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程益中
关注
统计数据
333
文章
0
粉丝
0
获赞
1820
阅读
热门文章
1
TechFlow 深潮 发布的文章:近期教育领域的变化引发了广泛讨论,我认为教育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
145
32
程益中
4个月前
真正的反共,必须反任何形式的极权、独裁、暴政和暴君,必须反对任何形式的权力崇拜和个人崇拜,必须反任何形式的绝对唯一真理。 请看《论敌人的敌人未必就是朋友》。
#反共
#极权
#独裁
#暴政
#暴君
#权力崇拜
#个人崇拜
#绝对真理
分享
评论 0
0
程益中
4个月前
这些极右恶棍才洗脚上田吃饱肚子几天,才过上几天幸福生活,就如此仇恨富有同情心的左派。问题在于:没有他们恨之入骨的“左逼”和“亲共魔鬼”把他们捞出来,这些极右人渣就只能在中共党国受苦受难。难怪他们普遍认为:极权国家的被奴役者都是政权肉盾,消灭邪恶政权组织就必须这些铲除拱卫政权的肉盾。难怪他们一直谴责川黑和左派、进步派是“左逼”和“亲共魔鬼”。他们这是自觉按照川普三观,重新衡量和评估一切而产生的认知成果。这些华川异议公知实在既蠢又坏,无耻之尤,也无知之尤。
#极右恶棍
#左派
#中共
#极权国家
#川普
#认知
分享
评论 0
0
程益中
4个月前
当我们看到政府以扫黄打非之名大张旗鼓时,不妨追问一句:他们真正在惩罚的,是色情活动,还是不经允许的愉悦?他们所要净化的,是社会风气,还是人民自主支配自己身体的权利?
#扫黄打非
#政府行为
#社会风气
#身体自主权
分享
评论 0
0
程益中
4个月前
在这个后真相时代,川普因为抓住了注意力,所以篡夺了现实的定义权……请看我的分析
#后真相时代
#川普
#注意力经济
#现实定义权
分享
评论 0
0
程益中
4个月前
川普政权的民粹幻术与反智话术 在21世纪的政治舞台上,川普的“推特治国”堪称一出令人瞠目的滑稽丑剧。他不以治国理政之道服众,而以情绪煽动吸引眼球。他的治术,不是建立在制度理性之上,而是深植于民粹+反智的土壤之中;他的政权,不是走在民主的光明大道,而是沿着极右寡头主义的陡坡疾驰,所过之处,尘土飞扬,乌烟瘴气,理性退散,自尊和庄重荡然无存。 川普把人民的愤怒和不满当作政治资本,把人民的情绪当成政治正确,把常识当作敌人。他不是在治理国家,而是在经营情绪:他夜以继日地制造恐惧、愤怒、怀旧、仇恨等“情绪炸弹”,精准投掷在社交网络的神经末梢——川普的每一条大写推文,都只求引爆观众的眼球。 这一套话术与手法,其实早有“祖师爷”。苏联时代的宣传术、中国的舆论引导、以及近年来俄式信息战,皆为其灵感来源。但川普主义的模仿是拙劣的,它没有列宁主义的纲领性,也没有中国文宣系统的深层结构,更缺乏普京政府的冷峻操作术。它是草台班子式的极权美学,是快餐文化包装下的反启蒙复辟——更粗糙、更肤浅、更近乎卡通化的极权政治试验品。 这是一种非制度化的民意掠夺术:它绕过法治与议会,绕过建制与专家,直接唤醒群众内心最原始的恐惧与憎恨。推特上的140字取代了国务报告,“Fake News”成为万能护身符,“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则成了复古幻象的咒语。真相被埋葬,情绪被放大,公共理性在欢呼声中碎成片段。 在中俄的极权体制中,宣传系统尚有逻辑的自洽性与话语的统一性。相比之下,川普政权在舆论操控上的包装可谓粗糙至极,充满即时性、自我矛盾与街头叫卖式的煽情。