合庄死11人,共计98人。 98年出版的《那个年代中的我们》(远方出版社)一书,有一篇张连和先生的文章《五进马村劝停杀》,描写了他亲眼见到的杀人现场: 刑场设在大街西头路北的一家院子里,有正房5间东厢房三间。我们排队进院时,看见活人被捆绑跪着,死人横躺竖卧,鲜血染地,惨不忍睹。有两辆小推车往院外运尸体(据说把打死的人埋在村西永定河大堤)。审问者个个横眉冷对,耀武扬威,个个手持木棒、铁棍和钉着钉子的三角皮带,他们高声逼迫被审者交出“枪支”、“地契”、“变天帐”;只要说没有或者不吱声,凶器就会伴随着呵斥声雨点般打下去。被打死的,等车外运,没被打死的,倒地呻吟。我看见一个十四、五岁的小男孩儿,长得非常漂亮,被反绑双手跪在70多岁的奶奶身边儿,非常害怕地看着持棍者,生怕灾难落在自己身上。只见一个持铁棍的年轻男子来到小孩儿身边厉声问:“快说,你们家的变天帐藏在哪儿了?”小孩儿哆里哆嗦地说:“不……知道!”“我叫你不知道!”那人说着扬起铁棍向小孩儿砸去,正砸在背后的手上,只听“扑”的一声,小孩儿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拇指立刻断裂,鲜血如同水壶往外斟水一样,哗哗地往地上流……接着又逼他奶奶交代……两个民兵似的人物把一名中年妇女拉进刑场院内,一脚把她踢跪在地上,这时,来了一个手持剪子的年轻妇女,把这位中年妇女的头发剪掉,接着审,她不言语,被两皮带打躺在地……两个人抬起一个被打死的人装在小推车上,还没推出院门又活了,一挣扎掉在地上,一个人上去狠拍两铁锹,又装在车上运走了……他们要一位30多岁的小伙子交出 “准备反攻倒算”的枪支,因受刑不过说在家中东屋顶棚内。于是,派出两个人随他回家抄取。到家后一找,顶棚里没有,又指挖房山、影壁、院墙,均未找到。小伙子又被打,他又说在自家坟地内。于是,又带他去坟地,当他们走到街上一个水井旁时,小伙子冷不防一窜跳入井内。他们说小伙子是自绝于人民,也不管他死活,用绳子拴牢大四齿续到井里往外捞……他们在村内东、南、西、北四方设四个监狱,分男老、男壮、妇女、儿童四监,另设一个刑场,随捉随关,随提随审,随杀随埋,真乃一条龙行事。他们从8 月27日夜陆续将“坏人”入狱至9月3日,长达一周的时间,虽然每天都送点儿吃的,但也食不饱肚。在放人的这天,我们来到监禁儿童的地方,有人将生秋茄包子放在孩子们的面前时,个个争抢食之,狼吞虎咽,那情景令人落泪。 ---遇罗文:大兴屠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