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主义

幽酱
1周前
当掌声落在小丑身上 特朗普在联合国的演讲,让我又一次地感受到,政治舞台的门槛被拉到了前所未有的低点。他不再试图维持哪怕一点点传统政治家的姿态,而是将粗鲁当作勇气,将无知当作真实,将对规则的蔑视包装成自由。我们曾习惯将这种表现视为失格,如今却不得不承认,它正被塑造成一种新的标准。 粗鲁,原本意味着不体面,但在特朗普的语境里,它却成了一种骄傲。他在台上抛出断言、威胁和嘲笑,全然不顾外交场合应有的分寸。观众从中获得了一种替代性的满足: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说不出口的愤怒和怨气,被一位总统用更夸张的方式喊了出来。于是,粗鲁不再是失态,而是被重新赋予了“敢说真话”的光环。 对科学与知识的否认,也走过了类似的路径。从气候变化到公共政策,他一再将复杂的共识斥为骗局。事实的地位被削弱,情绪和立场被抬高。久而久之,社会不再追问真伪,而只问“你是不是我们的人”。知识不再是力量,而成了精英的负担。无知逐渐成为习惯,甚至能带来一种安心,因为它意味着你永远不必去面对复杂,也不必去思考困难。 最危险的是,他将丛林法则描绘成进步。他在讲台上强调“主权至上”,听起来似乎正当,却在潜台词里告诉世界:强者不必理会规则,弱者没有资格要求秩序。几十年来国际合作的努力,被他描绘成束缚与骗局。人类辛苦构建的共识被轻易否认,取而代之的是更原始的逻辑:权力即是正义。这样的倒退,却被当作一种解放,一种回归“真正自由”的道路。 许多人说特朗普水平低,像个闯入庙堂的市井小人。但我并不这么看。他不是“不行”,而是“不做”。他有意放弃传统的修辞、逻辑和外交平衡,将自己降到最简单、最粗暴的层次。因为他知道,那才是传播的最高效率。在社交媒体的算法环境里,极端和娱乐比理性和克制更容易胜出。粗鲁、无知和丛林逻辑,不是他的缺陷,而是他的策略。 所以,更大的危险不在于特朗普本人,而在于他留下的遗产。他证明了这种打法是可行的,它能够赢得选票、赢得舆论、赢得舞台。于是,政治不再是向上的攀爬,而是向下的竞争。谁能更极端,谁就能获胜。谁能更粗鲁,谁就能代表“真实”。谁能更否认规则,谁就能争夺“自由”的名义。 这才是真正的倒退。粗鲁被赞美,无知被习惯,丛林法则被当作进步。特朗普或许终将过去,但他塑造的这种新常态,会在世界舞台上延续很久,甚至可能需要一代人才能消化。他让我们看到,文明并非稳固的台阶,而是一层脆弱的外壳,随时可能被剥落。人类花了几百年才建立起来的规则与秩序,在一个人手里就能被重新包装成“骗局”。 最残酷的是,许多人甚至会相信,那就是未来。 PS:去油管转了一圈,懂流量的某奶爸果然第一时间给视频加上了中文字幕。果不其然,评论区很快又原地开花,聚集了一群狂热的粉丝。其实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像奶爸一样能无障碍地用英文交流。一群连英文都听不懂的人,却在屏幕前对川普顶礼膜拜,把自己硬套进他的阵营,仿佛只要喊几句口号,就成了“他的人”。他们并没有真正融入这个社会,却靠着这种虚幻的身份找到安慰和归属。 我的推特时间线上,这类极端川粉比比皆是。他们的言语里充满了那种在上世纪中国影像中才能见到的狂热腔调,既熟悉又陌生。而最有趣的是,我并没有关注他们,是推特的算法把这些内容硬塞到我眼前。和 TikTok 相比,推特的推荐更像一台走神的扩音器,把最吵闹、最荒谬的声音无限放大。每天,我看着这些人如同马戏团的小丑般表演,时常恍惚,仿佛人类文明并没有前进,而是在原地打转。 这或许才是川普政治的另一面:它不仅改变了政治舞台上的语法,也悄悄重塑了观众的心智环境。算法成了帮凶,把粗鄙与狂热源源不断地推送到每个人的眼前。退化被伪装成潮流,令人误以为历史正在加速,然而事实上,我们只是绕了一圈,又走回了老路。
特朗普的执政越来越离谱了,简单来说,好的政府和政策一定是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的。而美国民众在典型的撕裂之下,无论哪个党执政都最多只能代表一半人的利益,而无法取得多数人的认可。特朗普上台之后的种种措施,越来越向迎合民粹的方向移动。 无论是此前的清除非法移民,还是现在针对中高层次的H1B签证限制,其实底层逻辑都是在迎合MAGA保守派选民。因为从理论上来说,这些人抢走了盎格鲁-撒克逊白人老移民的饭碗,所以他们选择特朗普当自己的代言人上台改变这一切。虽然短时间内因为教育脱节、竞争力不强等因素会导致结构性失业+劳动力供应不足。