他的“国家叙事”不再是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而沦为24小时热搜话题的屠宰场,昨夜的情绪尚未冷却,今日的谎言已经上架。 这不仅是美国政治的堕落,也是全球民主制度的一面镜像:它提醒我们,极权不一定穿着笔挺的制服,也可能披着星条旗的斗篷;洗脑不一定靠官方媒体的重复灌输,也可以靠社交平台上的算法放大。而所谓“自由世界”的领袖,也可能成为民粹化、反智化、情绪化治理的始作俑者。 若说传统极权是一场绵密设计的长剧,那么川普主义就是一出直播带货式的闹剧。它以戏谑代替庄严,以愤怒取代理性,以热度淹没真知。这一切,不过是一场“目光经济”的政治投机——在这个时代,谁能抓住注意力,谁就篡夺了现实的定义权。 但历史不会永久为闹剧让道。当情绪耗尽、真相复苏,民众终将意识到:在被“推文总统”引导的狂欢中,民主的根基已被悄然侵蚀。而此时此刻,我们需要的,是一次深刻的清算与反思。
#川普
#民粹主义
#反智
#极右政治
#推特治国
#政治舞台
分享
评论 0
0
程益中
5个月前
简中有自媒体将美国极右媒体定义成“谣言工厂,仇恨引擎”,真可谓一语中的。这是美国意识形态走向堕落反动的根源,也是川普寡头政权崛起的基础。但以谎言和仇恨为根基的政权,正如沙雕大厦,随时都会土崩瓦解、荡然无存。
#美国极右媒体
#谣言工厂
#仇恨引擎
#意识形态堕落
#川普政权
#政治极化
分享
评论 0
0
程益中
5个月前
这是川普寡头政治的罪证,也是没良心的高科技寡头都成为川普帮凶的罪证。
#川普
#寡头政治
#高科技
#帮凶
分享
评论 0
0
程益中
5个月前
最可怕的不是没人写好剧本,而是好剧本永远见不得光。
#剧本创作
#电视剧
#影视行业
#好剧本
#艺术创作
分享
评论 0
0
程益中
5个月前
【论剧本荒】 张艺谋所谓“剧本荒”的论调,不过是将病灶归于肌表,而不敢直面潜藏在审查制度深处的意识形态禁忌。编剧不如导演和演员值钱,这固然令人叹息,但若真有剧本灵魂燃烧、真知灼见闪耀,金钱最终也不是最难跨越的鸿沟。根本问题在于——好剧本不是写不出,而是写出来也过不了关。思想受限,题材设限,语言设限,一个民族的叙事能力和创造性在逐层退让中被消解殆尽,文学及文艺作品的锐度及价值,在主动和被动审查中钝化乃至泯灭。 张艺谋先生,这不是剧本荒,而是灵魂荒、思想荒、审美荒,是创造性及创造力的荒芜。有才者如履薄冰,有志者寸步难行,写作者学会了自我阉割、回避矛盾、避免冲突,学会了减剧情张力、去戏剧高潮之后,最终连提问的勇气,也都会被制度压成闭嘴和沉默。所谓“剧本荒”,更像是一次集体性的逃避:明明房间里有头大象——审查本身就是最大的剧本杀手——而国师们却纷纷装聋作哑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这是“国师们”的悲哀,更是文化的吊诡。当一个民族的创造力不再源自真实经验与自由表达,而是围绕红线跳舞、在禁忌边缘打转,所谓艺术,也不过成了“合规作品”的变体,一种去锋去骨、只求安全的陈词滥调。 最可怕的不是没人写好剧本,而是好剧本永远见不得光。
#剧本荒
#电影审查
#张艺谋
#意识形态
#编剧地位
分享
评论 0
0
程益中
5个月前
我们需要反思中共党国崛起的真相是什么?问题何在?为什么GDP统计数字与经济数据日益增长的同时,是国进民退日益加剧、社会溃败日益加剧和民生凋敝日益加剧?这是否只能反映中国各级政府敛财收入的暴增和权力垄断能力的暴增?流光溢彩的楼堂馆所和摩天大楼,上天入地、四通八达的交通又只能造福几成中国人口呢?