比如老墨移民的消失会导致饭店、餐馆、园丁、力工等基础性岗位劳动力供应不足,导致价格上升。比如H1B费用涨到10万美元会导致美国科技企业成本上升。根据劳工部数据,过去几年外国出生工人就业增长超过本土工人,而科技巨头如Infosys、TCS等外包公司占据了大量H1B配额,这进一步加剧了本土工人的不满。 从更大、更长远、更宏观的角度来看,美国的崛起就是吸收全球最优秀移民导致的结果。之前清除老墨等低端移民尚可以理解,毕竟他们的工作MAGA红脖子还能很快上手。但这次卡住需要H1B的高科技人才真的就是自掘根基了,一旦美国在高科技领域不能继续领先,那么美元霸权、军事霸权的崩溃只会更快,想要龟缩回美洲大陆休养生息的保守策略甚至都无法实现。 历史数据显示,H1B系统吸引了AI、半导体等领域的人才,推动创新。 高费用壁垒可能排斥“边缘但有潜力”的第三世界人才——10万美元对许多人而言是天文数字,即使他们未来能成为“英雄”。 如果科技领先地位动摇,创新速度将放缓,尤其在AI、机器学习、半导体、软件工具等领域,需要全球化的人才协作。 此次政策的推出可以说很匆忙很草率,根本没跟科技巨头们通气,无数大厂员工连夜终止行程赶回美国。好在是在周末推出的,美股市场还有时间进行消化,如果是开盘时间公布,估计纳指会遭到重创。该政策在引发恐慌后紧急打了补丁,采取了“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方式进行了缓冲,现有的H1B持有人不受影响,10万美元的费用也变成了一次性的,甚至可能是企业代缴。 但不管最终采取哪种方案,美国企业负担加重都是不争的事实。那么企业外逃、远程外包、居家办公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办法应该会纷纷推出。特朗普这个拍脑袋讨好选民的政策最终大概是会烂尾“TACO”掉。类似早期移民措施,最终因经济压力而软化。 就算这个政策最终100%落地了,那么影响最大的首先是印度人。众所周知,阿三在美国口碑不佳,喜欢拉帮结派,近期繁殖式的占领科技企业上上下下的关键位置。所以马斯克非常痛恨印度人,刚刚收购推特就干掉了所有印度裔高管。 印度人通过各种马甲包装,经常一个人配20个身份抽签,H1B中签率远高于华人,70%的指标都被阿三抢走了,而华人仅占10%左右。 如果特朗普不这么着急,而是采用“拉一派打一派”的方式,通过严查身份造假的方式降低印度人的中签率从而减少H1B的发放指标,也不会引起这么大的震荡。改革建议包括禁止第三方安置、工资平等和透明分配,而非一刀切涨价。 特朗普这次这么着急的推出,除了讨好MAGA之外,可能还是经济考虑为主。公告发布时间点,正好夹在美联储降息与国会预算谈判前后。特朗普团队可能想用“移民收费”作为替代性财政来源的政治筹码,预计这笔费用能为政府带来额外收入。 同时又是一次行政权绕过立法权的尝试,美国三权分立愈发失衡。 高科技人员的流失会导致创新速度放缓,受影响的企业有Amazon、Google、Tesla、Microsoft、Meta 等公司。要知道2025 年仅 Amazon 一家就获批逾 1 万份 H-1B。 目前的 H-1B 持有人约 70 万人,其中不少已经等候 十年以上的绿卡排期,未来路径可能一夜消失。那么这群人未来可能会先观望,然后离开美国。 此举不亚于秦国当年下的“逐客令”,如果高科技“客卿”纷纷返回母国,那么美国科技竞争力必然会快速下降。当然特朗普及其支持者可能会说:“连十万块都拿不出来算什么高科技人才”,但你要知道,英雄往往起于微末,十万美元对于第三世界国家来说不是个小数目,再优秀的人才也需要时间和机会才能发育成熟。 总之,川普此举,本质上是短期政治投机 + 财政筹码的结合,以讨好选民和弥补赤字为目的,却以牺牲长期科技竞争力和制度公信力为代价。看似一时迎合了民粹,实则加速了美国软实力的消耗。最终,这项政策大概率会在混乱和抵制中“烂尾”,但它已经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更加撕裂、更加失衡的美国。 川普此举中短期内可能都是利空,具体要看周一开盘科技巨头对此有何反应。而且科技人才一旦离开,对于美系项目方人员结构也是偏负面的影响。
墓碑科技
1个月前