#中国崛起真相
#国进民退
#经济增长与民生
#社会溃败
#政府权力
#经济数据分析
#GDP增长
#交通建设
分享
评论 0
0
程益中
5个月前
看到微信朋友圈有人在转发这种东西挺川,将领导美国进步主义的哈佛大学及其DEI议程曲解污蔑为反智、反自由和搞种族歧视,真恶心。
#微信朋友圈
#川普
#美国
#哈佛大学
#DEI
#反自由
#种族歧视
分享
评论 0
0
程益中
5个月前
《论小费免税总统令》 川普宣布小费收入免税,表面上似乎是对辛勤劳动者的一丝温情,实则是一出典型的“川普式交易艺术”——以小恩小惠换取大奸大恶,以一丝温情掩盖制度性的残酷剥削,以微利诱饵钓捕选票与掌声。这道政令,如同一枚镀金的劣币,闪耀着体恤社会底层的金色光泽,却难掩其背后寡头资本主义的肮脏。 须知,靠小费维生者,大多身处社会底层,他们是制度性通胀的最大受害者,他们挣来的每一分纳税收入及免税收入,难以抵销日渐高昂的生活成本。从一瓶洗洁精到一袋大米,从食用油到连衣裙,这些衣食住行日用必需品价格,莫不被高额关税层层加码。于是,“小费免税”成了一场精妙的调包术,转移了公众对“关税掠夺”的痛苦感受——给你一点糖,却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多收十倍的盐钱。 这正是人渣川普标榜“交易的艺术”:以政策收买民意,以局部利益掩护整体掠夺。在这门艺术中,算计永远多于关怀,结局却总让无权者付出惨重代价。如此政令,不过是权力精心包装的馊主意,是以行善的名义,对公平与正义的戏弄和嘲讽。
#川普
#小费免税
#社会底层
#选票
#资本主义
分享
评论 0
0
程益中
5个月前
《论家长打小孩》 家长打小孩,从来不只是家务事,它是极权政治的缩影,是国家制度的回响。青岛家长殴打亲生子致死,这一令人发指的家庭伦常悲剧,不应仅止于对个体进行道德谴责,而应上升至制度反思和政治剖析。个体之专横暴戾,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国家环境长期浸染的恶果,是制度结构性塑形。 在极权制度下,顺从是美德,服从才安全,暴力是维持秩序的唯一工具。国家成为母亲的喻体,各级政府首长也以父母自居,掌权者习惯用惩戒维系统治,而这种统治逻辑深植于每一个社会细胞。当一个社会长期处于“父权式”治理之中,家庭便成为国家权力的缩影,家长成为小型主权者。国家如何对待国民,家长便如何对待子女——斥责代替对话,惩罚代替理解,控制压倒尊重。孩子像手无寸铁的成年人一样,被视为必须遭到修理的反抗者,无辜地成了受害者。 因此,这起惨案不是孤例,而是制度长期作用于个体之后的精神病灶显影。它警示我们:真正的家教,不止于家庭,更关乎国家的政治伦理。若不能终结对权威的盲从,不能解构对暴力的合理化认知,“打小孩”就不会停止,它将以越来越沉重的方式提醒我们,文明与野蛮之间,只隔着制度的那一层皮。
#家长暴力
#制度反思
#家庭悲剧
#青岛事件
#极权主义
#国家制度
#社会责任
分享
评论 0
0
程益中
5个月前
川普当政以来,不仅掀起“美国优先”的保守民粹逆流,更力图亲手终结由美国所主导的战后世界秩序与全球化蓝图。昔日西方自由民主价值赖以伸张的“和平演变”战略已告终章,战后及冷战以来高悬的“民主灯塔”之光,如今闪烁不定,忽明忽暗。未闻战火雷霆,川普白宫却率先退守;未逢刀兵交锋,民主阵营却自乱阵脚。相较之下,专制轴心不战而胜,凭借西方的自毁与退却坐收其成。此一局面,非关一人之成败,而是整个自由世界的战略崩塌。
#川普当政
#美国优先
#保守民粹
#全球化
#自由民主
#专制轴心
#战略崩塌
分享
评论 0
0
程益中
5个月前
《论美国社运进步运动与中国文化大革命之不同》
#美国社运进步运动
#中国文化大革命
#社会运动
#历史比较
分享
评论 0
0
程益中
5个月前
川普搬起石头砸美国人的脚~~~
#川普
#美国
分享
评论 0
0
程益中
5个月前
我三十岁时曾说过一句“名言”,如今我仍愿一再重复:“道德是缚在自己身上的荆条,不是拍向他人脑门的板砖。”
#道德
#自律
#自省
分享
评论 0
0
程益中
5个月前
只有当每个人都不因种族被标签、不因阶级被设限、不因血统被归置,中国才配称为人民共和国。只有当所有人都在法律与制度之下平等参与公共事务,中国才能被称为现代文明国家。否则,它就是一个丛林社会。
#种族平等
#社会公正
#法律制度
#现代文明
#丛林社会
分享
评论 0
0
程益中
5个月前
当我们讨论三个董小姐时,我们到底在谈什么?
#三个董小姐
#讨论
#话题
分享
评论 0
0
程益中
6个月前
为什么要读书?读书到底为了什么?读书有什么用?老夫写于2025世界读书日的两篇短文。
#读书的重要性
#世界读书日
#阅读的意义
分享
评论 0
0
程益中
6个月前
在中国,选秀节目的去高潮化,不是审美的进步,而是政治的策略。它所去除的,不只是冲突与戏剧,更是潜藏其中的人民能决定自己命运的幻觉。在专业评审的温柔外衣下,是对民主式参与机制的系统拆除。而这种拆除,并不止于电视荧屏,它映照的是党国治理对一切不确定性的零容忍。对此,观众只能报以沉默的回响……【推荐老夫短文《论选秀文娱节目去高潮化》】
#中国选秀节目
#政治策略
#民主
#党国治理
#观众沉默
分享
评论 0
0
程益中
6个月前
【程益中:论选秀文娱节目去高潮化】 在中国的荧屏上,一场深具象征意义的转变已悄然发生:选秀类文娱节目,正在从“观众投票制”低调滑向“评委合议制”。以浙江卫视的《天赐的声音》为例,这类节目曾承载着某种隐约的全民参与幻想,借由观众一人一票,模拟了一个微缩的民主演练现场。如今,舞台仍在,歌声未歇,但那看似微不足道的投票按钮却悄然失效,取而代之的是评委的素质专业合议,一种被赋予“理性中立客观”面貌的制度修辞,正成为新常态。 这一变动,并非单纯的节目制度创新或内容质量升级。它背后映照出的是一个宏大的政治逻辑:中国在大众传播领域中,正系统性地去除一切可能激发民主情境的机制与象征,以防范公民意识的无意识萌芽。选秀节目的“去高潮化”与“去对抗性”,正是这一逻辑在流行文化中的表征之一。 早年如《超级女声》《快乐男声》风靡一时,依托的正是一种广泛动员和全民投票的参与快感。观众在投票的那一刻,不仅是消费娱乐内容,更在模拟投票的过程中,短暂体验到了一种“我能改变他人命运和结局”的虚拟权利。这种机制虽不具政治实效,却以文化方式间接赋予了个体意志一种公共价值。 而这种参与幻觉,恰恰是威权体制所戒惧的,引发了民主模拟的危机。因为它在形式上与民主制度过于接近,哪怕只是游戏,也可能在无意中为未来的制度转型播下一粒种子。投票虽轻,却重在其隐喻之力——正是这种象征意义,使得原本无害的娱乐被视为政治的缝隙。 随着大众传媒的监管日益强化,选秀类节目的投票机制被迅速去中心化,最终演化为专家代议的表面专业化路径。从全民投票到导师选择、再到评委合议,其逻辑在于:由不可控的民意转向可控的代议。这不仅仅是对节目节奏的把控,更是对舆论可能性的防范。 