民主党,已经“死了”。 今天的民主党和共和党 立场彻底的对调了 前左派先锋CNN主播,出身纽约政治世家, 父亲和哥哥都曾任纽约州州长的Chris Cuomo的反思: 他说,精英主义、开放边境、社会主义、 还有“砍警察预算”这些事, 彻底掏空了这个党原来的灵魂。 他说,他父亲时代的民主党,已经不存在了, 连他都搞不懂,为什么自己弟弟还能继续挂着“民主党”的名号。 “我弟是民主党,我不知道为什么。 但是我爸曾经是。 我知道他为什么是,因为他认同那个党的原则。 可那个党,现在已经没了。” 什么叫“那个党”? 他父亲,马里奥·科莫,三任纽约州长,民主党的活招牌。他力抗里根时代的“向上滴漏经济学”,主张的是: 政府做你必须要做的,但也只做必须要做的。 关键是:保护“小人物”。 “不准干预我的爱情,不准插手我的卧室。少管、多做事、干实活。我们是世俗国家,不要把‘别的东西’塞给我。” 这是那个时代的民主党。 而现在呢? Chris说,党变了。 不是党内路线修正这么简单,是结构性彻底对调了。 “现在的左派,在替文化精英说话。他们告诉你:你该怎么说话,怎么管孩子,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就像一份逐字稿。” 而共和党?变成了反抗体制的人:“这系统烂透了,穷人全被榨干,都是精英搞的鬼。”立场互换了。 Cuomo说,他父亲的核心信仰是机会,是资本主义下,每个人都有一席之地。 “我爷奶是意大利来的文盲。但他们来这,是为了摆脱家乡那种封建体制,不让你出头、不准你变强。他们来美国,是为了参与竞争,为了自由市场。” “社会主义?No。社会福利政策?Yes。 但前提是以资本主义为体,他们要的是公平机会,不是平均分配。” 所以,在那个框架下,公共教育、养老金、医保, 这些都能有。 但你要说开放边境?不可能。 要说废除警察?更不可能。 “你要是今天说这话,我爸当场就扔电话给你,警告你以后别再这么讲。” 他继续说,“别忘了我们是哪儿来的,在皇后区,在所有人都被‘归类’的地方长大,你是意大利裔,他是德国裔,大家都被另眼看待。那种背景下,我们知道,不能对一整群人开地图炮。” 他认为,现在的政治,就像是表演:没人为话负责,没人回头看后果。 “只要能带热度、带流量,就算赢了?但我们国家真的在变好吗?” 他说,这是笑话。他提早葬送了民主党,不是为了耸人听闻,而是为了表达一个严肃的事实: “我父亲相信他的党有理想。现在,这些理想已经被拿去换流量了,换钱了。”
程益中
3个月前
川普政权的民粹幻术与反智话术 在21世纪的政治舞台上,川普的“推特治国”堪称一出令人瞠目的滑稽丑剧。他不以治国理政之道服众,而以情绪煽动吸引眼球。他的治术,不是建立在制度理性之上,而是深植于民粹+反智的土壤之中;他的政权,不是走在民主的光明大道,而是沿着极右寡头主义的陡坡疾驰,所过之处,尘土飞扬,乌烟瘴气,理性退散,自尊和庄重荡然无存。 川普把人民的愤怒和不满当作政治资本,把人民的情绪当成政治正确,把常识当作敌人。他不是在治理国家,而是在经营情绪:他夜以继日地制造恐惧、愤怒、怀旧、仇恨等“情绪炸弹”,精准投掷在社交网络的神经末梢——川普的每一条大写推文,都只求引爆观众的眼球。 这一套话术与手法,其实早有“祖师爷”。苏联时代的宣传术、中国的舆论引导、以及近年来俄式信息战,皆为其灵感来源。但川普主义的模仿是拙劣的,它没有列宁主义的纲领性,也没有中国文宣系统的深层结构,更缺乏普京政府的冷峻操作术。它是草台班子式的极权美学,是快餐文化包装下的反启蒙复辟——更粗糙、更肤浅、更近乎卡通化的极权政治试验品。 这是一种非制度化的民意掠夺术:它绕过法治与议会,绕过建制与专家,直接唤醒群众内心最原始的恐惧与憎恨。推特上的140字取代了国务报告,“Fake News”成为万能护身符,“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则成了复古幻象的咒语。真相被埋葬,情绪被放大,公共理性在欢呼声中碎成片段。 在中俄的极权体制中,宣传系统尚有逻辑的自洽性与话语的统一性。相比之下,川普政权在舆论操控上的包装可谓粗糙至极,充满即时性、自我矛盾与街头叫卖式的煽情。他的“国家叙事”不再是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而沦为24小时热搜话题的屠宰场,昨夜的情绪尚未冷却,今日的谎言已经上架。 这不仅是美国政治的堕落,也是全球民主制度的一面镜像:它提醒我们,极权不一定穿着笔挺的制服,也可能披着星条旗的斗篷;洗脑不一定靠官方媒体的重复灌输,也可以靠社交平台上的算法放大。而所谓“自由世界”的领袖,也可能成为民粹化、反智化、情绪化治理的始作俑者。 若说传统极权是一场绵密设计的长剧,那么川普主义就是一出直播带货式的闹剧。它以戏谑代替庄严,以愤怒取代理性,以热度淹没真知。这一切,不过是一场“目光经济”的政治投机——在这个时代,谁能抓住注意力,谁就篡夺了现实的定义权。 但历史不会永久为闹剧让道。当情绪耗尽、真相复苏,民众终将意识到:在被“推文总统”引导的狂欢中,民主的根基已被悄然侵蚀。而此时此刻,我们需要的,是一次深刻的清算与反思。