代议制本是一种民主机制中的重要形态,而在中国式文娱环境下,它却被技术性地转化为“权威筛选+象征多元”的治理技术。所谓合议,不过是由一小撮被筛选、被信任的权威,在可控空间内表达代表性意见,为观众省略了判断的权利,同时也去除了决断的激情。 与此同时,这种制度逻辑还在美学层面展开着去除“高潮”的工程。高潮是对抗性的高潮,是势均力敌的对决,是悬念、裂变、翻盘、热泪盈眶的戏剧时刻。而当节目的赛制趋于预设性、评判趋于理中客、对抗趋于平滑消解后,高潮便无所依附,只能消散为一片无波的舒缓语气。 我们看到,不再有黑马逆袭、不再有全民狂热,不再有爆冷与翻车。取而代之的是对专业意见的强调、对德艺双馨的赞颂、对温和竞争的推崇。节目成为一种和谐叙事的扩音器,其背后是党国意识形态的深层操演:用表演的协商取代真实的博弈,用技术的话语取代民意的表达,用精致平庸取代混沌真实,用驯服美学取代艺术审美。 选秀节目早已不是纯粹的娱乐,它是体制如何驯化表达的一个窗口。在这个窗口中,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歌唱与评判,而是治理的镜像:国家如何对待集体情绪,如何管控竞争场域,如何设置象征性参与的边界。 节目不再是选人,而是讲故事;不再是被选择的民主,而是被编排的和谐;不再是舞台的偶然性,而是话语的必然性;不再是众说纷纭,而是万籁俱寂。 在中国,选秀节目的去高潮化,不是审美的进步,而是政治的策略。它所去除的,不只是冲突与戏剧,更是潜藏其中的人民能决定自己命运的幻觉。在专业评审的温柔外衣下,是对民主式参与机制的系统拆除。而这种拆除,并不止于电视荧屏,它映照的是党国治理对一切不确定性的零容忍。 对此,观众只能报以沉默的回响。
#选秀节目
#投票制
#评委合议制
分享
评论 0
0
程益中
6个月前
这是我的反思读书论、反思简中读书界宣言——老夫写于2025年世界读书日两篇短文:《尽信书不如不读书》、《读书越多越觉无知》。
#反思
#读书
#宣言
#简中读书界
#2025年世界读书日
分享
评论 0
0
程益中
6个月前
我对中国政权的看法也并非一成不变,因为当局1992-2012年的路线方针,为中国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使当下中国城乡大地发生了显而易见的深刻变化。但我对中国崛起模式的正义性和可持续性从来都持质疑和怀疑立场,对中国政党获取政权的程序合法性,对党和国家领导人、人大政协代表产生的制度科学性、合法性及正当性,对国家宪法和法律不能保障言论自由和信仰自由,则完全不能接受,也无法容忍。
#中国政权
#经济腾飞
#社会发展
#城乡变化
#崛起模式
#政治合法性
#言论自由
#信仰自由
分享
评论 0
0
程益中
6个月前
这是我说的,不是“戈尔巴乔夫的洞见”。我的新浪微博帐号“在祖国暂住”的原创贴文,帐号早于2014年7月被查封销号。我的原文是:“如果政党没有对手,执政无须竞争,权力不受制衡,言论没有自由,罪恶不被暴露,罪行不受惩罚和清算;那么立法就是舞弊,行政就是打劫,司法就是作案,权力就是凶器,辖内就是王土,部下就是家奴,国企就是抢夺民财的土匪,银行就是掌权者的自动取款机,发行股票和货币就是动用大规模杀人不见血的武器。”此图配文略有改动。
#政党
#权力制衡
#言论自由
#司法公正
#政府腐败
#国企问题
#罪行清算
分享
评论 0
0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